董泽源
(太原理工大学求实学院,山西 晋中)
目前,在国内数量庞大的网民中,大学生占据绝大部分。作为互联网重要的构成部分网络游戏有了长足的进步展,展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网络游戏是游戏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而诞生的,其发展势头迅猛,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因而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大学生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世界猝死网吧,父母沉溺网络游戏孩子饿死家中,某高校学生因网络游戏而被退学等[1],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网络游戏对人的双重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面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的不断产生以及网络游戏等事物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游戏引发的各种诟病,是对新时代、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客观需要。
1.有利于大学生认识社会参与人际交往。网络游戏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庞大的世界,游戏设计者通常会模拟现实世界中的部分场景进行游戏构造,各类角色在游戏中充当不同的职业,处在不同的行业,游戏中存在的各种帮派也是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的展现。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游戏的虚拟性,游戏中的人性更是暴露无遗。玩家们在网络游戏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多变世界中,体验着类似现实物质世界一样的,看到人性中的诚实守信、诡诈狡猾等等,面对一个个戴着面具的对手和队友,大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心理预警机制。回到现实世界中,与一个个实在的人交往时,在网络游戏中的经验一部分补充了自己面对现实的经验不足,使自己可以减少伤害[2]。
2.有助于大学生团队合作及竞争意识的培养。良性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可以激发个体斗志,调动攻克难关的动力,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是社会良性互动的表现。通过调查研究的资料显示,在现实中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与合作的大学生,在网络游戏通常会很好地与他人合作,甚至有些人在一款游戏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在网络游戏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通过精诚的团队合作和不断的竞争,来达成目标。游戏玩家协作与竞争意识在游戏过程中得到实践和提升,转而对玩家自我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中得以运用。他们无论在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是在网络虚拟游戏世界中都可以通过个体的努力和坚持,不断推进和谐优良环境的建立。
1.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网络游戏成瘾的概念界定: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人们因过度使用(在时间上表现尤为明显)网络游戏而诱发产生对网络游戏的生理和心理的病态依赖,追求虚拟快乐的一种冲动与控制失序行为,会伴随产生和网络游戏使用相关的耐受性、戒断、强迫性行为,并导致个体明显的心理、社会功能受损[3]。
网络成瘾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沉迷网络聊天交友、网络色情图片、电影等以及沉溺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网络成瘾患者大多都表现为不能自制地参与网络资料或数据的搜索与下载,或者长时间处于网络游戏世界当中。而在对大学生上网目的的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玩游戏,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游戏是网络成瘾症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大学作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在参与网络活动享受网络服务的同时难免受到网络的影响。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是十分明显的,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冲击不仅影响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正确发挥网络游戏中的教育潜能,对大学生戒除网络成瘾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不良游戏内容引发严重后果。随着网络游戏内容的不断丰富,设计师们基于现实世界场景构建了类似的虚拟社会,满足游戏玩家寻求刺激的需求。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现实社会的法律规范与道德准则已经无迹可寻,长期被压制的人类动物本性在游戏的暴力厮杀中得到肆意释放。网络游戏世界恰好可以提供一个现实世界无法提供的机会和空间,满足大学生对现实不满的宣泄。网络游戏在提供社交平台的同时,因其存在虚拟性,不存在严格的制度规范,这样使得网络游戏交往中的“金钱至上”、虚假、欺骗、使用第三方外挂软件等意识与行为泛滥成灾,沉迷于网络世界中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观无形中受到这样的环境影响,导致他们回归正常现实社会中时会用惯性思维参与现实社交。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大学生群体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政府、学校、家庭、大学生等方面对网络游戏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
网络游戏在发展过程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明显的贡献,国家缺乏专门的部门对网络游戏进行细致审查,后期监管无从谈起。网络游戏公司以追求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忽视网络游戏中所包含的暴力、低俗、色情甚至反动等不健康内容对游戏玩家心理与价值观的影响。此外,政策法规流于纸面形式导致网吧经营者在灰色地带任意横行。国家明文规定未成年人不可进入网吧,中小学校周边一定范围内禁止运营网吧等,而现实中的网络经营者除利欲熏心,面对已经成年的大学生群体,为了获取更多营业收入,用百变的花样吸引和留住大学生消费群体,让大学生深陷网络游戏当中。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政策的落实,不能让条例规范停留在纸面,还要敦促网络游戏相关企业自我监督、主动整改[4]。
学校教授的许多专业和课程已经与社会真正的需求严重脱节,大学专业划分过细也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受限,而教育改革却迟缓不前。部分老师依旧照本宣科讲授一些实际用途不大的内容。所学知识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专业就业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导致许多大学生产生了恐惧社会的心理,许多学生为了逃避紧迫残酷的现实形势,便转向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寻求一份所谓的“净土”,企图在虚拟世界里摆脱烦恼。
大学生群体虽然已经成年,但入世未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在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游戏的娱乐性、刺激性,而忽略了网络游戏中包含了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与道德常识的弊端。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无法对网络游戏的内容与价值包含做出全面正确的辨别与合理的推理,网络游戏的娱乐性,网络世界中大量偏激、暴力、色情的言论,会严重危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
当代大学生主要是00后年的独生子女,父母一辈为他们提供了比较不错的物质条件,在他们的教育问题上却漏洞百出。大多数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的心理,将过高的期望施加给孩子;有些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还有些家庭的父母控制欲过强,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让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中国传统应试教育一切以分数为衡量标准,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全面的素质教育,心理健康、身体素质、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大多被忽视。许多人被压抑的天性在进入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后得到释放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很容易导致网络成瘾甚至引发杀人、轻生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游戏能够为国内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为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助力,与此同时,网络游戏的运行如果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会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从政府的层面出发,加大对网络游戏的管控力度,极力抵制不良网络游戏十分必要。
欧美发达国家凭借计算机网络发达的先天优势,率先在全球发展网络游戏产业,他们总结多年的运行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规避网络游戏的不良影响。欧盟组织创立一套由网络服务商、游戏开发商、消费者协会和教育机构参与的网络监督体系,能够做到及时发现网络游戏中的不恰当内容并向游戏玩家警告。此外,欧盟还组织网络游戏相关方面的专家对网络游戏产品进行专业评审,要求游戏开发商必须对产品负责。这样严格的过滤体系,将不良游戏或游戏中的不良部分挡在市场之外,扼杀于摇篮之中[5]。
我国可以借鉴此类经验设立专门的审查监管部门并建立结构层次分明的评估和监管体系对网络游戏的开发、引进、入市、运营进行严格把关,紧密监控,从游戏开发或游戏引进格把关,进行大规模的行业整顿,合理规范和适当引导网络游戏市场。在鼓励网络游戏公司发展对待网络游戏运营商的同时,要求他们在游戏运营的过程中建立“防沉迷”系统,将健康宣传标语在游戏醒目位置提示,对游戏玩家进行沉迷游戏危害的教育,同时要对网吧等娱乐场所进行规范化管理,对网络的电脑安装内容进行软件监控。借此,提升网络游戏相关企业的责任意识,创设符合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网络游戏环境。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面对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现实,学校应该承担起教学以外的教育引导作用,一方面针对未参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应该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沉溺网络游戏当中的学生,应当采取过往矫正的方法对待。
在针对大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思想观念教育,对学校的基本情况与各项规章制度多角度多层次地介绍给学生。以培养自主学习为核心,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充实。在具体实践中,可将本校校史、学校设施功能等系统而全面地介绍给新入学的同学,调动他们认识和享受学校生活的兴趣,培养他们树立正确人生方向的意识。
高校专业课程设计应具有穿插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增加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模块,这样可以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或者在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专业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养,而仅仅作为大学无关紧要的公共课开展,这样会增强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技术人才,能够拥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保持相对较高的认识。从这样的角度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方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网络相关方面相结合,对相应人才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至于如何进行大学课程的调整,需要一步一步进行设点试验、不断改革深入[6]。
大学生网络主体应该在网络实践活动中加强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心理锻炼,以应对网络游戏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审视网络游戏文化中包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点,自觉提升自我的意识警觉性,提高对网络游戏内容及影响的甄别能力,增强免疫力。
正视自身网络游戏动机。个体网络游戏动机是大学生参与网络行为的内在因素,游戏玩家只有正确认识自身的动机,才能恰当合理地使用网络游戏。在实际生活当中,许多大学生由于不可控因素造成自身自闭、自卑、消极和迷茫的心理状态,转而在网络游戏世界中重新寻求存在感和归属感,长时间就会对网络游戏造成严重的依赖性,深受其不良成分的毒害,很难再面对现实问题。所以,大学生网络游戏玩家应该处理好现实世界与虚拟构造的区别,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利弊,主动在现实的人际社交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帮助,坚定摆脱对游戏世界的依赖。
主动寻求改变途径。周围环境是导致大学生深陷网络游戏世界的重要因素。许多大学生步入游戏世界并不是自我兴趣使然,而是受身边人引导或是为了显得不那么“离群”,加上有限的自控力,他们很容易迷失自我。对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身边的校园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将自身注意力转移到集体活动中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体系还可以摆脱不良的上网环境。大学生应主动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逃避,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我认同感,还能提升自我的抗压力和耐挫力,重拾健康生活的乐趣[7]。
家庭环境对人的价值观形成有直接而密切的作用,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学生素质成长方面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突破传统家庭教育方式。父母作为孩子最直接的教育者,应该改变传统“以分数论成败”的惯性思维,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孩子在学业成绩方面的现实状况,转而更多地关注孩子个人兴趣、心理成长、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教育方式上家长应该采取更加民主和开放的手段去教育子女,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奖惩有度,而不是打骂或者不管不问的极端处理态度;不要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适当为孩子减负,更加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增进亲子情感交流与沟通,在精神层面给予多一点关怀和体谅。努力营造一种文明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热爱生活、不自卑、不落寞、勇敢面对挫折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人[8]。
重视家长的引导作用。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直接教育者的父母一方面树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正确的态度,不能持“一竿子打死”的否定态度,关心孩子网络使用动机,关注他们的网络使用情况,给孩子一定的宽松自由的上网娱乐机会,培养他们自我做主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当要自觉增加自我互联网与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培养自我操作能力,提供适当的上网条件,为孩子的网络行为提供正确引导和合理监督,帮助他们提高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拥有网络游戏独立判别意识的孩子,会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不会轻易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迷失自我。
近年来,网络游戏的蓬勃发展对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巨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将网络游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现实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游戏载体构建过程中要保持方向的正确性,应当构想开发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积极的、健康的、绿色的同时又能让当代大学生广泛接受的优秀网络游戏产品。采取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将网络游戏的消极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网络游戏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