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谟英
《教育大辞典》中将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类,作业是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为完成学习既定任务而进行的一项活动,是助推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1]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
夸美纽斯认为对已有知识或技能的操练与反复练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美国研究者哈里斯·库珀博士研究表明,学生作业的时间与学习成绩明显相关,在合理的范围内,作业量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成正比,但是超过一定阈值,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有更大的进步。[2]因此,合理控制“作业量”的阈值和提高作业质效,是提升学业成绩的关键。
首先,“剧场效应”让减负工作举步维艰。教育主管部门一直试图纠偏作业负担普遍过重的现象,如202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及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以上系列政策的出台,对地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起到了宏观指导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许多教师和家长依然片面追求“人有我多,人多我更多”的片面做法,试图用题海战、反复训练战弥补学业上的短板,唯恐挂一漏万,“剧场效应”愈演愈烈,犹如一根刺横亘在教育改革的咽喉里,成为作业减负过程中的拦路虎。
其次,劣质作业让双减工作雪上加霜。双减既要减作业的总量又要减作业的时长,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3]但观察很多学校的作业,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作业量与质不能平衡,主要表现在重数量轻质量,教师对作业的设计没有整体把握能力,机械重复性作业多,体现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少,以拓展思维、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类、反思类作业少,作业布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亟待提高。
二是作业的区分度和针对性不强,教师重题海战轻攻坚战,重集体布置轻个性化的设计,分类分层作业有名无实、难以操作,缺少对学生高频率错题的再归类、再研究、再供题。
三是作业类型单一,教师重书面轻素养,重课后轻课中,重作业批阅轻学法指导,重文化课作业轻体、艺、劳作业,很少有手脑并用的“动口、动手、身体技能运用与开发”等方面的融合作业。
四是学科外作业过多。学科作业已经让学生苦不堪言,还有诸如安全、普法、禁毒、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作业,无疑加重了学生负担。此外,家长盲目地布置大量的学科类家庭作业,更是让很多学生不堪重负。
双减的宗旨是减负,落脚点是提质增效。作业提质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切入口,教师的自我提升是双减落地的基石。教师在作业问题上“思”一点,在设计上“钻”一点,在选题上“优”一点,在行动上“苦”一点,学生的作业才会少一点,学生的负担才会轻一点。
其一是坚持全面育人导向,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质的关键在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广大教师要深入研究中高考命题方向,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指向,聚焦课堂,研究学情,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做到“四精四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围绕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激发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强化基本功训练,提高教科研能力,借助学科组集体备课、研课的合力,研究课堂,打磨有效课堂,站稳课堂。
教师要正确处理作业负担与学业质量、作业负担与学习效率、无效作业与有效作业之间的关系,深入学科融合性作业研究,把握作业质与量的合理平衡,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其二是借力助推分层,提高作业清单精准度。双减政策指出应“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通过摸索与尝试,本校实行了融合基础题、拓展题和思考题的作业分层作业清单,其中有50%的基础题为必做题,30%的提升题为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确保95%的学生能做出。为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帮助学生培优补弱,教师可穿插布置针对性的思考题,占比20%,供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练习。
分层作业清单分为当堂检测作业和课后作业清单,均由备课组集体商讨、多次修订,各年级各班相对统一,由级部整体推进,教学一线做好记录与管理反馈。学科组针对教学进度、学情实际和阶段进展计划,结合教学实践中常见易错、易混淆的问题,设计一体化单元作业清单,并控制作业总量,做到精选、优选、精练。
分层作业清单的批阅采用手阅卡和书面批阅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作业一般采用“手阅”形式,做到即做即批,即批即评。学校借助“智学网”线上手阅卡功能,将学生作业及时扫描上线,教师及时批阅。教师还可以借助后台大数据,评析、汇总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的薄弱点,通过智能平台精准提供“错题集”“高频率错题集”,满足学生个性化选题需求,避免机械、重复性作业。
其三是统筹管理见长效,学科融合夯素养。作业的管理机制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载体。作业管理机制是一个繁杂而艰巨的系统性建设过程,这一机制的设计要基于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的水平,并达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本校在作业管理中推行了作业清单公示制和单元作业分层等,由教学一线牵头负责,各级部具体负责公开作业任务、数量和时长,明确各科作业时长,分解细化每天的学科作业,制定了“布置实施—点评反馈—巩固再练”的闭环措施,从源头上控制题海战和无效作业,从程序上保证作业点评、批阅和错题再练的提升环节不遗漏,从效果上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帮助学生建立弹性选择作业的习惯和策略。
学校各职能部门推动参与作业提质增效的各方主体协调合作,实行总量控制,整体设计,将体、美、音、劳学科作业有机融入到社团、兴趣小组等活动中,鼓励学生家长将各类必须的生活技能、必备知识的学习任务融入到家庭教育实践中,凸显五育并举的要义。学校重视学科作业融合创新的试点工作,重点以应用实践为主,以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和开发学生学科思维创造力为主,系统总结双减背景下学科融合教育的思想、方法的应用条件、适用范围和目标任务,促进学生深度思维,形成会自主研学的习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双减背景下,所有学校都投入到了优化作业的改革浪潮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双减主阵地在学校,实现双减目标的前提在于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养,核心在于作业的提质增效,只有多管齐下,科学落实双减政策,群策群力,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双减工作的难点、扫清双减工作的盲点、消除双减工作的痛点,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