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艳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创设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展现主体性,体验系列活动,逐步掌握化学知识,同时锻炼探究能力。项目化学习契合此要求,是引导学生探究化学的“利器”。所谓项目式学习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情境,提出相关问题或任务,组织实践活动,驱动学生探究,完成相关目标任务,顺其自然地建构知识,锻炼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1]鲁科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微项目,为师生开展项目化学习提供了支持。因此,教师在新课标的引导下,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实施项目化学习,多策略地建构项目化学习课程,助力学生实践探究,可以有效提高化学学习效率。本文以鲁科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二)第三章微项目“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为例,具体阐述构建项目化学习课程的策略。
教材是教师构建项目化学习课程体系的基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的依据,项目是项目化学习的重中之重。在构建项目化学习课程时,教师要“走进”化学教材,深入研究,结合学生学情将化学内容转化为学习项目,由此奠定项目化学习基础。
“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是学生学习了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后的项目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经历酿造米酒的过程,探寻其中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反应,能从化学角度解决实际问题。基于项目内容、目的以及学生学情,笔者设计两个项目:其一是自制米酒;其二为油条中的化学知识项目。其中,项目一重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应用所学;项目二重在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此设计,不但契合了化学教学需要,还可以推动学生展开探究,使学生逐步地深入认知所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成效。
任务是项目化学习课程的重要构成,也是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的驱动力。[2]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生进一步建构化学认知的过程。在构建项目化学习课程时,教师立足该课程的生活性,结合项目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欲望,并顺势提出相关任务,为学生指明探究方向,驱动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的目标。
以“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项目一为例,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先利用课件呈现某品牌白酒的宣传图片。在学生观看时,笔者顺势提问:“该白酒的宣传口号是:‘传统工艺,纯粮酿造’。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粮食酿造出白酒的呢?”事实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体验中,早已对白酒形成了初步认知,通过体验本单元教学活动,又进一步增强了对白酒知识的深度认知,对如何酿造白酒产生浓厚兴趣。基于此,教师顺势提出任务:“与小组成员合作,用糯米酿造白酒。”此任务是新奇有趣的,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提出任务后,教师为学生呈现了相关实验材料,如温度计、石棉网、烧杯等,同时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搜集实验所需其他材料,如糯米、甜酒曲等,为学生的项目实验提供助力。这不仅使学生体验生活情境,产生了探究欲望,还使学生自觉深入探究活动,自主回忆化学内容,培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化学习极具探究性,[3]但是,部分高中生的化学认知程度不高,化学探究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学生仅仅各自进行自主探究会遇到诸多问题,影响项目化学习课程的有效实施,而合作探究是弥补学生自主探究不足的有效方式。学生个体的化学素养存在差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展现并利用个体差异,互帮互助,推动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提出任务后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实施合作探究。
教师在提出自制米酒任务后,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组建异质小组,即由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集中到一组,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各自情况,承担不同任务,如操作任务、记录任务等,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之后,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并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鼓励他们拍照或录像,展现实验现象和具体方法。教师则认真观看学生实验,了解情况并给予小组指导,帮助各个小组突破实验阻碍,顺利完成任务。
展示任务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过程。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集思广益获取了实验方案,亲手操作获得实验结果,由此建构了化学认知。基于学生的探究情况,教师及时组织展示活动,可以了解各组项目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继续探究,系统掌握化学知识,有效解决化学问题,提高项目化学习效果。
在学生合作探究后,笔者鼓励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现实验过程,并围绕每一环节讲解具体实验方法。教师和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例如,某小组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甜酒曲,于是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使用甜酒曲?甜酒曲有什么作用?”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甜酒曲在酿造的过程中会起到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度。”与此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根据操作现象,总结粮食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展示活动,不但深入地交流了探究经验,加深了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切实培养了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锻炼了问题解决能力,尤其锻炼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有利于提升化学学科素养。
项目化学习过程是学生探究化学的过程,新课标提倡过程性评价,明确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激励学生发展。对此,在构建项目化学习课程时,教师以学生的探究过程为抓手,应用多种方式,如自主评价、生生互评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了解自身探究水平,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
例如,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小组记录员认真观察每一个组员的参与情况,及时记录数据,并将记录结果反馈给成员,帮助成员了解自身探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对比自己和他人差异,及时地扬长补短。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探究成果的方式之一,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途径之一。通过亲历项目活动,学生已掌握了化学知识,此时,教师要把握时机呈现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根据练习情况给予学生适切的评价。
在学生完成自制米酒项目后,教师呈现相关练习题,如绍兴甜米酒饮用后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其甜味的来源是什么?教师随机选择学生作答,并对学生的作答行为以及答案进行鼓励和表扬,肯定学生的良好表现,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对项目化实验的自我评价能力。
综上所述,在构建高中化学项目化学习课程时,教师可以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设计项目、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及时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由此加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