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通信专业课程的改革探索

2022-03-17 00:49孟逢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知识点

孟逢逢

(上海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上海 201306)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具有突出的政治优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正是我国发展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的作用,需要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应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1 课程思政视角的理解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它不特定于某一门课或某一类课,它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是简单地给课堂讲授贴上“思政”标签。高校专业课程不需要统一改造成思政课程的模式,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挖掘出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生动、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就是要将课程的专业内容如何与人才培养进一步联系起来,不仅教书而且育人,最终落实到育人的点上来。

2 思政元素的挖掘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不能照搬思政课的概念或代替思政课,而是要结合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在需要视角提升或适合有效联系的部分,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思政元素如何挖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运用方法,将思政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只要实际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就能够强化马克思主义在价值原则、教学方法上的引领与指导。在通信专业课程讲授中,教师将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理解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探寻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可以支撑知识点的内容,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格外注重经典理论和知识点的关联,经典理论的引用是为课程思政本质需要服务的,聚焦切入点时要注意经典理论与课程本身之间的逻辑性和契合度。比如通信专业信息量大,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得有用的信息?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研方法将信息传递出去?这就需要辩证思维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分析与归纳,再加上严密的逻辑思考和演绎推理,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掌握未来五年党的基本政策,巧用时政案例。时政新闻背后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时政案例来作为知识点传授的重要补充,这样既对专业知识点的传授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又不会喧宾夺主,促使课程在专业层面上传递出育人的理念。比如从2019年5月开始,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措施全面升级,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从各方面限制华为在美国和世界的贸易机会,从此华为开始处于被动局面,处处受到限制。同时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联盟国家也参与抵制华为,开始拆除华为在本国的5G设施设备。为了应对美国企业的压迫,华为方面陆续推出鸿蒙OS系统和HMS服务。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讲到5G通信知识点时,通过这个案例帮助大学生保持清醒的认识,分析“别人的打压只会成为自己的动力”这个硬道理,鼓励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传承“永久奋斗”的革命传统。中华民族是奋斗的民族,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青年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是奋斗的一代,要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通过这样的自然融入方式,既能讲清楚知识点,又传递出教师对于时政的认识,是实现专业知识育人的有效方法。

第三,以教师为本。专业课实现育人既是技术层面的要求,也是教师育德能力的体现,有赖于教师内在素质的提升。为了跟上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育德修养。纵观学科、专业及课程,教师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串联起专业知识点,使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更新思想观念、提升认知水平、拓展思维视野;专业课教师还可以通过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老师开展互帮互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广泛参与教研活动,利用好这个“第二课堂”,全面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将思政教育、专业教学的独角戏,变成多角色协同育人的机制,每个教师都参与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可以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3 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有了思政元素,还需要有好的载体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去。课程思政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并与专业课程教育结合在一起。所以固有的教学平台需要在改进中加强,课程思政特别需要提升针对性和亲和力,以满足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本通信专业课程秉持立德树人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依托教学内容整合和教学方法创新,构建了从内容到方法的综合教改体系,并持续推进课程思政综合改革。

3.1 主要解决的问题

(1)“课程+思政”向课程思政转化的难题。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育德功能认识不够,担心课程思政建设会影响课程专业内容的教授,往往将主要关注点放在课程内容的深度与难度、教材重难点的选取及学生的关注度等,造成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脱节。如何正确处理课程与思政教学之间的关系,在二者契合点上建构教学结合点,才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效的关键。二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简单的“做加法”和“贴标签”现象较为常见。因为狭隘地将思政元素局限于我国当代的思想政治领域,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代表了全人类的优秀价值理念,单纯的案例引入往往有生搬硬套之嫌,将课程思政割裂为“课程+思政”,无法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中,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育德效果。

(2)从教学向教育转化的难题。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不仅单纯地传播书本知识,还要创造性地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并把融入过程看成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后劲支持。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对象是学生,要实现育德的目标,学生也是课程思政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塑造其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力,培养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创造力,是当代大学教育困惑并值得关注的问题。

3.2 创新性的解决成果

(1)整合教学内容,提炼主题。深度研究教材,破解课程与思政之间的割裂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我校的“通信原理”课程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依据课程性质和目标,把握重难点,将“信息的流通与处理”这一目标具体化为融合专业知识与价值观的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建立知识导图,将课程目标与学生需求对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研究学生关注的问题,将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价值引领,通过问题引导的形式,推动教学内容的主题式整合。课程通过整合,避免了课程思政“要么照本宣科,要么脱离教材;要么生搬硬套,要么脱离实际”的问题,确保课程思政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效实现了课程与思政的有机结合。

(2)推动教学方法创新,探索课程思政育人规律。课程思政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相长的育人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与互动性与课程思政的质量密切相关。问题导引式教学,针对性突出,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故事导入式教学,是广大学生喜闻乐道的方式;质疑式教学,由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示导入式教学,教师通过幻灯、视频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形成从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转化。

4 结论

本文就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通信专业课程改革作了探索性的研究,对标课程推进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大职能。下一阶段,将聚焦每一堂试点课程,注重结合教学规律,精准对接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感受和关注度。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知识点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