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兰
(宁波市镇海骆驼中学 浙江·宁波 315202)
引入微课教学则使枯燥的知识被激活,把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培养融入到课堂观察探究和讨论中,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唤醒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本文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微课作为一个短小精悍、灵活便捷、生动高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与广大的发展前景。微课时间短,大部分为十分钟左右,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进度进行调整。相比于以往大量烦冗的学习资源,微课通过合理的甄别筛选给学生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学习资源,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微课不同于传统的课例视频,一个微课仅处理一个简单的问题,如课堂导入,重难点讲授,课堂小结,教学反思,课后作业等教学环节,易于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微课中所讲解的地理知识。微课创设体验式的教学环境,有助于知识的情景构建,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的投入地理知识学习活动中,降低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枯燥感,沉闷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兴趣动力。另一方面,微课设计制作原则灵活简便,教师可以在其中给学生拓展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微课所占空间小,可以下载到移动设备上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由此可见,微课顺应现代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优势。
课程导入环节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环,课程导入环节是否成功对后续的课程讲解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课程导入能够营造积极地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前对本节课即将要展开的学习产生浓厚的探究动力。一个良好的课程导入具有知识条理,计划明确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提前领会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要领,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目标清晰,引领学生向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前进,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微课作为课程导入,通过给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等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走进桂林山水,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给予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更多趣味,在课程正式讲解前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参与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在教学《走进桂林山水》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景观,让学生初步了解溶蚀作用,积淀作用。在微课中,学生观看到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喀斯特地貌景观,对这部分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之后,教师给学生列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喀斯特作用本质、喀斯特地貌的表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为学生后续的课程学习点明方向,使学生逻辑清晰,目标明确的投入后续的课堂学习中。同理,在教学《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这一课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微课中运用视频图像的形式,给学生展现敦煌地貌模型和景观图,让学生对丰城地貌的主要类型有初步的了解,之后给学生点名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讲解的中心内容。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中巧用微课能够有效烘托丰富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视听结合,光影交互的学习氛围中以更为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其中,调动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推动教师后续课程的讲解进程。
微课教学践行教育双主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中给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探究,解答,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错误局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知识,探究的主人,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活跃思维、拓展思维、发散思维,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实现深层次的地理学习。
例如:在学生学习《人口分布》这一课中,教师在微课中给学生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学生在微课中了解到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微课中展现的“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方面考虑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在微课的帮助与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总结出气候、地形、海拔、水源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之后,教师让学生观看微课中不同生产方式的地区,有的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有的地区以工业生产为主,学生发现生产方式不同,人们居住的地区也不同,学生认为人口分布还与人文因素有关。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方式都对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有着密切的影响。综上所述,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教师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更为突出,课堂教学呈现良好的双主关系,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而是成为问题探究的主人,在微课的帮助与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成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地理知识学习印象。
微课作为高效交互性的教学辅助工具,打破时空地域的局限,可以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实时传递分享给学生,保证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先进性、准确性与多样性,弥补课程教学资源的不足,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有效强化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可以将要点、难点、混同点、出错点、拓展学习等内容设计在微课内,让学生在课后自主的完成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水圈与水循环》这节课内容后,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师在课后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开展拓展练习。教师在微课中以图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牵引下自主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巧妙地进行知识迁移,将知识落实到实践当中,有效应用解决问题。在图片上有瀑布、雪、天空三幅图片,学生需要依次回答三幅图片,分别代表水的哪三种状态?现实生活中是否有同样的事例代表水的三种状态?河流补给的水体类型有哪些?能否画出河流补给状态水循环的环节?在后续的微课习题练习中,学生可以将本节课所学到知识内容及时的回顾与整理,融入自身的思考,使之内化为个人的知识与能力,强化学生知识应用实践意识。利用微课开展课后巩固复习,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要点、难点、混同点、出错点的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地学习一下。与此同时,利用微课强大的交互性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后复习中拓展课堂内未涉及的地理知识,给学生实时传递分享全新,优质,丰富的地理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地理学习视野,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灵活便捷、沟通共享的教学优势,通过课上课下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实现高中地理知识的高效学习。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学活动更倾向于双主教学,学生的兴趣培养与能力提升成为教学关注的重点。新课改中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应遵循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特点及原则,给学生增加自主学习,联系实际,情景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知识学习探究的主人。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将大量烦冗的学习资源经过合理的甄选及利用,短小精悍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求,便于学生开展更高效、更自主、更生动的学习,真正践行构建主义教育思想,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