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17 00:4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案例思政理论

王 芹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将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通识教育以一种非专业、非功利的综合性课程体系为载体,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社会的健全个体与良好公民。它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和高等教育的质量,对于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性价值和决定性作用。”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本“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以我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为载体和基点,实施“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功能,在课程中贯彻“讲好中国故事”的案例式教学,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课程思政”的构建,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管理思想,精确把握新时代伦理思想的价值追求。挖掘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挖掘我国区域经济建设中的典型案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中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的主人翁精神。课程思政并非改变原先的课程设计,而是把价值引导的要素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春风化雨、沁人心田,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格高尚、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是面向应用经济学学科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的内容包括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区域竞争与合作、国民收入区际分配与政府调控、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该课程理论性强,贴切现实,更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学生学习兴趣相对浓厚,这为课程思政教学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研究生特点是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但心理尚未成熟,受外界影响大,是培育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将“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价值情怀”融入研究生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的课堂教学环节当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区域经济理论在中国大地成功运用的案例,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怀,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青年。那么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着力从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案例融入)、教学形式、考核手段三方面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施,以推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将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环节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强化研究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地域发展案例的认同。

1 课程思政融入“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教学探索的目标

课程思政融入“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教学探索的目标主要从知识达成方面、能力达成方面、素质达成方面三个维度进行探讨。《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课程旨在通过将区域经济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案例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区域经济理论修养和实践表达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强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1)在知识方面达到的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机制与机理,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切入点,树立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案例挖掘是《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对研究生开展“传承经典案例、强化文化认同”隐性教育的载体,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增加爱国主义情怀,在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课程中增加思政元素。

(2)在能力方面达到的目标:通过对区域经济基础理论的学习,运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区域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认识经济现象、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尤其是对我国区域经济建设中典型案例的认识能力。在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能力发展性强”的大学生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理念。在教书育人的具体实施中,每一门课程都隐含着教师的价值取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仰和对学生某一些能力达成的目标和要求。

(3)在素质方面达到的目标:课程思政秉持知识育人、思想育人、审美育人和立德树人相结合的育人理念。通过区域经济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养成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客观分析经济中出现的各类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习惯;提高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为实现百年中国梦而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2 课程思政融入“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教学探索的实践探索内容

2.1 案例教学资源建设:思政元素、案例融入,讲好中国故事

“案例教学”被称为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教学中的“法宝”,这是经济管理门类实施“课程思政”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无论是计量经济学还是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等具体经济门类教学,还是西方经济学等基础类课程教学,都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把引人入胜的金钥匙,教学各个环节都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同时,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案例教学本身、区域经济理论情境化研究本身,提出了区域经济价值回归、回归中国实际、回归本土经验的要求。中国有大量鲜活的区域经济创新与实践、独特的政治、文化与制度环境,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有助于国内质性研究做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在教学中结合中国独特的情境因素,进行中国区域经济理论教学与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创新。借此,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课程与思政”才能实现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2 教学形式的互动设计:对分课堂、重在体验

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师生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寻问题、解决问题,多元的教学方式是丰富的课程内容的呈现载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体验、内化、吸收的过程,学生是否体验到,是否内化,光靠教师讲授是解决不了当前学生的学习问题的。在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学习规律,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通过课堂教学、MOOC、精品资源公开课等网络数字化资源,努力在教学设计、课程考核、学习方式中融入思政教育。学生只有主动参与知识构建、尝试解决问题,其思维能力和探索的精神才能落到实处。在常规的授课之外,可以结合授课内容,设置一些规模适中、深度合理、视角多元、答案开放并且有德育内涵渗入的研究性小问题,鼓励学生自发组成研究小组,通过任务教学法完成自我教育。本课程运用对分课堂模式讲解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对分课堂核心理念是分配大约一半课堂时间给讲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给学生讨论,讲授时间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安排学习。

2.3 创新考核手段: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品德与能力的双重培养

监督和检查与教学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研究制订科学多元的《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与标准。因此对《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分析;对课程建设、教研活动开展等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特别是“课程思政”作为新形势的教学方向,需要密切关注《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课堂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是教学环节最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程评价也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检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要达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需构建德能并重、多元参与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既要考核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正确、客观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深入评价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故事”的理解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3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课程思政实践几点反思

通过《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课程思政实践,我们认为,课程思政要取得良好的课程育人效果,实践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

第一,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到底怎么样,最终还是以学生的获得感和评价作为检验标准。为此,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教师本身就应该自觉地树立起德育意识,要有深厚的德育基础和情怀,担任起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切实推进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改革,从“以教为主”“课堂为主”和“以结果评价为主”向“以学为主”“课内外结合”“结果与过程评价结合”的转换,实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学、寓学于练,让学生有动力去主动学、认真学、积极学,从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第二,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是多样化的,其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很重要的一种形式。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研究生课程《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课程中,理论讲授与“中国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在案例中更好的体会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在中国广袤大地区域发展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是一些成功的区域发展案例典范,对学生来说,可以增加爱国情怀,可以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中国声音。

猜你喜欢
案例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