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曼 郭兆刚 黄春江 王艳梅 张翰文 张炫 和莹
慢性鼻窦炎是鼻-鼻窦黏膜的慢性感染性炎症,由于鼻窦与上呼吸道黏膜相连续,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极易遭受病变侵犯,且因窦腔位置深在,开口狭窄,引流难以畅通,故久病难愈。西药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辅助免疫调节剂及黏液促排剂。有时候效果不尽人意,往往需要进一步的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并且长期用药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1]。众多的中药经多年的研究证实治疗呼吸道炎症具有强大的抗感染、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作用,长期使用安全性高,因此,中药参与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和研究价值。本课题拟对中药通鼻消涕颗粒与抗生素克拉霉素片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作一对比研究。
收集2020 年1 月~2021 年3 月到云南省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采用单盲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通鼻消涕颗粒组)36 例与对照组(克拉霉素片组)36 例。
1.1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的诊断标准(2012年,昆明)[2];中医证型为肺经蕴热型、胆腑郁热型和脾胃湿热型鼻窦炎;知情同意,可按要求完成本次试验研究。实验组36 例,其中男22 例,女14 例;年龄16~68 岁,平均41 岁。与对照组(克拉霉素片组)36 例,其中男20 例,女16 例;年龄15~58 岁,平均39 岁。经统计分析,两组在接受治疗以前,基线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方案通过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①鼻眼、鼻颅底的严重并发症;②严重的全身疾病;③妊娠期患者;④中医证型为肺脾气虚型鼻窦炎;⑤2 周内全身或局部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药;⑥1 月前患全身感染性疾病者。
实验组:给通鼻消涕颗粒15g,口服,2 次/d,共用药1 月。
对照组:给克拉霉素片0.25g,口服,1 次/d,共用药1 月。
主观评估:于服药前、服药后2 周、1 月按照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ae scale, VAS),进行评分。
客观评估:于服药前、服药后2 周、1 月进行鼻内镜检查,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采用Lund-kennedy评分法[2];并进行鼻窦CT 扫描,结果量化评估采用Lund-Mackay 评分法[2]。
采用SPSS 17.0 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 检验,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服药前、服药后各个阶段的评分变化,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6 例口服通鼻消涕颗粒的患者中35 例完成了1 个月的随访,脱落1 例(3%),脱落患者因自觉疗效欠佳,要求手术等原因而退出治疗。36 例口服克拉霉素片的患者中34 例完成了1 个月的随访,脱落2 例(6%),2 例脱落患者因服药后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原因而退出治疗。
口服通鼻消涕颗粒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2周和1 个月后,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或障碍、头面部疼痛或压迫感的总体症状VAS 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口服克拉霉素片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2 周和1 个月后,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或障碍、头面部疼痛或压迫感的VAS 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口服通鼻消涕颗粒组与口服克拉霉素片组在治疗2 周后VAS 积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1 个月后VAS 积分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慢性鼻窦炎患者口服通鼻消涕颗粒组或克拉霉素片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VAS 积分比较(分,±s)
表1 慢性鼻窦炎患者口服通鼻消涕颗粒组或克拉霉素片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VAS 积分比较(分,±s)
注:组内治疗2 周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内治疗1 个月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内治疗1 个月与治疗2 周比较,§P<0.05;治疗1 个月组间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2 周通鼻消涕颗粒组3524.06±4.3220.23±4.28*治疗后1 个月18.52±5.16#§※克拉霉素片组3424.12±4.4023.15±4.3920.58±5.77
客观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 评分及鼻窦CT 检查Lund-Mackay 评分均提示通鼻消涕颗粒组在治疗2 周时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在治疗1 个月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克拉霉素片组在治疗2 周和1 个月后客观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提示通鼻消涕颗粒组治疗1 个月后较克拉霉素片组有改善(P<0.05),见表2,表3。
表2 慢性鼻窦炎患者口服通鼻消涕颗粒组或克拉霉素片组治疗前后Lund-Kennedy 评分比较(分,±s)
表2 慢性鼻窦炎患者口服通鼻消涕颗粒组或克拉霉素片组治疗前后Lund-Kennedy 评分比较(分,±s)
注:组内治疗1 个月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1 个月组间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2 周通鼻消涕颗粒组354.34±1.534.20±1.43治疗后1 个月3.34±1.21*※克拉霉素片组344.44±1.404.35±1.284.03±1.09
表3 慢性鼻窦炎患者口服通鼻消涕颗粒组或克拉霉素片组治疗前后Lund-Mackay 评分比较(分,±s)
表3 慢性鼻窦炎患者口服通鼻消涕颗粒组或克拉霉素片组治疗前后Lund-Mackay 评分比较(分,±s)
注:组内治疗1 个月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1 个月组间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2 周通鼻消涕颗粒组356.11±2.956.03±2.82治疗后1 个月5.43±2.44*※克拉霉素片组346.18±2.806.09±2.735.91±2.61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多发病,发病率为10%~12%。CRS 是鼻-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过敏反应、细菌和真菌感染、免疫功能障碍、鼻黏膜上皮防御功能受损以及环境暴露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近年来,免疫机制在CRS 发病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3]。
小剂量十四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抗炎抗菌调节免疫作用已得到了证实[4-7]。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小剂量克拉霉素对不伴鼻息肉的CRS 患者无论在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或客观体征方面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这可能与不伴鼻息肉的CRS 以中性粒细胞性炎症为主,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中性粒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对于非特异性体质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较少的中国人患者更易对克拉霉素或罗红霉素敏感。Th2倾向的嗜酸细胞炎性反应中,低剂量的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则明显受到影响[8,9]。我们本次临床研究克拉霉素片只用药1 个月,疗程不够,故统计无明显差异。
慢性鼻窦炎在中医学中属于“慢鼻渊”的范畴,其病机为正气虚弱,外邪趁机盘踞鼻窍,郁久化热,燔灼津液,炼津成痰,痰热互结,进一步耗伤正气。鼻渊的本质是“本虚标实”,遵从中医学的疾病治疗基本理论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扶正驱邪”[10,11]。
通鼻消涕颗粒根据云南省名中医郭兆刚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而研制的中成药,是云南省中医医院1997 年注册的院内制剂,由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其主要成分是黄芪[12]、川芎[13]、藿香[14]、黄芩[15]、茵陈[16]、金银花[17,18]、皂刺[19]、鱼腥草[20]、败酱草[21]、辛夷[22]、苍耳子[23]、白芷[24]、荆芥[25]、桔梗[26]、甘草[27]。方解如下:
慢性鼻窦炎久病成虚,成瘀,气虚无力驱邪外出,故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助正气将所祛之邪脱出;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故用川芎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引药上行至窦腔深处,以协助黄芪益气托毒生肌,两者共为君药。
鼻渊之热,多源于肺热,胆热,胃热。藿香化脾胃、肺经湿热;黄芩苦寒,善清胆热,并能燥湿,清上焦头面之热;茵陈清利肝、胆经湿热。藿香、黄芩、茵陈三药合用,通过清肺、胆、胃热,配合金银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将一身之热俱除。然脓已成,须以排脓之药以将脓液排出,以皂角刺拔毒祛风,消肿排脓;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桔梗宣肺利咽排脓,载药上行至鼻腔。四药合用,取其清热解毒排脓之功,共为臣药。
鼻为肺之窍,胆与鼻为中清之腑,其气上通于脑,清热排脓须与通窍相行,使热得以随窍而出。辛夷、苍耳子、白芷、荆芥诸药均有发散风寒,宣通鼻窍之用,可使清热排脓之药行之有道;且四药辛、温,可佐制臣药寒凉,以防清热太过,共为佐药。甘草甘平,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
纵观全方,君臣佐使,相得益彰,共奏益气托毒排脓、宣肺通窍、清热解毒之功,从而达到治愈鼻窦炎之目的[28-30]。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组成通鼻消涕方的这些中药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
通鼻消涕颗粒在我院临床上应用十多年,在我科已经作为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用药,主要针对肺经蕴热型、胆腑郁热型和脾胃湿热型鼻窦炎有效,郭兆刚教授曾临床研究统计分析通鼻消涕颗粒治疗有效率达85%,而无明显毒副作用[28]。本次临床研究发现通鼻消涕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客观指征明显优于克拉霉素。可能与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菌抗炎抗过敏机制有关,也说明了中药参与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