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灿 张 芳 马光辉 李 娜 孙元元 付文静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山东 滨州 256603
痤疮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具有潜在损容风险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超过90%的青少年均患有不同程度痤疮,其中约12%~14%将迁延至成人期[1]。痤疮粉刺、炎性丘疹、结节囊肿及由皮损炎症导致的痤疮瘢痕,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容貌损失,引发不可忽视的精神心理压力与社交障碍[2]。因此,探索行之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微的痤疮治疗手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痤疮的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毛囊皮脂腺结构的角化异常、炎症介质作用、包括睾酮在内的多种激素异常、皮脂分泌增加、痤疮丙酸杆菌定殖[3]。其中,皮脂分泌增加及毛囊皮脂腺结构的异常角化所导致的微粉刺、粉刺形成在痤疮发生中具有重要始动作用。因此,有效清除粉刺及减少粉刺再发将有利于切断粉刺—炎性丘疹—结节囊肿的痤疮进展链条,极大改善痤疮炎症程度并预防毁容性后遗症的发生。超分子水杨酸(supramolecular salicylic acid, SSA)换肤具有良好控油、改善角化、溶解微粉刺及抗炎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过度繁殖,且治疗前预处理能协助有效清除粉刺,可针对痤疮发病的多个环节进行优化治疗[4]。对于轻度痤疮,可单独应用超分子水杨酸换肤治疗;对于中重度痤疮,则可与口服抗炎药联合,发挥协同治疗作用。目前,SSA换肤治疗尚未普遍开展,关于其不良反应具体特点的文献报道较少,不利于临床医生对该疗法的全面认识,进而影响痤疮治疗方案选择。因此,本研究除评估SSA与米诺环素联合疗效外,尚详细记录、分析了SSA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及切实可行的临床经验。
1.1 病例 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确诊的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17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126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为13~35岁,平均年龄为(22.7±5.8)岁,病程为1~19年,平均为(5.6±4.2)年;研究组男57例,女69例,年龄为10~36岁,平均年龄为(21.7±4.7)岁,病程为1~20年,平均为(5.5±3.7)年。纳入研究的患者系根据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 GAGS),归属中度和重度痤疮者。职业性痤疮、放射性痤疮、机械性痤疮、药物性痤疮或6个月内曾服用影响内分泌药物者均不纳入研究。本研究已取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第0周、第6周)拍照、记录皮损特点。对照组服用米诺环素(100 mg/日,分2次)治疗,疗程6周;研究组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换肤治疗2次(分别于第0周、第2周进行)。SSA治疗方法:清洁面部皮肤后首先进行粉刺挤压处理,后续给予30%SSA涂抹患处,按揉15 min后清水洗净面部,并予冰敷20 min。间隔2周后进行第2次水杨酸换肤治疗,2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4周复诊,记录超分子水杨酸换肤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终点为起始治疗后第6周。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GAGS评分变化情况,并记录水杨酸换肤治疗后面部皮肤红肿时间、干燥脱屑时间、色素沉着及接触致敏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 两组治疗前后GAGS评分的比较 两组在观察终点(第6周)的GAG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降幅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前两组GAG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6周)研究组GAG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AGS评分的比较(M, 分)
2.2 超分子水杨酸换肤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水杨酸换肤治疗后即刻会出现轻度面部皮肤红肿,持续时间1~7 d,平均为(2.9±0.8)d;治疗结束后1~3 d,平均为(1.9±0.5)d,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皮肤干燥/脱屑,持续时间1~7 d,平均为(3.4±1.1)d;仅有1例患者于治疗后6 d出现色素沉着,发生率0.8%,56 d后色沉完全消退;无接触致敏情况发生(表2)。
表2 超分子水杨酸换肤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属β羟基酸,因独特的化学特性而被广泛用于化学换肤疗法,后者通过可控的表皮损伤达到痤疮治疗与美容目的[5]。与α羟基酸不同,SA具有脂溶性,更易深入毛囊皮脂腺单位深部溶解粉刺。同时,SA还具有良好的抗炎、杀灭微生物及改善痤疮瘢痕的作用,可针对性作用于寻常痤疮发病机制的多个环节,辅助治疗效果极佳[4-6]。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有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研究证实,SA在轻中度寻常痤疮中具有良好疗效[7]。随后报道的多项临床研究亦证实SA换肤治疗对炎症及非炎症性痤疮均具有显著辅助治疗作用,且各种族人群的各种皮肤类型(Fitzpatrick I-VI)均可良好耐受[8-9]。
近年来,新型SA衍生及改良药物的涌现,进一步优化了传统SA在痤疮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10]。超分子水杨酸技术2014年获得美国专利,采用的SSA可溶于水,进一步降低了药物刺激性且SA更易被吸收利用,敏感肤质者亦可应用,故适用人群更加广泛[11]。同时,SSA可缓慢释放,使得药物作用时间更加持久,疗效更佳。Zheng等[6]研究发现,2%SSA与5%过氧化苯甲酰/0.1%阿达帕林混合制剂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相当,且前者抗炎效果优于后者。为避免因毛孔阻塞较重或粉刺位置较深导致的治疗后暂时性或持久性炎性丘疹增多,我科采用预先清除深在粉刺后再行水杨酸换肤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治疗后GAGS评分下降显著,值得推荐。关于SSA换肤治疗痤疮不良反应的细节参数,文献报道中鲜少提及,这不利于临床医生全面认识该项治疗技术,因此无法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并很好地向患者解释治疗的注意事项,造成不必要的治疗损伤。鉴于此,本研究着重记录、分析了SSA换肤技术的多种不良反应及发生特点,后者包括不良反应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等细节参数,可直接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研究中未发现接触致敏者,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较为持久的色素沉着,究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肤色较深、过早撕扯皮屑且未注意防晒等多种因素有关。提示治疗后有效防晒、保湿及避免撕扯皮屑的重要性,尤其对于肤色较深的痤疮患者(Fitzpatrick V-VI),延长防晒至疗程结束后2月更为安全。此外,研究还发现,全部患者分别于治疗即刻与治疗后平均1.9 d出现了非致敏性皮肤红斑/肿胀与干燥/脱屑,但持续时间较短(<4 d),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体验影响较小。研究组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因药物刺激性或不耐受而中途退出者。本研究结果说明了30%SSA治疗痤疮的安全性。
由于SSA换肤技术的良好兼容性,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痤疮皮损的严重程度,将其与其它治疗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升疗效与患者满意度[12-13]。本研究将SSA换肤技术与指南中推荐的中重度痤疮一线口服抗生素米诺环素相联合[3],有利于进一步下调痤疮皮损处炎症水平,遏止炎症深入造成的不可逆性痤疮结局的发生,同时弥补了单独应用抗生素在控油、粉刺清除等方面的不足,因此疗效更为显著、持久。但应注意米诺环素亦具有光敏性及产生皮肤色素沉着的副作用,因此联合治疗期间须严格防晒。
综上所述,超分子水杨酸换肤技术不良反应轻微可控,多为暂时性,患者耐受良好,其与口服米诺环素联合用于中重度寻常痤疮的临床治疗,起效快,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