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井太洋
男人醒来后,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上身。
我怔住了,没想到他居然能有力气坐起来。
男人穿着船外作业保护壳工作时,从他所作业的那艘船上被弹开,在拉格朗日点漂流了整整180个小时。被救生艇带回来的时候,他因为极度衰弱而失去了意识。在持续10天的自由落体状态中,他无法自由移动身体,??这让他的肌肉十分衰弱,连胳膊都抬不起来。
??救生艇的离心重力已经降到了0.2?G,但要撑起重量超过30千克的上半身,需要克服的物理惯性绝不算小。??最令我惊讶的是,男人马上就适应了救生艇的离心重力。??他很自然地?伸出左手,??抓住了??床的扶手,??抵消了随离心重力而来的科里奥利力。
或许是由于缺氧和辐射导致的脑损伤,也可能是因为衰弱导致的意识不清。总之,他还活着。在雷达都无法使用的电磁风暴中,能找到漂流的船外作业保护壳就已经是奇迹了。更不要说在船外作业保护壳的面罩没有合上的情况下,这个沐浴了太阳耀斑第二阶段伽马射线的男人居然苏醒了过来。跟生命一同留在他体内的,还有滞留轨道时的肢体感觉。
我看了一下记录,思考说点什么才能让他的意识产生反应。
“您的名字是邓昊天对吗?”
用英语询问后,我又用中文问了一遍,但老邓还是一直望着墙壁的远处。
我替他整理了一下起身时皱掉的外套,接着说,“出于治疗上的需要,我读了您的资料。您今年5月15日满57岁,出生于月面城市新上海。听说那有一条非常漂亮的运河,是将采掘出来的冰块融化后制作的。我还没有去过呢,昊天先生。接下来我会为您贴上监护仪贴片,邓昊天先生。”
我分别用姓、名和完整的名字去呼唤他,但他都没有反应。我从床尾下面取出7根连着电极的导线,分别粘在他的上臂内侧、胸部的左边和右边、大腿内侧、肩胛骨之间露出的监护仪端口上。最后,我把非接触式的脑神经监测仪装在床边的支撑臂上,让机器位于邓昊天头部两侧。
心跳每分钟46次,血压为低压59毫米汞柱、高压130毫米汞柱。我最担心的大脑,在可监控范围内也都没有任何异常。处理视觉、听觉的感官也没有问题,与相貌识别、长期及短期记忆相关的海马体和扁桃体也没有受损痕迹。
我把从船外作业保护壳中提取的记录投射在老邓背后的墙壁上,然后转到了他的正面。我把椅子放在他的斜前方,确保自己进入了他的视野,然后注视着他没有回复迹象的脸。
“这次事故很严重呢。”
老邓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接着说了下去。
“这是12天前,也就是2122年2月1日,标准时4:00举办的输出试验的新闻发布会。咱们一起看看吧。”我在老邓面前打出了拉格朗日“L5”发布公报的录像。这个时候他应该正在进行空间作业,恐怕没有看到录像画面,但可能听了音频。
在“L5”的发布会现场,从新上海赶来的年轻舰长和剃着平头的“L5”市长,以及留着一头蓬乱白发的开发责任人,3人用力将手握在了一起。他们身后投影出的是船头朝向地球、全长超过2?000米的木星载人观测船——“汪大渊”号的美丽船体。
在没有重力和大气的宇宙空间中,所有建造物的制作都遵循与地面和月面截然不同的规则。在“汪大渊”上,这一点就体现在贯穿船体中央的张拉整体构造的支柱上。它是由边长20米的等腰三角形桁架为基准单位建造起来的立体结构,能够承受住超强的推进力,编织出可以提供支撑的结构。建造在支柱中央部分的7个球形罐,以及装在船头附近的正方体居住区域,也都采用了张拉整体制作的分形构造。用3D打印制造的桁架,表面是像蝴蝶鳞粉一样的结构色。它分解太阳的光谱,发出七色的光芒,看上去的感觉就像是珊瑚或者树木。在这艘宇宙飞船的周围,有很多船外作业保护壳在飞来飞去,推进器喷出的气体闪闪发亮。它们正在铺开一种金色的薄膜。
“请问这是在做什么呢?”
回答问题的是录像中的开发责任人。责任人用手指着影像,开始向市长进行说明。
“这个薄膜是用电子黏合将金原子附着在石墨烯上制作的。虽然厚度只有两个分子,却能承受住能量极高的微粒子和放射线。它的位置可以通过设置在边缘的检测仪来读取,也就是说它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监测仪。”
“它能让我们知道什么呢?”
“按照计划,薄膜会接住离子发动机喷出的一个个高能量粒子,确认它们是否是按照原先的设计正态分布的。”
“这次试验是会朝地球的方向飞行吗?”
市长看向责任人手指的方向,随口问道。年轻舰长回答了这个问题。
“您注意到了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汪大渊’号会先沿着地球下落轨道运行。现在也是同时在进行这个的预备演习。”
“木星是在另一个方向对吧?虽然还不知道一年后会怎样。”
市长面露惊讶,指向火箭的背后。年轻舰长得意洋洋地回答了他的质疑。
“‘汪大渊’号的第一个目标是地球。它会用地球的引力来加速,然后飞向太阳。这是一种被称为绕星变轨的航行方法。绕道地球的‘汪大渊’号,会利用太阳的下落轨道再次加速,接着前往木星。”
他们的对话似乎是有剧本的,市长装腔作势地瞪圆了眼睛。接下来专家开口说话了。
“这种航行方式对精密度的要求极高。正因如此,引擎的推进轴非常重要。稍有偏颇,‘汪大渊’号可能就会坠向地球或是太阳。”
不知从何时开始,老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一直望向墙壁远处的他,现在盯着录像。
“邓先生。”
——那个就是你呀。
我把说到一半的话又吞了回去。在薄膜的右上角停着的船外作业保护壳就是老邓的。在这次记者招待会召开期间,他正在指挥薄膜的展开作业。但面对这张读不出任何表情的脸,我不知是否应该把这件事情告诉他,我非常迷茫,但考虑到他面无表情的脸庞下可能已经恢复了意识,所以为了不让他受到太大的冲击,我跟他说了接下來发生的事情。
“马上就要响起太阳耀斑的警报了。”
话音未落,在“汪大渊”号周围飞来飞去的光点——船外作业保护壳们突然焦躁地动了起来。它们纷纷飞向“汪大渊”号各处的空气阀门,那样子就像池中的小鱼惧怕飞鸟的影子。
紧跟着船外作业保护壳的动作,后面的影像上出现了一个红黑条纹框,中间写着几个大字——“警报:出现太阳耀斑”。
站在影像前的3位嘉宾面面相觑。
3人马上反应了过来。船长对着镜头敬了个礼,“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和飞船的安全,我先告辞了”,然后就消失了。他们似乎是用3D模拟替身参会的。
市长也跟镜头外的什么人商量了几句后,呼吁“L5”的市民们尽快避难,接着就走到了画面外。
担心是当然的。
“汪大渊”号激光核聚变炉还未装配辐射保护罩。需要精密调试的机器一旦被太阳耀斑的伽马射线贯穿,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调整到临界状态的聚变炉的火就会熄灭。
责任人发出“啊”的一声,向背后的影像走近了一步。
在引擎后面摊开的薄膜,开始向侧面移动。
“拉着那个薄膜的就是邓先生您呀!”我轻声说,“您是要保护引擎和聚变炉不受伽马射线的伤害,您还记得吗?”
老邓驾驶着船外作业保护壳,不断往返于薄膜上下,将薄膜仔细地铺开,盖在机舱部。他判断,这薄膜既然能接住离子引擎喷射的高能粒子,那就一定也能够承受伽马射线。
此刻,我决定把责任人的口信转达给他。
“邓先生,非常感谢!多亏您用薄膜实施了防护,‘汪大渊’号的机舱部才能在这次的伽马射线雨及4天后的日冕物质抛射中幸免于难。”
这份感谢似乎也没能抵达老邓的内心。
我关掉了录像。
这之后发生的事情没有必要给他看了。
他刚刚苏醒,现在这个情况不知是因为他的大脑是受到了简易检查无法查知的损伤,还是由于他在事故中遭受了心理创伤,又或者可能只是他选择关闭了自己的内心。
我把房间照明調暗,拍了拍床,示意他躺下。
“您休息一下吧,今天辛苦了。两小时后我再回来。”
直到我走出房间,老邓还一直盯着影像已经消失的墙壁。
回到工作室,我把船外作业保护壳记录下来的全天候监控影像打在内置隐形眼镜上。
在跟医院交接前,我得写下自己的判断。现在还有好几个我没搞明白的事情。
被救起的时候,老邓非常衰弱,失去了意识。他的皮肤被穿过透明遮板打在他身上的伽马射线灼伤,甚至都露出了红肉。
为什么他要拒绝冬眠,也没有使用遮蔽罩呢?船外作业保护壳上设置了很多安全装置。太阳耀斑的警报一响,伽马射线到达时头盔的面罩会自动升起。如果检测到使用者在漂流,就会用降低代谢使其进入冬眠的方式,防止使用者身心的过度消耗。
影像解压完毕。
我把时间码调整到发布会结束的时刻,然后眼前出现了宏大的宇宙空间。
这是用好几个摄像机拍摄的影像合成的画面。我现在看到的,应该跟老邓当初看到的情景完全一样。视野周围能够看到面罩的边缘。
左边,太阳在闪闪发光。虽然看上去和平时完全一样,但可能因为我知道这是发生太阳耀斑之后的场景,所以总觉得那个光芒格外刺眼。右边是船头朝向地球的“汪大渊”号的中央支柱。
加压区域的周围有一些闪着光的气体结块,飘然出现,又很快消失。那应该是听到警报后去避难的船外作业保护壳喷出的推进剂。
在没有雾霭的真空中闪耀着彩虹色泽的中央支柱,渗入其中的推进剂的色彩,正是不断努力生存的人类脚步的体现。
覆盖薄膜的工作好像基本上已经结束了,我看向背后,形状复杂的机舱部已经被金色的薄膜仔细覆盖着。
虽然已经做了心理准备,但面对突然开始的“那个”,我的心脏还是差点停跳。
我把影像的播放速度降到1/50,才明白自己现在看到的是旋转中的视野画面。我看到的彩虹色泽的明灭,其实是“汪大渊”号的中央支柱、金色薄膜,以及黑暗宇宙空间交替出现在视野里。
显示屏显示的旋转速度是每分钟125转,换算成时速大约是每小时53千米。
头部感受到的离心重力应该有20?G,老邓应该是在这时失去意识的吧。
我继续看录像。“汪大渊”号的支柱从我眼前通过,又渐渐远去了。
在离开船体1千米左右的地方,船外作业保护壳的安全装置好像启动了。令老邓失去意识的剧烈旋转渐渐停止。
旋转停止时,老邓位于“汪大渊”号的正后方。他为机舱部盖上的金色薄膜,发出淡淡的红光。
跟我在事故报告中读到的一样,责任人似乎没有停下引擎。薄膜只有一个分子那么厚,如果它破裂,离子引擎以90%光速释放出的高能粒子,会比撕裂真空更加轻易地将老邓的船外作业保护壳撕碎。他的运气可真是太好了。
“汪大渊”号渐渐远去,船体渐渐被船头对面的那颗星星的光辉所遮掩,最后看不到了。虽然它散发出的光芒只有大头针大小,但我立刻明白,那颗蓝色星星上,有着大气和水,这是我们出生的星球。
“原来如此,你一直看着地球啊。”
老邓作为经验丰富的空间作业员,或许在旋转停止的过程中已经恢复了意识,或许他看到了在自己救下的“汪大渊”号的对面闪烁着的地球。之所以没有降下船外作业保护壳的遮板,原因正在于此。
他望着充满生命的、我们出生的故乡。
我关掉录像,新建了一个文档,开始写给医院的交接报告。
“空间作业员,邓昊天,年龄57岁……”
一边进行着机械性的工作,一边思考着意见书最后一句该写什么。
如果意识无法恢复,请将其送往地球。??
3702500218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