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凯杰
上好小学语文课,需要将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学习活动进行有序地衔接和整合。每个学习活动要具有关联性,前一活动要为后一活动做好铺垫,后一活动要强调对前一活动的提升和落实。前后学习活动串接起来,逐层、逐次达成学习目标。在“以人为本”“因需施教”理念下,“学习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价值进一步突显。高效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益。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确定什么内容是有价值的;第二,思考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学习;第三,用怎样的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第四,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困惑;第五,学生是否真正意义上学得会。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设计,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明确学习活动价值,找准学习方法和策略,引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笔者从多个方面展开了教学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对当前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实施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
一、当前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实施问题
在“以人为本”“因需施教”理念下,“学习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价值进一步突显。高效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益。学习活动是指引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中,还存在突出问题。教学设计从构思入手,要兼顾知识与技能层面的协调,要关注学生低阶能力向高阶思维的层层递进。在教学活动与形式上,要强调单一向多元化的过渡。同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也要立足学习活动,将学习品质、爱国精神、人格操守等融入进去,让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全面成长。
活动目标很明确,但活动成效不理想。教师对学习活动的引入比较重视,但却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关注目标的设定,忽视任务的达成。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未能全面融入分析、综合、评价等环节,导致学习活动过于开放,缺乏有效的调控,让学习活动目标“南辕北辙”。二是关注学习活动形式,忽视活动的本质任务。在当前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多媒体学习资源的引入,让语文课堂形式多样、趣味横生。多媒体应用活跃了课堂,但一些教师却忘记了课堂活动的本质任务。比如,在学习《景阳冈》时,对《水浒传》相关视频片段的引入过多,占用了大量课时,偏离了课程设计初衷。再如,对《下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学习,学生应结合课文阅读,重点体会人物形象的刻画,但一些教师通过课堂角色演练活动,学生参与摔跤体验,但未能深度挖掘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导致空有活动,没有实质。三是重活动思维,轻活动建构。在教学设计中,一些教师非常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启发,使课堂活动缺乏连贯性、承接性,活动与活动间的独立性凸显,学生专注于眼前的活动细节,未能全面涵盖语文教学主体任务,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不能明确活动的意义。教师不能把握全局来设计学习活动,必然降低活动实效。四是重视活动程序,缺乏活动衔接。良好的语文课堂活动,必然是环环相扣、层层相接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前一活动为后一活动做铺垫,但一些教师,忽视活动间的内在关联性,导致活动较为零散。
二、确定学习内容,教师要善于聚焦和整合
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应是教师结合课程目标而梳理的主要知识点。通常,一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多而杂,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先确定主要内容。要分清哪些是次要的。教师若想面面俱到,反而让课堂变得更庞杂,导致学习活动碎片化、浅层化,学生走马观花地接受知识,难以深度学习。同时,教师要聚焦学习内容,既要抓住语文要素,还要结合整体文本语境,避免学习活动变为机械、单一的技能训练。教师应针对有价值的内容,通过整合手法,让语文课堂活动变得有意义。为学生预设自主学习的空间,确定语文课堂核心内容点,通常以2~3项为宜。对中高年级,一节课可以只聚焦一个核心知识点,避免核心点过多,影响综合、深入学习。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白鹭》一文为例,作为一篇散文诗,郭沫若先生对白鹭的生动描写,对白鹭的贊美,犹如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在课堂活动设计时,“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是阅读要素,结合文本特点,核心学习有两点,一是朗读1~5段,品析词句,展现白鹭外形美;二是朗读6~8段,拓展想象力,体会如诗的韵味。由此,在学习活动中,将字词理解、朗读感悟、写法、情感等作为整合内容。例如,对“长喙”“一忽”“黛”等字的解释,识读“鹭”“嫌”等字,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在阅读中,设置主要问题,如重点描写了什么,有何特点;描写了几幅图,请同学们为每幅图取名字;作者对白鹭有何感情,通过哪些句子来判断;整个文本可分几部分等。对重点语句的圈画,写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对白鹭的赞美、喜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此一来,学习活动能够重点突出、有序地进行。
三、设定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
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围绕核心知识点,教师要设定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驱动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探究、深度思考的具体内容。在《白鹭》学习中,对任务的设计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阅读环节,针对6~8段,任选一段,体会该段的优美画面;在想象环节,让学生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描绘白鹭的;在归纳环节,对这些段落提炼诗意的标题。这种任务以贯穿学习目标的方式,让学生富有情趣地参与学习。同样,《黄山奇石》一文的主要特点是写景,作者对黄山奇石的描写,语言生动,富有情趣。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先构造“游黄山”情境,跟随作者,观赏各类奇石,再由学生转换导游角色,介绍奇石的特点。学生能主动参与课文阅读,并积极表达对奇石的观赏体验,让阅读与表达融为一体。又如,在学习《扁鹊治病》时,扁鹊曾四次为蔡桓公诊治,但因蔡桓公不听劝,最终贻误诊治时机而病死。从故事讲解中,让学生理解“防微杜渐”的道理。但结合学情,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适当延伸话题,以生活中有没有“蔡桓公”这样的人为话题,启发学生寻找身边“蔡桓公”实例,从而让学生理解劝诫的意义,积极改正错误。
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体现综合性、特定性。每一篇课文的讲解,都可以在逻辑上划分若干任务。将这些任务衔接起来,搭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便于学生参与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如《蜜蜂》一文讲述了作者的试验过程,教师带领学生从观察、思考、试验方法、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在课堂活动设计时,应结合试验特征,从目的、过程、结果、结论、反思试验中的问题,推测试验结论,让学生以“作者”的身份来探究试验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同样,为了让课文阅读更有意义,还可在课堂上模拟“新闻发布会”,由学生代表作者对整个试验过程、结果进行发布。由学生饰演记者、法布尔,参与现场提问与答记者问,鼓励学生准确把握文本信息,概括试验步骤、方法和结果,整个课堂充满趣味,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兴趣被充分激发。
四、构建学习路径,从解决问题中完成任务
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保障学生能落实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对问题类任务,在学习时往往具有相似的路径或规律。比如,《千人糕》一文主要讲述由千人共同努力,相互合作制作千人糕的故事。该文在写法上,以讲故事方式,介绍了什么是千人糕,对千人糕的生产、销售过程进行说明,对浪费粮食的行为给予劝诫。在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从阅读入手,先读课文,让学生概括全文;接着提炼主题,让学生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再如,在教学《那一定会很好》时,教师可以设计“三讲故事”学习活动。第一讲,让学生读课文,绘制故事情节图,并自己讲故事;第二讲,重点比较种子的四次变化,让学生把握“愿望、变化、感受”叙事结构,鼓励学生生动讲故事;第三讲,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展开创意想象,续编故事。对故事类文本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以围绕“故事”来展开,让学生从阅读故事中,理解故事内容,积累语言素材;尝试引入图表工具,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要脉络,探究故事叙事结构;最后,创设对话交际情境,展开讲故事、编故事活动,提高学习质量。
针对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任务设置,教师需要整合多个问题,因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可以提前做起规划,确立任务重点,分解任务,厘清主要问题,把握学习路径的衔接。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可设计“制作西沙群岛旅游”手册活动,将西沙群岛作为旅游点,让学生从课文阅读中,找准旅游点。如地理位置、优美的景致,富饶的物产等。在细化任务时,从旅游手册内容、图示等方面,设计更多活动。例如,在地图上标记西沙群岛位置,绘出西沙群岛海上风光图,制作旅游手册讲解稿,精选海底有趣的动物图片,引入“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展开介绍,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落实核心知识点。学习路径的设计,并非模式化进行,还要结合课文教学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对问题的解决,应鼓励学生自主规划、自主调整、自我反思,优化学习活动,让课堂学习有声有色。
五、预见学习难点,提供学习活动的过程支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遇到困难。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有预见性,针对一些难点,给予提醒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题。找准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难点,教师要结合学情、认知、经验,重视学习支架的搭设。例如,对革命题材类故事的讲解,学生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把握是难点,如何把握人物品质,也是难点。教师要结合故事,对难点给予提示,引发学生对人物内心、情感、品格、精神的理解和共鸣。比如,低年级学生面对长句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停连”处理;中年级学生语言积累不足,对语言修辞、写法的提炼不准确,教师也要给予指导。学习活动中,通过设计学习支架,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如范例支架、策略支架、概念支架等。如对革命故事题材,延伸历史背景材料;对寓言故事阅读,指导学生概括文本主旨。学习支架要与学习活动相契合。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学情。举例来讲,在《蜜蜂》学习活动中,不同班级的学习支架应区别对待。学习力强的班级,增设自主圈画动词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动词来概括实验;学习力中等的班级,可设计实验记录单,帮助学生概括实验步骤。有效的学习支架能为调控教学进程,提升学习成效奠定基础。
六、明晰课堂活动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
从学习活动的设计到实施,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质量,这就需要引入活动评价,利用评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评价,如课堂练习活动、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在课堂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上,教师要明晰活动评价标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推动作用。比如,在对《蜜蜂》进行设计时,笔者设计实验记录单,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总结五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检测。实验记录单,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一部分,能同时兼顾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验记录单,教师能发现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便于及时给予修正和建议。同样,在教学《昆虫备忘录》时,笔者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设计瓢虫名片,对瓢虫,别名、外形特征、食性特点、飞行方式等进行归纳。借助于瓢虫名片,学生能增强对课文关键信息的提炼能力。再如,学习《千人糕》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千人糕的特点、制作流程等。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以學生为“导游”角色,结合课文让学生制作“旅游手册”,在制作过程中,对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等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以及富饶的海产,增强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情感。由此,借助有效的课堂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自我完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通过评选、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教学评价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学习活动的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习活动的优化设计,确保内在衔接与关联。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习活动观,避免一味追求大容量,忽视活动的针对性、明确性、集中性。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要重视统筹优化,结合课文、学生、课标要素,抓住核心知识点,指导学生完成任务,让学习真实、趣味且有效发生。
(邱瑞玲)
340950058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