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承伟
流行音乐在我国的发展,绝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音乐文化,而是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态度,吸收国外优秀流行音乐对音乐表现方式与理念的养分,同时也要融入我国民族文化元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与流行音乐
民族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就广义的民族文化来说,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体现民族特点的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总和。民族文化历史悠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民族的历史发展水平[ 1 ]。物质文化内容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精神文化内容包含语言、文字、艺术、风俗等。就狭义的民族文化来说,一是指在民族民间的小众的、非主流的文化;二是特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
民族文化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一是精神支撑。民族文化蕴涵的优秀精神品质,包含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民族精神,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顽强奋进。
二是价值引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是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其中还包含着极具民族特点、富有艺术特征的部分,比如古诗词、民族音乐、民族信仰等,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三是民族凝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使得中华儿女的血脉中自古就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流行音乐的定义与特征
流行音乐起源于西方国家,在现代社会中是指通过歌词、乐曲等来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其传播媒介多、传播时间短、受众广,在情感和思想上容易与大众群体形成共鸣。在多数人的理解中,常说的流行音乐便是流行歌曲。流行音乐在我国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末[ 2 ],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结合了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特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早已渗透进生活中,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大街小巷、花园广场都播放着流行音乐,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也都受到了流行音乐的影响。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与快速发展,离不开其本身所具备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新奇性。流行音乐不同于传统民族音乐,它的新奇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促进了流行音乐进一步流传;加之音乐传播媒介多、歌词简短,抒发的情感多样,使流行音乐更加具备其字面所表达的意思——“流行性”。
二是娱乐性。流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有亲情、爱情等,或是歌唱美好生活,或是抨击社会现象,歌词的创作贴合生活、贴近大众,歌曲的语言表达易于接受,人们往往听几次就可以学会主旋律甚至是整首歌曲,因此被人们广泛传唱,常存在于大众的娱乐生活中。
三是互动交流。流行音乐旋律简单,易于哼唱,听众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歌曲。歌曲的传唱过程,实际上是听众和创作者通过音乐在情感上交流的过程。
四是传播途径广。从最早的唱片、磁带等到现在的各种播放器,其传播载体的不断更新进步,加速了流行音乐的传播。
民族文化与流行音乐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流行音乐的内涵、底蕴,丰富了流行音乐的内容;流行音乐又是民族文化创新的传播载体。民族文化和流行音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一方面,民族文化是流行音乐创作的素材与灵感来源。民族文化中的古诗词、传统的民族乐曲、民族语言、戏曲等,都可以被运用到流行音乐中,为流行音乐的创作提供素材;同时民族文化还包含顽强的拼搏精神、奋勇向前的斗争精神等精神文化,将这些元素与流行音乐相融合,可以增加人们对音乐的情感共鸣;加入民族乐器则会使得流行音乐焕然一新,独具特色。另一方面,流行音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方式、新路径。中国的民族文化大多是通过书本知识传授的,流行音乐民族化则是结合了时代特点的产物,增加了民族文化的傳播途径,并且使得民族文化更容易被弘扬与传承。
总的来说,民族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是双赢的方式,既使得流行音乐更具有内涵与文化底蕴,又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同时还扩大了民族文化的受众群体。
流行音乐的民族特征分析
歌词体现的民族性
将民族元素融入流行音乐中,主要是古典诗词文学的词句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古诗词结构工整、意境唯美、情感丰富,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融入古诗词的流行音乐往往更有内涵,更加容易记忆,更具传唱性,比如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的歌词源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大众对于该首词的词句及其所表达的情感都非常熟悉,这首歌富有韵律的词句、朗朗上口的旋律,表达出了更加浓烈的思念,体现了将古诗词融入歌曲的韵律美;再比如周杰伦的《青花瓷》歌曲中也融入了许多古诗的意境,“天青色”“炊烟袅袅”等歌词一出,再加上音乐的加持,仿佛让人身临其境,体现了民族文化融入流行音乐的意境美。还有许多歌曲将古诗词用现代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既营造了意境,又表达了情感,同时还结合了民族元素,比如汪苏泷的《李清照》就结合了李清照耳熟能详的诗词,并运用典故,使得这首歌更加生动立体地表现出李清照的人物形象。这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丰富了流行音乐歌词的内容,提升了流行音乐的整体表达效果。
旋律体现的民族性
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行音乐旋律运用了中国独特的民族调式,中国民族调式分为五声调式、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或是采用民族调式中的三音阶、四音阶这种不完整的五声音阶作为音乐的主旋律;二是在流行音乐中融入了传统的民族音乐旋律,这是一种将民族文化融入流行音乐中的常见的方式,传统的民族音乐旋律耳熟能详、有记忆性与时代感,旋律一响起便引人入胜。比如周笔畅的《浏阳河2008》,在歌曲开头部分便引用《浏阳河》的词和曲调,熟悉的旋律穿过了数代人的岁月,激励人们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在新时代更加奋勇向前,其在歌曲的表达上既融入了民族音乐的曲风,又结合了现代流行音乐R&B曲风[ 3 ],体现了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了新途径。这种表达方式是对老一辈艺术家的致敬,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不同时代音乐人的交流。流行音乐的旋律可以体现出民族性。
乐器体现的民族性
民族乐器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先人靠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民族乐器。不管是二胡还是琵琶,每种乐器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都有很强的表现力。民族乐器不仅在古典音乐中使用比较频繁,在当前的流行音乐中也被广泛应用。我国的流行音乐在发展的初期,几乎每首流行音乐中都有民族乐器的身影,并且其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近年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提高,“中国风”音乐受到市场的认可,民族乐器在流行音乐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晰。更多作品的创作思路不断地成熟,围绕主旋律进行创作的作品大量涌现。据统计,在流行音乐中,琵琶与二胡的配合是最常见的。把二胡与流行音乐进行结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刘德华的作品《来生缘》,其中二胡几乎贯穿歌曲始终,二胡独特的音色将凄凉感渲染得恰到好处。周杰伦的很多歌曲也使用了二胡,比如在他的《东风破》中,二胡将悲怆的情绪拿捏得恰到好处,将广大听众带入哀伤的旋律之中。除了传统的民族乐器以外,流行音乐还将民族乐器与西方乐器相结合,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从而使得歌曲更富有表现力。
演唱风格体现的民族性
一方面是流行音乐在对传统民歌进行借鉴的基础上与其相融合。从题材上来讲,我国的传统民歌起源于人民的生活与日常的生产活动。传统民歌在唱腔上极为丰富,在群众中的传唱度也很高,与当地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地域性较为明显。上个世纪末,西北地区的音乐较为流行。流行音乐则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出现了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在这一创作背景下,我国的流行音乐与传统民歌的结合日益紧密,取材自民歌的流行音乐大量出现。比如著名歌手郑钧的《灰姑娘》,这首歌既有流行音乐的元素,又有云南傣族民歌元素,其中葫芦丝的衬托,使歌曲展现出了优美时尚的风格,这体现出流行音乐的包容性。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除了在题材上借鉴民歌、在格调上借鉴欧美音乐以外,在演唱风格上也开始采用民族的元素,逐渐在更深的维度中体现出民族性的特点。如《新贵妃醉酒》就是由京剧改编而来的流行歌曲。这首歌既包含京剧唱腔,又有通俗的唱法。李玉刚巧妙地将两种元素结合起来,用自己独特的嗓音将这首歌近乎完美地表现出来。整首歌给人一种韵味十足、松弛有度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同时,李玉刚在这首歌的演绎上也用足了巧思,他没有采用京剧唱腔拖音的特点,而是将这首歌表现得轻巧舒缓,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此曲的流行性。再比如近年来受到各年龄层欢迎的组合——凤凰传奇,他们的歌曲就是流行音乐与民歌完美结合的典范,该组合创作的很多歌曲都大受欢迎。
流行音乐的民族性影响分析
在理论体系方面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民族音乐方面,学者们对民族音乐、民族声乐、民歌的研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当下对民族音乐方面的研究热度越来越高,民族音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成果的数量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即使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相关领域对民族音乐的研究热情依旧高涨。从大家搜索的关键词来看,“唱法”一词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进一步分析关键词可知,与民族声乐联系较为紧密的领域是音乐相关的专业。从这一关键词可以看出,尽管民族声乐地域性特征明显,多与当地劳作生活相关,但其在演绎、唱法方面的专业性受到各领域研究学者的认可,其专业性要高于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方面,其相关的研究在数量上少于对民族音乐的研究数量,与流行音乐相关的关键词的集中度也明显低于民族音乐,并且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少,这也说明流行音乐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较晚。进一步分析搜索出来的文献可以发现,也有部分学者将流行音乐与教学进行结合加以研究,尤其是关于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相比,更加通俗直白、易传唱,因而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认可。其在帮助减轻学生压力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从而受到众多音乐教材的选录以及教师的使用。当然,在搜索流行音乐的时候,也可以經常见到“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字样的出现,从中可以看到民族文化与流行音乐交融的影子。
在实践方面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一方面,民族音乐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民族的特性。流行音乐在发展中不断融入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元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风”,使我国的流行音乐在世界流行音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当前的流行音乐在乐曲编排上所吸收的民族文化与元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常见,不管是在场景的演绎安排上还是在曲谱的创作上,都受到了民族音乐、民族乐器的影响。
另一方面,民族音乐使流行音乐的文化功能不断加强。民族音乐不管是在情感的表达与渲染上,还是在民族力量的彰显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条件。流行音乐在对民族音乐借鉴交融的过程中,情感表达能力逐渐增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歌词方面多与时代背景、热点事件相联系,这有利于与听众之间的沟通更有效。二是音乐对现代场景的描述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情,从而促进正能量的传播。三是民族特色的注入让流行音乐在民族情感的表达上更加有力。
民族声乐、民族器乐、民歌民谣在理论方面对流行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传播路径主要是:学者们对民族音乐理论进行研究,然后通过直接影响音乐领域的理论研究对流行音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产生间接影响。同时,民族音乐对流行音乐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它可以将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至中学教育,还可以扩展到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等领域,甚至是高等教育领域,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厚植根基,提供坚实的基础与素材。
流行音乐的民族化特点是对音乐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趋势的反映,是流行音乐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流行音乐与民族文化不断相互借鉴,并在各自的领域深入发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和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与风土人情,都为我国流行音乐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不断走向更高的国际舞台提供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与思考。
参考文献
[1]余冬林,傅才武.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内涵、形成及历史演变[J].北京社会科学,2021(12):4-12.
[2]李慧颖.中国流行音乐在世纪之交的发展[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3]刘光练.《浏阳河》《又唱浏阳河》《浏阳河2008》之比较研究[J].音乐时空,2014(12):111+108.
359450190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