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小学生处于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在此阶段,他们的自律逐渐增强,情绪发展日益成熟,并开始为他人着想。情绪调节能力事关小学生人际关系的构建,事关小学生学业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小学生需要拥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以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实现学业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从情绪调解能力切入,分析了积极情绪故事教学的含义和干预策略,探究了积极情绪故事教学对小学生情绪调节的价值,提出应通过选择吸引学生的故事教材、提升教师故事教学能力,使积极情绪故事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情绪调节
情绪表达能力指导个体在特定条件下表达出社会或组织期望的情绪。对小学生而言,只有具备良好的情绪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与生活。人的情绪具有天生性。然而,在我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更多将情绪视作一种不积极的元素,认为其会对人格造成伤害,并鼓励人们压抑个人情绪,这忽略了情绪调解在人成长中的重要性,不仅影响个体价值的实现,也会影响社会互动的品质。因此,从小学生阶段,就应对情绪调节予以足够的重视。目前,学界就情绪调节相关问题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外,有学者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为实现某一情绪调节目标,而采取的对内在体验、生理反应及行为表现进行的调控;国内学者则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遵循某一情绪目的,而对自身情绪强度、效价、类型等进行外在和内在的改变的活动过程。尽管定义各不相同,却都包含对既有情绪进行感知、调节,使其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在本研究中,将情绪调节定义为个体按照环境要求,评价、监控、调节自身情绪,并使其达到合理反应、有效掌控情绪的动态过程。
二、积极情绪故事教学
(一)积极情绪故事教学的含义
听故事是每一个学生的最爱,而故事教学就是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产生代入感、放飞想象力,在无形中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喜好和兴趣。在教学中,小学生将故事当成一种在虚拟空间进行的游戏,无论说故事、听故事,均是内心创造的模仿行为,从这些行为中,学生得到快乐并重构他们的世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故事教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如不专注问题行为、自我效能、移情、学习兴趣与认同形成等。情绪是产生在具体情境下,以个体诉求为载体的心理活动,包含内在体验、生理反应及行为表现,是人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作出的适应反应。按愉悦程度划分,情绪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积极情绪故事教学中,教师将积极情绪故事传达给学生,促进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控一些常见的情绪,并进行自我觉察和表达,实现提升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积极情绪故事教学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故事的正面性,能让学生感受到舒服、愉悦,并产生沉浸其间的美好感受;二是强调透过故事引导学生,以故事为载体,通过相关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培养乐观思维,并增进个体的积极情绪。
(二)积极情绪故事教学的干预策略
随着学界对积极情绪故事教学的关注,有关积极情绪故事教学的干预探索和尝试也越来越多。就方法说,融入某一治疗方法的干预较多,如支持性心理干预、积极情绪调节干预、积极情绪技能干预等;就形式说,有心理健康主题课、团体辅导、教育干预训练等;就内容说,涉及焦虑、抑郁、学习策略、敌对、创造力等。在积极情绪故事教学中,教师选取主题积极的故事,师生就故事内容形式进行讨论与延伸,通过角色扮演、行动研究、趣味竞赛等,可以加深学生的思考与印象,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积极情绪的教学目标。例如,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提升学生自信、愉悦、知足为课程教学目标,借助故事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最终培养学生的正向情绪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设计积极情绪故事教学时,应通过引起动机、故事导读、预测讨论、书写学习单、分享与研讨五个步骤,厘清学生的想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乐观态度与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乐观解释形态水平。
三、积极情绪故事教学对小学生情绪调节的现状
既然情绪调节能力事关小学生人际关系的构建,以及小学生学业和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积极情绪故事教学对小学生情绪调节的现状是怎样的。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小学生情绪调节总体现状
经过笔者的实际调研,发现在小学生情绪调节的整体情况上,大部分学生情绪调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部分学生情绪调节得分很高,这与学生的个性特质、家庭环境紧密相关;在小学生情绪调节的性别差异上,与习惯认知上的女生较男生更难调节情绪不同,小学生情绪调节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在小学生情绪调节的生源地差异上,差异并不明显,说明情绪调节并不受区域不同、城乡差异的影响;在小学生情绪调节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上,学生的情绪调节总分及正向情绪调节维度差异不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大部分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较强,且这种情绪调节与性别、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关联性并不大。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一是当下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占比较大,他们对学生的情绪较为关注,使无论男女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个性化需求都较为接近;二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父母有更多的时间空间陪伴孩子,使学生的积极情绪增多。
(二)积极情绪故事教学对小学生情绪调节的影响
积极情绪故事教学对小学生情绪调节有十分正面的意义,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学生应用乐观解释形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上学忘记带笔、考试成绩不理想、上学迟到等,这时就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引发自我怀疑,而积极情绪故事教学能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身上好的一面,增强情绪调整能力;二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情绪故事教学以故事为载体,这些故事情节生动,具有乐观、知足、自信等正向情绪,能使學生产生开心、欢乐的美好感受,从而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主动参与的意愿。三是能让学生体会到情绪对生活的真正意义,积极情绪故事教学不仅是契合小学生发展需要的,而且能与小学生的经验、性格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投入讨论、扮演、创作、分享等活动,并进行自由开放的交流,产生严谨的思维活动,从而逐渐认识到情绪认知、情绪控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进而更好地抒发和处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
四、启示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从2012年起,教育部连续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等文件,这也对小学积极情绪故事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为进一步提升积极情绪故事教学对小学生情绪调节的作用,教师应在内容选择、能力提升两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使更多小学生受益。
(一)选择吸引学生的故事教材
小学生多是6~12岁的孩子,他们天生喜欢听故事、講故事。然而,一些教师在积极情绪故事教学中,选择过于单一的故事,学生要么已经从父母、教师、亲朋中听到过很多次,要么难以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及情绪产生认同。这就造成积极情绪故事教学不仅未能调动起学生的思考和情绪,还带来了一定的消极情绪与困扰。因此,教师应该提升对故事教材的重视力度,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故事要有吸引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选择一些情节生动、以小见大、新奇有趣的故事,使学生投身故事,获得情绪认知和理解上的启发。如《小牛雷夫学游泳》《小田鼠的神奇种子》可以让学生以主动积极、不畏困难的处事态度,面对负面事件,学习以乐观、开朗的态度面对坏想法;《爱莲娜的小夜曲》可以让学生以希望的心态增强筑梦的能量,以具体的行动实现梦想;《米爷爷学认字》可以让学生接纳自我,发挥自身的长处、修正自己的缺点;《史蒂芬妮的马尾》可以让学生悦纳自我、认同自己,勇敢表现自我,面对挫折时能制订策略解决问题;《是蜗牛开始的》可以让学生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事情,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爱在半夜唱歌的小乌鸦》能让学生付出关心、理解别人的感受,体谅对方的缺点、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总之,这些故事都以正向情绪为主题,能促使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强化行为认知,使其排解负面情绪,产生创新与适应性的思考模式,以及适应性、解决问题的行为。
二是故事要循序渐进。为了使学生在情绪、认知及行动上产生螺旋状的向上提升,形成正反馈,教师选择的故事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解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对故事产生共鸣,这对压力的缓解、情绪的唤起都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引起动机,通过提问,例如,“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情绪故事教学活动的意愿,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接着,呈现故事,要带着思想感情向学生讲故事,可以配上文字、图片等说明,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讨论故事,可以通过提问“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邀请学生进行回答,增进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了解。最后,延伸活动,让学生提出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负面情绪,教师通过延伸故事、指导学生,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师需不断反思与修正,提升故事教学能力
教师在积极情绪故事教学扮演指明灯的角色。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理解积极情绪故事的核心要素,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演绎故事中,逐渐认识、理解其中的积极情绪,并结合自身实际,从中学习如何应对负面情绪,如何进行积极思考。因此,教师需不断反思与修正,提升故事教学能力,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参与培训。教师应认识和反思自己在积极情绪故事教学中的不足,如专业知识有待提高、讲故事能力不足等,然后多参与相关的培训、进修活动,使自己能更从容地应对每一次教学;二是善于发问。提问是积极情绪故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通过选择合适的问题、合适的时间及提升提问能力,引导学生从更有建设性的角度思考,延伸情绪教育的内涵;三是要做好反思。在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时,教师面对出现的问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增强自我反思意识,可以从工作日记中反思自己的问题,从定期的班主任例会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勤于反思、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自身情绪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情绪表达技巧和能力。
(三)转变教育观念
对小学教师而言,其教育对象是一群活泼敏感、好奇心强的小学生,这意味着要经常处理一些学生的情绪问题。例如,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导致产生一定的消极念头,对自己表现出气愤、失望、不满及厌烦。面对学生的情绪问题,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与方式,强化专业意识和能力。首先,要坚定信念。坚定的专业信念能给予人持久的内生动力,小学教师要从内心坚定做好学生情绪调节的信念,通过平衡心态、树立自信、做好思想准备等,真正提升自己“淡然处之”的能力,并将这种情绪调节力融入自身专业成长,提升自身内在发展潜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其次,要从小切入。传统小学“分数至上”的教学观念,需要被摒弃,而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立足学生基础看待学生的进步,从而放松心情,缓解内在的消极情绪,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 从而扮演好引路人和促进者的角色。三是要有积极、包容的态度。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甚至会效仿,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态度的正面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地表达自我、分享情绪,并为教师所感染,进一步应用乐观解释形态,感受积极情绪的益处。
(四)优化积极情绪故事教学的方法
教师应该意识到积极情绪故事教学的方法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并对此充分利用,以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和情绪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是要用好“言语+物质激励”。相比成人,小学生的情绪调节、情绪管理能力不足,在这些方面的进步,不仅需要教师的言语鼓励,有时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激励。例如,发现学生对自己成绩的波动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教师可以在直接口头表扬的同时,发放一定的奖品,小到一朵小红花,大到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都可以作为物质激励的对象,暗示对学生的欣赏,推动其继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二是用好“语气词+表情夸张表达”,语气词在人际功能上的作用很大,仅仅通过语气主语的扩大或缩小,就能拉近或疏远交际的对象,教师在积极情绪故事教学中,应注意语气词与表情夸张表达的配合,有时可以语调上扬充满惊喜,有时可以不断运用语气词来强调自身的情绪,如此一来,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更好地影响学生。
(邱瑞玲)
321950058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