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芝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里,诞生了许多名人志士,其中就有大画家顾恺之,关于他的故事,常常让人喜闻乐道。
有一年,京城建康城郊要兴建一座瓦官寺,但资金一时难以筹备充足。于是,寺中僧侣便向京城士大夫募款,希望早日筹足资金。然而他们寻访一圈儿下来,反响并不热烈,更别提筹钱了。眼见修建计划就要落空,寺院里的一个和尚非常偶然地遇到了顾恺之,于是请他帮忙,多少捐些银两。顾恺之并没有急于掏钱,反而接过和尚的化缘簿,大笔一挥在上面写下了一行字:认捐一百万两,同时还一脸认真地对和尚说:“放心,我绝不会少你们半文!”
然而隨着时间的流逝,寺庙一天天建了起来,可顾恺之说好的钱连一两都不见踪影。和尚为此焦急万分,后来终于等不住了,连忙找到顾恺之问他钱的事。顾恺之则不慌不忙地让和尚安心建造寺庙即可,还嘱咐说只需要给他留上一面墙壁就行。寺庙建好后,顾恺之便一门心思窝在寺庙里,每天都在那面墙壁上作画。他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画成了一幅维摩诘画像。整个画像栩栩如生,宝相庄严,唯一不足的就是一双眼睛没有点。就在准备点睛的那天,顾恺之请寺僧打开寺门,让老百姓参观,但是有一条规定:第一天来观看画像的人,必须捐十万两银子,第二天观看的捐五万,第三天观看的随意捐。
人人都知道顾恺之极其善于画人物,尤其重视“点睛传神”。因此,第一天就有许多人为了目睹顾恺之“开光点眼”而涌入寺内。在众人的注视下,顾恺之无比自信地起笔点睛,维摩诘像一瞬间光华四射,几乎普照全寺。这件事一下子就传出去了,人们更加好奇,前来观看的人数不断增长。不久,捐款就达到了一百多万两银子。顾恺之果然没有失信。
(摘自《小小少年成长记·其实我也很优秀》,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有删改)
319550190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