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琳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以及学科特点的需要。因此,教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本文首先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的重要性,进而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的对策。
一、目前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情况
(一)小学生缺乏对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深层认识
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生普遍缺乏法治教育以及对思想道德的正确认识,为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特征,将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道德知识,以及法律意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最终提升其道德品质。对教师而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真实案例,就可以促使学生生成正确的三观素养。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进一步加大对学生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的教育力度,然而我国仍旧有不少的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课堂上仅仅传授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如此一来就会错过教学的黄金时期,这对小学生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信息技术教师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
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命令指出,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务必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法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德育思想以及法律常识。但是据相关组织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大部分的信息技术教师,并没有认同这种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仍旧采用原始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此一来,阻碍了我国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法治教育的有序开展。
二、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德育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信息化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社会发展潮流下,信息社会中要求现代公民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保证公民个人行为的正当性。因而,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虽然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但在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以及规则、伦理等问题,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保证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义务、权利以及遵守各种相关法规。
德育能使学生增强对事物的分辨能力,最重要的是形成是非观念,观察事物能从正反两个角度思考。信息技术课程与网络联系密切,学生可能会遇到垃圾网站或者暴力的信息,加上学生的压力较大,容易失足,荒废学业,因此必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形成价值观。
预防犯罪,帮助学生形成法律观念。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法律意识相对欠缺,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强烈,有可能会遭到网络威胁、网络诈骗等危害,容易被利用,自尊心也会驱使学生不敢跟教师反映,最后越陷越深,为自己的学业和家庭都会带来终身的影响。因此,信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其加强法律意识,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同时引导学生用法律约束行为,保证其思 想品德处在正常发展的水平,进而完成自己的学业。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精彩的同时,也要通过德育,加强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加强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很好地促进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与提高,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伴随高质量网络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逐步普及,在线行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线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科技是推动在线社会发展的有效助力。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我国科技发展新成就、信息科技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优秀科技工作者的事迹等相关内容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的对策
(一)加强对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德育的重视
要想让德育能够更好地渗透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要从教材和课程内容方面下手。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包含了一些与网络道德规范相关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又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工具,在其中融入德育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效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在中小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学各科课程都应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使很多师生忽略了在其教学中加强德育的重要性,这对中小学生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一定要实现与德育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努力发掘这门课程潜在的德育资源,真正促进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同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很好地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其信息社会责任,更能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将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二)结合我国信息科技的发展,进行德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时,关于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内容,可以结合当下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德育。比如,教师在讲解CPU的相关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当对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3号”处理器等具有先进水平的产品进行介绍;而在讲解计算机类型的时候,又可以介绍我国的“曙光5000A”超级计算机,这是具有中国自主产权的研发成果,它的出現表明我国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已经达到了新的水平;另外,还有我国的通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都表明我国在科技领域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软件方面的知识讲解时,可以向学生列举我国的一些软件工程,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WPS、office等办公处理软件,还有一些常用的杀毒软件以及一些行业应用软件等。
通过介绍这些我国自主研发的信息技术成果,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还能鼓励他们不断探索新科技,学习我国科研人员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促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幻灯片制作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解幻灯片的制作流程,以及其所具备的优点。待学生了解完毕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依照本节课所学内容制作一个与家乡美景介绍有关的幻灯片等。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不仅能加深自己的学习印象,还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互联网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已经将互联网的使用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模块,由此可见,互联网的使用很重要。互联网的教学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信息的搜索、网页的浏览以及电子邮件等的使用,甚至还包括网页的制作和管理等。这些内容是中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讲述基础知识就变得相对容易,因为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互联网教学过程中渗透进德育的内容,这会让学生更容易接纳。
教师要在互联网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使用互联网,互联网的功能虽然很强大,但毕竟只是作为一个工具,从始至终都应该是被人支配,而不可以本末倒置,只有教师正确引导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成为互联网的使用者和支配者。
很多学生都喜欢用QQ聊天交友,对这个现象,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提醒,不能盲目地相信他人,要时刻具备防范意识,不能将自己及家人的重要信息透露给网友,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学生大多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自控能力又相对较弱,会有一些学生沉溺网络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进行互联网教学时,要重点强调互联网的利害关系,列举一些青少年被网络迫害的真实案例,给学生以警醒。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虚拟世界,任何人都不应该利用网络,中伤他人,或者损害他人的利益,比如,有些人在网络上进行诈骗,利用黑客行为入侵网络系统,窃取他人的信息,破坏他人的数据,给他人带来损失;还有的人,制作带有破坏性的病毒并且在网络上大量散播,给广大的计算机互联网使用者带来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泄露国家机密。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应该严肃地向学生强调要坚决遵守互联网使用规范,切不可误用互联网,做一些违法乱纪、损害国家和他人的事。
很多时候人们都会用互联网搜索信息,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网络上的很多信息资源存在知识产权,不能直接拿来当作自己的东西,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不能将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同时,在使用互联网时,还应该自觉地提升自我的防范意识,主动遵守健康的互联网规范,不浏览不健康网页,不轻信网络上的谣言,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传播有害信息。而这些,都应该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有深刻的认识。
(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其相应的教学环境基本都是机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使用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们进行更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意识。比如,上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机房卫生状况,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要及时指正,再如,如何正确地打开和关闭计算机以及计算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等。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习惯,并且让学生懂得如何维护信息技术设备,以及机房的规范使用问题。这是需要教师付出努力的,因为只有教师做好了,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成效才会更好。教师做到言传身教,才能大大提升德育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日常行为习惯会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也要有良好的计算机设备使用习惯以及机房使用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
(五)通过信息技术教学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不仅仅是老师教的成果,更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紧密关联,所以,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会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自主能力也不一定会让老师满意,但是,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它自带的特色就可以很轻易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很好地运用这一点来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在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借用巧妙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这也是将德育渗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很重要的环节。另外,对特殊的学生群体,也应该采取特殊的方式,比如,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分组学习,让基础较好的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学习能力强的辅助学习能力较弱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也可以让学生共同进步,有利于青少年自尊自强的探究精神,还能培养青少年的团体意识。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一样,我们当今的社会也越来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很多复杂的工作需要不同的部门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有效培养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六)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融入道德教育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打字训练时,可以给每一个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在轮流操作完成各自的课堂学习任务后,就可以彼此交流一下自己的完成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教师可以布置2分钟400个字接力的任务,在学生打字的过程中,可以组织那些闲着的同学进行相关的讨论,进而寻找到一个更为有效的打字方法,这么做能够更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力以及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并对他们的打字成绩进行点评,从中选出一个表现最佳的小组,并对其予以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深度激发其小组公平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在中小學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才能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取得最好的成效,促进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养成和信息社会道德观、伦理观,从而实现信息社会中的全面育人。
(吴淑媛)
308150058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