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化学术语的中文名的读音

2022-03-17 23:18俞晨秀
化学教与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文名声调读音

俞晨秀

摘要:针对化学术语的中文名被误读现象非常普遍的情况,根据化学用字的特点和误读类型,采取分类比较的方法将其列表罗列,以便给科学工作者能正确读出化学术语的中文名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术语;读音;中文名;声调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3x-0094-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3x.026

标准和规范的读音是语言顺畅交流和知识有效传播的基本保障。早在1953年,国家就讨论了某些化学术语的中文名的读音,并规范了它们的读音[1,2];在1983年又举行了“无机化学命名”和“化学用字及读音”的讨论会[3]。从最初的会议至今已过去近70年,其中化学术语中文名的误读还是比比皆是。比如氯化铵,在笔者几十年的教学中,无一学生读音正确;在与同行交流中,也未见正确读音者;在不同年份的问卷调查中,共计716名学生,还是无一人读音正确;可见,化学术语的中文名的正确读音被严重忽视。再如“胺”,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媒体已经进行了多方报道,与同行的交流时还是有不少误读的。记得笔者在读书时,老师将研钵(yǎn bō)读成了nǐan bó,臭氧(chòu yǎng)读成了xìu yǎng,之后笔者又用错误的读音从事教学多年,可见,教师对化学用字的正确读音尤为重要,否则会使错误不断蔓延。化学术语的用字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其读音也有匹配的意义,如氨、铵、胺代表三个不同结构,“氨”指氨气和氨基等,因为氨气是气体,取气头;“铵”指N以四个共价单键形成的正一价离子,类似金属离子,所以采用了“钅”旁,如铵根离子,季铵离子;“胺”是氨中的H被烃基取代后的物质,是有机化合物,有机物最早与人体相关,而构成人体的字常常有“月”旁,因此,三个不同的字代表不同的结构,只有使用不同的读音,才能赋予交流中正确的信息。如今,国际间的交流日益普及,我们有必要规范化学术语的中文名的读音,故此,笔者将化学术语的中文名读音的常见错误进行了归纳整理,供同仁参考和商榷。

一、易混淆读音的中文名

1.字似音不同的字

见表1。

表中胺、膦、胂分别是N、P、As三种元素的氢化物上的氢被烃基部分或完全取代的产物,它们构字中都有肉月旁,读音都是四声,但是䏲结构类似,而读音却不同(表2中可见)需注意。铵、鏻、鉮分别是N、P、As三种元素以四个共价单键形成的正一价离子团,性质类似金属离子,读音有二声和三声两种。氰和腈,氰指(CN)、氰基和氰根离子,因为(CN)是气体,所以用“气”字头;腈指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是烃基和氰基的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典型的如腈纶。因此氰和腈两者的读音也是不同的,另外,这些含青结构的字往往不读青。

2.字似音同

见表2。

3.多音字

见表3。

多音字的读音是非常容易弄错的。曾经在教学中就听到有教师把重(chóng)铬酸钾,读成重(zhòng)铬酸钾;还有两次课后学生跟笔者说,重(chóng)铭酸钾应读成重(zhòng)铬酸钾,当笔者把字典给他看,并把原因解释后学生才明白,并补充说他也是听老师这么读的。读重(chóng)的原因是重铬酸是由一个水分子和两个铭酎组成,其酸根的组成是双铭结构,所以读重(chóng)。再有“壳”字,什么时候读ké,什么时候读qìao,很多人是很难区分的,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读“ké”仅仅是举了一些例子,读“qìao”则指出指坚硬的外皮,因此,我理解是一般物质的壳读“ké”,如蛋壳、稻壳、贝壳、脑壳、花生壳等;而有突出坚硬外皮含义的字要读“qìao”,如甲壳、地壳、金蝉脱壳、壳菜等。在化学术语中最容易读错的是甲壳素和壳聚糖中的“壳”,它们都读“qìao”。

二、化学物质中易读错音的字

见表4。

此表中大多数字读错的原因是生字不愿意查字典,认半边字或从相似字中推测读,如酪、缬、脂、肟、胜、胨、檗、枸、镪、氯等。氯是化学用字中使用极为广泛的字,其影响很大,读氯的原因是因为它是绿色,取气头是因为它是气体。羟是新造字,羟基是有机化学中非常常见基团,不少教师都将其读成了一声。枸橼酸中的“枸”读错的也非常多。该表中的有些字使用频次很大,又容易误读,应注意。

三、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中文名的读音

见表5。

四、含“口”偏旁的杂环化合物用字读音

见表6。

杂环化合物结构命名中含“口”旁的汉字往往是译音过来的,多数为后来新造字。其读音有些可以按照去掉“口”后的剩下字的读音读,如嘧啶、吡喃、吲哚等;有些则不可以,如咪、哒、吖等;还有些应该按照去掉“口”后的剩下字的读音读,人们常常习惯按相似字的读音而误读,如嘌、呤、噻等,这类字错读主要是声调错误,很多人不在意。

五、某些专用字的读音

见表7。

化学工作中往往会碰到一些工作过程中的专用字,这些字应用面较广,容易被误读,这就需要科学工作者对专用字,不管是否熟悉,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不断积累,使自己读音的错误率越来越少,规范自己的读音。

六、结论

化学术语的中文名误读的原因主要有:(1)管理部门举措不力,没有广泛告知,缺少必要的培训。(2)科学工作者自身不重视,对生字望“字”生“音”,没有养成查字典的习惯。(3)1983和1984两次会议讨论的结果不明确,有的建议不合理。如会议建议“氨”“铵”“胺”在化合物中如氨基、苯胺、氯化铵时读一声,而单个字读的时候按照一、三、四声区别[12,13],这样就出现同一个字,在化学使用中有两种不同的读音,长此以往更加混乱。这些错误的读音还导致错写的现象[14,15],从而严重影响学术交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正确的发音发声是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在当下国际化大融合中,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师,就应高度重视化学术语的中文名的读音。

参考文献

[1]陶坤.化学新字的读音(上)[J].化学通报,1953(7):310- 314.

[2]陶坤.化学新字的读音(下)[J].化学通报,1953(8):356- 359.

[3]化学名词审查小组.关于“无机化学命名”与化学用字读音的讨论[J].化学通报,1984(9):63.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05-1508.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515-1518.

[6]邢其毅,徐瑞秋,周政,等.有机化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16.

[7]吕以仙,陆阳,邓键,等.有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

[8]刘斌,许新,陈任宏,等.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8.

[9]王志江,陈东林,喻祖文,等.有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101.

[10]王力.废矽改硅:避免中译化学名词同音字的一次选择[J].中国科技术语,2013 (3):56-57,59.

[11]王世英.118種化学元素名词、语法性别及汉语读音[J].德语学习,2011(2):41-47.

[12]宫红,姜恒.化学化工俗语用字读音标准[J].化工高等教育,2014,5(139):88-93,74.

[13]石磬.名词随笔(一)化学用字读音漫谈[J].科技俗语研究,2000,2(1):32-35.

[14]王宝燕.化学论文中几组易混字辨析[J].编辑学报,2010,22(1):38-39.

[15]陈晓闽.化学类科技论文中容易混淆的几个字[J].高分子通报,2007,18(1):171-172.

1191501705376

猜你喜欢
中文名声调读音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字词篇
拼音宝宝扛声调
加媒点评政客中文名
单韵母扛声调
绘画与分享
我是小字典
挑战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