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珍 陈建
方 法 引 導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忠实地按照他的“冰山理论”创作出来的一部艺术巨著,虽然海明威只给读者呈现了那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但其塑造的文学史上最典型的硬汉形象以及作品宣扬的不畏艰难的斗争精神深刻地烙印在读者脑海中。所以尽管《老人与海》没有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叙事手法依然吸引着读者反复咀嚼、回味。
《老人与海》篇幅不长,人物不多,故事简单,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约三四天)自主阅读,大致了解小说的梗概,理清人物关系。建议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语句圈画出来,并进行简单的批注。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次阅读小说,此时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有梯度的任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从而更深入地解读小说。具体任务安排如下。
一、精读文本
1.小说中关于老人与鲨鱼展开惊心动魄的五次搏斗是如何描写的?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
2.思考:小说为什么要反复描绘鲨鱼的凶残?
二、品析文本
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论文。
1.意象丰富是《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鲜明特征,请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
2.《老人与海》将海明威简约明晰的文风发挥到了极致,小说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写人与自己的对话、人与大自然的对话,靠一个老人的自言自语,道尽了人世间的沧桑。请结合文本谈谈海明威独特的语言风格带给你的启迪。
3.文章的结尾写老人拖着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回到了家,有人说老人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尽管他是条硬汉,但还是失败了。王小波却认为老人没有失败,老人从未放下武器,只不过是丧失了武器。老人没有失去信心,因此不应当说他是“失败了的英雄”。请谈谈你的看法。
4.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这样评价《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拓展巩固
请同学们将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合理适度地改编,并以小组的形式表演。
通过粗读、精读、细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桑地亚哥身上体现的硬汉精神,并感受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原则。通过展示学生小论文环节,一方面提高学生文本的鉴赏力,强化对“冰山理论”“硬汉精神”“生存困境”等话题的理解;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经 典 再 现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鱼啊,”老人说。“鱼啊,反正你是死定了。非得把我也整死吗?”
照这样下去可不成,他想。他口干舌燥,说不出话来,又腾不出手去拿水喝。我这一回必须把它拉到船边来,他想。它再多兜几圈,我可撑不住了。不,你能撑住,他对自己说。你永远都行的。
鱼兜下一圈时,他差点儿得手。可鱼又扳正了身子,慢慢地游走了。
你这是在要我的命啊,鱼啊,老人想。不过你有权这么做。老弟,我还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更高贵的生灵。来吧,弄死我吧。我不在乎谁弄死谁。
你脑子可是糊涂了,他想。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头脑清醒,受苦也得像个男人。或者像条鱼,他想。
“清醒过来吧,头,”他轻声说,自己几乎都听不见。“清醒过来吧。”
鱼又兜了两圈,还是老样子。不知道还能不能撑下去,老人想。每一回他都觉得自己快撑不住了。真不知道能不能挺住,可我还是要试一下。
他又试了一下,等他把鱼拉得转了个身子时,他感到自己快要垮了。那鱼扳正了身子,又慢慢地游开去,大尾巴在海面上摇摆着。
我还要试一下,老人对自己许愿,尽管这时他双手发软,眼睛也只是断断续续地看得见东西。
他又试了一次,还是老样子。这样啊,他想,还没动手就要垮了,我还要再试一下。
他拿出所有的痛楚、残余的体力和久违了的骄傲,用来对付这条痛苦挣扎中的鱼。它游到了他的身边,轻轻地游着,嘴几乎碰着了船板,它从船边游过去,身子又长又宽,吃水又深,周身银光闪闪,一道道紫条纹,在水里似乎长得没有尽头。
老人丢下绳子用脚踩住,高举鱼叉,使出全副力气,加上刚鼓起的劲头,把鱼叉直扎入鱼的侧面,刚好扎在翘立半空,跟老人齐胸高的大胸鳍后面。他觉得铁叉扎进去了,就把身子伏在叉柄上,把叉子再往深捅,用全身的重量压着叉子往里戳。
死到临头,鱼仿佛惊活了,从水中高高跳起,尽情展示了它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全部的力和美。它仿佛悬在空中,悬在船中老人头顶的上空。接着,它砰的一声跌落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
(节选自《老人与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片 段 赏 析
《老人与海》最精彩的部分是老人在深海中的那些朴实的描写,在海中心,老人与天空、云朵、远山的对话,与鱼群的对话……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老人与对手——大马林鱼的周旋和老人的内心独白。
“真正的对手会灌输给你大量的勇气。”卡夫卡如是说。三天两夜,历尽艰辛,老人终于杀死了一条大到不可思议的海鱼,这固然让人敬佩,但我更钦佩的是老人在与大马林鱼搏斗的过程中对对手的真诚欣赏与崇高敬意。即使大鱼一直在与老人对抗着,但老人依旧亲切地称呼它为“老弟”“我的兄弟”“鱼老兄”,并夸它是“庞大、美丽、沉着、高贵的生灵”“就凭它的风度,它的尊严,谁也不配吃它”,甚至深情告白:“我爱你,也非常佩服你”“这样了不得的鱼,我可是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老人开始欣赏大马林鱼的智慧和毅力,甚至把它当作是一个伟大的对手。这是埋藏在硬汉内心深处的温柔,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硬汉。
与大马林鱼的殊死搏斗,让老人的信念里多了份笃实的坚定与意志,所以老人才会“还要试一下”“又试了一次”,誓与大马林鱼斗争到底,直至完全征服它。
“死到临头,鱼仿佛惊活了,从水中高高跳起,尽情展示了它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全部的力和美。”大马林鱼虽然成了老人的俘虏,但即使是毁灭,它也展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悲壮美,而这种悲壮的背后,恰恰展现了老人壮美的人格力量。
教师读后感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谈幼珍
《老人与海》的故事相当简单,只需几句话就可以概括,但海明威却凭借这样一部短小精悍的作品在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就不得不提到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老人与海》中渔夫桑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捕鱼空船而归后终于钓得大马林鱼,而后其与群鲨殊死搏斗三天三夜只是作者创作所要表明的水面上的八分之一,是读者能够通过文本直接感受到的;而无论何时人都应该勇敢果决地坚持抗争是水下的八分之七,是需要借助读者更多的感官去思考和补充而来的。
海明威在写作方面有准则:“要用短句”“要有明快的风格”“能用一个字表达的决不用两个字”。《老人与海》在叙述中客观冷静,语言明白如话,简单平实的文字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和深远的意义,让读者透过字面去解读、咀嚼。比如《老人与海》开篇就写道:“他是个钓鱼的老人,独自划只船在湾流打鱼,已经八十四天没捞着一条鱼了……”三十余字,却意蕴丰富:这是一个背时的、孤独的老渔夫,但他却坚强、执着地漂流在大海中,等待着猎物的出现。同时也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老人最后捞到鱼了吗?八十多天的航行会发生什么事?“此时,陆地上的云彩如群山耸立,海岸宛如一抹绿色的长线,衬着背后几座青灰色的山峦。海水一片深蓝,蓝得发紫。”在写景时,以白描的手法,简笔勾勒,如同中国的山水画,恬淡深远,在尽显大海壮丽景色的同时也足见老人对大海的热爱。
《老人与海》中运用了诸如马林鱼、鲨鱼、大海等大量平常的意象,使小说具有一个丰富的意中之境。海明威用“冰山创作”,就是要读者去体会这些意象中所蕴含的真正内涵。对于象征美好愿望的马林鱼,象征生活中恶势力的鲨鱼,象征命运的大海……自不必我多言,在此我想说说老人桑地亚哥和男孩马若林。如果说桑地亚哥是硬汉形象的最佳体现者,那么马若林则是桑地亚哥硬汉精神的延續。“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桑地亚哥的宣言音犹在耳,正是怀揣这样一股不服输的气概,桑地亚哥在远航的第八十五天终于钓到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正是保持这样不屈服的乐观精神,三天两夜,历尽艰辛,桑地亚哥终于杀死了这条海鱼;也正是心怀永不言弃的精神,仅凭着一把鱼叉、一把刀子、一根木棒以及舵柄,桑地亚哥征服了群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
老人精疲力竭终于杀死了马林鱼,击退了群鲨,可故事远没有结束,主人公也没有像童话故事中所说“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是所有耕耘都会有收获,不是所有血汗都会带来成就,有时,历尽千难万险,前方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更大的凶险和劫难,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人生。只有心怀希望,乐观以对,才能劫后余生、浴火重生。小说中那个着墨不多的男孩马若林就是老人桑地亚哥的希望,桑地亚哥在深海中捕获马林鱼和与群鲨搏斗的过程中,曾多次怀念马若林,并一再给自己鼓劲:“那孩子要在跟前就好了”“是那孩子让我活得下去”“当然啦,只有那孩子会操心,不过他一定对我有信心”……马若林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一位不屈的硬汉、优雅的硬汉,也使得桑地亚哥的形象更为丰满,水面上的八分之一更为细腻。
“在路顶头的棚屋里,老人又睡着了……男孩就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又梦见了那些狮子。”只要没被打垮,老人的梦中永远有狮子;只要还活着,男孩也永远在身边。
学生读后感
大洋之上的孑然傲立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 刘益馨
将夜未明,一只帆船孤零零入海。背脊微微佝偻的老人沉着掌舵,有条不紊地放着钓线。天色变幻,海浪奔涌。血红色的液体染红海水,硕大的马林鱼一点点被撕碎。一头又一头的鲨鱼沉入海底,老人拽着帆船,摇晃着回到小屋……
老生常谈的,是桑地亚哥过人的毅力与坚韧,可若是细细品味文字背后的波涛汹涌,便会明白文坛硬汉想要传达的绝不止于此。桑地亚哥以一个垂暮的倒霉渔夫形象出现——一无所获,生活困顿。他连续八十四天出海捕鱼,一无所获。终于,在第八十五天有一条大马林鱼上了钩。此时老渔夫的人格魅力才得以散发出来,“死死拉住钓线,背在左肩,他几乎感觉钓线要勒进肩膀里。”老渔夫拼尽全力与大马林鱼搏斗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坚持斗争、沉着冷静的精神令人动容。“文似看山不喜平”。正当读者也要为老人长舒一口气时,鲨鱼悄然来临。此时的老人可谓精疲力竭,形势危急。对于老人,这是生死攸关的挑战。对于一个经典英雄人物的塑造,这是绝佳的升华机会。桑地亚哥高昂着头,用手中的鱼叉,用绑着小刀的棍子,甚至用船舵,一次又一次打退鲨鱼群。虽然大马林鱼只剩巨骨,桑地亚哥仍是了不起的英雄。一波三折的磨难,将桑地亚哥的坚毅和倔强无限放大,直至刻入脑海中。
小说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小男孩。海明威的笔下,有两类人物,“天使”和“魔鬼”,小男孩归属前者。但是在老人拼尽全力捕杀大马林鱼,与鲨鱼群殊死搏斗时,小男孩并没有在场,桑地亚哥只是在疲惫时反复念叨着他的名字。在生活中,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小男孩”的存在。在面对困难时,脑海中就会浮现他们的身影。可并不是人生的每一个低谷他们都会在,人终归要学会独自面对。像桑地亚哥一样独当一面,孑然傲立于大洋之上。
小男孩这个角色的创作,不是让我们去渴望,去一味等待。他教给我们的是:生活也许暂时艰苦,未来也许在此时看来毫无希望,但我们终将奋起。击溃绝望之后,蓦然回首才发现身旁有一个笑容灿烂的小男孩。是我们的不抛弃不放弃,等来了天使的降临。又或者我们没有等到天使,但那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强大到不需要所谓的慰藉了。祈祷遇见,却也不畏惧它永远缺席!
海浪澎湃,那令人瞠目的巨大骸骨已无迹可循。留下来的,只有那海边的小屋,屋里那背脊微微佝偻眼神依旧犀利的老渔夫,那阳光活泼、笑容朗然的小男孩。
(责编 / 贺丽)
380750058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