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快消品行业营销费用管理之道

2022-03-17 21:33高小妞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管理

高小妞

摘要:中国快消品行业发展迅猛,国际巨头不断涌入,竞争异常激烈,各大厂商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尤其在营销费用的投入上,动辄几十亿几百亿,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如何做好管控,使之行之有效,也是财务价值的体现。文章将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一些技术性的营销费用管控之道。

关键词:快消品;营销费用;管理

营销费用的产生,是为了推动销售,使用有效,对提高市场份额、提高营收有巨大推动力,使用不当,管理不善,不但经营目标无法完成,企业利潤也无端消耗,可见营销费用是把双刃剑,对其有效管控也显得极其重要。对于已过初创期的企业,进入发展阶段,业务已然成型,有一定规模,内部组织架构完善,对营销费用的管控更侧重于精细化全程管控模式,重在对费用使用过程控制,用标准化统一化的行为方式,获取好的结果。

一、快消品行业营销费用特点及管控难点

快消品行业由于产品消费群体较为广泛,涉及渠道复杂众多,产品周转周期短,消费的便利性要求很高,这些决定了快消品行业营销费用投入渠道多,名目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要求快且准。这些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及财务支持效率有很高的要求。在企业实际营销费用使用整个过程中,存在以下管控难点。

第一,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诸多机会流失。

第二,执行过程难监管,数据采集难,难以分析费效比。

第三,核销周期长,财务部门管控难度大。

二、快消品行业营销费用管控工具

(一)营销费用统筹采用预算管理工具

没有计划的业务行动,犹如脱缰的野马,后果难测。预算管理是对公司战略具体的分解,是战略的具体化、数字化,形成一套为完成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具体的行动方案,用以指导各部门、各销售人员开展日常活动,使组织内的各个成员在预定的轨道上行动。可见通过对营销费用预算的跟踪和管控,将企业的战略与业务、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绩效与激励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发挥“承接战略、配置资源、以收定支、评价绩效”的作用,有效支持管理决策。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细化营销费用预算,设置细类诸如产品、区域,项目,渠道等等,细化预算的控制点,满足对预算的细化管理要求,同时方便后期各种维度的分析评价。预算管理工具使用中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预算编制形成

预算形成程序,是预算形成的基调,对后期执行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采用权威式方式,企业最高管理层决定,低层级按照预算原则执行。可能导致执行时缺乏责任感,执行效果差。参与式预算,各层级共同制定预算,最高层拥有最后的批准权,可能上下信息不对称,产生低标准的预算。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两者混合模式,上下结合,分级编制,反复沟通,平衡,时间跨度在5个月左右,才最终形成具有科学的,可行性的预算。具体预算方法,经过实践证明,采用业绩比例预算法,这种以销量业绩为基础的比例预算,可有效应对上下级以及各责任中心之间的博弈争夺,体现了结果导向,把利润、销量、费用充分的配比(战略性投入除外)。具体流程,先确定年度销量预算,再按比例确定营销费用预算总额,再各品牌负责人确定各自的费用预算,再品牌负责人与各分子公司之间根据销量或其他因素确定费用预算,达成一致后,各分子公司再行分配到品牌经理,直至细分到各个办事处。日常管理中,每月滚动预算,执行单位月度提报申请,上级批复,下达执行,再月度、季度、年度分析报告,及时纠偏及时采取措施或发现机会点。

2. 配套的建章立制,形成与营销费用控制匹配的各项细则制度

如申请审批制度、核销制度、市场检查制度、预警制度、报告机制。这些制度的形成是协调各部门的有利工具,避免相互扯皮,同时也是各部门履行职责的标尺。比如,核销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强调核销大原则(比如活动核销以批复要求为标尺,鼓励采用实物核销等),一方面将营销费用进行分类别,建议以部门分类为好,因为各部门费用使用的目的不同、对象也不同,针对类别制定相应的核销制度。比如对于业务部营销费用分类为“传统终端类”“通路类”“现代渠道类”“促销类”“常规陈列类”等,各类核销使用什么单据或流程,提供哪些核销要件等。还要将各部门在核销过程中的职责权限明确。

3. 关注预算过程控制的质量控制及与销售进度匹配控制

执行中监督,财务人员有限,精力有限,根据28原则,对于金额较大或较为重要的活动或有其他潜在问题的活动,财务部可组织业务部、市场部、法务部等形成联合市场检查小组,根据活动批复的具体执行要求,对活动进行实地走访检查,对偏离批复的执行,可现场整改的予以现场整改;对于常规性陈列活动,可定期走访实地抽查,或电话回访抽查等等。定期形成市场资源检查报告,对有问题的,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会议报告,对问题项,进行限期整改或处罚,并形成最终可行性整改具体行动计划,整改后采用现场视频或其他方式进行验收。对于常规性执行偏差,要进行归档,形成执行规范文件,在执行层面传达,避免常错长错。

核销资料提交时,可对执行部门提供的核销要件进行合规性审核,数据准确性审核。

4. 事后的分析评价是对营销费用最终的效果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对未来资源分配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也形成了整个预算管理系统闭环管理,进而可以持续改进优化

(1)分析数据来源的选择。大多分析习惯用财务数据,认为相对准确性更好,缺点是及时性差,近些年随着企业整体信息化集成手段的普遍,业务前端数据与财务系统一体化,分析数据的来源已不局限在最终财务核算的数据,更趋向于业务数据的采用,因为业务数据更具有及时性。

(2)分析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主要是有些数据游离在公司报表外,比如现代商超渠道,费用名目繁多,有开业促销费、节庆促销、赞助费、TG费、地堆费、进场费等等,有些单独付费,有些按销售额或者货款结算,计算基数、计算周期很多样,有些费用是由厂家和经销商分别承担,在分析的时候,多留意合同,关注费用分配额。这些对于产品销售在不同渠道的指导价格、费用投入等有决策意义。

(3)多维度分析评价。分析是要有标准的,比如预算、批复执行要求等作为基准,这些大多是主要的数据指标,考虑到有些费用的投入效益周期较长,具有前瞻性,无法用数字定断。采用平衡计分卡分析评价更为全面。比如市场部费用的投入,可将其按活动设计性质分类,属于促销类的,主要评价指标是获利能力,而人群传播活动,主要侧重非盈利能力,而是从客户维度分析,在市场同类产品中带来的影响,带給客户的感受,客户年龄层次延展性的开发、影响客户数量、媒体宣传覆盖率、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度等,这些更应纳入评价考核主要指标中。另外人群活动在组织进行中对于人才储备,员工归属感的培养,业务拓展能力及内部外部建立良好关系方面都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可以说这些指标更具有远见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的是广度、是无形的资产,这种无形资产更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采用信息化资源管理系统控制手段,将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打通,提升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营销费用的过程管控,涉及到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申请批复,使用过程的执行效果,事后分析考核,这些都是由一个个项目一笔笔申请一张张核销组成的,要实现精细化管控又要效率,信息化系统控制是必然趋势。将营销费用的预算植入到信息化系统中,犹如坐上高铁,风驰电掣。

引进信息化资源管理系统,预算管控可以由核销提前至申请环节,通过在流程审核过程中预算执行信息实时获取和警示,提升部门管理者对费用的控制意识。

通过在系统中设定控制方案,自动进行预算控制;发票影像上传后自动识别及验重;集成SAP 及订单系统,实现凭证或信息自动生成;优化核销环节核检及记账的工作量。有效提高核销效率。借助预算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体系化、标准化、自动化的采集,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预算分析、绩效考核和信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真正从申请到核销到报表实现全程管理。

实际工作中 ,根据企业自身的营销费用的特点,规范营销费用分类(比如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定义、集中维护),梳理管控方案(比如确定控制维度、控制环节、控制方案),整合梳理信息系统流程,完善表单设计。 比如线下常规陈列活动费用,执行门店数量多,距离远,是否执行,效果如何,从核销资料中难以判断,去现场监控成本高,打电话又不具象,上下信息严重不对称。引进资源管理系统加上移动终端AI技术,准确定位,实时识别,不仅可以动态观测执行进度,而且具有可视化每家店的执行效果,费用签收等,对活动执行中管控委实高效,再通过技术手段与财务系统一体化,使得财务数据形成链条更具有追溯性、及时性、准确性。

(三)改进营销费用使用模式,传统模式转为数字化营销使用,降本增效,提升财务核销效率及准确度

营销费用的使用方式,直接决定了核销的要求以及财务在管控中采用的管控方式。在现下互联网、移动终端、大数据背景下,打破距离限制、时间更高效,鼓励市场部业务部多采用数字化营销方式。比如,传统品牌活动,需要有准备物料、运输、现场搭建、促销人员等等,业财融合下的财务管控,需要验收物料,审核工作人员数量质量、运费等,这种方式使得财务无疑增加了许多工作内容,还影响后期考核评价。在互联网、云计算等等新技术的运用下,可实现网络直播品牌营销,这种营销方式,现场物料相对较少、运费减少、现场搭建相对简单,需要人员较少,然而直播产生的影响人群数量、质量、互动次数、直接产出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财务人员各种场地来回奔走检查,即可实现验收监督的效果,这就是数字化营销费用使用带来的降本增效及管控便利。也让财务核销坐上“G”字头高铁,让分析搭上大数据的便车。

(四)营销费用第三方监管控制

执行部门做好日常管理,财务部门做好过程控制、风险管控,为加强监管力度,必要时可进行内审,或者引进外界第三方审计,对营销费用进行全方位的审计,以第三方角度评价,同时也可查漏补缺内部管理,促进组织内部改进。

三、结语

快消品行业精神重在一个“快”字上,营销费用快速的投入,快速的见效,快速的反馈,对产品市场份额的占领及销量具有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财务作为销售的支持、监督部门,立足本身职责的同时,在营销费用核销效率及风险管控方面也应与时俱进、锐意革新、迎战未来。

参考文献:

[1]管建玲.浅谈快消品行业的销售费用管理[J].财会学习,2017(09):195.

[2]李春萍.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管理策略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7(10):100-101.

[3]王海鹰.产品销售费用控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19):148+176.

[4]刘钧.销售型子公司营销费用规范化管理研究——以K公司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1):57+66.

(作者单位:杭州红牛饮料有限公司)

3366501908201

猜你喜欢
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5S管理在QC实验室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应加强学校的统筹管理
GWMA(环球财富管理师·2017/2018)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