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
北京冬奥会结束,谷爱凌和苏翊鸣成为中国代表团中最亮的星。他们都只有18岁,已经站在世界之巅,毫无疑问,未来是他们以及像他们一样的新青年的。实际上,这次冬奥会的迷人之处,除了金牌之外,就是年轻人所展现出来的新面貌。
同为31岁的齐广璞和徐梦桃也在滑雪项目中夺得冠军,这形成了对比。齐广璞和徐梦桃,都参加了4届冬奥会,被称为“老将”或“四朝元老”。实际上,他们是“90后”,也是标准的年轻人,但是和更新的一代相比,已经属于“前浪”了。
齐广璞和徐梦桃比赛的时候,父母都守护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这就是中国体育的“传统面目”。他们很早就被选入运动队,进行艰苦训练,同时也脱离了家庭。他们的老家分别在徐州和鞍山,父母通常是在老家等候他们的消息。
到了谷爱凌和苏翊鸣的“新一代”,一切都显示出不同的样子。他们和家庭的连接更紧密,更多时候是父母“监督”他们的训练,自己请教练。苏翊鸣请了日本教练,有一阵子在日本琦玉的滑雪场练习,并且在那里被去日本考察的体育局领导看上。
苏翊鸣因为从小演过影视剧,一度被媒体称为“富二代”,后来仔细了解才发现,父母并没有那么富。当然,他和谷爱凌的家庭,比起徐梦桃在鞍山开烧烤店的父母,还是好了很多。这和时代有关,到了21世纪初,中国城市家庭的生活状况普遍改善,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支付得起孩子的“兴趣”。
“兴趣班”很多时候受到质疑,因为它有时候只是应试教育的延伸。但是,如果我们用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在城市出现的兴趣班五花八门,不管你的孩子想学什么,都能找到老师。家长对教育感到焦虑是正常的,但是这种焦虑有时候会遮蔽掉一些事实。
最大的变革已经发生:到了“00后”这一代,中国的教育已经出现很大变化,一种基于个人兴趣的教育观正在普及,家长都在想办法发现孩子的特长,并且去发展这种特长。谷爱凌和苏翊鸣的家庭环境虽不同,却都在这种潮流中。
谷爱凌的妈妈让她去练习各种项目,甚至包括足球和篮球,最终锁定在滑雪上。苏翊鸣先是去学表演,最后练习体育,他夺了奥运金牌后,还要到成都一所学校念书。在城市,这种教育观已经相当普及,除了学校学习外,孩子们要全方位发展自己,這很辛苦,但是一旦找到兴趣所在,就具备了腾飞的可能。
在谷爱凌和苏翊鸣的身上,我们发现了“新体育”的影子:以家庭培养为主,把体育视为兴趣,在兴趣班和俱乐部进行早期训练,通过自费参加比赛的方式,吸引国家集训队的注意,最终入选国家队。而传统的体育培养模式,是体校到学校里选苗子,然后“带走”进行刻苦训练。
随着城市化深入,人们生活水准大大提高,各种运动场所越来越完备,而人们用来休闲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就是变化的背景。滑雪这种“冬季项目”,过去只是东北人的“特权”,现在南方大城市滑雪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经常跑步的公园,有一个足球场,在那里经常碰到一群训练的小女孩。她们的家长未必想做一个专业体育的梦,却愿意把女儿送过来踢球,因为家长知道“运动”是时尚的,也是“进步”的。
371150058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