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永勇 曾宪瑛
2021年秋季开学,万载县第一小学就通过发放调查表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整合出20多个为学生量身定制的课后服务选项,供学生“点单”,内容包括“水墨飘香”等“艺术菜”、“科普实践”等“科技菜”、“旋风足球”等“运动菜”、“趣味奥数”等“思维菜”。每到课后服务时间,在学校功能教室里,全体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是万载县扎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的生动体现和缩影。
“双减”政策出台后,万载县各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构建作业管理有温度、课后服务有广度、课堂教学有高度“三度”融合教育新生态,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见效。
作业管理有温度
“焚膏继晷,这个词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万载中学九年级学生丁思佳在一节语文课前,走上讲台,充满自信地给同学们分享自己积累的詞语。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万载中学初中部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作业布置形式,比如通过“语文积累”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积累”包括词语积累、故事积累、课外古诗文积累、演讲积累,学生主要通过写学习心得、上台分享、演讲等形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什么作业?如何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如何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对此,万载县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做足文章。
万载县第一小学设计出“基础+拓展”“基础+弹性”“基础+特色”等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套餐,开设“作业超市”,推出“作业自助餐”,不同学生可选择完成不同内容和数量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
万载县高村镇中心小学多次组织教师开展作业设计研究,针对过去“以量取胜”“重复机械”“学科自闭”等作业弊端,除旧布新,走出一条高效实用、学生乐学的“融作业”新路子。目前,学校已推出了四款“融作业”——融学科作业、融实践作业、融社团作业、融家校作业,师生可根据学科特色、学习内容、兴趣爱好,自主进行作业设计和选择。
万载县潭埠初中各备课组每周利用教研时间讨论作业的布置,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就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方面开展集体讨论,提出本周的作业布置计划,作业的布置与阅读、探究、实践、合作、体验等相结合,最后由教研组长审定,并将每天的作业上传到作业管理群公示。
万载县第四中学充分利用原有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优化作业管理,科学设计和布置作业,做到作业精准到校、到班、到人,并完善作业结果运用,综合发挥评价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
2021年中秋佳节前夕,万载县马步乡中心小学的教师们布置“中秋佳节送祝福”“中秋佳节我来画”“中秋佳节传统故事我来讲”等开放性作业,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类似的还有该县各中小学创新性地加入家务劳动、亲子阅读、社会实践活动、体育锻炼等作业项目,比如扫地、叠衣服、洗碗、科技小制作、垃圾分类、给长辈讲故事等,成为家长、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
万载县以“作业创新”这个“小切口”,作为撬动减负、提质、增效的“大杠杆”。
课堂教学有高度
“能得到博士团老师手把手的指导,我太激动了!”2021年10月23日,万载县第三中学潘南英老师在结束万载县初中语文“种子教师培养工程”第10次培训班培训时感慨地说。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万载县相继启动初中语文“种子教师培养工程”项目、教育高质量发展“提质强校”项目建设,由9所项目实验校带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学校是“双减”政策见效的主阵地,只有让学校教育起到相应的作用,全方位的“减负”才能实现。万载县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教学比武、学科培训、网络研讨等活动,旨在做好教学和服务,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万载县第一小学依托“提质强校”项目组专家、名校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优势,在提高教师团队专业水平上下功夫: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夯实学科教研,撰写教学反思……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骨干在校内的辐射作用,做好专题讲座,上好引路课、示范课、推新课。通过师徒结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指导,问诊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万载县马步乡中心小学狠抓集体备课、优质课竞赛活动工作,以“无生试讲”的形式把好课前分析教材、钻研教法准备关;以优质课竞赛活动的形式,把好提升教师课堂的质量关,提升课堂效率的深度和广度。
万载县潭埠初中设置专门的预学课,并构建学习小组,从时间上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班主任的引领下,科任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商议组建学习小组,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励学生,从一开始的指导预学,到放手让学生预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求知和合作成功的快乐。
万载县各中小学还努力践行“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双减”思路,积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课程资源,从减轻负担入手,编写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校本教材,开展线上、线下“双减”典型案例交流活动。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带来的减负成效显著,万载县各校课堂生态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教师的课堂灵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学生课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
课后服务有广度
“现在,学校开设了各种兴趣课程,我选择了一直感兴趣的泥塑课。老师教得非常好,我也学到了很多泥塑的技巧,真的很高兴!”万载县康乐街道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陈欣怡高兴地说。
新学期以来,万载县康乐街道中心小学坚决落实“双减”政策,推行“涵养教育”,五育并举,积极探索“提质增效”新举措。每天早晨30分钟的阳光体育,内容形式多样,有古朴的傩舞韵律操、欢快的跑步操、矫健的武术操等,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场面颇为壮观。该校在每天课后服务合计开设了80多个兴趣社团,覆盖球类、棋类、歌舞、书法、科普等领域,每个年级至少有12个社团供学生选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途径拓展兴趣爱好,每名学生都学习掌握了至少一种兴趣特长。
在万载县第四小学校园里,每到课后服务时间,都能看到参加“冰雪运动”特色课程的学生翩若惊鸿,在跑道上欢悦地滑过。万载县第四小学开展了冰雪运动、足球、篮球、绘本阅读、古筝等20多个特色项目,努力让学生找到生长点,成为校园里耀眼的“星”。三年级的陈烁鑫同学参加了学校的“朗诵与主持”特色课程。一学期下来,她不仅表现优异,还代表学校参加曹灿杯朗诵比赛,一路通关冲进了省赛。陈烁鑫的外婆说:“学校的特色课程真不错,一点都不比校外机构的兴趣班差,周末我们也不用辛苦接送孩子去校外培训班了!”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在万载县各中小学如火如荼展开,各校积极构建个性化与地域化相结合的特色社团课程体系,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为了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各学校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源,比如聘请体育教练、能工巧匠等专业人员参与课后志愿服务。校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让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拥有源头活水,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在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以新生态的课程和新管理的服务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双减’政策出台后,万载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万载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质强校’项目为抓手,大胆探索,狠抓‘三度’融合,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万载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绪荣说。
311050190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