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学的效果。教师认真备课,可以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并在此基礎上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提炼出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应用于教学实践。
可是,现在一些教师对备课不够重视,结果在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没收到想要的教学效果。仔细分析,一是教师自己还没有读懂、读通教材,找不出其中有教学价值的问题;二是有些教师受手头现有资料的影响,被一些“假问题”蒙住了眼睛。
备课就是备问题。有教学经验与智慧的教师能从看似寻常、合理处中找出问题。他们一般会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从独立钻研教材中找问题。比如,语文教师拿到一篇课文后,如果只是去找相关的解读资料,人云亦云地把这些内容搬到备课本上,或者拿一本名校的现成教案走进课堂,这样的教学肯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裸读”教材,熟读教材,依据课标要求,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有教学价值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探究,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二是从教材整体安排中找问题。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在每个单元的前面有针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提示,在每篇课文后有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与练习。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这些提示和要求,准确把握编者的编写意图,然后从单元的整体语境出发,确立文本在单元乃至整册教材中的定位,找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堂交流的主轴。这样才能做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
三是从和学生的交流中找问题。教师教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学生学得怎样?他们的“痛点”在哪里?学生对教师有怎样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有哪些改进?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教师上完课后,要在教室里待一会儿,和学生说说话;在教完一篇课文、一个章节的内容后,可以做一些现场调查或问卷调查,在学生的帮助下查找问题,并把某些问题加以提炼、整合,将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带回课堂中去。
在备课环节,教师重视寻找贴近教材主旨、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既可以积淀相关的知识,加深对学科素养等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课堂上,师生围绕这些问题思考、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教师长期坚持这样做,一定能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