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中蕴含的工匠精神解析

2022-03-16 21:26李佳先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楚文化江城湖北

李佳先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4)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是以湖北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形态。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1],荆楚文化具有湖北地域文化固有的精神特质,蕴含工匠精神的重要元素。解析荆楚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厘清荆楚文化与工匠精神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大国工匠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荆楚文化的含义

荆楚文化是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形态[2],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向上可以追溯到秦朝以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化,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主要以湖北为中心,其辐射区域还包括四川、重庆、湖南、江西、河南、安徽、陕西等地[3]。荆楚文化主要包括楚国历史文化、神农炎帝文化、秦汉三国文化、名山古寺文化、清江巴土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八大系列[4]。荆楚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物质文化主要有青铜器具、竹木漆器、丝织刺绣、绘画雕刻等;精神文化包括老庄哲学、屈原文学、革命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等。

荆楚文化是湖北地区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珍贵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习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深刻理解荆楚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利于弘扬荆楚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是指有手工技艺的人[5],如篾匠、木匠、铁匠等。精神,按照百度百科的释义,是指人的情感、意志等生命体征和一般心理状态。工匠精神是指匠人们在生产劳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志、心理状态等。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乐业、高度认同的职业情感,执着专注、全情投入的职业态度[6],如琢如磨、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追求。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20年11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新概括,赋予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等新内涵,使工匠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具体、更加全面。

3 荆楚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解析

我国工匠技艺源远流长,荆楚大地工匠层出不穷,郢匠挥斤、连发箭弩等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对工匠精神研究起步较晚。相反,德国大约从14世纪开始出现学徒制[7],并制定了Dual system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的一元是学校,另一元是企业,学生在企业实践与在校学习的时间比可为1:1[8]。荷兰把职业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匠人[9]。日本把“工匠精神”植入了民心,整个社会对身怀技艺的工匠非常尊敬和崇拜[10]。因此,解析荆楚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是与国际接轨、实现制造强省强国目标的时代要求。

3.1 敬业乐业、高度认同的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所从事的劳动或工作所持的喜欢或厌恶的心理体验或感受[11]。敬业乐业、高度认同的职业情感是对所从事职业发自内心的喜欢与热爱。1978年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青铜制品花纹和造型十分精美,全套编钟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组合最齐全,音阶最完备的青铜乐器,其青铜铸造的工艺造诣也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界。青铜器的尊和盘所用蟠龙、蟠螭多达100多条,造型纷繁复杂、盘根错节、形态各异、栩栩如生[12]。这些盘、尊以及编钟都表明,战国时期楚国的工匠对所从事的手工制作行业或职业非常热爱,否则,所制作的青铜制品就不可能如此鲜活、生动、有灵气。湖北非遗传承人玉雕大师郑维介绍,“一年半雕出一件作品,没觉得枯燥,反而很踏实……每天做的地方,完成的线条都不一样,很有趣。”[13]完成一件作品坚持一年半不觉得枯燥,反而觉得有趣,这是对敬业乐业职业情感的最好诠释。好作品都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屈原的诗词、楚国的编钟、汉绣、竹木漆器皆是如此,当代的绘画剪纸、机械制造、玉石雕刻等,亦皆如此,都倾注着匠人们独到的匠心与情怀。

3.2 执着专注、全情投入的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指对所从事的职业岗位持有的立场或看法[14]。湖北大匠大师们秉持执着专注、全情投入的职业态度,始终坚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对待每一件作品,书写了业界不朽的传奇,微雕大师常世琪就是如此。常老先生有一件傲人的发雕作品,所用材料就是常老先生自己头上掉落的一根白发,雕刻的是鲁迅先生的画像,在40倍的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画像生动形象,十分逼真[15],真的很难想象常老先生在进行发雕制作时需要达到怎样的专注程度,才可以把2厘米的头发雕刻出几百个字符。在湖北省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对非常精美的楚风汉韵紫砂壶藏品,它是江城大师制作的鄂派紫砂陶壶精品。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对藏品曾经在俄罗斯展出过,国外的汉学家曾经出价200万元想购买这对藏品,江城大师没舍得出手,却无偿捐赠给了湖北省博物馆。200万元的出价足见这对楚风汉韵紫砂壶藏品的工艺价值,也可窥见江城大师投入3个月时间制作这对藏品的匠技与匠德。

3.3 精雕细琢、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

意志,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决心和毅力,如意志坚强[16]。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荆楚大地各个时期出现的精品力作,都凝结了各行各业大师大匠们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以及他们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一般说来,一件好的作品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期间需要耐心去打磨,需要恒心与意志去坚守。江城大师捐赠给湖北省博物馆的楚风汉韵紫砂壶从构思、设计、制作到烧制出品,耗时长达3个多月,玉雕大师郑维一年半才雕出一件作品,微雕大师常世琪从竹雕到发雕走了41年[17]。没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如果半途而废,就难以成就每一件不朽的佳品,也难以企及大师们事业的巅峰,紫砂陶壶、玉雕发雕、丝织汉绣等,各行各业莫不如此。

3.4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追求

职业追求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通过努力想要达到的较高职业目标[18]。习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其实,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也在于创新。要想在某个行业或领域有所建树,就不能把职业仅仅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需要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要精耕细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追求卓越。江城大师在继承传统紫砂陶艺的基础上,融合荆楚文化特点进行创新,终于独树一帜,开创了楚风汉韵紫砂陶艺,把紫砂陶艺发扬光大。微雕大师常世琪在1984年自创出一套“佛中佛”的微雕手法,在小孩巴掌大的玉佛胸口设置一直径2毫米的小孔,透过小孔上的放大镜能看到15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19],开创了玉雕技艺的新境界。1992年,常世琪在2厘米的头发上刻下308个字母,几次打破发雕的吉尼斯世界纪录[19],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也是大匠大师们走向成功的法宝。

猜你喜欢
楚文化江城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施江城 黔阳古城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第二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
“感动江城”2016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