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群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精神状态以及通过教学所传达的思想价值观,都会对他们产生持久而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角色转换以及不同角色维度下个人行为举止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并进行自然、顺畅、灵活的切换,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角色转换会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变化而发生。诚然,角色转换作为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必然会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教师的角色转换面向学生而发生,其会对学生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或负面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角色转换需要经过自身的教学行为调整,这本身就是教师发生自我转变的过程,教师的角色转换与其对教师自身所产生的影响互为因果。
教师角色转换的阶段性表现在其所处的教学现状中。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所进行的角色扮演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面对年级阶段越低的学生,教师需要进行的角色转换就更为复杂;其次,从中观层面来看,若是将同一个学生群体的不同学期作为角色转换的不同阶段,随着知识传输的过程发生改变,教师自身必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最后,从微观层面来看,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课堂上,随着课堂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师在一节课的具体教学中也会发生相应的角色变换。
教师角色转换的投射性是指其角色转换本身的作用和影响。投射性也意味着对每一个学生个体来说,教师的角色转换都会产生不同的效用,这也正是角色转换的独特性所在。换言之,角色转换的投射性即是要求教师在进行转换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每一个被投射者的具体需求。同一个角色转换过程和教学思路对不同的被投射者来说都是各不相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做出调整。
通常来说,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教师角色转换,往往具备一定的潜在性。一方面,这是因为角色转换所需要的教学调整可能微不足道,往往只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某一个教学行为做出细微改变,其所呈现的个人角色也就发生了转换。而这个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通常是无意识的;另一方面,当教师在进行教学规划时,他们会在不同的教学时期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而教学安排的过程就是对教师角色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角色转换方面往往存在着许多误区,其中最为根本的误区就在于教师对角色转换的忽视。事实上,角色转换应当是教师教学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本身存在一定的潜在特性,但教师依旧要对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进行关注和调整,以便发挥角色转换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在现有的教学实践规划中,教师对角色转换往往存在着两个极端方向的理解。一部分教师完全忽视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同时也不认同角色转换在教学中所能产生的影响;一部分教师过分重视和依赖角色转换能够为教学实践所带来的变化,试图依靠角色转换的设计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这类理解误区也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会产生错误的教学行为。
通常而言,教师往往会在教学过程中将角色转换设计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教学活动,这与教学过程中角色转换的根本要求是相悖的,这不仅是因为教师对角色转换本身存在着误解,同时也在于他们无法真正抓住角色转变所带来的教学细节的变化,并从这个细节变化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由此,教师就会将数学教学设计的重心都偏移到角色转换的设计中,忽视了真正的教学需求。
第一,数学学科教学中存在多种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本身就存在着多种教学情境。一方面,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备丰富的生活化特征,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情境展开知识教学;另一方面,当教师需要通过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引导时,他们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相应的角色转换,以此来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计和运用。
第二,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多变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较为稚嫩的孩童时期,他们对于同一个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瞬息万变,往往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基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存在的多变性,教师也应当做出相应的教学变化。无论是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出改变,还是分析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而做出调整,都是教师在角色转换过程中需要进行落实的教学内容。
第三,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强度相对较低。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强度往往较低,这也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时间和精力投入研究教学实践中的角色转换,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做出调整和修正。同时,这种持续的教学实验和调整也不会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课堂产生过多的影响。相反地,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流动性和趣味性。
首先,挖掘数学教学的多元可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教师的角色转换,能够帮助教师挖掘数学教学更多可能。一方面,是指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多元可能;另一方面,是指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而多种方向的教学实践和多元可能的教学影响,共同构成了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多样化呈现。
其次,尊重学生群体的多样性。通过对角色转换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角色转换所具备的投射性特征。这种投射性就是建立在学生群体多样性的基础之上。从客观的层面来看,学生群体通过客观标准的成绩水平已然实现了分层;从主观的角度来看,在成绩水平维度基础上,不同的学生个体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这正是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的基础所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角色转换,要求教师先对数学的实际教学需求做出分析,并通过教学需求的梳理来把握角色转换的主要特征。也就是说,教师需要从宏观层面对当下的数学教学实际现状做出把握,进而构建一条角色转换的大致路径,即教师个人角色转换的框架雏形,然后在后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角色转换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际操作中,数学的教学需求不仅与客观教学因素有所关联,同时也会受到学生群体的影响,即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学习需求纳入到数学教学需求的范畴之中。因此,在教学角色转换框架的设置中,教师还应当考量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譬如,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如何把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成绩水平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才能确定自身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宏观指导者还是深度参与者,亦或者是陪伴者的角色。
在特定教学场景,面对特定教学群体时,当教师已经设计完成了角色转换的大致框架后,他们应当在这个框架基础上对教学时间轴进行分割。首先,教师可以将一个学期作为角色转换周期,根据该学期的教学目标预设角色的大致方向。其次,教师还需要在一个固定周期内,以不同的教学课程作为时间节点,例如,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之间,教师应当完成相应的教学转变。再次,教师还应当将教学时间轴细化至具体的一节课中。从课堂教学开始到结束,教师在其中的角色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例如,当学生初步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完成一节课全部知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当鞭策和监督学生及时展开总结和复盘。因此,从教学时间轴的维度来看,教师的个人角色必然会发生剧烈的转变,教师需要根据这些转变及时进行教学规划的调整和梳理,以此来确保每一个角色与教学实践的适配度。
要想真正落实教师的角色转换,发挥角色转换的教学价值,教师必然需要深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学习规划和个人转变。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以往的教学记录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水平和个人学习习惯做出预判;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当下的课堂表现、在校状态等方面的变化,以此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在校外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已然实现了自身角色扮演的延展,即由校园中的课堂引导者转变成为家庭教育的参与者和调节者。这种双重角色扮演和角色转变,正是通过深度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而发挥角色转换所能够产生的实践价值。
事实上,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进行的角色转换,不仅能够带来实践层面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上的引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数学学科中所呈现的不稳定性尤为凸显。首先,学生本身所具备的不稳定性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科学习中无法保持耐心和解决问题的恒心;其次,数学学科的学习本身存在一定的门槛,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和打击而放弃学习;再次,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由于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不足,他们往往无法意识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牢牢把握现阶段学生在心理状态层面可能存在的学习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破除学习障碍。相较实质层面的角色引导过程,精神层面的引领会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产生更为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可忽视自身在精神层面角色引领的教学规划。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的角色转换十分关键,它不仅代表着教师自身的教学调整,也意味着教师对当前教学情境所作出的分析和反应。除此之外,教师在角色转换方面的跨越程度已反映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适应程度,进而帮助教师窥探自身教学思路与现实需求的匹配程度,更有利于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进行优化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