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策略探究与反思
——以师范学院为例

2022-03-16 19:54程传利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3期
关键词:思政课课本导向

程传利

(玉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玉林)

一 OBE教育理念概述

OBE理念是新时期下为顺应创新与发展而提出的一个主流教育理念,通过对该理念的分析、总结,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 OBE教育理念的概念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成果导向教育的简称,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最早是美国学者斯派蒂(SpadyW.D.)于1981年提出,又叫需求导向、能力导向、目标导向教育,随后逐渐在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成为了主要的教育理念。OBE教育理念作为工程教育认证的三大理念之一,主要强调的是针对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对目前大学及中学的教学改革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OBE教育理念的构成

OBE主要由三个理念构成: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其中以目标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定位、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习成果为改进依据,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是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 OBE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表现及要求

(一) 成果导向原则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表现及要求

本文根据思政课的特点又将成果导向分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行动导向和能力导向等环节。

1.培育方向的目标导向原则

师范生有双重身份,既是在校大学生,同时又是准教师,而大学和中学阶段均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国家层面来说教好思政课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也是实现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从家庭层面分析,思政课是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心和家庭责任感的课程;从学生角度看,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正确个性和自主发展的重要课程,教师应在国家需要的前提下,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的基础上,制定特定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集体荣誉感,有清楚的人生规划目标。培养学生的预判能力、自主能力和辨析能力,这是大学及中学阶段政治课的人生目标导向。为此,教师讲课时要体现“三贴近”原则,更要遵循“八个统一”原则,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亲和性和针对性。

2.课堂设置的问题导向和行动导向原则

课堂上要结合师范生的特殊身份设置不同层次的议题,每个议题的设置要体现出议题的难度、角度、温度、高度和学生的关切度,使学生明确研讨的方法,不做盲目的、无为的探讨,也是汉森的“观察渗透理论”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议题的答案是学生在真正的讨论中才能获得的,此时教师准确与及时的点拨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关键一环。

3.考核方式上的能力导向原则

能力的培养既要遵循师范生标准,也要按照中学课程标准或直接参照中考或高考目标来培养,我们不主张应试教育,但是当下的中考、高考其形式虽是应试教育,但究其实质乃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外在体现和载体。我们以2022年的高考目标为例,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2022年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着力选拔真正对基础研究感兴趣、有培养潜质的学生。……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归纳演绎等思辨能力。”

(二)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在高校思政课的表现及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学、学会学习、在思考和实践中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好引路人,使学生乐学、学会。为此需要:

1.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在OBE理念指导下致力于“教法和学法”的深刻变化,依此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度学习方式。中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1]。”

2.采用双翻转课堂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依据现代“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 ”的技术基础[2],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及时有效活动课堂安排。在教师指导下实现课堂内外翻转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翻转相结合的“双翻转”的教学模式,并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

课堂内翻转方式包括:

(1)深挖思政和时政的要素结合,深层次多角度开发课本资源

课堂内翻转要以课本为本,深挖课本,讲活课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层开发与解读,将课本中的家乡情怀予以升华、爱国情感予以深化、内涵知识予以拓展、形象知识予以概括,把学生的学习行为推向新高度,开拓高阶思维,引导并促成深度学习。可利用教材插图,进行观察训练与抽象思维训练,讲其本意,开发其新意,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说能力。可结合时政和生活,提炼其核心政治元素,完善与突出其关键过程环节,学会讲故事,学会讲中国故事。比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讲解“责任”课题时,课本第66页的“探究与分享”中是地震救助的例子,其中有一幅医生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做手术的插图,此时教师可以依托该事例,在大屏幕上展现当今疫情防控时期医生及志愿者抗疫的视频或图片,并让学生分析什么是责任?学生也可以将这个例子扩展开来,讲解抗疫故事,讲解国外应对疫情和中国应对疫情的抗疫故事,讲解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培养学生的叙事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和判断力。同样是医生,在当下的疫情下,还可以讲解广大医护工作者的伟大逆行的感人事迹,此外,该例子除了讲解课本中的责任外,还可以得到人生感悟:世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进而由责任讲到感恩,是一种自然过渡,也是一种生成性知识,是课本没有直说但却内含事例中的一种隐性教育方式,体现的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所以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深厚的哲学素养和信息意识,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在听实习生讲课的过程中却有部分师范生直接舍弃掉课本例子,而找一些课外的例子来讲解,认为这是新颖的材料,是对学生的负责,殊不知,课本的本是要深挖和提炼的,依托课本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时政材料也是开拓学生联想能力的一种方法,这也是八个统一中的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要求。

此外,通过疫情溯源制度的讲解来驳斥国外的武汉源头说的错误言论及分析其用心之所在,藉此分析科学精神的内涵及作用,依托袁隆平两个梦想的例子来论证科学精神内涵的最高境界,即世界情怀和人文关怀。在采用对比和类比方法下,学生亦提高了推理能力、辨析真象和假象的能力,也有利于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教师展示中学课标内容:“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3]。”既做到了课本、课标和时政的有机结合,也培养了师范生的职业能力。

(2)重视个性引导 培养出彩人生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体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4]。”学会反思与拓展,审视、质疑与求证,并依此发表个性化见解,是一种彰显鲜活个性、蕴含创造性结果的深度学习,而容错机制的实施也至关重要。

容错机制,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课堂讨论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允许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乃新知识产生的契机。对学生错误的回答的评析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故意的回避固然是错的,直接的批判更是教学的下策,正确的做法乃是分析错误的原因,或者附加条件,使其正确。已可指出错误之所在并改正,这是挫折教育的一种方式。试想面对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同学们的回答若是惊人的一致,这里边是否有教师的过度干预?学生的主体性难道说是真得得以充分发挥?若从思维模式上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主客二分甚至是主客对立的思维模式的表现,该模式下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听课的客体,此类模式下的学习是一种虚假学习或浅层学习。而真正的教学思维要由主客对立上升到主客一体化,最后是课堂的升华与整体的研讨,此时已无学生客体而言,教师也在教中学,学生也能在学中教,师生之间的交流升华为主体之间的研讨,这样的教学即实现了本体论上的主体间性,最后探讨的成果也实现了认识论上主体间性,此时的课堂是一种尊重学生智慧、发现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课堂,也是一种历练教师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课堂。

(3)培养学生的拆字解字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学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学会运用拆字法或者用语义学角度分析拓展关键词汇的本义和引申义,懂得语言使用的规则,就能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最后达到教为了乐教,其最高境界是达到不教的目的。拆字法可以把抽象的字词加以还原并加以拓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如“知”字的拆字法就是“矢”和“口”,即口口相传教人们如何射箭的技能,这时,学生就能清楚知识和技能为什么是连在一起的。此外,“知”还可以这样解释:“知:矢口为知,矢,箭也。也就是说,一开口说话,就要直指事物的本质,一语中的,这才叫知。否则,多嘴多舌,不着边际。”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就知道知识为什么是要探讨的?在探讨中能不能“多嘴多舌”?要如何“多嘴多舌”?为什么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这一系列疑问就在说文解字中灵活加以解答,而不是强调一定要怎么样的说教的方式,思政课其实可以上得灵活多样,而不是严厉生硬,进而实现了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

(4)重视跨学科知识开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生智慧

重视思政课在跨学科知识的引领作用,进而为课程思政和新文科建设打下基础。可以运用英语知识讲解抽象理论,必要时选取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中的作文和阅读理解题目。如应用2002年的研究生英语作文“Cultures --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来讲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自信等知识。

可以用语文知识讲解审美情趣。例如引出苏轼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来分析,若仅从自然风景的美直接得出“祖国,我爱你”的感慨,这只是浅层的课堂推演,而依托思维的调动和政治知识迁移,则是真正的审美课堂。可预设这样的议题:同样是美好的风景,为什么不同的人感受不同?为什么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呢?对最美的风景赞美是否需要稳定的环境来保障?调动哲学、经济和政治知识,合理推演出 “祖国,我爱你”的主题,讨论继续进行,抛出议题: 爱国,为什么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师升华该知识点: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祖国的报答。爱国包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因为“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还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因此,领土完整涉及国家的重大核心利益,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5]”。

若引用苏轼其它诗词,讲解苏轼面对欢快生活的闲情雅致或面对苦闷生活时的豁达人生,则能在哲学思辨中培育人生智慧。

课堂外翻转的形式多样,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原则。利用课余时间讲解校园场景、美丽风景和建筑风格的政治寓意;在讲可口可乐瓶外观设计故事的同时,于无形中将形象思维的美学价值及其物质转换教予学生,于无形中启示学生善于观察,把准时效。总之,让理论活起来,是深层学习的另一番境界。

(三) 持续改进原则在高校思政课的表现及要求

传统教学模式,多重视终结性的评价方式,此方式具有评定结果及选拔人才的功能。但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包括在课程前后,高校的评价更具开放性,更重过程性,该方式可以在总结中及时反馈,并及时改进。

三 对OBE理念的反思

OBE教育理念有导向性、公平性、合作性、协同性、容错性的特点,采用OBE教育理念的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是,OBE理念毕竟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而思政课其目的是人的心灵塑造和智慧的培育,为此,优秀的思政课堂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的优点,重视意识形态的灌输,重视课程的理解和诠释,对理论必要的升华和推广是政治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政治课兼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旨趣,其追求的是善与美,而非任何场合下的一致认可,文科有文科的方法,虽可借鉴理科之方法,但是文科的“教化”始终是其首要目标,按照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的内涵来讲,追求文科的真理,不必局限于严格的生硬的方法,而是要理解、解释或诠释;反之,严格按照一种生硬的模板来做,你得不到文科的真理,所以,学会理解,教会学生如何理解,为谁理解是政治教师的责任,也是课程思政的需要和新文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完善人格、开发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才是思政课的精髓之所在。

猜你喜欢
思政课课本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偏向”不是好导向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