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娟(江苏省如东县锦绣幼儿园)
幼儿年龄尚小,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接近生活实际的事物更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美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些幼儿教师却不知如何用好生活这本“书”,无法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美术。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做了关于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开展“回归生活、放飞心灵”活动的相关研究。
教材是幼儿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教材入手,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前提下,结合学情和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一定的创新。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生活化情境,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学习美术的过程。通过让美术教育具有生活化特色,提升幼儿的美术学习效率,使他们在学习美术中获得快乐,继而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热情。
例如,在“我的好朋友”系列绘画过程中,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幼儿对自己的好朋友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为接下来的绘画做好素材准备。此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阅读教材,并回忆一下自己的好朋友。接下来,播放《不要赶走好朋友》的视频,创设一个朋友之间玩闹的生活化环境,让幼儿有感同身受的感觉。最后,让幼儿从人到己,回忆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相似的情景,然后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如此,幼儿的体会才能更加深刻。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绘画活动,让幼儿画一画自己的好朋友,相信幼儿的作品也更加具有创新空间。
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幼儿对自己的好朋友有更深刻的认识,不仅有助于接下来的美术学习,更有助于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会与人相处。在这一过程中,情境不曾脱离教材,而教材中的内容也借助情境变得更加“活泼”,教学效果自然有所提升。
在教学中,如果美术教师只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那么幼儿的美术学习必然难有突破。教师在教幼儿绘画时,还应该善于延伸教材的内容,让生活中的素材进入幼儿的美术学习中,让幼儿在美术的世界中“生活”。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菊花”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在幼儿的世界里,菊花似乎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想要学会画菊花,就需要先让这个概念清晰起来。而要做到这一步,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PPT 给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菊花,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菊花的特征。如果有机会,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去感受生活中的菊花的美。之后,教师从菊花说开去,为幼儿普及一些常见的花的开放时间、特征等。这些拓展内容都可以联系生活,让幼儿到生活中去观察花的美。
在这一过程中,教育与生活似乎没有了界限。可见,生活与美术教育完全可以融合,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让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延伸,入生活之怀,可以帮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生活,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美术。
善于行动是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关键一点。在开展美术教育时,教师只讲理论效果欠佳,如果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行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对所学的美术知识有更深的感悟,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实践体验,更好地指导接下来的绘画活动。
例如,在学习“向日葵”的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采用行动教学,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向日葵这一植物。首先,教师播放一首关于太阳的音乐,在此期间朗诵“太阳升起来了,向日葵昂扬着身子,朝着太阳的方向绽放笑脸”等文字内容,让幼儿对太阳与向日葵之间的追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播放一些关于向日葵的图片集锦,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向日葵,紧接着展示课前准备的向日葵模型,让幼儿近距离地、真实地感受向日葵;最后,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养一株已经开花的向日葵或者在幼儿园内共同养育一株半成熟的向日葵,更加真实地体验向日葵“追着太阳跑”的生长规律。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美术创作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是最主要的。只有让幼儿真正行动起来,更加真实地感受实物,才能让幼儿在恰当的教学方式中对美术有一个更真实的认识,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打好美术学习的思想基础,从而在将来的美术创作中能够逐渐放飞思想,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会在教学时适当地运用生活作为教育的载体。如此,教育才能在贴近生活的过程中给幼儿更为真实、亲切的感受。在回归生活、放飞心灵的教育中,幼儿也更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继而更好地理解美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最终在美术课堂中获得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