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伟(甘肃省永登县上川镇达家梁小学)
看图说话教学实质上就是对某个静止的画面加以想象,将其还原成生活中一个完整、生动的片断。简而言之,就是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提升其书面表达能力。
第一,部分教师在看图说话教学环节中习惯沿用固定的模板教学法,过于重视“标准答案”,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看图说话教学板块的重要性,一带而过的教学设计无法充分体现看图说话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第三,小学低年级学生本身不具备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细心观察能力,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难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练习空间,进而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第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自由表达和思索的空间,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极其不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看图说话的教学目标具有综合性,其中相对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事物的观察时常出现漫无目的、松散随意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合理地选用科学、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对图片的细心观察,快速总结主要内容。由于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出现的插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插图直观呈现了动物脚印的形状,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含义。由此可见,插图既是一种有效的教辅工具,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开展看图说话训练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在看图说话环节从图中获取信息,将其整理、归纳后以口头讲述的方式来表达看到的内容。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思维能力不足,往往只会笼统地观察图画内容,需要教师在强化学生看图说话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这样才能在组织语言时更有逻辑性,从而清晰、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图片呈现的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的过程中,要先带领学生准确地判断出画面方位与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讲解,如由点到面、从人到物、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等,并沿用这些视角和原则进行讲解,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和表达习惯。此外,针对低年级学生词汇储备量不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连接词给学生,助力学生完成表述。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鼓励并引导学生就静态画面进行大胆地联想和构思,这样才能让由图片转化为文字的表达更具吸引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这篇课文时,课文插图中只展示了蜻蜓和蝴蝶振动的翅膀,却无法展现它们振动翅膀这一动作背后的细节、背景和环境等,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学生将挥动翅膀的蝴蝶想象成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并想象它们在图画中“演奏”出了一首优美的曲子;有的学生联想到花丛间捉迷藏的背景;有的学生用黑色小飞机来比拟蜻蜓……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脑海中的画面。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并鼓励学生以创新意识去探索,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与知识积累下编写儿歌或小故事。
小学语文看图说话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和词汇的积累。因此,除了课堂上的看图说话能力训练,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有意义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来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面,扩展思维方式。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喜欢的或者有疑惑的词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在今后的看图说话锻炼中再一次应用,这样能逐步引导学生将课外知识融入看图说话中,实现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使用名言警句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鲜活且有深意,在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后,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看图说话训练中。
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图说话教学具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教育意义和价值。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立足图片本身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和理解力的提升强化其写作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