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史语所藏民歌唱本论略*

2022-03-16 16:55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研院丛刊民歌

周 玉 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江苏南京 211200)

1928年,受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负责人傅斯年委托,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刘半农在北京组建中研院史语所“民间文艺组”并兼任组长,在其指导下,“民间文艺组”成员李家瑞、常惠等人,开始收集整理来自车王府、北大歌谣研究会等处的民歌俗曲。1929年秋“民间文艺组”解散,其时购入民歌俗曲唱本(主要是孔德学校所藏车王府曲本)两大批已达万种以上。5年后,刘先生病故,李家瑞等留守人员继续民歌俗曲文献的搜求整理与研究工作。1949年以后,这些民歌俗曲文献随史语所迁往台湾。曾永义《“中央研究院”所藏俗文学资料的分类整理和编目》云:

现在史语所所藏的俗文学资料比刘复等所搜集的要多出一部分,因为它又包括了抗战前后的一些作品和笔者奉翼鹏师之命所搜集的台湾歌谣394种。李家瑞在协助刘复编制《中国俗曲总目稿》之余,将其心得写了一部《北平俗曲略》,把北京的俗曲分为说书、戏剧、杂曲、杂耍、徒歌等5大部属62类,都是流行于北京的俗曲,但北京原有的俗曲不多,大半是从外省输入的,所以这5属62类其实包括了中国各地的“俗曲”,据刘复《总目稿》序,其所包括的地域有上文所举的河北等11省。我们整理史语所这批俗文学资料,分类编目大抵以李家瑞的俗曲略为蓝本,但我们又增加“杂着”一属,将“五属”之外的民间俗文归并于此;因为“俗文学”的范围,毕竟比李氏所谓的“俗曲”来得大。又李氏将戏剧中的“昆曲”和“皮黄”摒于“俗曲”之外,认为它们已经居剧坛盟主而成为传统的戏剧,可是戏剧其实离不开群众,同时史语所收藏的昆曲和皮黄抄本又非常多,它们原是庶民的手中之物,因此我们也将这两类归入戏剧之属。此外,“五属”以下的子目,我们所得的,也和李氏有所出入。现在先将我们分类编目所得的总成果胪列于后:

1.戏剧:有昆曲、皮黄、川戏、梆子、越剧、粤剧、滇剧、楚剧、福州戏、淮戏、影戏、嘣嘣戏、滩黄等13类,3697种、5183目。

2.说唱:3类,2304种、3356目。其中包括:

(1)弹词:有福州平话、木鱼书(又分南音、龙舟歌两种)等;

(2)鼓词:有说唱鼓书、子弟书、大鼓书、快书、石派书等;

(3)宝卷。

3.杂曲:有济南调、利津调、湖广调、福建调、马头调、靠山调、荡湖调、边关调、五更调、窑调、牌子曲、群曲、岔曲、四川调、琴腔、十朵花、十杯酒、叹十声、剪靛花、银钮丝、梳妆台调、红绣鞋、西江月、对花、十二月、侉侉调、七七调、毛毛雨、和尚采花调、关东调、满江红、小情郎调、广东小调、湖北调、一字调、梅花调、扬州调、刮地风、罗江怨、天津调、杨柳青、京调、毛延寿调、倒板桨、的笃班调、四喜调、国庆调、川心调、月映花调、宁波调、汉阳调、湘江浪调、马灯调、清淮调、金柳曲调、大四景、俞调、雅调、无锡调、闽南歇、客家调、玉沟调、寄生草、黄沥调、双黄沥调、南迭落、北迭落、一江风、重迭序、螺丝转、粉红莲、劈破玉、双劈破玉、起字呀呀哟、北河调、番调、倒番调、重重续、秦吹腔花柳歌、打枣竿、盘香词、弹黄调、两句半、八角鼓、岭头调、南词、清江引、老八板、苏武牧羊等89类,4078种、5354目。其中待考者163种、186目。

4.杂耍:有莲花落、鲜花调、跑旱船、数来宝、双簧、焰口、急口令、西湖景、锯大缸、道情等10类,194种、313目。

5.徒歌:有儿歌、喜歌、秧歌、夯歌、叫卖歌、军歌、山歌等7类,341种,417目。

6.杂著:有经、签、命相、药书、信札、谜语、笑林、劝善箴言、其他等9类,182种、196目。[1]120—122

相当长时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珍贵的唱本大陆研究者难得一见,傅惜华《百本张戏曲书籍考略》云:“当1929年(民国十八年)时,亡友刘半农曾从北京琉璃厂一家书店里,发现了百本张的钞本戏曲八十余包,种类与数量,皆极丰富,计有:昆弋剧本四百六十种,二簧剧本五百七十种,子弟书三百一十四种,马头调二百五十种,岔曲一百二十二种,赶板一百二十五种,琴腔八种,群曲一种,牌子曲八十五种,快书二十八种,大鼓书九十六种,莲花落三十一种,西江月三种,湖广调十二种,边关调二种,福建调二种,济南调二种,乐亭调一种,鲜花调一种,十朵花二种,太平年二种,荡湖船二种,大四景二种,十杯酒一种,纱窗外一种,绣九洲一种,共二千一百二十四种。这宗丰富的宝贵的戏曲遗产,虽然经半农先生的建议全部由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购藏了,但是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宝藏从南京运往西南的途中,不幸船沉江底,全部的戏曲书籍终于给毁灭了!”[2]354由上说可知,傅先生“船沉江底,全部的戏曲书籍终于给毁灭了”的说法不确,这些宝贵的戏曲、俗曲文化遗产,现大部分存于中国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2006年起,台湾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陆续影印出版史语所藏俗文学文献,倾注刘半农等前辈心血的民歌俗曲唱本,终于得以惠及更多学人。

本文所说的民歌唱本,特指“中研院”史语所历年购藏的民歌俗曲文献,包括曾先生文章所说的“杂曲”“徒歌”的全部、“杂耍”的大部,主要收录在新文丰出版的《俗文学丛刊》的第六辑(第501—620册)中,《丛刊》细分为“说唱”“杂曲”“杂耍”“徒歌”“北京小曲百种”“善本曲词”六类。为着表述的方便,行文时或以“《丛刊》”替代“‘中研院’史语所”。《北京小曲百种》是刘半农指导常惠编选的一本北京民歌俗曲选集,前有专文说其内容与价值;曲艺类说唱、杂耍与专题性的劝善民歌,亦做专题另行讨论,此处仅就“杂曲”“徒歌”部分,略做论述。

一、琳琅满目的牌调

“杂曲”收录在《丛刊》第574册至606册中,编者在第574册卷首《杂曲类编例》中云: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俗文学数据中,杂曲类约五千目,一千七百余册。本编收入一枚针、十杯酒、十朵花、八段景、下河调、大四景、小郎调、小热昏、小五更调、天津调、五更调、太平年、四川歌、毛毛雨、西江月、西调、利津调、岔曲、泗洲调、京调、青阳调、花鼓调、知心客调、刮地风、侉侉调、红绣鞋、送郎调、马头调、哭七七、剪靛花、探妹调、梳妆台、唱春调、湖广调、扬州调、无锡景调、梨膏糖调、牌子曲、粤曲、福建调、满江红、叹十声、对花、银柳丝、靠山调、荡湖调、鸳鸯扣、济南调、鲜花调、关东调、栏杆调、迭断桥等五十三种牌调,以及时调曲词。(1)黄进兴、刘铮云、李孝悌主编:《俗文学丛刊》第574册,中国台湾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为简洁与存真计,下引《丛刊》及图书馆与笔者个人收藏唱本中的民歌曲词,不一一详注出处,文字讹误,亦不径改。

以上诸调,与曾文所说相差无几,其中少数如【银柳(钮)丝】【五更调】为明清民歌牌调,大部为晚清、民国流行的民歌牌调;有北方民歌牌调,如【天津调】【太平年】【西调】【岔曲】【京调】【马头调】【靠山调】【关东调】,有南方民歌牌调,如【八段景】【下河调】【大四景】【小郎调】【小热昏】【泗洲调】【青阳调】【扬州调】【满江红】【荡湖调】【叹十声】等。无论明清、民国还是南方、北方,上列各种,均为近现代流行流传于中国城乡各地的时调俗曲,所谓南方、北方,也只是相对而言,大部分民歌,并不限于某一特定地区,而是歌随人走,四处流转。如北方牌调【关东调】【太平年】,又见于扬州唱本;南方牌调【下河调】【荡湖调】,亦为北京小曲、东北二人转艺人所喜爱。

《俗文学丛刊》的编辑体例并不统一。如第574—600册,按照先分大类(“杂曲”)、后分牌调的方式,次第编排;第601—604册,又径以整册唱本入编。前一做法,拆解不同唱本中的同一牌调民歌汇至一处,虽然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牌调民歌唱本的入藏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民歌的流行情况,但是拆解行为本身破坏了文献的完整性,并不可取。本文以《丛刊》各册为样本,就其收录内容摘要略加申说。

《丛刊》第574—600册,辑有【一枚针】【十杯酒】【十朵花】等共计50多种牌调的民歌,其中第575册部分、576—579册全部、580册部分为【岔曲】,581册部分、582—587册全部、588册部分为【马头调】,其余各册,笼统称作“时调曲词”,实则各册“时调曲词”中,仍然充斥各种“牌调”,如第599册聚魁堂唱本《姐儿下盘棋》,曲词与扬州聚盛堂唱本全同,聚盛堂唱本作【湖北调】;第600册《掌柜叹十声》,依例当入第597册【叹十声】。

《丛刊》辑录的“杂曲”,充分展示了近现代民歌与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同声共气、同步转型的特异面貌。此种“特异”,首先表现为民歌牌调的丰富多彩。

存世文献所见的明清民歌,牌调数量其实有限,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顾启元《客座赘语》与李斗《扬州画舫录》等的记载,明嘉靖至清嘉庆(1522—1820)近300年间,比较活跃的民歌牌调有【驻云飞】【劈破玉】【罗江怨】【挂枝儿】【锁南枝】【山坡羊】【银纽丝】【四大景】【倒扳桨】【剪靛花】【吉祥草】【倒花篮】【满江红】【剪靛花】【湘江浪】【起字调】【马头调】【南京调】等30多种。《丛刊》所收主要是晚清民国民歌,也即本文所说的近现代民歌,牌调数量,多达百种,堪称是民歌形制的大解放、大繁荣。

“杂曲”中分列各牌调,颇有可议。

如第574册【下河调】【十朵花】【小郎调】并列。【十朵花】名下,有《十朵花》《十五朵花》两首,内容相似。实际上,两首均是扬州聚盛堂唱本《新抄口传时式下河调 二十四枝花》的缩写版本,完整版曲词云:

花街儿呀柳巷儿呀女呀女裙钗,脸搽杭粉栀子花儿开,挂起软招牌,哎哎么,挂起软招牌。一周两岁儿呀儿呀在呀在娘怀,三四五岁姊妹花儿开,父母多恩爱,哎哎么,父母多恩爱。六岁儿呀七岁儿呀学呀学针线,八九十岁牡丹花儿开,渐渐长大来,哎哎么,渐渐长大来。十一儿呀十二儿呀家呀家道败,兄弟姊妹鸡冠花儿开,父母养不来,哎哎么,父母养不来。恼恨儿呀爹娘儿呀心呀心肠狠,贪恋银钱金银花儿开,将奴卖出来,哎哎么,将奴卖出来。十三儿呀十四儿呀学呀学弹唱,十五十六月季花儿开,勒逼奴改怀,哎哎么,勒逼奴改怀。十七儿呀十八儿呀陪呀陪酒宴,猜拳行令金菊花儿开,请郎进房来,哎哎么,请郎进房来。面对儿呀脸蛋儿呀腮呀腮对腮,手摸奴家心焦花儿开,实在好不难埃,哎哎么,实在好不难埃。两膀儿呀湾湾儿呀千呀千人枕,白度度的胸腔绣球花儿开,众人品级台,哎哎么,众人品级台。……良户儿呀人家儿呀夫呀夫妻多恩爱,露水夫妻野合花儿开,老少配起来,哎哎么,老少配起来。二十儿呀上下儿呀多姣态,三十已过晚饭花儿开,看看下桥来,哎哎么,看看下桥来。假装儿呀打扮儿呀上呀上妆台,好一似霜打枯菊花儿开,蜜蜂不来采,哎哎么,蜜蜂不来采。情愿儿呀跟人儿呀做上一房小,生下娃娃芝兰花儿开,奴家有后代,哎哎么,奴家有后代。恼恨儿呀当初儿呀吃凉药,吃了凉药枚桂花儿开,子孙何处来,哎哎么,子孙何处来。数不尽花名呀说不尽情浓,可怜奴烟花女子泪满腮,几时儿脱凡胎,哎哎么,几时儿脱凡胎。

《十五朵花》《十朵花》曲词,较《二十四枝花》稍有改动,如扬州土语中的“晚饭花”分别易为“白果花”“水仙花”,但是句格未变,均为每节两句半,虚腔“哎哎么(吆)”后,末半句重复,应属聚盛堂标明的【下河调】。《丛刊》同册【下河调】下各首,亦是此种定格,如芜湖崇本堂唱本《新刻下河调》云:

姐在园里打菜台,郎在外头枝子花儿开,跳进园墙来,哎哎哟,跳进园墙来。你要菜苔抓把去,你要仙花木梨花儿开,叫郎早早来,哎哎哟,叫郎早早来。十八岁姐姐你好呆,铁打门儿杏树花儿开,教我怎样来,哎哎哟,教我怎样来。十八岁哥哥教你乖,班开梧桐石榴花儿开,跳进园墙来,哎哎哟,跳进园墙来。你在墙外学猫叫,我在房里红杏花儿开,唤你进房来,哎哎哟,唤你进房来。香房一盆洗脚水,洗脚水内水仙花儿开,一双红绣鞋,哎哎哟,一双红绣鞋。用手揭开红罗帐,红罗帐里牡丹花儿开,二人一头歪,哎哎哟,二人一头歪。双手搂抱小乖乖,搂抱乖乖玉簪花儿开,哎哎哟,问你可自在。

由是可知,此处【十朵花】两首,应并入【下河调】中,《北平俗曲略》云【十朵花】“在苏州称【下河调】”[3]139,“苏州”可易为“江苏”。

《丛刊》【小郎调】中的《十二月小郎》,在扬州聚盛堂唱本中,作“口传下河调 十二月小郎”,《丛刊》曲词与聚盛堂唱本大致一样,起首云:“正月初一拜姐姐年,小郎儿呀,双膝跪在新人儿呀姐面前,哥哥。十指尖尖挽郎起,小郎呀,自家姊妹亲人儿呀拜甚么年,哥哥。吃三杯来滑三拳,小郎儿呀,五子登科亲人儿呀中状元,哥哥。”此种句格,与上说两句半式定格有异。扬州鸿文堂唱本《西北乡大黄鱼》套曲中有【小郎调】云:“乡里黄鱼初进城,要挷人儿哎,忙找媒行,王腊子儿哎拜托你的心,我的好老爹。那一天寻到生意做,安下身儿哎,弄到几文,养瘟龟儿哎偏生他不死,我的菩萨。初到人家多勤谨,忙扫地儿哎,庄烟点火忙到茶儿哎太太你端着,我的太太。听说太太出门去,拿烟袋儿哎,我到他家大吃刮儿哎杀杀我的馋,开开嘴巴。”句式与《十二月小郎》同,知聚盛堂唱本“口传下河调”或不确,《丛刊》以【小郎调】【下河调】并列无误。

第597册【叹十声】与第598册【栏杆调】,亦可一说。【叹十声】的得名,是因为此种民歌的常格,是从“叹一声”始,以“叹十声”终,如《丛刊》第597册【叹十声】中的《小寡妇叹十声》曲词是这样的:

小寡妇守空房叹罢一声,思想起小当家甚是痛伤情,自从那上年间你下世去,小奴家每夜里未从睡安宁。并无有传流下儿女孩童,到后来那是奴后代根恒,恨苍天生我来造就孤单命,倒不如自幼儿出家当尼僧。小寡妇对孤灯叹了二声,手拿着素鞋儿自己无心缝,倘在牙床上打了一个盹,梦只见我丈夫转回家庭。走上前双手儿拉在怀中,我二人入罗帏同把衣更,这一个恩合爱千金难买,乐的我睁二目还是一场空。小寡妇思房事叹了三声,想起了夫妻们那些恩爱情,过门后在牙床我也有点错,最不该由他性不分死合生。欢乐事都由着他的性儿行,我二人恨夜短彼此相同,我今晚这一夜真比十夜,急的我意忙忙阵阵肚子疼。小寡妇清晨起叹了四声,对菱花照一照奴的尊容,头年间我脸上如同桃花放,今日看面焦黄嘴唇发青。上妆台将乌云拢上几拢,桂花油省下了好几大瓶,温热水懒净面搽上一把,拿过了漱口杯将银牙来冲。小寡妇站门前叹了五声,看见个俊小侠勾动私情,世界上美貌郎真正不少,瞧这位比我夫更可我心。可恨我不知他尊姓何名,若知道他的家我到他门庭,真若是得此人成双配对,喝一口凉白水也把饥充。

【栏杆调】的得名,则是因为曲词通常以“手扶栏杆叹一声”起,至“手扶栏杆叹十声”结束,如此册【叹十声】中的《手扶栏杆》曲词通常是这样的:

荷花出水尖又尖,去年想你到今年。去年想你尤只可,今年想你把病添,把病添来把病添,想思的病儿害到何年。手扶栏干叹一声,鸳鸯的枕上劝情人,外面鲜花少要采,行船走马要小心,呀呀由,小亲亲,谁是你知心合意人。手扶栏杆叹二声,不必妹妹细叮咛,路上鲜花我不采,行船走马自小心,呀呀由,小亲卿,小妹妹是我知心合意人。

虽然曲词中与上说《小寡妇叹十声》一样,亦有“叹一声”“叹二声”直至“叹十声”,但是每节五句加虚腔“呀呀由,小亲亲”的定格,与【叹十声】的八句式不同,是以两调双出,而此一《手扶栏杆》当归【栏杆调】,第588册【唱春调】中的《阎瑞生叹十声》,当归入【叹十声】类。事实也是如此,第598册【栏杆调】中《东河栏杆叹十声》云:“东河栏杆口叹第一声,奴家那格年轻末二九芳妙另,情哥一去已数日,正在那格想起末忽听敲门声,咦呀呀得会,说拨情哥听,急急那格开门末房中坐定身。东河栏杆口叹第二声,贤妹那格脸上末像杀勿起经,有啥难事对我说,不仿那格待我末晓得奈担心,咦呀呀得会,说拨贤妹听,你我那格两人末一世好恩情。”其句格,正与《手扶栏杆》同。又论者指“双十声”有正体、变体之分,而且变体极多,此处“栏杆调”“叹十声”的同与不同,正可作正体变体研究的实例。

第574册【小五更】与【五更调】并列。【小五更】曲词云:

一更鼓儿天,咳,一更鼓儿天,思想起情人睡也睡不安,这两天不来你把心改变,这两天不来你把心改变。哭了一声人,叫了一声天,保佑俺二人早早得团圆,团圆会上许下牛羊愿,团圆会上许下牛羊愿。二更鼓儿敲,咳,二更鼓儿敲,思想起情人睡也睡不着,点点手儿又把郎君叫,点点手儿又把郎君叫。叫的好心焦,叫的心烦了,伤心的泪珠对对望下飘,奴想郎君郎君怎知道,奴想郎君郎君怎知道。三更鼓儿咚,咳,三更鼓儿咚,窗楞子不动那里刮来风,风摆帘栊好似郎心动,风摆帘栊好似郎心动。剔剔亮银灯,剔剔亮银灯,红绫子锦被冷冷又清清,奴想郎君想的心酸痛,奴想郎君想的心酸痛。四更鼓儿催,咳,四更鼓儿催,天上的宾鸿对对下飞,飞下来与奴成双对,飞下来与奴成双对。凄凉好伤悲,凄凉好伤悲,知心的话儿告诉你们谁,奴想郎君不住暗吊泪,奴想郎君不住暗吊泪。五更鼓儿发,咳,五更鼓儿发,思想情郎常常在他家,狠心的郎君你把奴撇下,狠心的郎君你把奴撇下。今日在你家,明日在你家,常在你家不是长法,奴盼郎君早早回来罢,奴归郎君早早回来罢。

“一更鼓儿天,咳,一更鼓儿天,思想起情人睡也睡不安,这两天不来你把心改变,这两天不来你把心改变”的基本句式,有作【利津调】,有作【独柳调】,清代民歌集《万花小曲》中《西调鼓儿天》,与其在形制上更为相像。歌云:

一更鼓儿天,又,我男征西不见回还,早回还与奴重相见。了呀。叫了一声天,哭了一声天,满斗焚香祝告苍天,老天爷保佑他早回还,早日回还,奴把猪羊献。了呀。二更鼓儿多,又,我男征西无其奈何,没奈何叫奴实难过。了呀。叫一声哥,哭了一声哥,我想我哥哥泪如梭,泪如梭,不敢把两脚错。了呀。三更鼓儿催,又,月照南楼奴好伤悲,一张象牙床教奴独自睡。了呀。独守孤帏,又南来孤雁一声一声催。雁儿你落下来,奴与你成双对。了呀。四更鼓儿生,又,我男征西在路径,在路径叫奴身怀孕。了呀。你好狠心,又,是男是女早离了娘的身。山高路又远,谁人稍书信。了呀。五更鼓儿了,又,梦儿里梦见我的冤家,手挽手说了几句衷肠话。了呀。梦儿里要见他,又,架上金鸡叫喳喳。惊醒来忽听见人说话。了呀。

《丛刊》编者将【小五更】作为独立于【五更调】的专门牌调,或是因为【小五更】在近现代民歌中,较为知名的缘故。如《北京小曲百种》中《王三公子叹十声》云:“王三公子住行院叹了四声,家撇下妻年幼盼我转回程。我在这块挑了个地儿,挑了个排小的那院里数他红。小儿他又会弹来又会唱又会调情,弹的是【鲜花调】唱的是【小五更】。”《百种》中《老妈叹十声》云:“老妈大嫂子下厨房叹了三声,厨师傅告了假家里去歇工。小老妈下手把饭做,大奶奶拿案板大爷又来剥葱。小老妈先去洗脸竟唱【小五更】,大爷说他是个楞头青。大奶奶一天竟捣穷乱,闲着无有事一旁撒酒疯。”

曲牌腔调的琳琅满目千变万化,是近现代民歌在继承前代民歌的基础上,因应时代风气与文化潮流,自觉向民众、民间及社会各阶层贴近,实现自身转型的必然要求,换言之,一方面,日益世俗化、社会化、多样化的近现代民歌,兴起、活跃于近现代通俗文学/文化的浪潮之中,另一方面,它又是这个浪潮的积极参与者、有力推动者。

二、丰富多彩的内容

与早稻田大学图书馆风陵文库藏民歌唱本多为北方土产不同,《丛刊》辑录的民歌唱本,遍及各地。

如上所说,南方代表性民歌有【十杯酒】【八段景】【小热昏】【青阳扇】【泗洲调】【知心客】【红绣鞋】【扬州调】【无锡景】【梨膏糖】【唱春调】【福建调】【荡湖调】【哭七七】等,主要流行流传于江浙一带,部分并见于同治年间江苏巡抚丁日昌与无锡戏剧家余治所列的“小本淫词唱片目”[4]145—148,192—193。近现代民歌发展史上,以现存唱本文献而言,北京、上海为前后两大中心,中心之外,另有天津、沈阳、长沙、成都、扬州、苏州等若干次中心。南方片区,上海与扬州唱本存世量大,保存集中,研究者得见容易,本人并有专文详论,此处不赘;苏州唱本收藏保存较为零散,《丛刊》收录的有明确牌记的苏州恒志书社、秀歌书社等梓行唱本近50种,数量超过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处所藏的总和(2)李秋菊博士统计,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收藏苏州恒志书社、秀歌书社梓行唱本共计30多种。见李著《清末民初时调研究》,九州岛出版社,2015年,第625—626页。,殊为难得,特此拈出一说。

《丛刊》收录苏州书坊梓行唱本,有574册【一枚针】中的《杨柳青》,【小热昏】中的《新文小热昏》,【五更调】中的《孤孀十不该》《高锡熊徐银风双腹毒十更调》《杀子报》《劝马占山》;第575册【毛毛雨】中的《除三害烟赌娼》;第580册【泗洲调】中的《配亲泗洲调》,【京调】中的《玉美人》《玉美情人》《京城调词》,【青阳扇】中的《王莲英五更》《白洋洋》《杀子报》,【花鼓调】中的《绣十条手巾》,【知心客调】中的《改良新知心客》《黄慧如探监》《劝丈夫》;第588册【哭七七】中的《东洋哭七七》,【探妹调】中的《如皋痰迷》,【梳妆台】中的《梳妆台》,【唱春调】中的《十字歌》《小方卿十二月花名》《奋斗胜利 山海关大战》《奋斗胜利 抗日胜利战事民歌》《阎瑞生叹十声》;第589册,【无锡景调】中的《抗日阵亡将士追悼会景》《堂子景致》,“牌子曲”中的《大九连环》《王婆劝架》;第597册,【满江红】中的《满江红》(两种),【栏杆调】中的《北河栏杆十二月时节》《西河栏杆叹十声》《东河栏杆叹十声》《南河栏杆叹十声》《黄慧如痛哭十声》《卫生须知栏杆调》《鸳鸯栏杆叹十声》,“时调曲词”中的《十二将》《十看郎》《十个大姐》《十结缘》《十样郎》《三十六虫名》等。题材内容,可分为“情歌”“新闻”“杂咏”等类,尤以“新闻”类最具讨论的价值,可以视其为对久已有之的苏州民歌“私情谱”本色的补充与反拨。

新闻大类中,又可细分为社会新闻和时政新闻两种。

社会新闻如《高锡熊徐银凤双腹毒五更调》《杀子报》《逛新开》《除三害烟赌娼》《黄慧如痛哭十声》等。《黄慧如痛哭十声》云:

怀抱咬儿痛哭第一声,小儿那格两眼末对奴看勿停,想起你父真伤心,牢狱那格之中末苦楚无勿尽,咦呀呀得会,说拨小儿听,为娘那格时时末流泪苦万分。怀抱咬儿痛哭第二声,奴想那格你父末当初勿该应,家中之事都瞒过,无有那格妻子末单身一个人,咦呀呀得会,说拨小儿听,所以那格为娘末主意托终身。怀抱咬儿痛哭第三声,百事那格□丑末怎见世人上,卷物潜逃名誉损,为娘那格母□末完全脱离情,咦呀呀得会,说拨小儿听,跟了那格你父末去到苏州城。怀抱咬儿痛哭第四声,侦探那格队员末捉住你双亲,根底盘问才说出,当时那格为娘末亦受囹圄等,咦呀呀得会,说拨小儿听,地方那格法院末你父罪判定。……怀抱咬儿痛哭第十声,姣儿那格满月末带你到苏城,待你父儿来见面,不亏那格为娘末一番苦前情,咦呀呀得会,说拨小儿听,你母那格闲话末勿知阿知情。

“咬儿”当作“姣儿”“娇儿”“小儿那格两眼末对奴看勿停”,等等,是吴语方言。1920年代,陆根荣黄慧如的悲剧故事轰动沪苏两地。资料介绍,黄慧如乃大家闺秀,与仆人陆根荣相恋并私订终身后,家人不容,二人至陆在苏州乡下的家中安身,黄家状告陆根荣诱奸慧如,法院以“奸淫诱拐罪”将陆判刑。陆入狱后,黄慧如诞下男婴,因与陆家人不睦,坐船经阳澄湖回沪,不幸病逝于途中。慧如之死,引发舆论大哗,电影、戏剧纷纷以此为题材,或纯为猎奇或呼吁婚姻自由,不一而足,民歌更是争相唱述,《黄慧如痛哭十声》之外,尚有《黄慧如叹十六声》《黄慧如叹五更》《黄慧如唱春调》等,黄慧如与阎瑞生、王莲英、蒋老五等,成为近现代南方民歌中悲剧人物的代表,民歌亦因此成为观察反映社会世相、表达倾诉民众情绪的有效载体。

苏州民歌中的“时政新闻”内容,尤其值得一说。

通识以为,吴中民歌,以情取胜,冯梦龙《叙山歌》之后,“私情谱”即几成苏州民歌的符号,其实不然,近现代苏州民歌中,情歌之外,重大时政题材的现实主义风格民歌,如上说《新文小热昏》《劝马占山》《奋斗胜利 山海关大战》《抗日阵亡将士追悼会歌》等等,焕发了别样的光辉。恒志书社梓行《十九路军阵亡将士追悼会景》云:

诸位静静心吓,听我唱新闻,要唱一只淞沪抗日情吓,追悼末阵亡将士魂吓,让我那个慢慢能,唱给同胞听。东邻矮日本吓,真勿讲理信,一月廿八进兵上海城吓,夺我末江湾吴淞镇吓,闸北那个一带末,完全布尔日军。幸我十九军吓,协同第五军,尽心抗日卫国又卫民吓,打得末日本呒脚奔吓,三换那个司令末,仍旧勿而灵。日本勿能胜吓,只得求和平,停战和议条约签端正吓,限期末日军就撤净吓,恢复那个闸北末,江湾吴淞镇。此次抗日军吓,个个赤胆心,奋勇杀敌情愿命牺牲吓,马革末裹尸死犹生吓,精神那个不死末,万古千秋名。发起追悼会吓,着手来筹备,五月廿八就在苏州开吓,体育场中间搭祭台吓,四面那个花圈末,满场挂挽对。阵亡将士位吓,灵塔拿来代,名匠扎就九层全扎彩吓,电灯末装得叫叫关吓,悲壮那个热烈末,威风好气概。十一点五分吓,开会先振铃,军乐悠扬主祭官员进吓,全场末肃立来致敬吓,翁照垣个总指挥,领导席间存。先行三鞠躬吓,静默三分钟,全城停止暂时绝交通吓,然后末要拿祭文诵吓,国府那个要人末,都来真威风。廷楷蔡将军吓,就此要阅兵,马上训话全场士兵听吓,鸦雀末无声寂寂静吓,礼成那个散会末,纪念留摄影。我今唱完了,同胞须纪牢,对日经济大家要绝交吓,提倡末国货最为妙吓,挽回那个利权末,民国万岁高。

1932年5月28日,十九路军、第五军及苏州各民众团体联合起来,于苏州公共体育场举办淞沪抗战阵亡将士追悼大会,此歌乃追悼会场景的写真。“十一点五分吓,开会先振铃,军乐悠扬主祭官员进吓,全场末肃立来致敬吓,翁照垣个总指挥,领导席间存”,等等,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中都有详尽描述。2012年6月15日《上海民革报》有署名马铭德文章,标题曰“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壮士不远,寒风萧瑟——记淞沪抗战阵亡将士追悼大会”,记录甚细。文章云:

80年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自5月5日签订了停战协议之后,各地都曾举行了规模不等的阵亡将士追悼大会。5月12日上海市各界在上海商会举行淞沪抗日阵亡将士暨遇难同胞追悼大会;5月22日南京举行首都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暨殉国难同胞大会,同时函请十九路军、第五军派高级长官参加,届时下半旗致哀。也就在此时,十九路军积极筹备在苏州举办“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追悼会”。地点放在苏州是因为是时十九路军的驻防地在苏州。十九路军在苏州举行的追悼会原名为“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追悼会”,但消息传出后,使得同样奋战在淞沪前线的第五军有被排斥的感觉,张治中将军也表示了不满。为此,5月20日《申报》上刊登了一则启事,说: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追悼会,原定于本月二十日在苏州举行。因为范围扩大,改名为“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会”,展期于本月廿八日在苏州举行。可见通过协调苏州追悼会的范围扩大了,纳入了同样参加淞沪抗战的第五军将士。大会的标题也只提淞沪抗战阵亡将士追悼会,不再是十九路军所单独办的追悼会了。……追悼大会原定上午10点开始。由于临时布置,准备来不及,延迟到11点20分开始,军乐队吹号后,各师旅部队代表万余人,立即集合,排列于会场中。由总指挥翁照垣引导主祭官居正、陪祭官孔祥熙、李济深等入席。这时候军部在场中放礼炮九响,令人回想淞沪战争的惨状。放完礼炮后,中华警钟会又敲响警钟,这时会场空气十分寂静,警钟的声音倍觉响亮。随后全场行礼唱歌,由主祭官献花圈、读祭文。最后高呼口号而散,正好中午十二点半。

《上海民革报》云因为张治中等第五军将士不满,追悼会改名为“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会”,恒志社唱本封面仍作“十九路军阵亡将士追悼会”,内容中则有“幸我十九军吓,协同第五军,尽心抗日卫国又卫民”,算是呼应了“不满”说;追悼会“11点20分开始”,歌中曰“十一点五分吓,开会先振铃”,大体不差;“国府那个要人末,都来真威风”,主祭官居正、陪祭官孔祥熙、李济深等,确系“国府要人”。“同胞须纪牢,对日经济大家要绝交吓,提倡末国货最为妙吓,挽回那个利权末,民国万岁高”云云,是作歌者的呼吁,也是时代的声音。如“经济绝交”,仅1928年,中日学者分别出版专书,讨论此一问题,一是杨子嘉著《对日经济绝交根本之商榷》,一是安川雄之助著《日华经济绝交利害问题》。1948年,大明书局印行《新编时调小曲》中有《东洋哭七七》,仍然唱说此事,曰“七七到来唱完成,经济绝交最要紧,永久不买东洋货,矮奴只好寻死路”。

《十九路军阵亡将士追悼会景》之“景”,是指用的江浙民歌【苏州景】【无锡景】的调式,类似者还有【西湖景】【上海景】甚至【济南景】,内页标题,则作“十九路军阵亡将士追悼会歌”,实际上仍是民歌,并非通常意义的会上所唱之歌。马铭德文章云,追悼会上有苏州女子中学学生合唱的《追悼阵亡将士歌》,歌词是:“嗟我将士,国之殇,忠勇自无双。形虽死而魂不死,民族增容光。回溯当时,一心抵抗,何等淋漓悲壮。伤哉,阵亡男儿裹革堪凄怆。堪凄怆,挥血泪,奠时馐,热心香,荐清觞,灵兮其来飨,鬼雄会丧敌人胆,战绩长流史册香!”这才是真正的“追悼会歌”。不是真正的会歌,无损此首《追悼会景》的史料价值——提及【苏州景】【无锡景】,此前多以为只是在“虎丘”“光复门”等观光景致上纠缠,讵料还有此种和泪和血的慷慨悲歌。民国何海鸣《求幸福斋随笔》曰:“暇时偶与友谈中国各省之方言当以何处为最优,予首取苏州语,友问其故,予曰吴侬软语最适于表情。今试隔邻而听吴娃语声,无论其人妍丑奚若,其语声之缠绵,总足使人之意也消,可爱也。又有论吴歌者,其言曰吴音清柔,歌则窈窕洞彻,沉沉绵绵,切于感慕,故乐府有《吴趋行》《吴音子》,又曰吴歈,皆以音擅于天下,他郡虽习之不能及,可见自古已有定论矣。”[5]48《十九路军阵亡将士追悼会景》包括《劝马占山》《新文小热昏》《奋斗胜利》等“金刚怒目”式的时政新闻类民歌,当是“窈窕洞彻,沉沉绵绵”中的另类。民歌关切时事,不专谈情,亦是一时风气。《求幸福斋随笔》又曰:

林步青滩簧有时好谈时事,乱夹新名词其间,不甚妥当。然歌以清新为主,苟用新名词能合程序,则乱谈时事亦娓娓动听,并不必专讲言情也。《时报》天笑生有一作曰:“三月桃花红纷纷,香闺中走进俏郎君。姐道郎呵为啥愁眉不展频叹气,今朝《时报》浪阿有啥新闻。说新闻来话新闻,郎君长叹两三声,说我伲中国借仔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格外国债,只怕今生今世里还弗清。姐儿听说笑吟吟,郎君说话弗聪明,你看英美德法那里一国弗借债,借债造路借债练兵,格种大人先生才赞成。郎君听说气昏昏,女流家说话不分明,各国借债都是国民监督议院协赞作正用,要像实梗闲费浪用嫖赌吃着阿该应。”亦是有心人之作,别开生面,有足取者。[5]75

《时报》所载“三月桃花红纷纷,香闺中走进俏郎君”,与《十九路军阵亡将士追悼会景》等的性质、目的相同,均是民歌形式,介入现实,劝世醒民,换言之,以“表情”见长的苏州民歌,并不全是桑间濮上软款温存,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也多有陶渊明《读山海经》所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式的篇什在。

《丛刊》所收南方民歌唱本,苏州以外,还有此前鲜有人知的芜湖书坊、南京书坊等梓行唱本。如《丛刊》有多种崇本堂民歌唱本,研究者以为崇本堂为苏州书坊,其实不能遽定,因为第597册【济南调】中的《四季相思》,封面明注“芜湖崇本堂发兑”,歌云:

春季里相思病,百草遍地鲜,桃花杏雨点点洒在奴家窗户前,光阴似箭催人老,情哥哥出门去须到有大半年。自从郎出去,胭脂花粉未曾上过脸,鸳鸯枕上珠泪湿了大半边,八幅红绫被,空下四幅半,小奴家凄凉话对作谁人言,枉费奴心机。夏季里相思痛,荷花出水边,去年想郎一直想到今年,绸绫缎匹无心肠儿穿一件,就有那珍肴百味吃不出苦和甜,丢得奴家在半边。心中好使滚油煎,相思病害得奴何时何日并何年,要得奴相思病儿好,除非是情哥哥带奴家把个药来煎,端在奴家面前。秋季里相思病,七月巧云天,一阵阵秋风,刮得奴家软如绵,青纱帐内春心动,难如奴家夙姻缘。又只见月儿圆,小奴家没得团圆,二次会见情人面,该因前世有前缘,你爱我爱你,你有二人都情愿,想当初两下父母阻隔好姻缘,并非是小奴家勒逼上弓弦,又不爱你钱。冬季里相思病,鹅毛大雪天,小才郎出门去,件件衣裳带的夹棉,并有那大毛二毛灰鼠皮衣未曾带一件,他言道回家来总在冬至左右前。耳听得爹娘带奴把了姻缘配,小奴家听此语魂不在身边,就是那王侯公子也难如家心中愿,何能比小才郎,才貌两相全,温柔小膘脸。四季里相思病,正正害了一年,想段奴的肝肠也是不得团圆,怪只怪小奴家瞎了一双眼,是这种无情薄义人,不该与他结下并头莲,悔后又枉然。

此册《四季相思》封面,标有“板时式小曲本廿册”,其他各册“崇本堂”梓行唱本,如第574册【十杯酒】中的《新十杯酒》、【下河调】中的《下河调》《婊子叹花名》、【小郎调】中的《姐拜年》,第580册【花鼓调】中的《绣十条手巾》、第589册【牌子曲】中的《火烧轮船八段景》、第597册【满江红】中的《满江红》等,多标“时样 廿册”“新抄 十五册”等字样,显见其为同一书坊,而唱本牌调、内容,与扬州聚盛堂、苏州恒志书社等相近,由是可推近现代苏州、扬州、芜湖等地,处于同一民歌文化区域(南京亦属此一区域,《丛刊》第592册【牌子曲】中的《南京八段景》,以【满江红】穿心,与扬州流行民歌在形制内容上亦无二致),而以扬州为中心。扬州成为中心,原因可归纳为历史、现实,纵向、横向,人文、地理,等等,不一而足,任何一项,均可展开细说。如人文地理,扬州地处江淮平原,邻近京沪铁路,又拥长江、运河两条水路之便,物流、人流畅通无阻,商业、娱乐业向称繁荣,民歌亦随之来往汇聚,恣意生长,加之扬州处于吴语与江淮方言交汇地带,与邻近的两淮、南京、苏州、芜湖、安庆等地民众在语言、习俗上有着天然的接近性,此种接近性,成为民歌文化区形成、壮大的坚实基础。

三、未可限量的价值

《丛刊》辑录的史语所藏近现代民歌唱本,相较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风陵文库等处藏民歌唱本,具有时间链条完整、覆盖范围广泛、品种题材丰富多样等特点,价值意义体现在诸多方面。

其一,《俗文学丛刊》辑录的“中研院”藏民歌俗曲的相当部分,来自原车王府藏曲本,王季思评价车王府曲本的文献价值,曰其“可与全唐诗、全宋词媲美;它的发现,可与安阳甲骨、敦煌文书并提。”[6]7王先生的话是对车王府藏曲本的全部内容即戏曲、曲艺而言,其中包括本文所说的“民歌”,也就是说,《丛刊》中的民歌,有着巨大的未可限量的文献价值。

如【岔曲】与【马头调】数量庞大,为《岔曲集成》《马头调集成》等的编撰与专题研究的展开提供了基本材料的支撑。

【岔曲】为北方曲艺八角鼓、单弦的主要曲种、曲调,盛行于清代乾隆年间。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有云:“文小槎者,外火器营人,曾从征西域及大小两金川。奏凯归途,自制马上曲,即今八角鼓中所唱之单弦杂排(牌)子及岔曲之祖也。其先本曰小槎曲,减(简)称为槎曲,后讹为岔曲,又曰脆唱,皆相沿之讹也。此皆闻之老年票友所传,当大致不差也。”研究者云“据此可知【岔曲】原在军中传唱,用为凯歌,故也有称为“得胜歌辞”的。[7]1研究者又指【岔曲】的表演者多为职业半职业艺人,受众以旗籍子弟与文人骚客为主,言词相对雅洁,内容形式近于扬州清曲,其中篇幅较短的小岔,可视做特殊形态的民歌俗曲。研究者经常使用的【岔曲】文献,较为集中地收录在《升平署岔曲》中,包括附录的《霓裳续谱》在内,全书辑录【岔曲】共计240首,《丛刊》收录的【岔曲】,分布在第575册至580册中,总数达300余首,与《升平署岔曲》所收多数无重复,为《岔曲集成》之类的文献编撰与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资料指【马头调】又作【码头调】,清初即在北京城区传唱,盛行于嘉庆、道光年间,道光八年(1828)华广生编选的民歌集《白雪遗音》中共收入【马头调】500多首,成为迄今为止保存【马头调】最多的文献。《丛刊》第581至588册辑入【马头调】共计240余首,在体量上仅次于《白雪遗音》,内容上则与《遗音》少有重复,两者正好可以互补。

进而言之,《丛刊》中以百本张、聚卷堂、宝文堂为代表的北方书坊梓行民歌唱本,大部为国图、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藏北方民歌唱本所无,这些唱本可以大大推进近现代北方民歌的研究。

如百本张。傅惜华云:“晚清时代在北京的市集庙会上,曾经流行着专门抄写发售民间戏曲唱本的一种小手工业,著名的有张姓的百本堂,李姓的聚卷堂和老聚春堂,宝姓的别埜堂等,而其中历史悠久、出品丰富、营业最发达的,那当然要属百本张为首屈一指了。百本堂的主人,张姓,名号不详,自称为百本张,原籍大约为江南人。他是一家专门抄写兼着发行的:各种戏剧——昆曲、弋腔、皮黄、梆子的剧本,与各种曲艺——子弟书、大鼓书、八角书、莲花落、时调小曲的曲本的一种特殊职业者。……相传百本张的这种营业是从乾隆年间开始的,至民国初年,因为石印铅印的出版事业发达起来,他才结束了这世世相传的个体营业。”[2]346百本张如此著名,发行的民歌俗曲唱本却存世无多,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早稻田大学风陵文库等处收藏总量不过数十种,《丛刊》一处,即达50余种,具体为:

第574册,【大四景】中的《大四景》;第575册,【西江月】中的《长随叹》,【岔曲】中的《一福压百祸》《王允进花园》《水秀山青》《交必良友》《好快时光》《花》《花飞一片》《花香蝶欲罪》《狗名儿》;第576册,【岔曲】中的《香拟酴酥》《马瘦无标》《倒拔垂杨柳》《雪》《翠微微满阶》《虼蚤泪盈盈》《象棋》《鱼翁稳坐钓鱼台》《银子名儿》《面名儿》《灵山十万载》《好是三冬》;第577册,【岔曲】中的《八花八典》《另样贤良悲伤》;第578册,【岔曲】中的《佳人夜摇煤》《风雨归舟》《粉饰江山》;第579册,【岔曲】中的《望长空》《聚宝盆》《窃堪进城》;第581册,【马头调】中的《日落黄昏》;第582册,【马头调】中的《生拆散》《白猿偷桃》《合钵》;第583册,【马头调】中的《俏皮妞儿刚十六》《时道人》《带了病的姑娘》;第585册,【马头调】中的《细局》《路柳墙花》《烟花柳巷》《想多情》;第586册,【马头调】中的《嫖客托梦》《醉打山门》《赐帝》《阔大奶奶要逛西顶》;第587册,【马头调】中的《阔大奶奶逛万寿寺》《阔大奶奶真逛西顶》《阔大爷追顶》《劝多情》;第588册,【马头调】中的《灵官庙》《妓女悲秋》,【湖广调】中的《步甲挑缺》;第589册,【湖广调】中的《射鹄子》,【牌子曲】中的《天水关》;第595册,【牌子曲】中的《铡包冕》;第597册,【靠山调】中的《双十谣》,【荡湖船】中的《荡湖船 代工尺十八摸》;第599册,“时调曲词”中的《送情郎》等。

《丛刊》中百本张唱本内容,包罗甚广,多为此前少见未见,或见而不全者。如北京打磨厂有多种排印唱本《逛南顶》,其中一种用【凄凉调】,歌云:

春季里阔大爷正月拜完了年,想起了南城外烟花柳巷的女婵娟。到明天下车的酒我得充好汉,看起来那些个客花钱就数我占先。到晚上留我住吃完了客饭,入罗帐鸳鸯枕一对并头连。正月里逛厂甸捎代着还有白云观,二十三睄打鬼蟠桃宫三月三。夏季里幼热客天气正晴和,叫把式套上车去接女娇娥。逛西顶万寿寺五塔寺面前过,五月里逛南顶四合号又去跑车。六月里逛中顶我也不嫌热,六月六睄洗象来到护城河。作衣裳打首饰由之性尔的乐,使钱票煤市街路西东天德。秋季里盂兰会金风尔阵阵凉,想起了桂花之也得换衣裳。八月里中秋节我也得把家上,到十六说十五昨个晚上都供月亮。九月九去登高望海楼来上,怨不得代玉悲秋果然是凄凉。看起来物有伤损人有生死,年轻人可能勾有几时春光。……四季里功热客春夏秋冬,从良女未开口代着笑容。小奴家有句话怕大爷不从我的命,从今后不许你再出去南城。你要是逛堂名奴跟你拼了命,趁此你还年轻得奔功名。只劝个阔大爷改邪归了正,从良女到后来贵子连生。

此处“逛南顶”,乃旧京民俗。清朱彝尊、于敏中《日下旧闻考》有云:“大红门外碧霞元君庙,土人呼为南顶,乾隆三十八年发帑重修。前殿奉碧霞元君,额曰神烛碧虚。中殿奉东岳,额曰神功出震。后殿奉斗姥,额曰妙握璇杓。门外二坊,左曰广生,曰长养,右曰群育,曰蕃滋,俱皇上御书。”[8]1524民国蒋芷侪《都门识小录》则云:“安定门外迤南有积潦一区,名曰南汀,京音讹为南顶,有庙市,每年五月初一开市,至十五日闭止。市中茶棚栉比,履舄交错,伊其相谑,比诸溱洧,实诲淫所也。”[9]12“春季里阔大爷正月拜完了年,想起了南城外烟花柳巷的女婵娟”云云,即是“市中茶棚栉比……实诲淫所也”的验证。《丛刊》中《阔大奶奶要逛西顶》《阔大奶奶真逛西顶》《阔大爷追顶》等等,他处未见,与《逛南顶》恰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均为旧京民俗研究的特别史料。

另如《俏皮妞儿刚十六》《想多情》《带了病的姑娘》《细局》等,又见于道光年间北京俗曲集《时调雅曲》与聚卷堂等梓行唱本,各本内容,可相互印证;时下京津艺人所唱《送情郎》,只是片段,百本张唱本则为全璧,歌云:

荒郊外到西厢,西厢有个读书的郎,东庄尔有个窈窕女,亚赛莺莺与红娘。天气暑热开楼窗,看见书生下学堂,佳人一见魂飘荡,顾不得做活看才郎。回头来叫小梅香,奴有一事要商量,奴家求你伴点事,去到西厢请才郎。再托你第二桩,见了才郎说端详,就说奴家得病,她请学生开良方。我再求你第三桩,不必慌来莫要忙,告诉郎君三更天等,不见不散在楼窗。忙嘱咐第四桩,千万叫他记心上,今晚三更若不到,明天就是官司一场。还有一件第五桩,见了才郎快回乡,别在路上睄热闹,莫叫奴家等的荒。急忙去第六桩,要瞒父母二高堂,旁人若知这件事,一定把你腿打伤。梅香说是第七桩,请来才郎入洞房,你要改馋吃口肉,我也尝鲜闹口汤。佳人说是第八桩,不能冤你小梅香,你把此事伴停妥,一定叫你同会才郎。梅香说是第九桩,要你同我嫁才郎,佳人回说将心放,你就急忙走一场。梅香站起第十桩,慢款金莲往前汤,正遇郎君把学上,巧嘴的丫环说端详。书生闻听着了慌,顾不的念书上学堂,《三字经》儿当了《百家姓》,拿着《大学》当文章。加着书包转回乡,回至家中暗躲藏,郎君等到点灯后,忽听更鼓响叮当。【五更儿】一更儿里来后花园尔听,家家户户点上了灯,有心跳过花墙尔去,街坊邻舍好说不好听。二更儿里来跳过花墙,舔破窗棂细端详,二八佳人多美貌,手拿之钢针尔秀鸳鸯。三更尔里来进了绣房,手拉着手儿上了牙床,佳人掀起红绫帐,一阵一阵烟脂粉香。四更儿里来月移西,细皮白肉尔谁也舍不得,情人尔枕着胳膊腕尔睡,一睡睡到五更尔里。五更尔里来月儿发白,扁毛畜生两边排,奴恨金鸡儿叫的早,一夜夫妻两分开。一不叫你慌二不叫你忙,三不叫你穿错了奴的衣裳,奴家的衣裳花挽袖,情人尔的衣裳有挖行。四不叫你忧五不叫你愁,六不叫你穿错了奴的兜兜,我的兜兜上银锁链尔,哥哥的兜兜镀金钩。七不要你烦八要你难,九不要你多贪鸦片烟,十实在在读书好,你我夫妻到老欢。郎君说要启程,不必情人尔细叮咛,佳人闻听腮流泪,要与郎君来送行。送情人尔送到李家滩,怀中掖上两吊钱,一吊铜钱作盘费,一吊铜钱挑大烟(原注:雇毛团亦可)。送情人尔送到二闸西,手拉着手尔舍不的,我问情人尔何日回转,枯漏锅的摇头钉(原注:唱定)不得。送情人尔送到二闸东,偏偏遇见刮大风,刮风没有下雨好,再留情人尔喝几盅。送情人尔送到王家村,头上金钗拔一根,有心不将金钗送,宁舍金钗不舍情人。送情人尔送到运粮河,再送里也不多,路上若有人盘问,就说小妹妹送哥哥。送情人尔送到八里桥,遍体生津汗九霄,街东来了虚子几个,吓的郎君往回逃。送情人尔送到通州城,直顺着大道往东行,扛粮还是小口袋好,要扛大的怕不中。送情人尔送到大河东,郎君告辞往南行,佳人回头走也走不动,一瘸一点金莲尔疼。郎君走来泪嚎啕,舍不佳人尔女多娇,郎君不住回头看,失神吊下马鞍乔。身体不灵摔了腰,郎君哭的泪痛泪双抛,翻身又把马来上,催马加劲把鞭敲。

歌中“梅香说是第七桩,请来才郎入洞房,你要改馋吃口肉,我也尝鲜闹口汤”,与清代民歌集《丝弦小曲》中【寄生草】的“崔莺莺床前跪,告红娘我的妹妹。这两日怎不见张君瑞,写封书稍去花园内。羊羔美酒奉上几杯,哄醉了老夫人,咱三人同在一床儿睡”,意趣全同;“送情人尔送到二闸西”“送情人尔送到王家村”“送情人尔送到运粮河”云云,涉及旧京地理风貌;“我的兜兜上银锁链尔,哥哥的兜兜镀金钩”,反映其时青年男女的着装风尚;“街东来了虚子几个,吓的郎君往回逃”的“虚子”,则是方言,辞书指“虚子”为“精明能干、有经验的人”,并引老舍《上任》例句云:“尤老二是虚子,会研究,不能只听老刘的。”其实不尽全面,江淮方言中的“虚子”,专指爱说大话、性格毛躁、办事不着调一类人物,民歌中“吓的才郎往回逃”的“虚子”,其意更近江湖上的混子、狠人。

又如第574册【五更调】中《热客顶嘴》,封面标署“盛京文盛堂刊本”。盛京乃今之沈阳的别称,又作“奉天”,无论晚清还是民国,“盛京”“奉天”的地理与政治身份,都极敏感,与内地文化的互动,颇值关注。如同内地一样,近现代沈阳各书坊亦印行多种民歌唱本,今日仍在流行的东北各地民歌、二人转小帽曲词,如《沈阳景致》《哈尔滨景致》等,多数见于其时沈阳各书坊印行唱本,而其牌调曲词,又多移植改良自上说“明星城市”唱本。文盛堂此册《热客顶嘴》云:

一更里幼妓女哭哭啼啼,思想起知心的小热客难舍又难离,从打那认识了小娘们,你不懂得胡乱挑邪礼同朋友与自己。临走与你喊个铺,说常面过节奴代你第一,我热你守垫子如守病,半夜三更未根你哎过一点气。未从说话脸对着脸乐,背着领家长给你替息,小白脸好心眼,他与奴家真心时实意。有客叫你走,说的什么无客留下你来住,提早回家别叫吾着急,论应该今夜晚上留下你来住才对了你的意。无奈何昨夜晚上留下定,客起本心有点对不住你,情人你根吾好,你与奴家吾们挣上一口气。吞洋烟就死在阴曹府,怨不上你为的他撇妻子,父母堂前讨上一点愧,不成望见今日将吾甩,从今一后不能认识你。二更里幼妓女两眼泪荅撒,想起小才郎咬碎奴的银牙,要是咱二人好真心不假,总怨奴脾气暴得罪小情人可也怨他。年轻人性气不小说几句绝情绝意话,一怒之间出了烟花,顶嘴事也是奴骑虎难下,恨伙计合老妈不该放走了他。自□他一走奴的心中害了怕,怕只怕难拴驲马贪乐烟花,奴与他在见面说上几句真心话,就叫奴吾们赔一个不是,无人说笑话小罗家。……五更里幼妓女阵阵好辛酸,知心小热客两眼泪不干,奴想你小热客懒用茶合饭,想的我身受皮肉干,想死我们女婵娟。奴想知心小热客一年多不见你的面,我为你烧香去还愿,披袍塑像点黄钱,撞钟击鼓去放鞭。我一言唱不尽《热客顶嘴》伐自叹,看起来靠人苦为了些叔伯难,害得些过银子钱。

此册《热客顶嘴》,仍与北京唱本有关。一是北京打磨厂学古堂唱本《十爱郎君》云:“一更里幼妓女闷坐兰房,思想起昨个晚上留下一个有情的郎。一爱他身子股不瘦又不胖,二爱他小白脸旦不黑又不黄。三爱他嗓子好声音洪亮,四爱他说话儿柔润又不刚。五爱他洋绉袄时行窄荡,六爱穿套裤花古儿素香。七爱他洋厢鞋短脸尔时样,八爱他交情人情意尔还长。九爱小心眼难得跟我们一个样,十爱他小白脸自来的铲儿光。”《热客顶嘴》“一更里幼妓女哭哭啼啼”的句式,近似《十爱郎君》;二是学古堂唱本有《婆媳顶嘴》《情人顶嘴》,《热客顶嘴》的形制趣味,亦与其近似。清末民初,沈阳各书坊印行唱本,牌调曲词大都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唱本,有着此种或多或少的近亲关系,《热客顶嘴》是,《沈阳景致》《哈尔滨景致》等等亦是。唱本中多有病句、错字、别字,如“临走与你喊个铺,说常面过节奴代你第一,我热你守垫子如守病”几不成句,通篇“跟”多讹作“根”,边缘性地区唱本,质量多是如此低劣,不足为怪。

史语所藏近现代民歌唱本的文献价值,不独体现为北方民歌一端。如同上说,近现代中国民歌传播与接受版图上,北京、上海、天津、苏州、扬州等明星城市之外,还有广州、长沙、重庆、成都、福州以及沈阳等相对边缘而又不可忽视的城市地区,遍布全国;《丛刊》辑录的大量此前较少提及的边缘性城市地区的唱本,使得更为全面、深入、细致的民歌史研究有了翔实的文献依据,《丛刊》中标注济南、广州、宛南(皖南)、蜀南等地书坊梓行的大量唱本,各有特点,情形则与沈阳唱本相似,均为近现代民歌发展史研究的有用材料。

其二,史语所藏民歌唱本,有助于深化近现代民歌的流传流转路径研究。上说沈阳唱本《热客顶嘴》与北京唱本《十爱郎君》《婆媳顶嘴》等的近亲关系,是民歌俗曲在相近区域(华北、东北)流传流转情形的一种,《丛刊》第600册“时调曲词”中,上海同和书局印行的《姑娘十二漂》《打连成》《斗牌》与《摘黄瓜》《放风筝》《康小八叹十声》等,均是典型的北京/北方民歌,上海同和书局唱本,当是纂录北京清幽书房等的刻本印本而成,其中《姑娘十二漂》以方言唱述北京/北方人物场景,《康小八叹十声》的故事,更是发生在北京地面,属于道地的北京/北方土产,上海书坊予以辑录刊布,可见近现代各地民歌的交融互动已成常态。

又如上说,《丛刊》收录的民歌唱本时间链条完整、范围广泛,便于研究者全面系统地考察近现代民歌的发展嬗变情形。通识以为,近现代通俗文学的兴起,与超级大都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人口的急剧增长、科举的废除等诸多因素有关,[10]2诸因素之中,印刷技术的进步与新式传媒业的兴起,大幅度压降了通俗文学作品出版流通的时间与经济成本,扩大了受众群体,尤其不可忽视,以此之故,1900年代起,上海逐渐取代北京,成为民歌俗曲传播接受的中心城市,其标志,一是《绣像小说》《晶报》《申报》《时报》等报刊以醒民救世、寓教于乐为标榜,以专栏、副刊等形式,连续刊载民歌拟民歌作品;二是以租界为据点的沈鹤记书庄(局)、文益书局、协成书局、全球书局、普通书局等采用石印铅印技术,争相编印出版民歌时调集,《时调大观》《新编时调大观》等出版物的规模,甚至大至十集数十集之多,如《丛刊》所录协成书局《新编时调大观》达50集,广新书局《时调指南》达20集,普通书局《新编特别时调山歌》更是长达54集,声势、体量、内容与市场影响,均远超前期北京打磨厂唱本。《丛刊》收录的这些唱本实物,成为“上海中心”说的有力佐证。

除此之外,文学、音乐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研究,均可自《丛刊》所辑民歌中获取可用素材。文学不论,如音乐学,《丛刊》第601册中的《时调曲谱大全》,以工尺谱与简谱两种形式,记录了【五更调】【下盘棋】【傍妆台】【紫竹调】等时调俗曲的演唱方法,与民国百代、高亭、蓓开等唱片公司发行的留声唱片,以及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统音乐档案馆“劳弗特藏·中国最初录音”中的民间艺人唱曲史料,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传统音乐发生发展史研究提供了便利;上说《热客顶嘴》中的“热客”“叉杆”“领家”“替息”等,均是流行于青楼行业中的社会方言,是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即使是民歌唱本中俯拾即是的病句、错字、别字,如《热客顶嘴》中难以卒读的“临走与你喊个铺,说常面过节奴代你第一,我热你守垫子如守病”,亦是民歌唱本民间特色的体现,对于考订唱本产生的地区、时间与传播接受人群等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

其三,民歌史之外,史语所藏民歌唱本的价值,还体现为可作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参考。如出版史研究。《丛刊》第604册收录的商务印书馆《时调唱歌》,是集合1903年5月创刊、1906年4月终刊的《绣像小说》各期“时调唱歌”栏目中拟民歌作品而成,显示了新兴出版业紧随时代、贴近民众的敏锐眼光;北京、上海、苏州、扬州等中心、次中心城市民歌唱本出版发行的兴盛、转型,亦理当成为近现代中国出版业研究的关注内容,此前因受文献材料的制约,有关出版史著述对此多有缺漏,如作为“江苏出版史志丛书”的一种,《江苏刻书》梳理江苏清代刻书历史,苏州、扬州等地,均无恒志书社、秀歌书社、昆山文通书局、聚盛堂、鸿文堂等的踪影[11],实际上,这些民间书坊为近现代民歌俗曲的刊布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出版史不能也不应该忽视它们在传播民间文化、传统文化方面的功绩。

另如近现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民生民情,在《丛刊》辑录民歌中均有充分的反映。上说苏州唱本《十九路军阵亡将士追悼会景》,记录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第574册【五更调】中《上海国难叹五更》云:

一更京儿里,月亮照花台,骂声日本倭鬼真正大不该,你在中国做买卖,为什么发兵到我中华来。我看这倭鬼,进兵到上海,长江阻止就把营业坏,扰乱的浦东路交通不往来,思想起人民被他来受害。二更鼓儿响,月照黄浦江,大炮轰过又摇机关枪,蔡军长亲自就把前线上,只杀的倭死尸堆成山。飞机空中绕,就把炸弹抛,硫磺弹落闸北被火烧,只烧的市面上鬼哭又神嚎,无人来救火,光焰冲九霄。三更鼓儿敲,月照渐渐高,冯玉祥的大刀队冲锋往前跑,他开着坦客车碰上地雷炮,这一仗日本败到八字桥。我军生计巧,战退往回跑,浏河夹攻包围跑不了,捉野村拿盐泽就把白川剿。四更鼓儿排,指挥蒋光鼐,神机妙算正好奇才,我军假败日本来追赶,一个反攻江湾夺回来。吴淞架炮台,就把大炮开,打死倭鬼尸骨无处埋,他用麻袋子尸骨装起来,活来死去运回东洋埋。五更鼓儿环,月亮照西山,日本调兵又到我昆山,二十万人马飞机共炸弹,总想我上海闸北与江湾。无理四条件,要我来承担,上海出兵费,要我四万万,国联调查团,和平无主张,宣战正式来抵抗。民国二十年,攻打日本兵,铁血救国军,与他把命拼,日本倭鬼子,剿灭干干净,我中华大国安乐享太平。

此歌末署“铁血救国团准许巡回宣传调”,显是战时为宣传鼓动而创作表演的拟民歌作品。标题“上海国难”,与《十九路军阵亡将士追悼会景》一样,仍指1932年1月28日爆发的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突袭上海闸北,中国守军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顽强抵抗,后由张治中率十九路军参战。3月初,日军偷袭浏河登陆,守军退守第二道防线;3月3日,日军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歌中唱述人物场景,有实录亦有夸张变形,“飞机空中绕,就把炸弹抛,硫磺弹落闸北被火烧,只烧的市面上鬼哭又神嚎,无人来救火,光焰冲九霄”是实录,“我军生计巧,战退往回跑,浏河夹攻包围跑不了,捉野村拿盐泽就把白川剿”云云,则是夸张变形,日酉盐泽、野村是因战绩不佳被撤职处分,白川是被朝鲜义士行刺身亡,与“捉拿”“剿”尚有距离,而实录与夸张的目的,是宣传鼓动国人面对入侵者奋起抗争,“与他把命拼”“剿灭干干净”,实现“我中华大国安乐享太平”的远景目标。上说《丛刊》中的《新文小热昏》《劝马占山》《东洋哭七七》,以及《时调大观》等辑录的大量救亡救国民歌,均是此种纪史写实内容,这些纪史写实类民歌,成为近现代民歌介入乃至推进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进程的生动案例,亦成为其区别于前代民歌的醒目特征。

“观风俗,知薄厚”(《汉书·艺文志》)是传统民歌的基本功能,近现代民歌亦然,民生、民情,在《丛刊》所录民歌中的反映尤为充分,甚至可以说,《丛刊》中的民歌,等同或接近于一部内容全面、情节生动、细节丰盈的中国近现代民众生活史,与民众有关的一切,在民歌中都有反映——有以哀怨、叹悔为主基调的青楼、鸦片题材民歌,有以谈情说爱为主题的“私情谱”式民歌,有趣味低下、离经叛道的情色民歌,有讲述历史人物故事教人常识启人智慧的“十二月”“五更调”民歌,有以劝世、化民为要求的善歌孝歌,更有契合女性身份、展现女性情感生活面貌的各种女红民歌,其中任何一项,均可作专门性的详细研究。

“中研院”史语所藏民歌唱本的内容极为丰富,价值未可限量,以上所说,只是有限的几点,近于挂一漏万。如近世歌谣收集整理运动兴起,运动倡导者原先设想的“文学”“学术”并重的初衷,逐渐让位于重“学术”而轻“文学”,多数研究者的关注重点转向口说/唱的谣而非合乐的歌,在此形势下,刘半农与其追随者以史语所为平台,发起收集整理以“合乐”为主的民歌俗曲,既赓续了以文学为本位的明清民歌的传统,也为近现代民歌研究做了学理与观念、路径上的准备,以是言之,浸透几代学者心血汗水的史语所藏民歌唱本,对于笔者正在构建中的中国“民歌学”理论体系,尤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中研院丛刊民歌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十年农村:民国时期中研院与满铁无锡农村调查比较研究
巴金主编的刊物
略谈《古本戏曲丛刊》中的几部碧蕖馆旧藏传奇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马英九终于批准“中研院院长”辞职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