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斗争的实践研究

2022-03-16 16:17
船舶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发展

殷 红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当今世界快速发展,虽然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但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加大,全球有数十亿人口还在贫困中挣扎。贫困问题加剧了社会动荡,贫富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消除贫困仍然是人类社会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马克思早就认识到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榨,他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反贫困思想。自党诞生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勤劳致富的历史。

1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实践

1.1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时期反贫困的探索

1.1.1 找到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

依据马克思理论,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变革生产力,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资本家的剥削和压榨导致了无产阶级的极度贫困,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性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贫富差距加大。我们党认识到消灭贫困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年到1953年首先提出发展生产、恢复国民经济。1953到1956再次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启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占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1.2 正确认识现存的贫困问题

新中国刚建立,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1]这时期,全党全国人民都有大力发展生产、迅速改变落后状态的强烈想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另一方面也出现急躁、急于求成的问题,偏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问题,造成严重损失。

1.1.3 贫困工作取得的成就

这时期党带领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启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后期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矛盾认识出现偏差,但总体来说我国经济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升,1956年比1952年提高了21.3%,农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了14.6%,非农业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28.6%。这时期反贫困工作为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为后期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反贫困工作的探索

1.2.1 正确认识贫困问题

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够,对社会主义目标任务不明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大胆地提出反对“两个凡是”,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改革开放后我们党认识到社会生产力仍然非常落后,经济发展缓慢,整个社会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度匮乏。我们党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上面,大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2.2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问题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贫困道路。邓小平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2]这时期我们党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上[3]。第四代领导集体针对当时发展速度过快,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均衡等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提出把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要义。

1.2.3 反贫困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这时期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但这个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人均生产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较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满足消费的物质产品较少。人们偏重于生存资料消费,对于发展资料消费以及享受资料消费的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贫困问题仍然是影响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反贫困的探索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最重要位置,开展了规模更大、覆盖更广、更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开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征程。

1.3.1 创新反贫困思想

我们党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提出“精准扶贫”的反贫困斗争。分配制度方面,在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基础上,提出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要推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更要推动劳动报酬稳步提高,坚持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机制。脱贫攻坚方面,在政策帮扶、资金调配上采取更大的力度和更强的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扶贫形式,如支持扶贫产业、消费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对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

1.3.2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转变,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必须加快发展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头等大事,提出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脱贫。新一代领导小组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产业体系要注重创新和协调,市场体系要注重统一、开放、竞争,收入分配体系要同时注重效率和公平,城市和乡村发展协调联动,加强绿色发展和全面开放。

1.3.3 新时代减贫成就举世瞩目

新时代反贫困斗争意义重大,关系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关系到人民是否真正幸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反贫困斗争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国贫困人口从2001年的9 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01年的10.%降至0.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赶上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4倍,年均增长9%;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中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高于世界平均预期寿命;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020年,按我国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5]。

2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斗争的宝贵经验

2.1 反贫困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与贫困进行斗争始终是我们党工作的关键环节。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富裕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经济工作始终是我们党反贫困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出科学的全局战略,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

2.2 反贫困的重要依据是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只有理清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制定正确的大政方针。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由于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出现偏差,导致后面党的方针政策出现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伤害。这时期党的方针政策不仅没有为反贫困斗争指明方向,反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经济发展,导致人民生活愈加困难。从党的八大社会主义制度初期确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再到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矛盾一直发生着变化,但不变的是生产力落后,人民需求不能全部得到满足。

2.3 反贫困的关键手段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最重要方法,也是反贫困的力量之源。我们党建立时就是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激发,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们党认识到发展生产力必须解放生产力,通过改革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逐步形成发达的生产力。中国特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4 反贫困的重要力量是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强调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百姓,提出解决贫困问题为了人民、同贫困作斗争必须依靠人民、脱贫成果由人民共享。党员主动走访精神贫乏的群众,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做到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举办农业技术免费培训班,搭建平台销售贫困地区绿色农产品;依托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推进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解决贫困地区教育和就业问题;后期做好健全和执行反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及时解决脱贫群众返贫问题[6]。

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2015年联合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消除贫困。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道路,为全世界的反贫困斗争贡献了智慧、力量和方案,为各国人民解决贫困问题树立了典范。中国的减贫实践与成就,不仅保障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期稳定,还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发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