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2-03-16 15:52
读写算(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错题理论数学

高 龙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龙

(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山东日照276800)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得到普遍提高。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育的核心科目之一,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都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一贯以来接受的都是“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学生的自主性无法体现,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因而在学习上表现为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一些简要探讨,并给出几点针对性的解决路径。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解决路径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性和实用性的学科,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只是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没有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改的实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更加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他人展开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能主动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且由于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而学生个人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个人素养中的一个部分。对于教师来说,自己并非每时每刻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管。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科目而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靠的并非课堂上的听讲,更多的是学生课后的努力,所以如果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即便在没有教师的监管下,学生也能够独立地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一、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学习理论并非我国的研究成果,而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前沿理论。目前我国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并不完善,缺乏足够的资料支撑,而且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时间较短,研究范围十分有限。本文通过探讨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意义、理论依据和现实路径,实现对自主学习理论的深入探索。因此,本文对于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有利于弥补国内关于这一研究的空白,加深对自主学习理论的认识,让这一理论能够在我国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国的中学教育质量有明显的提升。

(二)实践意义

一是满足初中数学教学课程的需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阶段的目标主要围绕知识技能、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展开,指出学生不仅要掌握好数学知识,而且要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不仅要学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而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形成一种评价意识。仅仅依靠学生个人是无法完全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难题的,教师需要予以适当地指导和指点,把握好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度,让学生既能真正学到知识,又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

二是符合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现在是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较快地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还意味着学生在脱离教师的帮助下依然能独立地学会某种知识和某项技能,能够自主甄别事物的优劣,并能自主地利用当前有限的条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数学除了在课堂上要紧跟教师步伐,也要在课外下很多功夫,这便考验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二、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理论依据

(一)认知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简单来说,是一种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探究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人应该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要经历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等信息交换的过程;人对于信息的获取和接收都是有选择的,而非全盘接受;学习的质量通过学习效果体现出来。这些重要论断对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在该理论中,“人是学习的主体,应主动学习”说明了自主学习在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自主学习需要学生的自主意识,指学生主动设立学习目标、采取适合的学习方法,并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主调节和监控,以保证学习任务的落实和完成。而且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能体现出来,学生自己主动感知、注意、记忆、理解知识的学习效果要远好于听教师讲。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他认为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的发展,更应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潜能、激发情感与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人本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情感需求,构建健康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本主义自主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多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给予教师以反馈。人本主义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情况、潜能与不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致力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分支,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界的知识,进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其理论可以用几句核心的话概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这些观点与自主学习理论的观点如出一辙,都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吸收。给教师的启发包括要善于运用探索法与发现法,鼓励学生主动搜集、分析和验证信息,引导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与已知知识联系起来并加以认真思考(这是意义构建的关键一步),还有在课堂中多组织小组合作交流的作业,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等等。

三、探究数学课堂中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

(一)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善于创设多种情境

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初中数学是所有学科中偏难的一门科目。数学学科以逻辑性、抽象性著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课堂情境创设的方式,对于初中生而言,能够将自己的更多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中去。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那么学生也会对该教师授课的内容给予充分的尊重与兴趣。在学生还是幼儿阶段,他们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进行角色扮演,以此达到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境进行模拟的效果。而教师在课堂中适当设置一些情境式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把自己代入情境中,从而有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授数学时,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使学生注意到数学的实用性与生活性的特点。比如,在讲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点时,教师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如相机的三角支架、相框的边角与地面所成的角度、三角尺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将稳定的三角形知识深深印入脑海。除了生活情境的运用,教师还可以设置悬念情境。如在课前教师先让学生回顾一遍苏轼的《题西林壁》,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出发,然后再自然引入三角锥、圆锥体的概念,有利于一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在教师的讲解下理解了二者的关联,对椎体的概念有了更准确的认识,从而推动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此以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比如在学习“银行的换算利率”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扮演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另一部分学生则扮演取钱或者存钱的客户,当客户提出相关数额时,柜台工作人员应当对客户一年后或者三年后能够获得的总额进行计算,而充当客户的学生同样也需要对此进行运算,以达到验证的效果。

(二)教授多种学习方法,善于发挥引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虽然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同样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如果一味让学生自学,而不教授相关的学习方法,也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其自主学习的效果很可能是大打折扣的。第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新颖形式,突破原有的刻板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虽然有标准答案,但解题思路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教师只教授一种解题思路,并用这一种方法寻求多种问题的解决,学生就容易形成一种懒惰思维,不再愿意主动去思索其他可能更高效的解题方法。这实际上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还属于一种依赖教师解决问题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第二,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诱导法。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并给予适当点拨,而不应在多数学生都没有解出题的情况下就急于抛出答案,然后马上进行讲解。学生如果没有经过充分地思考就知道答案,很容易形成依赖教师答案的不好习惯,也容易在今后遇到难题就养成轻易放弃的习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善于总结问题症结

反思意识不仅仅是对所学内容的简单回顾,而且是深究学习过程中有关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步骤的正确应用。教师不应只是满足于学生把数学题目做对就好,还应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是否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对做错的题目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精进和提升,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生动体现。事实上,教师可以发现在自己对学生进行错题本任务的布置时,许多学生只是在临近交作业时,会对错题本的制作下一些功夫,这种以达到目的而操作的一系列学习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是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的。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错题本任务布置时,一定要从各个方面阐述错题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让学生认为对错题本的制作是一种对自己而言有益的,而非任务型的行为。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问题上,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比如在讲解“同位角”知识时,教师通过提问、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哪些属于同位角?哪些隐藏的同位角容易被忽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同位角的出现规律,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反思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善用错题本。向学生强调错题本的功能不是在于记录错题,而是发现自己出错和纰漏的地方,分析每一道错题的完整解题步骤,找到更简单、有效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错题本进行不定时抽查,对学生真实完成状态进行了解,并且依据学生不同的完成状态给出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意见中不断提升自我。

(四)利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在各个科目中的运用是比较广泛的。许多教师认为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能够短暂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到自己的讲学上。但事实上,课堂提问的作用不仅如此,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会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许多学生在数学课上的思绪都是比较涣散的,教师如果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那么学生肯定会集中注意力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上。而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直接且快速地了解学生在这个阶段中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如果某一个学生被教师抽中,那么学生必须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以此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因为许多学生在教师要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抽选时,他们会对一些数学题目进行预习和必要的准备,以便于让教师抽中自己。而教师在利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提问方式的合理运用。首先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当给足学生反应的时间。因为许多课堂提问的内容实际上是教师依据课堂进行的实际状态提出的,所以教师如果在提问过程中没有给足学生充分的反应能力,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手足无措的状态。不仅如此,教师给足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反应,会让学生有一种得到充分尊重的感觉,以此做出更加完美的回答。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内容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一定要积极向上,不能够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批评。当学生的回答完全正确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扬,让其余学生以此为标准进行学习。当学生的回答存在错误的部分时,教师首先应当对好的部分进行肯定,让学生坐下后,对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并且让其他学生以此为例。而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这会给学生一种非常不尊重自己的感觉,从而对教师产生厌恶,影响学生学习数学时的状态。而在课堂提问的设置上,教师也可以在前一天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给足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而在整个过程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初中生学好数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学生的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决策与自主监督等方面的能力,与学生的个人成长密切相关。教师要发挥好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教授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姚小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2] 贺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G633.6

A

1002-7661(2022)24-0069-03

猜你喜欢
错题理论数学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压强』易错题练习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笑笑的错题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