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儿童学园 张 岚
幼儿园生活教育是源于幼儿生活、贯穿于幼儿生活、服务于幼儿生活的教育。幼儿园生活教育,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保健、情绪、劳动与饮食等方面的有益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强调教育是开放的、整合的。笔者所在幼儿园——福州市儿童学园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了健康生活视域下的幼儿园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笔者总结我园的实践探索,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健康生活视域下幼儿园生活教育园本课程以宏大的视角,提出“倡导科学、尊重幼儿、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将为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健康生活理念纳入其中,为幼儿园生活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参考。
健康生活视域下的幼儿园生活教育园本课程,遵循“会”“悦”“享”的目标,从自我保健、情绪管理、日常劳动、健康饮食四个维度建构了有衔接、有递进、有融合的幼儿园生活教育课程体系。幼儿在自主参与和体验中感受生活的价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受益终身的健康生活观,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健康生活视域下的幼儿园生活教育园本课程充分并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促使家长转变育儿观念,明晰幼儿园生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与幼儿园形成目标一致的合力。幼儿园在开展健康生活视域下的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家长对生活教育和幼儿在园健康状况认可度和满意度都很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我们以健康生活为视角,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将生活化、开放化、整合化的理念运用于幼儿园生活教育的实践中,认为幼儿园生活教育既要满足幼儿的基本生活需要,还应及时捕捉教育契机,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因此,我们立足幼儿的实际需要与兴趣,以健康生活为追求,建构健康生活视域下的幼儿园生活教育园本课程体系,将生活教育目标贯穿于内容选择、组织实施以及反思评价的过程中,使幼儿在经验提升、能力提高、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形成终身受益的健康生活观念。
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指南》的指导精神,在“倡导科学、尊重幼儿、回归生活”的理念指导下,我们按照生活能力、生活情感、生活品质的逻辑,提出“会生活、悦生活、享生活”的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目标:“会生活”聚焦幼儿生活基本经验,具体指幼儿学习生活常识、丰富生活经验、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与他人相处;“悦生活”关注幼儿生活情绪情感状态,包括幼儿在体验生活乐趣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享生活”强调幼儿生活态度养成,旨在支持幼儿做生活的主人,在生活中发挥奇思妙想,树立积极的健康生活理念,更好地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我们通过不断实践建构了幼儿园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内容,包含自我保健、情绪管理、日常劳动、健康饮食四个方面,并将浸润式环境有机渗透,为树立幼儿的健康生活观服务。
1.自我保健:关注保健与防护,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3~6岁儿童自我保健是其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学习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在“自我保健”版块中,我们重点关注幼儿的自我卫生护理与自我安全防护,旨在养成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经验与特点,设计与组织了不同活动:关注小班幼儿在基本生活环节中独立操作经验的获得与基本安全常识的习得;中班幼儿能够对身体生长变化有一定的认识,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他们初步了解安全防护的方法;大班课程内容则聚焦幼儿面临的真实问题以及基本防灾知识与安全规则。
在自我保健方面,我们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问题和兴趣入手,将活动与一日生活各环节、体检活动等相结合,在小班开展“我会喝水”“自己吃饭”等活动,在中班开展“明亮的眼睛”“长高了,长壮了”等活动,在大班开展“我的牙齿咔咔咔”主题活动,帮助幼儿掌握身体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在自我防护方面,我们将安全教育融合在一日生活中、与同伴交往中、户外活动中,在小班开展“我会走楼梯”“不跟陌生人走”“甜甜睡午觉”“下雨不害怕”等活动,在中班开展“我们都是好朋友”“小手拉小手”等活动,在大班开展“我的户外新场地”“安全大演练”“我会保护自己”“防灾减灾小卫士”等活动。
2.情绪管理:关注情绪认知与表达,支持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生活中心理健康亦至关重要。良好的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安定与愉快的情绪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基础。情绪管理课程,聚焦幼儿的情绪认知与理解、表达与调节。在“情绪管理”版块中,我们重点关注幼儿对情绪的认知与表达,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指导小班幼儿认知基本情绪,支持小班幼儿在成人帮助下平复情绪,开展“开开心心来幼儿园”“我的好朋友”等活动;要求中班幼儿关注常见情绪的类型以及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开展“情绪操”“心情红绿灯”等活动;指导大班幼儿关注生活中出现的情绪问题,感受情绪的变化、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情绪表达的方式,开展“快乐上小学”等活动。
3.日常劳动:关注幼儿的劳动兴趣与品质,提升幼儿的服务意识与能力
学会劳动是幼儿能够拥有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日常劳动旨在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培养幼儿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我们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值日服务意识、种植劳作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在小班,我们关注幼儿入园生活自理的困难,从“整理小达人”出发,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的班级有点乱”“标志对对碰”等活动;在中班,我们结合“能干的值日生”开展“我是值日生”“我们的值日公约”“值日生小播报”“分餐我最棒”等活动;在大班,我们结合幼儿园种植园的管理,开展“种植筹备会”“有趣的水管种植”“我的种植问题”等活动。
4.健康饮食:关注幼儿饮食营养与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健康饮食的教育不仅关注幼儿膳食的营养,更深入挖掘背后的食育价值,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引导幼儿乐享美食生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建构课程内容:在小班,侧重关注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什么都爱吃”“我的美食好朋友”“多吃青菜身体好”等活动;在中班,关注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物并学习合理配餐,开展“我是快乐小帮厨”“我的食物我做主”“好喝的饮料”等活动,鼓励幼儿通过亲手制作,了解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学会健康饮食;在大班,引导幼儿关注饮食的文化、了解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饮食习俗等,开展“腌制蜜枣”“我与枇杷的奇妙邂逅”“车前草粥”“餐桌文明小达人”“美食伴手礼”等活动。
在实施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模式。
1.审议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内容
生活教育园本课程起点,就是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和兴趣点。教师需要对自己发现的“课程起点”进行审议方能确定课程内容、实施课程。例如,大班幼儿发现教师在白色PVC管道种上了蔬菜,管道种植的奇妙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教师及时抓住契机进行课程审议,在审议的过程中一个教师认为管道中种植蔬菜是科学探究活动,应以观察发现和认知蔬菜生长过程为主;另一个教师则认为幼儿对动手种植更加感兴趣,在管道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幼儿参与劳动,能发展克服困难和坚持的品质,提高劳动能力。通过审议,教师吸收不同的意见,开展了以日常劳动为导向的管道种植活动。
审议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内容,还应注重内容的有效性。教师只有敏锐地聚焦幼儿现阶段的需要,才能引发幼儿的学习,真正使课程内容有效回归幼儿生活。例如,在大班“我长大了”的活动中,教师一开始预设了“牙齿咔咔咔”“明亮的眼睛”“长高了,长壮了”等反映幼儿身体变化的内容。在审议中,有的教师提出预设的内容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身高、体重、视力的教育在幼儿园三年的学习活动中均有显现,什么样的身体变化是大班幼儿所特有的呢?牙齿的变化是最具有年龄特点的,到大班每个幼儿都将面临换牙,于是,执教教师将换牙作为生活教育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我和牙医的故事”“牙齿的许多小秘密”“换牙不害怕”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换牙的过程和原因。一次次的课程审议,为生活教育园本课程内容“把脉问诊”,确保了园本课程内容的有效性。
2.整合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多种形式
我们在实施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过程中,积极吸纳“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化、开放化、整合化的理念,以主题式活动为载体,整合多种教育形式,将幼儿生活能力提升与生活经验习得贯穿于幼儿园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环境创设等之中。
例如,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发现园里的枇杷树结果了,他们惊喜地问:“枇杷可以吃吗?可以摘吗?”“我与枇杷的奇妙邂逅”主题活动随着幼儿的兴趣而生成。在活动中,幼儿探索摘枇杷的方法、制作摘枇杷工具。幼儿在品尝枇杷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有的枇杷是酸的,有的是甜的?”幼儿自主查找资料,寻求问题的答案。在“娃娃餐厅”里,幼儿动手制作各种枇杷美食,学习如何搭配食物并设计自己的自助餐。最后,幼儿还把“我与枇杷的奇妙邂逅”活动中的收获画下来做成“书”,展示在墙面上。就这样,幼儿以各种精彩的方式与枇杷结下不解之缘,在“吃”的过程中了解饮食的奥妙,感受生活的趣味,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生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重视家长作为幼儿家庭教育主要参与者和幼儿园合作伙伴所发挥的作用,明确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陪伴者、沟通者及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定位,逐渐形成了幼儿、教师、家庭“互补互融”的共同体。幼儿、教师、家长共为生活教育的主体,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相互影响。
一方面,教师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引导者、陪伴者和沟通者,其教育行为会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产生关键性影响。教师还承担着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实施科学教养的责任,引导家长学习健康生活知识与家庭教育理论。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教研、碰撞,也是一种有效的“互补互融”。另一方面,家长参与幼儿园生活教育,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更科学地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家长资源与社区资源的融入,使得教师更加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促使教师以更加适宜的教育方式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在开展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名年龄较其他幼儿大的幼儿——亮亮在小班入园一个月后还无法独立穿脱衣服。于是,教师对此问题展开了思考,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包括:第一,幼儿在家缺乏独立穿脱衣服的经验;第二,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单纯的言语指导对其行为改变收效甚微。于是教师联系家长,请家长给亮亮自我服务的机会,尽量让他自己穿脱衣服。教师在相应生活环节亲身示范,开展直观教学,鼓励亮亮尝试自己穿脱衣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接下来的观察中,教师发现亮亮虽然能够自己穿脱衣服,但速度比较慢、没有掌握穿脱衣服的技巧,于是又制订了推进策略,与家长联动,要求家长不要因为赶时间、怕幼儿做不好等其他原因就包办代替,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亮亮穿脱衣服的经验:编儿歌,帮助亮亮掌握穿脱衣服技巧;贴穿脱衣服的步骤图,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等等。通过不断推进的活动,亮亮逐渐掌握了穿脱衣服的技巧,学会了穿脱衣服。家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了新的认知,实现了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的发展。
开展健康生活视域下的幼儿园生活教育园本课程,要关注幼儿的当下生活,关注幼儿的生活品质,并在动态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不断提高质量,使幼儿在获得经验、能力、习惯的基础上,过科学的、有品质的生活,并帮助幼儿形成终身受益的生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