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乌兰牧骑志愿服务方式研究

2022-03-16 14:22张惠熙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乌兰牧骑志愿文明

张惠熙

(内蒙古艺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是解决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繁荣创新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等方面①。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只有不断加强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激发其内生动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才能不断提高乡村的社会文明程度,进而转化为一种积极建设农村、努力促进农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力量。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乡风文明建设需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移风易俗等方面发力。《意见》同时也提出,要汇聚全社会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其中,志愿服务及志愿者将成为服务供给和人才供给的重要来源。 在内蒙古,乌兰牧骑因其六十多年如一日服务基层的传统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定位、 志愿服务的特征,势必会成为内蒙古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乌兰牧骑与志愿服务的历史回顾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 在6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乌兰牧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乌兰牧骑永远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他们“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②,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乌兰牧骑自成立以来,就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作为主要职能,是传递公众需求的重要渠道,也是公众参与治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乌兰牧骑发挥职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957 年成立之初,乌兰牧骑以政治宣传和文化服务为核心,“演出”“宣传” 是其主要职能;1978 年改革开放后, 乌兰牧骑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 突出以服务经济建设为核心,“宣传”职能被弱化;1997 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乌兰牧骑定位的明晰,乌兰牧骑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逐渐凸显,“演出”“辅导”成为主要职能;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后,乌兰牧骑的服务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探索出了以“乌兰牧骑+”为代表的多种模式[1]。

2018 年以来,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及推进,乌兰牧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精神特质,即“坚持党的领导,直接为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化教化群众,自觉快乐为民服务”③等,并用这一精神建设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在长久持续的志愿服务中培养造就时代新人,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

新时期乌兰牧骑的服务除了弘扬时代新风为基层老百姓送文化下乡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2018 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其它部门共同制订了《乌兰牧骑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指导方案》,提出将歌舞、好来宝、快板等优秀文艺作品融入时代内涵,创新演出方式,“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把精准脱贫的好政策、好声音、好故事传播到乡村牧区、千家万户”,让贫困农牧民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提振精神,助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18 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乌兰牧骑联合开展的“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的基层综合志愿服务, 就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乌兰牧骑以志愿服务的方式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成功尝试。

二、创新乌兰牧骑志愿服务方式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因此,充分发挥新时期乌兰牧骑的“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等作用,以文艺扶贫,以文艺兴村, 通过改变农村牧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状态,从而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同时,乌兰牧骑也完全吻合“农牧民不动,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服务动”的流动志愿服务特点, 即通过提供流动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消除地域性的限制,满足农牧民的社会服务需求,将志愿服务带到农牧民身边。 在乌兰牧骑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提倡和鼓励其以“思想道德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公共文化建设、移风易俗”为目标,因时因地制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创新服务理念,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创新性志愿服务。

(一)创新组织结构模式

乌兰牧骑志愿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的重要服务模式之一。 这类志愿服务都有着强劲的资源支持,起步早,规模大,覆盖面广,管理科学,专业性强。 近年来,乌兰牧骑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开展活动比较灵活,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价值引领与资源整合功能,克服社区志愿服务的失灵困境,把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优势,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 然而,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性需求,更多是以归属感、尊严感、幸福感、社会网络、自我实现为特征的发展性需求,关注点也从对个人事务的关注开始逐渐延伸为对教育、环保、医疗、扶贫、法律等为内容的公共事务的关注,由追求“量”的充足转变为追求“质”的提升[2]。在社会需求转变的背景下,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也应向基层化、多元化、网络化、专业化等方面转变。 因此,基于这样的情况,乌兰牧骑的志愿服务就要不断延伸广度与深度,还要推动组织结构多元化,与更多的社会力量和专业资源相融合,以流动服务的形式,实现志愿服务的基层化和网络化,并进一步实现专业化,从而形成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流动文明实践品牌[3]。

为了丰富文明实践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可以把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到乌兰牧骑中,让高校学生成立的志愿服务小队跟随乌兰牧骑一同走进基层,开展结合专业实践的志愿服务。 学生通过现场体验和专业实践,发挥专业优势,如结合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在法律、医疗、文化、普通话培训等领域开展援助、科普和服务工作;还可以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和传媒特色,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形式为农牧区建设进行公益性宣传,通过拍摄纪录片、人物采访等,构建新农村牧区崭新图景, 图文视频记录农牧区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从而助力新农村牧区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大学生乌兰牧骑志愿者群体的资源优势, 确定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与志愿服务内容。

乌兰牧骑与基层的乡贤队伍、高校志愿组织进行衔接, 必将形成志愿服务的资源共享机制,并在农牧区建立良好的志愿服务信息交流环境,通过各组织的整合,发挥乌兰牧骑的志愿服务功能,实现跨界融合,发动社会力量共建共享。 积极吸纳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 与他们互联互通,盘活社会资源存量, 丰富乌兰牧骑志愿服务项目,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二)创新服务平台媒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民政部开发了“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团中央开发了“志愿汇”、中央文明办开发了“志愿云”等信息管理系统,然而这仅是志愿服务信息化的开始。 乌兰牧骑志愿服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积极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创新互联网公益服务产品,帮志愿服务组织提升综合能力, 搭建平台有效回应群众需求,按需供给,并制定乌兰牧骑志愿服务项目清单。

2019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手机拥有量已达8.19 亿[4]。 近年来4G 网络服务基本在农村牧区覆盖。 基层农村牧区留守人员的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使用老年机的人群可以接受文化志愿服务人员的培训, 尽可能达到使用智能手机全覆盖,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结合微博、抖音、快手、映客等客户端推送消息,分享经验,传输文化信息,享受文化服务将成为未来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趋势。 乌兰牧骑在深入一线的同时,通过平台为特殊群体、贫困人员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扶贫”,形成“线下”“线上”并行同步,让信息“线上服务”成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新的服务方式。

创新服务平台媒介也就是多元主体的网络化协同过程, 可以实现志愿服务计划的快速落地、服务过程的全程监控以及服务结果的全面反馈等功能。 志愿项目发布、志愿意向对接、志愿成效反馈等环节更加高效, 并且可以展开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创新拓展乌兰牧骑传统的服务。 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和云平台等新技术来设计打造的服务平台媒介,可以为广大农牧区的群众提供最全面、最直接、最有效的服务,更好地解决农牧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达到最有效率的覆盖率。 通过创新平台媒介,推动乌兰牧骑志愿服务工作向基层延伸,在发布各类活动信息的同时搜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创新服务孵化机制

新时期,农牧区对于乌兰牧骑志愿服务有着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对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创新服务孵化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创新服务孵化机制可以在众多公益项目中筛选和引入创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公益项目,这些项目应具备创新的示范性、项目具备可复制和自我造血的潜质。 乌兰牧骑志愿服务可以整合各界资源, 结合乌兰牧骑的志愿服务优势,提供具有服务特色的孵化平台。 创新服务孵化机制不仅可以成功地将志愿服务想法转化为一个个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同时,促成了该项目与更多单位合作的创新运营模式,其联盟伙伴的建立、子公益项目的开发等也为乌兰牧骑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让更多优秀的聚集社会问题的公益项目通过乌兰牧骑孵化平台项目得到示范和开展,可以举办“乌兰牧骑”专题志愿服务创投大赛,入选的即可立项,这样可以推进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范围、提升综合服务效能,促进乌兰牧骑志愿服务培育发展成果的转化成为农牧区基层讨论研究的问题。 孵化平台以“项目孵化、项目研发、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示范引领”作为中心的工作目标,重点提升乌兰牧骑志愿服务能力。

为确保志愿服务项目有效执行,孵化平台可以成立项目督导服务小组, 持续对乌兰牧骑孵化的公益项目开展严格细致的督导服务。 通过孵化平台在乌兰牧骑与农牧区基层搭起了沟通与合作的平台,拓展了为农牧区提供多样化、专业化志愿服务需求的渠道。 通过孵化平台的资源整合对接,提升乌兰牧骑志愿服务品牌,有序开展多类型的公益活动,形成公益服务常态化。创新服务孵化机制可以实时了解农牧区实际需求, 促进相关志愿服务落地农牧区基层开展服务活动。 乌兰牧骑有着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实务经验,在孵化培育项目过程中,可以为项目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专业的优势, 为其链接资源,提供专业化发展建议;挖掘项目的优势和潜能,可以促进孵化项目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创新嘉奖激励政策

对各个乌兰牧骑长期无偿的志愿服务进行一定的奖励和激励也是必要的。 通过创新奖励、激励措施, 既有利于调动志愿者们的积极性,也会让志愿者感受到被肯定和理解。 在集中志愿服务优势力量和资源的基础上,以创建示范性乌兰牧骑志愿服务项目为先导, 以典型项目做 “榜样”,创新奖励机制,对乌兰牧骑志愿服务示范性项目给予鼓励和帮扶。 如设立个人技术改进奖或集体组织管理创新奖,还可以按照志愿服务累计服务积分年底做统一奖励。 创新乌兰牧骑志愿服务品牌的奖励制度,通过评比、帮扶和宣传推广等形式, 形成示范性带动效应, 形成以 “老”带“新”,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提倡志愿精神,促进持续发展。

三、创新乌兰牧骑志愿服务方式的思路

志愿服务在不同背景下服务内容有所不同,如战争年代主要集中于物资募捐、 战争救援、儿童救助等, 遭遇自然灾害时主要侧重于抢险救灾、物资援助、心理疏导等,重大国际赛事则主要表现为观众服务、安全检查、语言服务等。 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的安排,农村、基层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移风易俗等方面,以求实现“提升农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制观念,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目标④。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乌兰牧骑大有可为。 但无论是文明实践的管理部门还是乌兰牧骑,均应合理划定乌兰牧骑的服务边界,既要利用好乌兰牧骑的志愿服务特征,创新服务方式,又不夸大和过度挖掘乌兰牧骑的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此才能更好服务于时代,服务好人民。 基于此,本文认为创新乌兰牧骑志愿服务方式有如下三条思路:

(一)将乌兰牧骑主动、积极纳入文明实践体系,使之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移风易俗等,乌兰牧骑在这方面有先天的优势。 并且,乌兰牧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等精神内涵与“以演出为主开展综合服务” 的工作方式也完全符合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要求。 因此,文明实践中心要主动、 积极将所在旗县的乌兰牧骑纳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提供服务指导和资金支持,使其成为文明实践的主力军,经常性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助力农村文化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

目前,此项工作已在积极推进,乌兰牧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也已凸显,未来还需要不断优化制度设计,明确合作理念,厘清合作边界,加强深度合作。 同时,需要解决和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乌兰牧骑的性质是公益类文化事业单位,归文化部门主管,担负着公益性演出、创作优秀作品、对外文化交流等多项使命。 而文明实践中心则归宣传部门主管,将其纳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就需要探索建立一种合理化的合作机制。 本文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应对此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承担乌兰牧骑一部分创作、排练、下乡演出的经费;文化部门或各乌兰牧骑队伍也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任务列入创作、排演计划,将公益性演出、创作优秀作品等主要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结合,一举两得。 二是乌兰牧骑的特长是公共文化服务,不应因纳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而要求其拓展服务范围,如要求乌兰牧骑队员学习金融知识、养殖技术、销售技能等,只能以乌兰牧骑的特点和擅长的文化类活动,间接延续其传统的服务功能,如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乡村旅游等。 三是乌兰牧骑可以作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但不应作为志愿服务唯一的力量。 无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还是乡村振兴,均需要乌兰牧骑与其它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与其它服务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完成。

(二)以乌兰牧骑为示范,建立不同的志愿服务队伍

文化治理是一种以人为本、微观柔性的社会治理方式,日渐成为国家治理的对象和工具[5]。乌兰牧骑在多年服务基层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以“乌兰牧骑精神”为内涵的、基层群众乐于接受的文化服务方式,值得所有的志愿服务组织学习借鉴。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开展工作时,可以以乌兰牧骑为示范和标杆, 与各行业进行合作,组建或引进科技、卫生、教育、法律、金融、农业、乡建等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志愿服务组织,引导其学习乌兰牧骑的服务精神和服务方式,成为各行业的“乌兰牧骑”,如新时代理论宣讲乌兰牧骑、科普志愿乌兰牧骑、基层法律乌兰牧骑、生态环境乌兰牧骑、全民健康乌兰牧骑、健身体育乌兰牧骑、党员先锋乌兰牧骑、退休人员乌兰牧骑、退伍军人乌兰牧骑、爱心企业乌兰牧骑、大学生乌兰牧骑、高校教师乌兰牧骑、民俗文化乌兰牧骑等等,开展不同行业的志愿服务,进而与乌兰牧骑文化志愿服务一道形成乌兰牧骑志愿服务网络,宣传时政理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产业振兴,强化治理效果,助力乡村振兴。

(三)继续创新“乌兰牧骑+”的方式

利用好乌兰牧骑的文化志愿服务特性,提高其文化志愿服务的效能,在“乌兰牧骑+n”志愿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在“乌兰牧骑+”中,乌兰牧骑好比一个无所不包的“容器”,凡是可以与乌兰牧骑组合、结合、融合来开展志愿服务的,均可以装入这个“容器”,作为“+”后面的内容。 因此,接下来还需继续探索“+”后的无限可能性。

第一,“乌兰牧骑+”可以表现为“乌兰牧骑队员+其他志愿者”,如乌兰牧骑下基层演出的过程中,志愿者可以随队下乡,或者基层的志愿者可以趁乌兰牧骑演出期间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第二,“乌兰牧骑+”也可以表现为“乌兰牧骑的流动服务方式+其他志愿服务方式”,如乌兰牧骑可以选择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对薄弱的农村、 牧区、工厂、学校、社会福利机构、社区等区域或对象,以流动服务的形式与县、 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定点服务、定期服务形成互补之势,形成服务的多元化和网络化,实现服务的均等性与平衡性;第三,“乌兰牧骑+”还可以表现为“乌兰牧骑的服务内容+其它服务内容”, 上文所提到的2018 年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组织的“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的基层综合志愿服务,即是此种服务的创举,以后还可以吸纳更多的行业加入到以乌兰牧骑为核心、以文艺演出为基础的综合志愿服务中; 第四,“乌兰牧骑+” 还可表现为“乌兰牧骑的现场演出服务+线上综合服务”,即在乌兰牧骑创新服务平台与服务媒介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线上综合服务。 如乌兰牧骑可以以网络直播、线上辅导的形式辅助和补充现场公共文化服务;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了解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使服务更加精准化和精细化;还可以利用乌兰牧骑团队或个人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等平台为农牧产品、乡村旅游直播带货、做形象代言,传播乡村文化和草原文化等,助力农村牧区实体经济的发展。

结语

更加有效地推动乌兰牧骑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需要努力汇聚创新的力量,在原有的志愿服务基础上,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将乌兰牧骑志愿服务创新建立在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社会服务的需求之上。 乌兰牧骑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各自文化实践上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村民牧民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在深入基层的同时,将文明风尚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当中, 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乌兰牧骑力量”。

注释:

①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 年1 月2 日。

②见《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2017 年11 月21 日。

③白玉刚,《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内蒙古日报》,2019 年11 月22 日第2 版。

④见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 年7 月。

猜你喜欢
乌兰牧骑志愿文明
我志愿……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乌兰牧骑进校园
玛奈乌兰牧骑
光荣的乌兰牧骑
对不文明说“不”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