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莹
(宁波市鄞州区中河街道华泰剑桥幼儿园,浙江 宁波 315100)
这些年,我辗转多所幼儿园从事管理工作,深感由于区域园情不同,管理也是复杂多变,需要管理者应需而生,应时而变,在时间的推移中,让团队慢慢形成共识,在共同目标和价值文化的引领下,实现从“同生”走向“共长”。
行政区划调整后,我成了第一批融合交流干部,分配到目前所在的幼儿园。这是一所地处区域中心,有着十多年历史的小区配套幼儿园,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正处于园所设施老化、师资动荡的发展停滞阶段。
我到任后,一头扎进了工作,从三年发展规划的制订到市级课题的申报,自己忙得不亦乐乎,还经常苦口婆心地和教师们说:“我们已经停滞了三年,和许多优秀的幼儿园比起来,我们差距很大。你看,某某幼儿园老师不但能干,而且勤奋,我们基础没人家好,但勤能补拙,一定要加倍努力呀。”可是我发现,除了园务班子成员配合得好,教师们依旧不紧不慢,改变不大。我真是心里急呀,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上不由得批评起教师来,一位性格耿直的老教师当场就顶撞我:“你这个园长怎么回事,总说别人好,难道我们什么都不是?”大家不欢而散,我也陷入沉思之中。事后,我去找这位教师谈心,她郑重向我道了歉,告诉我:“其实我们是愿意做的,但更需要领导的鼓励与肯定,因为我们就是我们呀!”
“我们就是我们呀!”这一句话点醒了我。我总盯着教师的缺点,拿她们和其他园的教师比,显然,犯了管理中的大忌。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现在虽是公办园,但以非编教师为主,在这期间又经历了民办转公办的过程,留下来的教师可能教育教学能力算不上强,但大多是真心喜欢孩子,对幼儿园有着深厚感情的。教师们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但不自信,需要领导、他人的认可与鼓励来获得自我认同。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头人,重要的是帮助她们看见自己的力量。
于是,我快速调整策略,提醒自己积极融入的同时,一定要真心接纳每一位教师,看见她们的点滴进步与变化,及时、真诚地把赞扬与肯定送给她们。借着幼儿园上等级的契机,我们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使教师们觉得自己的幼儿园会越变越美,以此来提振信心;另一方面把幼儿园上等级的时间节点延后一年,放慢速度,耐心等待,让教师们逐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与节奏。慢慢地,人心朝着共同的目标凝聚,幼儿园发展再上台阶也就水到渠成了。
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教师是关键。课程改革以来,“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几乎每位教师都能说上一二,但仔细观察她们的教育行为,我深切感受到知易行难,反复磨炼才能真正让理念落地。
新学期开学后,一位省特级教师来园指导,聊到主题墙的创设。原先大家都以为小班幼儿表征能力不行,难以参与主题墙创设,因此小班的主题墙基本以图片加教师少量的文字记录为主,但该特级教师所在园尝试后,发现小班孩子完全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用图画方式表达,共同参与主题墙创设。
我兴冲冲地把特级教师所在幼儿园的主题墙照片展示给教师们看,“她们园的孩子可以,我们小班的孩子行不行?”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笑着对我说:“领导,小班孩子连勾线笔也拿不了,怎么可能参与呢?现在特级教师都很忙,她可能没看见现场,教师们拿图片应付她呢。”
是吗?我需要亲自验证。第二天,我准备好纸,特意到了一个老教师班里,叫来三个她认为能力处于强、中、弱三个不同层次的孩子,我简单教授了握笔方法,展示了范例,让孩子们现场作画。两个孩子很快完成了一幅“我自己”的简笔画,过了五分钟,又各自完成了两幅,而且越画越好。能力最弱的孩子起先不肯下笔,我先带着他画了一个圆圈,接着在鼓励下他也独立完成了自己的蝌蚪人。
中午教研活动,我现场向教师们展示了“成果”,全场鸦雀无声,只有我的感言在会场回响:“怎样才能真正了解今天的孩子,看见他们成长的力量?教师不能停留在原有的认识经验和判断上,而是要蹲下身去倾听、去发现……相信孩子可以!”
这个眼见为实的事件带给了教师们观念的冲击与触动,接下来幼儿园不仅是主题墙在变,教师们的许多教育行为也在慢慢发生变化。疫情期间,许多幼儿园对小班新生独立进园顾虑重重,而我们通过提前三天入园体验活动无缝衔接,做到了开学第一天就井然有序,小班的孩子不仅参加了全园的升旗仪式,而且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
相信孩子可以!这个事件成了撬动、改变教师们固有认知模式的一个契机。
我园大多教师教科研能力与素养起点不高,怕写论文做课题,我想从优化制度着手,挖掘教师们的潜能,消减她们对教科研的畏难情绪。
我们修改了原先的《教科研奖励制度》,结合日常教育教学的质量与过程管理进行累星,出台了《教科研累星制度》初稿,一颗星按一定的奖励额度兑换,以奖金捆绑发放的方式来提升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我开玩笑地告诉教师:“原来我们是获奖有奖励,现在是过程也奖励,我们倡导扎实过程,开展自主研究,这是名利双收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们觉得做课题研究太难,我们就先以教师专长、兴趣进行自由组合,成立语言、科学、美工、音乐、信息技术五个项目活动小组,给予每位成员累星,鼓励大家就共同喜爱的话题定期开展讨论与交流,同时也承担园部一定的工作任务。一期结束后,推出一位成员申报园级课题,通过团队捆绑建设,小步递进,逐步引导教师走进小课题研究,实现“从无到有”。我还让教科主任简化园级课题的申报表格,让教师们从问题的发现出发,阐明自己想解决什么问题即可园级立项。园部不定期组织开展小组交流,适时进行点拨,提供拓展学习资料,帮助教师调整、寻找更适宜的研究切入点。另外,对优质的园级课题进一步指导优化,推荐申报高一级的课题,并且请专家入园点对点指导,帮助教师出成果,实现“从有到优”。
几年下来,幼儿园构建了省、市、区、园层级课题管理结构,有教师带领自己的小团队独立承担市、区级课题研究并获奖,还有多位教师实现了论文获奖零的突破,大家开始感受到自我成长的喜悦。
累星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觉得累星奖金额度太高,大家心思就花在写论文做课题上,对日常踏实带班但不太会写的教师不公平等,于是我们连续两年进行讨论、调整,使之更趋合理,逐步成为教师们专业成长的行动指南,也成为幼儿园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幼儿园进入发展平稳期,有的教师开始松懈,放低对自己的要求,这种现象如果蔓延成一种风气,势必阻碍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恰逢教育局新出台文件,要求校长、园长们从核定的绩效奖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作为课程改革推动的专项奖励,体现“优劳优酬”。我琢磨着要向专业发展方面倾斜,于是在开学初和教师们约定,按累星奖进行配套奖励。
实施以后教师们议论纷纷,觉得很不公平。我反复思量,决定修改方案并召开教代会表决。于是,我分两步走,一方面设“金点子”奖,让大家提议新的《课改奖励分配方案》,另一方面修改原有的与基础奖挂钩的《职称教师基础工作细则》,针对不同职级教师应该承担的职责制订了新的能力标准,分数达标拿基础奖,高分者与不合格者按一定百分比上下浮动,借此打破原来的平均主义。教代会前,教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先对修改过的方案进行学习讨论,向园部反馈意见。很意外,没有听到反对的声音。
教代会上,新出台的《课改奖励分配方案》顺利通过,但表决修订过的《职称教师基础工作细则》时,有教师现场发出疑问:“这个怎么和原来的不一样?达标的分数太高了,是不是及格分就可以?”部分教师也跟着附和。我一下子陷入两难境地,教代会草草收场。
回到办公室,我翻出提案表仔细看,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请针对修改后的方案提建议”,难道教师们连这点审题的能力都没有?本质上还是大家根本不重视。我又召开了一次教代会,抓住这件事指出问题所在。我明确告诉每一位教师,幼儿园需要的是能遵守制度、认同幼儿园文化的员工,如果今天选择躺平,凡事都往低标准靠,得过且过,最后阻碍的肯定是每一个人的发展。只要你是这个集体的一员,就必须清楚共同的价值追求,努力向前,自我超越,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虽然这次教代会一波三折,但经过多次对话交流,教师们明确了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追求,开始由目标联结的“同生”走向文化滋养的“共长”,在携手同行中守护童心,感受向上生长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