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和策略浅谈
李敏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分析,发现其中很多内容与劳动教育有关,高中思想政治这门学科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因此也将其看作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通过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合作,挖掘更多的劳动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更系统的劳动教育以及采取新课标提倡的议题式教学方法等策略,实现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高度融合。
劳动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策略
关于教育方针,2018年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劳动教育首次被纳入其中,并不断获得教育界的关注。为了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劳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自我进行认识、锻炼和改造。因此将劳动教育确定为现阶段重要的教育内容,也要求其他课程结合自身的特点将劳动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努力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作用结合起来,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要想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其重要的阵地,要率先落实教育方针。结合这门学科的特点,深度地剖析其课本中隐藏的劳动教育内容,经过开展实际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达到劳动教育有效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目的,进而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素养、加强劳动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里面包含着丰富的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因素,这门课程具有的劳动育人功能是其他的学科不具备的。在教学时,教师需要精研教材中各个模块的内容,对教材中与劳动教育相关内容的掌握形成系统性,挖掘各模块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寻找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个过程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例如,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教材中有很多与劳动意识培养相关的内容。第四课第二框第一目《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主要阐释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因此每个人都要明确,在努力奋斗实现自己梦想的这个过程也是在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第四课第二框的第三目《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必修二第一课第一框的第一目《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开篇就说明了劳动和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学习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作为一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必须要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各个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活动的时候必须要坚持有序的原则。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这本教材中劳动教育的内容比较隐晦。第四课第一框第一目《我国的国体》围绕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探究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以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使学生明确“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人生”的道理,培育学生向新时代的劳动者成长,努力追求自己的政治权利。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五课第二框主要讲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生产力离不开基本的劳动要素,包括三大要素,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劳动”一词撑起了生产力的中心作用,人们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终究依托于劳动。
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隐性的知识也是帮助教师更好、更系统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宝贵素材。所以,授课教师应该在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分析教材,以求更好地解读教育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劳动和教育二者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这门课程与劳动之间是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的关系,共同致力于帮助学生达到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兼具实践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育活动,要想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必须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同时还要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结合,努力将思想政治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进行融合,构建出活动型的学科课程,唤醒学生的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感。
努力发掘学校中可以进行劳动教育的实践资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教材,因为这门课程在实际教学时以教材为主要依托,因此要想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必须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相关资源。教师在明确培育劳动意识的相关内容之后,现实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目前的认知水平设计好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学。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之外,教师可以使用学校的其他资源组织教育活动,比如在劳动节前期举办庆“五一”系列活动,各班组织一次“我劳动,我快乐”主题班会。
家长必须明确,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任务,父母是孩子最亲最爱的人,他们的影响更直接更有用。现在的青少年普遍不爱劳动、缺乏劳动意识、不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被淡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和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达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寻求家长的积极配合,可以让家长为学生提供一些劳动的机会,平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果家长是农民,应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到田地做农活,感受粮食的种植并非易事;如果家长经营店铺,应该让学生在空闲时间陪同家长一起进货、卖货,体会钱财的来之不易。这些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洗衣、做饭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师应努力挖掘社会中的劳动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中采用一些社会热点资源,结合社会热点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这种方式能够使劳动教育的内容及时得到更新。但是要想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必须要回归实践,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深化和巩固,并且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这样的劳动教育方式才能够持续发展下去。高中思想政治这门学科既具有理论性也具有实践性,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所以教师在日常进行教学时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相结合,在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之余可以积极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第六课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时,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平时对政治生活关注较少,对参与政治生活、参与民主管理、当家做主等政治问题和政治术语等更是了解甚少,所以学习本课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社区,了解社区的工作内容。这样的活动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他们政治参与的实际本领,提升劳动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在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堂上,必须清除“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在新版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是议题式教学。要想议题式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明确其含义:使用议题引线、情境载体、活动路径,中心是学科知识,培养目标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议题式教学首先要给学生呈现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就是进行情境化的处理,将课本的间接知识与生活中的直接知识相结合,在高中生的课堂中应该创设复杂的情境,这样问题的不确定性更强,可以给学生们创造更多进行互动与合作的机会。例如,在讲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框时,以“新时代‘新’在哪里”为总议题,以“结合家乡和国家的变化,描述新时代的内涵”为子议题1,学习新时代的内涵以及迈进新时代的意义;以“商议并辩论家乡是否富足”为子议题2,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万物皆变,变化之中蕴含着不变;以“我为家乡新时代如何奋斗?”为子议题3,指出如何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一系列议题使学生明确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一位奋斗者都应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将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机融合,是把脑力和体力两种劳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方式,这样可以将知识充分地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进行劳动活动的过程中强化劳动认知,坚定劳动情感、增强劳动技能。对于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来说,将劳动教育融入进去是拓展这门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使一些空洞的理论在亲身的劳动中得到佐证,使教材中的理论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对劳动有一个科学的认知。现在的学生在内心将劳动划分为高低贵贱的等级,认为体力劳动是一种低等的工作,是一种没有能力没有出息的表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家长一直给他们灌输这样的思想,像是“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去扫大街”这类的话,教师有的时候会让迟到的学生打扫卫生或者取消成绩优异者的值日任务,长此以来在学生的心中对劳动认识就会产生错误。在新课标以及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劳动形成科学的认识,让学生知道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使学生明确是劳动创造出了价值与财富,使学生明白不同的职业有其特定的价值,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进行劳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情感,所谓的这种情感就是学生热爱、崇尚、尊重劳动。乡土资源相比于其他的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上有着更大的优势,教师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劳动教育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感。教师在使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时,一方面在选择资源时要考虑教学目标,切记与劳动教育的目标达成一致;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劳动情感的培养,不仅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进行实践。乡土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从而真心地热爱劳动,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劳动情感。
培育学生具有坚强的劳动意志是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达到这个目的学生就能够克服困难,自己根据目的安排行动,是一种学生自发的行为。
劳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品质。具有劳动意志的学生能够自己打败内心的懒惰,主动地进行劳动,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的韧性以及意志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以使学生具有坚毅的劳动意志。教师在学生的劳动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保证学生的安全,确保活动可以正常地开展,慢慢地学生就会改掉之前的坏毛病,自觉地珍惜劳动的成果。对学生进行劳动意志的培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在学生细小行为上的改变转为内心深处的以及思维上的变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教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的灌输,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劳动能力,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够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首先,教师的教学场所不应该局限于教室,可以在教室里以播放视频、图片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劳动技能,也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去田间地头,在真实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教学。其次,教师应该改革之前一课一课向学生传授内容的方式,构建大单元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最后,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要注重结果,也不能忽略过程,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作为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中的重要一员——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许多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教师应该不断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价值,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劳动认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发挥出高中思政课独特的育人优势,弥补现阶段学校在劳动教育上的不足之处。
[1]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 梁广东,杨凤霞,赵爽,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三重维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 38(5):4.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01).
[4] 洪黎萍.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意识培育研究[J].[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5] 张晴.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劳动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6] 王小芳.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育人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观察,2020(09).46-47.
[7] 杨永山.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何以可能[J].文理导航,2021(06).64-65.
G40-015
A
1002-7661(2022)15-00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