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生动表达例说

2022-03-16 13:49:25张长松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讲理饭桌考场

张长松

考场作文是在高度紧张的情势下,按要求于短时间内完成的“急就章”。“就”是基本的要求,然而仅仅止于“就”,写完800 字以上的一篇文章,还远远不够。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作文不仅要写“就”、写“对”,还要写“好”,亦即需要生动表达。

近年来,不少考生对高考“立德树人”的命题指向多有误解,以为考场作文就应该写成题材高大上、吻合大方向的政论文。这种认识使许多考场作文变成了口号反复用、内容大一统、实则假大空的文章,缺少内容与表达的个性,同质化现象严重。早在几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就专门写文章批评的“八股”文,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其实,自恢复高考以来,坚持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但同时,努力让考生解放思想、展现个性,让他们在考场上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的意图也从来没有改变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对高考命题的意图指向进行正确的解读,更需要对考生的应考习惯加以正确的引导,让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能正确理解命题意图,端正考场文风,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写作水平。

现以苏州市2022 年1 月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作文题为例,谈谈考场作文应如何做到生动表达。请看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对一种观点展开思考与评价的作文题。整个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家”的内涵,提供一种观点。核心词有三个:“家”“爱”“讲理”。第二部分是写作指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规定了文章的出发点,强调材料是“感悟与思考”的原点。第三部分是具体“要求”。其中,“选准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提醒,考生不用面面俱到,只需选取某一方面的启示构思作文即可。

一、贴近现实生活的生动表达

生动表达首先是生活化的表达。

考场作文虽然是在考场上完成,但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与体悟,我们是无法凭空完成写作任务的,更不要说生动表达了。许多考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卑微、太普通,没有风景,没有亮点。其实,眼光向内,贴近生活,才是我们最好的写作选择。阅卷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考生都能就话题立论,阐述爱与理的关系,鲜有偏题者;但也因为生活体验和个性化表达的缺失,作文同质化的现象严重。那些个性化表达比较出色的文章,则自然而然地脱颖而出。请看下面的例文一:

饭桌上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三(5)班 方丹

家这个概念,往往有着非常具体的画面,我最熟悉的似乎就是那一张饭桌。桌上摆了家常便饭,香气弥漫,灯火可亲,家人围坐,谈笑风生。

饭桌上可以大口大口地享受母亲的拿手菜,也可以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父母也会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饭桌边也会变成辩论或辩护的现场。

饭桌是方的,碗碟是圆的。因应了中国传统的方圆观念。圆盘与方桌诠释了镌进家中的爱与理的完美结合。

读书的孩子放学了,出差的大人回家了,满桌佳肴散发的是热腾腾、暖融融的爱意。你会向父母诉说考试的得失、职场的苦乐;抑或你为人父母,向后辈表达夸奖与赞美。你考场失利,母亲抹掉你的眼泪,夹一块糖醋排骨在你碗里,说:“别哭,先尝尝这个。”你的儿子在外面挨了批,你赶忙心疼地催他多吃几口你精心烹制的红烧肉。

家是一个港湾,而饭桌是最风平浪静的渡口,一个个薄盘深碗用温软香糯的爱熨帖了人世的冷暖,也遮挡了人生旅途的倾盆大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如古语所言,饭桌也会演变为一个讲清规矩、阐明道理的讲台,人生之理最滚烫的语句,像那些美味佳肴一般,入脑入心。

自古以来,吃饭就有规矩,坐要知位次、有坐姿,喝汤夹菜,要尊长辈、爱幼弱。现代的饭桌,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繁琐礼节,这“理”却一直在传承。父母教孩子端碗持筷,怎样才能不吃出一张猫儿脸;长大了一点,家人会就孩子的一些行为做出评点与建议。饭桌也是交流人生道理的舞台,可以聊经历的或听闻的生活小事,可以就社会热点话题发表见解。做孩子的耳濡目染,渐渐从家人的谈话中勾勒出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框架。当今饭桌上,更讲究代际的双向交流,除了“三娘教子”,还有“子教三娘”,孩子也可以给长辈带来启示,一方饭桌承载了家庭中爱的交流、理的沟通与文化的传承发展。

一张饭桌,方圆融合,家庭和睦。如果一张饭桌的内涵只有爱,那饭桌就容易偏斜,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是脆弱的豆芽;倘若饭桌上全是棱角分明的理,这张饭桌一定是冰冷的,这种氛围下的人会失去柔软的内心。因此,爱与理实为一体两翼,缺一不可。

一方饭桌就是一个家灵魂的表达,爱与理在方圆间交织,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围坐于桌边的每个人的灵魂,它是养育与教化的结合。这张饭桌,永存于每一个或许外表已伤痕累累,但内心始终柔软而坚韧的游子心中。

【简评】这篇文章把“爱”与“理”两端具体融合于一张饭桌。方桌圆盘,正合传统的规矩方圆,其中之理不言自明。在热腾腾的饭菜里,在亲人团坐、灯火可亲的氛围里,作者简笔勾勒出以爱慰人、以理育人的生动画面,具体可感。这样以寻常而又鲜活的内容来反映主旨、阐明观点,读来让人倍感亲切,极易引发共鸣。

二、植根经典阅读的生动表达

生动表达,还是阅读体悟的能动展现。“读”与“写”是分不开的亲密兄弟。经典名著可常读常新,而植根于经典阅读的写作,一定是养分最充足的植株,其花也必盛,其色也必艳,其果也必硕。请看例文二:

种稻式持家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三(5)班 赵晓雯

贾府中不缺单亲妈妈。

薛姨妈丧夫后,将自己所有的爱一股脑儿地倾注在唯一的儿子薛蟠身上。溺爱、纵容,她以最浓腻、厚重的爱,把儿子包裹成一块肆意生长的琥珀,巴望他长大成人,成就功名,为家族争光。可是缺少“理”教的薛蟠,强抢民女,吃喝嫖赌,无恶不作。薛姨妈无“理”的爱,结出了罪恶的果。

李纨同样丧夫,同样把全部期望放在儿子贾兰身上。她在稻香村教给儿子诸子百家之理、为人处世之理、进取向上之理。贾兰最终成了“别人家的小孩儿”,在贾家大厦将倾之时,撑起了房梁,使整个家庭重新沐浴朝廷的恩泽。

两个家庭,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或许是住在稻香村,我总觉得李纨的家庭带着一股稻花的味道,并不浓郁热烈,却足够隽永流芳。而营造一个好家庭,就像是种稻,“其莳也若子”。种稻,绝对离不开爱的精心呵护,若不曾光着脚哗啦啦地一遍遍蹚水下田,若不在炎炎烈日下,仔细辨别稻苗稗草,若不曾把爱凝成晶莹的汗水,何以成就优质的稻谷?

家对人的慰藉也正来源于此。历经旅途的风雨漂泊后,家人递来的一块毯子;疲惫虚弱时,家人熬好的一碗热粥;雷电交加时,帮你捂住耳朵的一双大手……这些都是真真切切、一点一滴的爱啊。家的温暖、家的力量,都在于爱。丝丝温情,可抵岁月漫长。

但家庭不能只有爱,正如水稻种植,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浇多少水,施多少肥,什么时候开始断根分蘖,以防过于密植;什么时候开始断水干田,以壮秆筋、防止倒伏,什么时间洒药治虫以防瘟枯,都有科学的方法。没有经过这些合理的种植程序,仅凭百倍的热忱也孕育不出优质的稻米。李纨深知自身孤儿寡母、无所依凭的处境,因而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虽然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贾兰,但她严格教育,不允许儿子浪费时间,即使是元宵节,也让他一心读书。反观薛蟠,从小魔头的个性就显现出来,打架斗殴无恶不作,可是薛姨妈却一味偏袒溺爱纵容,结果不言而喻。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家庭只有热烈的爱,而无冷静的理,爱极有可能会蜕变为前行路上的沉重枷锁。家庭的意义,除了给予爱与温暖之外,更在于教育引导。古往今来,那些长盛不衰、延绵不息的家族,都有支撑他们前行的“理”。那些朴素平实的家风家规,让家庭有了脊梁。

爱为皮,理为骨,既有温情又有规矩,才是家庭应该有的模样。如果理是一盆清水,那爱就是灶膛里的火,爱让家里的每个人紧紧相连,理让人保持独立和清醒。

薛姨妈育儿失败,不是因为缺了爱,而是由于少了撑起精神气度的理。李纨的成功,便在于情理交融,既有温暖安慰,又有精神品格。这位稻香老农并不会种稻,却善于持家,而唯有像种稻一样营造家庭,家风才能如稻香一般悠长。

【简评】这位考生选取了《红楼梦》里的两位单亲母亲——薛姨妈与李纨,从薛姨妈教育薛蟠的失败和李纨教育贾兰的成功,通过鲜明对比,来说明家庭教育“爱”与“理”二者的不可或缺。又巧妙地从李纨居住的稻香村,引出种稻与育儿的类比,强调持家与种稻的同理性。以经典名著阅读为写作之源,选例精当,分析透辟,读来有自然天成之感。让人感叹:经典名著果然是可供不断开掘的宝山,全看你有没有识宝的慧眼。

三、基于自我识见的生动表达

生动表达,更是基于自我识见的表达。我手写我思,我文抒我情。如果缺乏自己的见识,只作人云亦云的平平之论,也能完成“急就”的任务,但在选拔性考试的赛场上就缺少了竞争力,也丧失了写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考场的材料作文命题,本就应该给考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不但要让学生有话说,更要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讲自己的理,阐述自己的见识。请看例文三:

爱你没道理,可不爱没道理的你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三(5)班 朱思仪

有人说,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可是,只讲爱不讲理,就真的是维护家庭和谐的良方吗?

我爱你没道理,可我不爱没道理的你。

爱你没道理。或许是因为初见时的深情眼眸,或许是因为长久的朝夕相处,或许是因为亲情血缘的牵绊,或许是因为孩子本身就是天使。爱你的理由很多、很复杂。当我说不清为什么会依恋你,为什么永远向着你时,我会说,我爱你没道理。这一句话会让你欣悦雀跃,它会让缺少安全感的人,重新在安全的羽翼下栖息。

可是,我爱你没道理,不代表我爱没道理的你。一个家,如果只有爱,不讲理,就没法为人提供稳固的后方栖息地。

当犯错的人,一次次用爱的糖衣取悦“我”时,不讲理的裂隙也开始在这个家庭蔓延。糖衣太过甜蜜,“我爱你没有道理”的吐字太过美妙,可当你面对不辨是非的孩子,不顾及对方感受的自私伴侣时,你真的还能面带春风、笑意盈盈地说“哎,宝贝,我爱你没道理”?

当你因家人的不讲理而怒发冲冠时,你会不会怀疑曾经奉行的“只讲爱不讲理”的箴言?当你恨不得像史传中的人物一样大义灭亲时,你是否察觉到“爱你没道理”这个“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所以,爱你没道理,可我不爱没道理的你。

爱之深,责之切。我羡慕你对别家孩子的温柔,我也明白你对我严格要求是爱我、希望我做得更好。爱在家中的延续,不止在甜言蜜语,更在有理的相互理解中滋长。或许在争吵时,一句“我爱你没道理”能提醒您这是在家里,不是在辩论赛场,你现在面对的是你爱的人,而不是对手,输赢在这一刻不占首位。它能让争吵的人再次紧紧相拥,冰释两人间的嫌隙,但是它做不到将问题根除,它只是为你提供了一个软下语气来讲理的机会。

你不必担心在家里讲理会妨碍爱的生长。因为这是家,是一个爱的港湾。你所要做的就是,在讲理的时候,一并将爱的便利贴贴在他们身上,提醒他们:宝贝,我一直很爱你!

爱你没道理,我更爱讲道理的你。

【简评】“我爱你没道理,可我不爱没道理的你”,仿佛绕口令一般的语言,却灵动而准确地揭示了爱与理的关系。作者没有像大多数考生那样,板着严肃的面孔去进行爱与理关系的逻辑推演,而是从一个愿意付出爱的主体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我可以没有理由地爱你,但是你的言行举止必须讲理。从“爱你没道理,可我不爱没道理的你”,到“爱你没道理,我更爱讲道理的你”,从否定的表达到肯定的表达,后一句话,才更加合情入理。

四、抒写亲身经历的生动表达

众所周知,学生作文常有“假”,而考场作文则更容易缺失“真话真情”。我们一直在倡导作文打“假”,主张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但是现实中,学生面对作文题的材料,想得更多的往往是审题立意要最保险,素材与主题要高大上,至于内容的真实与否,则已摆在次之又次之的位置了。要破解此类带有普遍性的痼疾,更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用恰当的阅卷标准来调控。

其实,叙写亲身经历、抒发真情实感,是避免材料雷同、构思“撞衫”的最好措施。范温的《潜溪诗眼》云:“巧丽者发之于平淡,奇伟有余者行之于简易。”文辞的巧丽正是情感自然而然流露的结果,看似平淡却有天然之美。考生若能在考场上写真知、抒真情,自能动人。请看例文四:

爱之理,即“爱你”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三(5)班 陈刘茗

北京时间上午08:59。

我不会知道,考场作文题竟是我妈的一句名言!讲惯了议论文的“理”,穷尽了论证之“理”,对“不讲理”,我一时无措起来。

面对白纸黑字的试卷,我却看到她泛红的眼角如同星星般闪烁的泪光,耳边响起她“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的名言,确乎会让你滋生一种无条件的认同感。

但我要偷偷地告诉你,这句话,她一般是在自己不占理的时候说的。

比如,在今天谁送我上学这个原则性问题的争论上。

我爸:“昨天我送的孩子,今天你送。”

我妈:“昨天送了,今天就不能送了?你就蹲在家里天天下象棋啊?”

“你讲不讲理啊?”

“家里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名言的正确运用莫过于此!

每当我搬出九年义务教育所学的逻辑科学知识,期盼她无话可说、窘迫退让的时候,她拥有的声势却在这一句名言出口之后愈加浩大起来。唉,怎么办呢?作为一个将至未至十八岁的成熟青少年,你总得包容自己妈妈幼稚的蛮不讲理吧。毕竟,你还要指望她准备热腾腾的早饭,还要指望她奔驰在凌晨六点和夜晚十点的公路上,还要指望她在你发烧时请假回家,毕竟这些我都无法用“理”来解释、来要求,不是吗?

大声告诉你,这句话总是在她最疼我的时候说的。

前几天我扁桃体发炎,喉咙疼痛不已。伴随着吞咽动作,疼痛如潮水一般涌来,人总有痛到不想说话的时候,特别是痛在喉咙。

那天是元旦前夜,我难受得睡不着觉,对面窗的灯光亮着,光蹑手蹑脚地照进来,我虽然努力地闭眼,但我依然能模糊看到她蹑手蹑脚地进来给我掖被子的动作。我装睡,因为不想让她知道我难受、睡不着。窗外的烟火绽放了,在还能厮磨在她身边的最后半年的第一秒,我无声地落泪了。

为满足她照顾病员的成就感,吞咽薄地兰时我问:“为什么对我那么好呀?”意料之中:“家是讲爱的地方。”我接过她的话,说:“不是讲理的地方!”

喉咙依旧很痛,但是总有几句话是在你喉咙痛时也要说的。

比如,我妈的名言。

比如,爱你。

比如,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道理:“家的爱之理,即‘爱你’。”

【简评】本文作者在期末考前紧张的复习中罹患重感冒,前后耽误了好几天课,她妈妈特地请假照顾她。这个经历,让她对父母之爱体悟尤切。考后,她说,拿到这个作文题时,她便决定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哪怕不被认同。其实,这样发乎真情、写出我心的生动表达是最能引发共鸣的,也是最应该获得认同的。当然,如果在叙事中适当点醒其意义,文章的主旨会更明晰一些,扣题也会更紧。比如,可点出母亲对父亲的“不讲理”,其实是源于亲人之间的依赖和信任;而母亲对“我”的关爱有加,则是因为母亲把“爱”视为处理亲子关系的最高原则。

猜你喜欢
讲理饭桌考场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饭桌上的故事
小读者(2020年2期)2020-03-12 10:34:16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打赢饭桌上的“战争”
中华家教(2018年8期)2018-09-25 03:22:58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28
奶奶家的饭桌
讲理的人
“爱不需要讲理”是什么歪理?
海峡姐妹(2015年6期)2015-02-27 15:11:21
理让别人讲
文苑(2013年1期)2013-08-15 0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