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JTG/T 3371-01-2022《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JTG/T 3371-01-2022分为17章和1个附录,概况为以下几个要点。
(一)与公路工程标准体系协调衔接一致,提出总体性能要求
依据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20—2020《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JTG 2232—2019《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G/T 3371—2022《公路水下隧道设计规范》,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100 a,其结构安全等级和抗震设防类别分别取一级、A类,防水等级不低于二级,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分级划分为A+、A、B、C、D。
(二)体现我国沉管隧道建设的最新技术水平,提出管节结构、管节接头、地基基础的专项技术要求
在管节结构上,提出了基本设计流程,按结构类型规定了钢筋混凝土管节和钢壳混凝土管节的选用原则和基本构造,按整体式、节段式、半刚性管节规定了纵向结构型式的选用原则、构造要求;在管节接头上,规定了剪力键、钢端壳、防水措施,提出了岸上最终接头与水中最终接头的设计要求;在基槽与回填上,提出了基槽的设计尺寸和边坡稳定性要求、回填的材料和防护的设置原则;在地基与基础上,按先铺法和后填法规定了垫层的构造、材料等要求,提出了特殊条件下地基处理和桩基础的类型选用、构造等要求。
(三)贯彻精细化、高质量的设计理念,提出沉管隧道调查勘测、分析计算、结构耐久性设计的专项技术要求
在调查与勘测上,按设计阶段提出了主要内容及手段,规定了水下与陆域的地形测量、水文气象观测、地质调绘、物探、勘探等的工作范围、精度以及试验方法。
在分析计算上,提出了沉管隧道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和地震作用的取值方法,按持久状况、短暂状况、偶然状况和地震状况规定了验算内容、作用组合、分析模型、计算方法与参数。
在结构耐久性设计上,按一般环境、冻融环境、海洋氯化物环境、除冰盐环境,规定了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的材料耐久性指标、减轻环境作用效应的结构构造措施、防腐蚀附加措施。
(四)重视防灾救援与运营快捷舒适等功能要求,提出结构防火、逃生通道、通风排烟的专项技术要求
以沉管隧道主体结构在火灾后保持稳定为基本原则,按A+、A、B、C、D的分级规定了隧道承载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并提出防火构造要求。对逃生通道及逃生口,规定了限界、间距等要求。在通风排烟上,规定了机械防烟与排烟系统的选用原则与风压、风速、排烟长度等要求。
(五)遵循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的建设原则,提出管节舾装设施、结构监测、风险分析的专项技术要求
管节舾装设施充分考虑与施工的衔接,规定了端封墙、压载水装置、系缆柱、吊点、测量塔、导向装置、拉合装置、人孔8类设施的设计要求。
结构监测按施工期和运营期开展工作,提出了结构监测的项目与方式、断面及位置、频率与精度等要求;设计阶段的风险分析按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提出了风险侧重点、风险分析方法、典型风险源及风险事态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