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

2022-03-16 12:12刘丽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数学过程

刘丽娟

(西宁市南川东路第二小学 青海·西宁 810000)

1 提高学生的讲话兴趣

1.1 有效利用课前导入

课堂导入是每门课程开启的敲门砖,是课堂进行教学的基础。为了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是必要的。课前导入的信息资源往往是采取学生感兴趣的图片、问题情景以及动画等方式,或又是采取学生熟悉的事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讲话的积极性。如学习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计算铅笔盒表面长方形的面积,随之解答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铅笔盒是学生熟悉的事物,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有兴趣,也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1.2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与所学新知识之间产生冲突,出现对立矛盾,因此学生出现紧张不适、疑惑不解的状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认知冲突往往是指学生学习过的知识不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一些疑惑。往往学生自己引发认知冲突就会更愿意参与学习与交流中。譬如,学生学习圆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出示一组长方形与圆形的花坛,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有的学生会说比一比哪个更大。学生虽有学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但是并没有学过圆形的相关知识,因此,会更主动的去探索与解决此问题。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学习与探索,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学生的积极性都会更高,也会更愿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分享与表达。

2 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

2.1 有效利用课前导入

第一,教师多反问。在教学过程中,一种教学方式时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将学生的问题转化并加以修饰转变为学生自主探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生认知冲突后,教师要将冲突的问题再次反问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注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时,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想到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这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表现,可所谓是“温故而知新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同学之间的交流会让学生更乐意交换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教师多追问。所谓追问就是学生在回答完教师的问题后,教师再进行深度的提问。在追问的同时,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得以训练。比如说是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学生靠自身努力独立算出答案后,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要继续追问学生是通过什么方式方法算出的,并问为什么可以计算。在追问的同时又给学生思考的机会,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又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2.2 放手让学生说

第一,学生可自主分析题意。在数学课堂上,每个知识点学习之后都会有练习题练习的时间,我们应该打破传统教师与学生分工明确的数学模式。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读题、析题、解题等的全过程都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解读和列举,并感知到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最终用语言讲述给老师和同学,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更有逻辑的解决问题。

2.3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同的,自身性格也要差别,如果对于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千篇一律的练习方法,是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将学生进行分小组练习,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并且教师要关注小组学习动态,为学生答疑解惑,给他们提供一些语言表达技巧。是教学更有针对性,能够让学习效果更加明显,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更快地提升。

2.4 丰富学生的内涵促进语言表达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因素还有两点就是其说话之间的逻辑性和所表达的语言背后的内涵。只有做到言之有物,表达内容有逻辑性,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所以,丰富自身内涵,对于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当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所掌握的知识更是十分有限。那么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内涵,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让说出来的话做到言之有物。培养他们逻辑性思维,让他们表达的语言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让别人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他们在进行语言表达时的思路。同时,良好的逻辑思维不仅仅有利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对于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来说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3 教给学生说话方法和原则

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学生每天在课堂上直接接触的就是任课老师,任课老师的语言表达习惯,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任课教师本身拥有一个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这会对学生产生良性影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很多小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很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那么教师对于他们的影响也就更大了。并且,教师沉下心去进行语言表达练习的时候,往往更能发掘出高速有效的练习方法。真正地寻找到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方法。将这些练习方法与学生们分享,让学生们达到更好的语言表达练习效果。

3.1 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在数学学习数与代数时,大多数的数学教师会让学生讲述具体的步骤与过程。小学阶段的数学题难度并不高,往往是一位数两位数的运算、两位数与三位数的运算等等,学习一个点并不能说明什么,而是要学习方法,教师也是尊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心得理念,为学生授业解惑[1]。

第二,学习图形与几何时,教师不要一味地采取自讲自答的模式,要学会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解题过程。小学阶段,几何学习大多学习的是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再难一点就是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些内容主要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譬如在学习圆锥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圆锥和圆柱的联系,让学生看看是否可以利用圆柱的体积推算出圆锥的体积,并得出计算公式。一般的教学课堂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往圆锥里倒水,再将圆锥内的水倒入圆柱,就会发现圆锥的体积时圆柱的三分之一。然而在此过程结束后,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表达,让学生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论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表达出来,以及将过程中的疑问说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学生要将在学习图形与几何时锻炼的思维能力展现出来,在以往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小学阶段的统计与概率相对简单,学生要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有所了解,学会看各种统计图与图表,并了解平均数的概念。这部分的逻辑思维能力相比其他部分较高,因此,大量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这有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解题过程,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经常运用复述策略

复述其实是大多数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早在我们牙牙学语时,就学会了复述父母的讲话。但是在教学阶段不是指让学生刻板的复述教师的话,而是让学生一边重复一遍思考,回头想想老师说的话对不对。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学习教师的思考方式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因此,复述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熟能生巧,久而久之就可以将教师的语言加以自己的风格成为自己的东西,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3.3 遵循直观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认知过程,通过此认知规律大多使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此原则。直观性原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言语直观。在教学过程中,面对难以理解的应用题,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言语将其转化为轻而易举接受的口语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解题[2],也有利于学生对此题目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对知识点的印象也更加牢固。学生也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自己的理解用语言直观的描述出来,让自己的思维清晰明了。遵循此原则,学生学会了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点表达出来。

4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如上讲述,通过提高学生讲话兴趣、提供学生讲话机会以及交给学生讲话方法与原则三方面入手,以其裨益于我国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数学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