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绍萍
(湖北省公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湖北·荆州 434300)
“微课程”于2011年9月首先由国内教育技术学者关中客发表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引起关注,该课程学习时长短小、学习内容聚焦、学习形式灵活。笔者认为:微课程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或知识点)展开的微型课程资源,其中微视频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微课程嵌入到教学活动中,可用于课堂教学、网上自主学习或两者融合的混合式学习。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开展“微课程”研究,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利于优化中职信息技术学习方式,二是有利于提升学生学科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有利于发展教师课程设计开发水平。现在将我们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如下。
(1)研究的目的。探索微课程优化信息技术学习的途径;提升学生基于微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教师基于微课程的设计开发水平。
(2)研究的主要内容。优化职高生信息技术学习方式的微课程设计开发研究;优化中职学校信息技术学习方式的微课程应用途径研究;优化中职学校信息技术学习方式的微课程效果评价研究。
(3)研究路径。在构建基于“微课程”的中职学校信息技术学习方式的具体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微课程学习方式的整体建构。微课程设计由一个“核心概念”出发,通过“概念化微”形成“微课程知识地图”,包含若干“微课程”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又“聚焦”于“微导学、微学习、微练习和微评价”四个环节。教学以学生以微课程资源为核心,经历“自主异步学习──学期收集分析──问题展示讨论──概念系统建构”四个阶段的学习步骤。我们力图通过研究与实践,优化现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化微型、有系统、能自主”。即力求学习方式的微型和聚焦,有系统的知识框架支撑与导航,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在微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的基础上,为实现学习方式的“化微型、有系统、能自主”,我们开展了以微课程优化中职信息技术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构建了基于微课程的中职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方式。鉴于现有课外学习环节还不是很成熟和完善,学习方式的构建与优化主要仍集中于课堂学习,每个微课程学习占用两个课时时间,利用微课程的自主学习功能改变原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方式,其环节如下:
(1)自主异步预习(第一课时),基于微课程的中职信息技术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课堂的首要环节是自主异步预习。在自主异步预习环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开发的微课程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自主和异步式的学习。
微导航──学习模块选择。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微课程知识地图,学生利用微课程知识地图,在初步了解学习核心概念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学习模块开展学习。学生不一定按照学习模块的顺序进行选择,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跳跃式的自主选择。
微学习──知识技能学习。进入学习模块后,学生可以先点击“问题”,明确学习问题,然后点击“学习”,利用微视频课程播放进行自主学习,微视频课程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教师的正确操作,再配上教师亲切的讲解,让学生能清楚的看到操作的方法,犹如老师就在旁边一对一进行指导一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有了学习的帮助。同时,学生可以暂停还可以反复进行学习。
微练习──学习应用自测。学生在基本完成微视频学习之后,点击“练习”,打开链接的微练习资源,对知识概念类问题进行选择和填空,对动手操作类问题进行操作,提交和上传作品。学生在完成练习自测后,点击提交,可以反馈到自己的测试成绩,从而了解自己掌握情况,觉得是否进入下一个模块学习或是再次进行学习。学生自测的数据会自动上传到问卷网,成为学情收集的数据之一。
微评价──学习情况自评。学生点击学习模块中的“评价”,对完成学习模块学习之后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包括知识技能掌握度、学习满意度,另外,还可以提交学习问题。评价的数据会自动上传到问卷网,并成为学情数据的另一来源。
(2)学情收集分析(课后时间)。在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之后,教师在课后利用问卷网收集学生的练习和评价数据,进行学习情况的分析,梳理学生学习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讨论问题。
(3)问题展示讨论(第二课时)。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微练习和微评价收集的学情数据,“以学定教”──确定学生学习主要集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适当的展示,首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决,利用小组互助的形式,让操作比较正确的同学来纠正不太正确的同学。教师还可以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现象组织进行集中的指导。
(4)概念系统建构(第二课时)。在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教师依据知识地图进行概念梳理和总结,让学生明确知识与技能框架,系统性的构建核心概念。
(1)优化了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中“教师教多于学生学”的现象,翻转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流程,转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化微型、有系统、能自主”。这样做,使学习目标更加聚焦;学习形式更加自主,相对于传统信息技术学习方式,基于微课程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保障。无论是学习时间、参与面和参与度都较传统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分析更加科学。基于微课程的信息技术学习方式重新构建了教学流程,在第一课时的自主异步预习和第二课时的问题展示讨论之间,利用课外时间,教师通过问卷网等方式对学生在“微练习”和“微评价”中提交的数据进行图表式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还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更科学的确定教师需要指导的内容提供了依据;概念构建更加系统,以核心概念和概念分解的方式建立的知识地图,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技能的概念框架图。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围绕着知识地图进行导航学习,通过学习再深入理解和归纳核心概念,从而更加系统地构建知识概念。通过对学生对比调查发现,学生概念建构的准确性有所提升。
(2)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有较大的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明显增多,学习效果得到加强。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通过基于微课程的自主学习,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掌握上效果良好,而且学习的满意度也有提升。
(3)提升了教师课程设计开发水平。课题研究通过探索有效的微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的途径,构建了较为丰富的中职信息技术微课程学习资源,并促进了教师课程设计水平的提升与经验的交流推广。我们探索了微课程的设计开发途径,课题组通过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探索了中职信息技术微课程资源设计开发的途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开发流程。我们构建了中职信息技术微课程资源。
(1)微课程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通过微课程在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运用,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微课程短小而聚焦的学习主题,能吸引学生在有效的注意时间内容认真的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进行分层和异步式学习,对于学习中的重难点,还可以利用微课程反复进行学习,而不需要教师的反复讲解,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都有明显的发展。这些现象都证明了微课程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2)微课程的应用能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微课程的核心微视频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即可用作为前置性学习的自主学习资源,也可以作为课中的导入环节、概念讲述环节和探究过程的演示环节等资源进行重复利用,还可以作为课后进行巩固学习。但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微课程教学并不能代替传统的现实课堂教学,单纯的微课程学习并不适合中职生的学习,而应该是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3)微课程的应用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学支持。微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传统的视频教学资源来使用,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得到有效保障,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支持资源,包括知识地图的设计、学习练习和学习评价的设计等,这些资源为利用微课程学习提供学习的框架和路径支持,避免因为微视频的碎片化导致学生学习方向的迷失。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学习平台来支持。学习平台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两方面来进行设计。最重要的是建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记录和反馈系统,便于教师对学习学习情况的分析,基于学情有效指导学习开展学习,让课上学习与课外学习能畅通的进行链接,真正实现学习无处不在。
(4)研究的展望。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微课程学习时空的延伸,微课程学习科目的丰富,微课程学习平台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