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22-03-16 12:1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舆情思政思想

刘 嫄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4)

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甚至社会群众的思维影响较大,在高度发达的网络社会,学生往往借助互联网网络对相关学习资源进行查询,对社会热点话题及其政策进行了解,但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其传播链非常广泛,且其中心思想不利于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培养,基于此高校需要不断对网络舆情下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研究。

1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1.1 丰富思政教学形式

填鸭式教育作为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其在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常见,以此为前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十分枯燥,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保持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可对思政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利用网络舆情不断组织学生对其中包含的思想意识问题进行分析,网络舆情包含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内容,且传播形式以图片、视音频等为主,这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教师可利用网络舆情实现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引导。利用思想积极、正向、阳光的网络热门事件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学生能够对思政理念进行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不良网络舆情,通过思维意识形态的对比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对不良思想进行认识,这也是规避学生不良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要手段。对此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能够实现学生沉浸式学习氛围的构建,对丰富思政教学形式具有积极作用。

1.2 扩大教学影响范围

现阶段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使用度较高,属于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大学生群体将网络作为思想意识宣泄的主要渠道,其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压抑自身情感,由此可知,大学生借助网络渠道抒发自身情感以此期望获得帮助。

基于此高校教师可通过网络对学生情感进行了解,同时不断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以实现对学生的帮助。通过网络对学生思维意识进行引导主要是以自身学校网络平台或者社会网络平台为基础,学生作为网民的主要构成群体,其对网络舆论的讨论度较高,对此教师可在相关网络平台发表自身意见与观点,以此实现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引导。同时网民对网络舆论同样具有关注度,教师积极正向的思维意识观点,能够对部分网民思想进行引导,扩大教学影响力。

1.3 优化思政教育传播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体系下思政教学工作与思想理念的传播以课程教学、书本内容、广播、宣传栏等形式所体现,此类思政教育传播方式难以保障灵活性,其传播范围较小,且更新速度慢,其在大学生思想意识观念的培养中难以起到重要作用。

网络舆情以网络为平台,学生群体对网络舆情的参与度较高,对此教师可借助网络舆情实现思政教育的网络化传播。网络传播范围广、时间快,且受众面不断扩大,内容传播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借助网络,大学生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正向且积极的网络舆情评论与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教师也就实现了思政教育传播方式的扩展与优化,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及时有效的对最新舆论资讯进行了解,且能够科学、客观对舆论内容进行理解。

2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

2.1 信息言论监管不善,大学生思想意识受到影响

网络平台信息传播速度较快,且缺乏专业机构与工作人员对网络言论进行监管,这也就导致网络平台言论自由背景下存在不当言论。网络属于虚拟世界,具有较强的言论自由,且网络平台自身具有开放性,网络言论与思想良莠不齐,大学生自身思维意识尚未坚定,不良思想的影响会导致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受到影响。

网络世界具有多元化,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部分学生轻信网络贷款,陷入网贷陷阱,此类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体现。大学生自身心智尚未成熟,其对社会、网络的了解尚未深入,难以对海量信息资源进行分辨,对此学生道德思想与法律意识不断弱化,甚至成为网络谣言散布的帮凶,不利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2.2 学生沉迷网络,人际关系淡薄

网络生活模式与现实生活模式具有差异性,网络平台两端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与陌生人进行交流,网络人际交往十分便利,但与生活模式不同的是,现实生活模式人际关系的培养需要学生不断进行经营,人际交往模式的变化使得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十分淡薄。

学生能够在网络中畅所欲言,但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对朋友、家人倾诉心事,甚至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玩手机、上网聊天为主要生活方式,这也就给人营造出距离感,长此以往学生人际关系难以维持。学生在过分沉迷网络生活的情况下难以融入现实生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抑郁、极端行为等不良现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难以体现实效性,学生全面发展受到限制性。

2.3 网络思想意识形态扭曲,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思想价值观作为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观念,需要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为主,顺应我国社会发展思想,不断促进自我发展。网络背景下,部分西方人肆意传播西方思想,在学生思维意识缺乏甄辨性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从而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以西方文化为主要思想理念,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这也就对当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思政教师需要不断就学生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以塑造积极阳光的学生形象,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我国主流意识思想形态为主构建积极正向的人生价值观。

3 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3.1 发展高校网络文化,占领高校网络舆情主阵地

首先,高校应当不断维护马克思主义在网络舆情中的指导地位,在高校管理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视,以此强化对这一理论的宣传教育,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念。其次高校应建立主题教育网站,在网站中对网络舆情教育进行强化,通过社会主义主旋律与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强化学生对主流思想意识观念的认同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2 监测并引导网络舆情,控制高校网络舆情传播

高校网络舆情作为大学生思想意识引导的重要因素,为防范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政理念的影响,高校需要不断就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监测与引导,从而控制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

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大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畅所欲言,但同时高校需要借助官方平台对学生言论、网络舆论等进行监督。在对学生网络行为进行了解的情况下,高校需要制定相关机制、校规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另外,高校需要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网络舆情作为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源头,高校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的引导,以此实现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引领,从而结合思政工作措施,不断提升思政教学工作质量,实现对高校舆情的有效控制。

3.3 提升思政教学人员素养,构建高质量人才队伍

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需要以思政教学为工作重点,对此高校思政教学人员需要不断就自身工作素养进行提升,以强化思政教学质量,实现高质量教学工作队伍的构建。

思政教学能够对学生思想意识产生引导作用,学生思想意识水平的不断提升能够强化学生自身甄辨水平,使其提升对网络舆情的科学认识,减少网络舆情对学生思维形态的影响。为提升教师队伍素养,教师需要不断就自身专业能力进行提升,通过专业书籍与资料的查询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此外,思政教师应当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对时下网络舆情论点进行掌握,以及时结合思政教学内容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进而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的积极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需要重视网络舆情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进而结合思政工作体系不断就网络舆情进行管控,为学生思想意识的有效培养提供保障机制。

猜你喜欢
舆情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