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汉冬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230000)
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学生能否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学习就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物理学习和人生发展,而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就需要能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职责,以教学优化为己任,分析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再从问题入手实施教学调整.接下来,笔者将结合教学研究发现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有问题入手提出几点有效化的教学策略.
教学导入设计的忽视是当前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很多教师不能认识到教学导入的价值,其所构建的教学导入更多的会采用复习导入法,这一导入方法虽然也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引出,但其对学生的兴趣促进作用较差,过多的使用复习导入法,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受到了影响,除此之外,也有的教师直接省去了教学导入的设计,这使得教学的构成并不完整,教学有效性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显然是不符合当前的课标要求的.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将传统的理论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大量使用,不仅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枯燥和乏味,同时还会造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就使得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学习主体性受到了压制.这样的教学设计并不符合新课标所提倡的生本教学,教学的效果也难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当前,很多教师只是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开展的一种辅助,其并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本身的重要教育意义和价值,在此影响之下,教师所构建的实验教学多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即使进行学生实操实验,也是在学生对实验的过程与结论有了明确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进行操作.这样的实验教学设计就使得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也并不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要求.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工具,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内容时,更多地依靠教材提供的信息.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脱离教材的情况,采用看似“一切围绕学生”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教学,但最后却没有发挥作用.实践教学中,教师决不能轻视教材的作用.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框架,让教材的教育价值更好地发挥.
第一,教材的结构设计需要思考.物理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在学习光的反射之前,必须先了解平面镜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要对教材的构图进行解读的原因.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说服”学生,就必须从整体的视角去理解教材编写的逻辑,使学生也能顺利地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框架.通过对教材编目的分析,发现所有教材都可以用“能量”这一概念来概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住这一要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第二,对教材的使用方法进行探讨.教学内容只是把知识展现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知识产生的逻辑顺序,但到底要如何构建知识,还需要教师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学生的认知方式.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索一些教学方法,使教材的精华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摩擦力”教学中,教材有意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所以,课前教师可以把一项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家里面去观察全家人的鞋底,并重点关注冬季鞋的鞋底,看看存在什么特点?由此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索,使学生产生摩擦力的观念,为教材知识的引入做好准备.
教学导入是教学的重要构成环节,其承担了学生导学和学生导入的重要职责.在当前,部分教师对教学导入的不当认知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学生也不能主动的去参与到物理学习中,为了做出优化改变,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从教学导入的优化构建入手进行研究,分析自己教学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构建更加有效的教学导入设计.教学导入的构建是有具体的方法可依的,教师要能对有效的教学导入方法进行明确,并掌握其最佳作用区间.一般而言,常见的物理教学导入方法有多媒体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为了达成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就需要能对这些教学导入方法进行分析,并能掌握其具体实施途径.
例如,在进行“光的反射”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实验导入法来实施教学导入.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小镜子和激光手电筒进行一个简易的小实验,在其中让学生观察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线被镜子反射过程,思考光的反射的特点.而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夏天湖水在太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教学展示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教师也可以及时开展后续内容的教学.
新课标提倡生本教学,其要求教师要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为其终身学习的进行打下基础.而当前教师所大量使用的理论讲授法显然是难以承担这一任务的,故教师就要能贯彻先学后教的原则,找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开展教学.翻转课堂是当前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其是课上与课下的翻转、学生与教师的翻转,通过翻转课堂的有效进行,教师就可以实现先学后教,给予学生自学的机会,发展其自学的能力.为了实现翻转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需要能合理利用当前的教学工具进行研究,想办法辅助学生的自学,提升其自学的效果.微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其是简短视频内容的集合,通过微课的有效使用,学生就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自学,为课上教师的教学做好准备.相应的,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能贯彻翻转课堂的教学原则,设计有效化的教学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例如,在进行“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开展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围绕天平和量筒使用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构建视频微课.这样一来,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将微课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天平与量筒操作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为课上的教师教学做好准备.
除了翻转课堂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法来取代理论讲授法.这是一种基于学生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施过程中,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进行学习探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也将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去加以解决.这一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凸显学生的作用和价值,是符合当前新课标所提出的生本教学理念的.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学习单位是学生小组,故教师能否保证分组的合理有效就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最终效果,相应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对学生小组的有效划分进行研究.一般而言,学生小组的划分依据主要有三种,其分别为按学生能力发展分组、学生自由分组.按学生座位分组,三种分组方法所划分的学生小组特点也不同,教师需要能结合实际进行合理选择.
例如,在进行“滑轮及其应用”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分组,这样的分组依据可以保证各个学生小组其学生能力发展的均衡,确保其都能顺利的完成探究任务.在小组划分完成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相关的知识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学习.
2.5.1 加强探究实验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构成,合理物理实验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教学的最终效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当前,为了实现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就需要能认识到实验优化的价值,并采用更加有效的实验方法来开展实验.探究式实验是新课标所倡导开展的一种教学实验,这一教学实验是仿照科学家进行知识探究的形式而开展的,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其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相应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需要能通过教学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小组进行思考,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探究.
例如,在进行“浮力”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就浮力的内容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在其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而后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在学生提出实验设计之后,为了确保学生实验的有效进行,教师需要能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论证其可行性.在确保实验不存在较大问题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其可以论证其猜想.
2.5.2 开展生活实验
开展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有利于巩固知识,促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物理、探索实验.实验教学结束后,物理教师可布置类似的实验活动,通过课堂延伸来锻炼学生的理性、客观理解能力、辨析能力等.据此不仅强化生活和物理的联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在物理实验探究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并实施的背景之下,各个学科包括初中物理在内,都需要进行全方面地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落实新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达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能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采用更加有效的策略方法来进行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唤醒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最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