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军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港中学 222043)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维去实现的.初中数学是需要理性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获取往往会导致我们在数学思想实践活动中获得最终的收获.数学课堂的教学会给中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产生很大影响,如何使我们通过高效数学课堂的教学来自觉地促进中学生理性思考的形成和发展,已经变得十分有价值.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在中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思维能力是数学解题的关键和前提,加强对思维能力的教育培养,有助于促使学生正确思考现实中的客观事物所包含的各种数学表达方法,在我国中学生理性思维的逐步形成与发展中起到独特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整体观察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系统、具体的思维形成,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是最终目标.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标志.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是学习的必备条件,也是当代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心理素质,是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取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适当和及时的辅导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在引导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观察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积极思考,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某企业21年9月份的产值为A万元,10月份比9月份增加了10%,11月份比10月份增加了15%,则11月份的产值是( ).
A.A(1+10%)(1+15%)万元
B.(A+10%)(A+15%)万元
C.A(1+90%)(1+85%)万元
D.A(1+10%+15%)万元
本题需要联系前后3个月的产值,启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题干信息,根据9-11月的产值去分析,思考和解题.
理性思维着眼于对整体问题的一种理解,既重视整体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又重视这些问题之间的总体结构、内容和方向,然后发现所研究问题的潜在规律.因此,当学生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时,首先要了解这个问题的全部,审查该问题的具体特征,找到问题的内在本质.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从宏观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表象和现象来发现事物发展的本质,然后分析具体问题.
学习数学与其说是学习数学中的具体知识,不如说学习数学是一种思想活动.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课相对来说显得更枯燥一些,数学课堂理性思维大于感性思维.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结合生活实际,引入一些贴近研究问题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尊重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一个良好的理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感知学生在互动学习中独特的思维模式,并正确引导同学们大胆的去解决提出的问题.这对学生的求知欲的培养起到很大的积极推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九年级数学 “圆周角”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让学生结合图形观察和思考,同时老师适当的给予引导,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验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能力,帮助提高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由于中学生思维活跃、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大胆发言、寻找新的差异,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思想发展,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例如,数轴上有三个数A、B、C,假设运动一次用时1秒,现以原点为中心,数A向左以2米/次的速度运动,而数B在向右运动n次后到达2n米处,问:
(1)数A向左运动多少秒,才能与前后两次的和为60米;
(2)数B向右运动多少秒,才能与后两次的和为112米(提示:先在数轴上画一画,再列方程求解);
(3)如数C在向右运动n次后到达n2米处,数B与数C有几次相遇的机会,分别为在第几秒相遇(提示:先猜一猜,想一想,再在数轴上画一画).
例题涉及到数轴、乘方、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等知识点,以及数形结合、整体、化归等数学思想.问题(1)可以巩固学生已学知识点,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并求解,问题(2)看似有相当难度,实质是教材例题的变形,需要学生深入思考第n次与后两次之间的倍数关系,合理设元才能正确列出方程并求解,而问题(3)则涉及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着重点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大有帮助.
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运用教材例题开展教学活动,固然可以完成最为基本的教学任务,但并未真正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因此,初中数学例题资源的构建,还需要教师寻找例题与学生认知之间的平衡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能引发学生不断思考、探索的变式例题,并将其与教材例题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需要要求教师经常在课堂上通过结合现实生活,运用有趣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轻松获得知识,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使课堂上的学生能够学习探索和更好地了解知识.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中位数与众数”时,教师给予学生八组不同的数据,以便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不同的特点.教学时,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一组数据中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我们常用众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时要强调:
(1)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出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
(2)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一般可用观察法,在不易观察时,可采用选举时唱票的方法.
(3)根据众数的意义,一组数据有时可以不止一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在上述情况中,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数据特点,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的学科,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微课资源优化数学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
我们在设计微课的时候应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1)主体性.在微课设计上,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问题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实践,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学会思考和质疑,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
(2)时间性.由于初中生的特点,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因此,在微课的设计上,需要有时间的概念,每个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在十分钟内且尽可能严格控制,以避免时间过长、学生分心和内容过多的现象.
(3)完整性、针对性.微课设计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目标性强、合理的理性思维培训,以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如提供或组织各种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培训还要引导学生互动合作,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以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设计微课时,需要为学生提供清晰统一的定位,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程框架,慢慢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Flash通常由课程总结和两个内容模块学习课程组成,两个模块的内容是互补的.在基于Flash的微课资源下,教学趣味性更大,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找到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以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
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初中生,同时必须通过网络手段实现,因此在微课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水平.初中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有必要设计简单操作,以及简单而明显的提示,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利用微课学习,同时在微课设计时,要注意图像的颜色和设计部分的含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不仅可以丰富初中生的学习资源,而且能有效发展初中数学学习的形式.因此,在微课设计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中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微课优化数学教学,以提高初中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根本出发点就在于如何促进我们的学生实现全面、连贯、和谐地成长.教师要严格地遵循大部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的思维和心理规律,强调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体验,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同时,理性思维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