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下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2022-03-16 09:0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现象化学素养

陈 丽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孔村中学 250403)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让他们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使其高阶思维有所发展.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度学习化学知识,全力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1 善于引用生活资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1 灵活引入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深度学习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深刻认识到化学教学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将一些生活现象灵活引入到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熟悉的生活化环境中学习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开展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时,教师设计导语: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火有着密切关系,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能够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带来灾难,大家对火有什么认识?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火?由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火,如:做饭、取暖、奥运圣火和火灾等,让他们学会从正反两面初步认识火.接着,教师引领学生结合生活中见到的这些燃烧现象,比较有哪些相同特征?使其尝试说出燃烧现象的相同处,讨论燃烧的概念,由生活实际入手,他们会很容易归纳出燃烧的相同点,进而总结出“燃烧”的概念条件.之后,教师利用实验手段带领学生探讨燃烧需要的条件,通过控制变量法设计三个实验,要求他们认真观察、思考与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辩证的认识燃烧的功与过,控制燃烧的发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1.2 精准采用生活素材,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

针对深度学习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来说,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精准采用生活素材,不能简单介绍,而要深入分析这些生活现象背后所隐含的化学知识及原理,帮助他们解开生活的困惑.

例如,在实施初中化学“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时,教师谈话导入: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总体积的0.03%,如果将二氧化碳除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继续下去吗?利用小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课件中展示自然界中人与植物呼吸、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循环图,以及一些绿色植物生机勃勃的图片,促使他们感知到二氧化碳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本107页中的图像,观察自然角中产生与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和数值,从中获取信息,使其根据搜集到的数据画出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随年份变化的图像,培养与他们的科学精神.之后,教师设疑:大气中增加二氧化碳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有利还是有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多个视角理解同一事物,然后展示地球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出汗的漫画,以及沙尘暴、干旱、海啸等极端天气的图片,使其从化学走向社会和自认,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

2 把握实验教学契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1 注重实验优化设计,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深度学习的原则,把握好实验教学的契机,注重实验的优化与设计,引导学生在实验辅助下从量变与质变等视角了解物质的变化条件,使其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存在的守恒定理,借此有效培养他们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在进行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观察双氧水分解成水与氧气的微观示意图,思考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类型、数量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什么关系?使其思考、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得出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产物的总质量相等.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101页中的实验内容,弄懂步骤,每个小组任选一个实验进行探究,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操作规范、现象明显、结论正确,让他们熟悉实验操作规范.之后,教师在课件中展示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步骤,指引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和记录现象,当完成实验后由他们一起归纳结论,发现在三个实验中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不变,使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实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培养.

2.2 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要想在深度学习下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尽可能将操作实验的机会交给学生,使其结合知识主题发现与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指导他们根据探究目的设计和优化实验方案,顺利完成操作.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与批判,使其结合实验现象记录信息和获得结论,并与同伴一起交流实验探究成果,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比如,在初中化学“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导语:同学们,木条的燃烧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上下颠倒的两个小木条燃烧情况一样吗?学生简单思考后产生疑问。然后再演示实验:将纸张中包一些水,在纸下面点燃,发现火柴无法使纸张燃烧起来,引发他们激烈的讨论,虽然发现原因是加水,但是无法描述其中的原理.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能够预测一下燃烧的条件吗?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与回答,简要说明猜想的理由,预设:需要可燃物,因为木炭、铁丝燃烧的时候都有可以燃烧的物品;需要氧气,因为木炭、铁丝以及燃气灶都是在有氧气的环境中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因为燃烧时大多数都需要高温.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动手设计实验,使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本质,掌握燃烧的条件,帮助他们建构出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

3 教师合理设计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1 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制定教学规划,整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利用图片、视频或动画技术将一些微观现象变得宏观化,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由此培养他们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过程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回忆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及本质区别,讲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那么原子到底能否再分?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和讨论,使其学习激情被点燃.接着,教师讲述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图片、模拟α粒子的散射实验动态图,由学生观察和讨论以下问题:许多α粒子直接穿过,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分别说明什么?引领他们初步探讨原子结构.之后,教师展示原子内部电子运动模拟动态图,讲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子围绕原子核做无规则运动,大家知道原子能够再分,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同步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视频,让学生意识到原子核可以再分,使他们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3.2 发挥问题引领作用,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对于深度学习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出问题的引领作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搜集证据,基于证据展开分析和推理,由此得到结论,并能够认清化学现象和模型之间的联系,使其可以根据物质及变化信息构建模型,培养他们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以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为例,教师先演示实验“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引出问题: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大胆猜测,实验中可能用到哪些试剂?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大胆提出猜想与讨论,尝试收集证据和推理,由教师揭秘实验原理:白酒是酚酞试液,向酚酞试液中加碱溶液,溶液变红,再向溶液中加入酸溶液,溶液变白(无色),让他们意识到酸与碱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接着,教师设置问题:刚才利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验证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利用验证反应物减少的原理判断反应发生,你们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呢?指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仪器和药品在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当实验完毕后各小组交流方案和现象,使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当作证据进行推理,随后教师指出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加深他们的认识,实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培养.

3.3 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模式,结合所授内容布置相应的任务或问题,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展开探讨,不过要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倡导他们自由发言与各抒己见,分享各自的看法与见解,使其思维发生摩擦与碰撞,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每组拿1个矿泉水瓶,往里面先加入100mL左右的水,再加少许食盐或蔗糖,注意观察此时食盐或蔗糖的状态;然后将瓶盖旋紧,振荡矿泉水瓶后,继续观察食盐和蔗糖的变化,要求他们认真总结实验现象、分析结论,各小组相互补充与完善.接着,教师设疑:上述实验中共同现象是“固体消失”,为什么?课件中同步播放食盐、蔗糖溶解的Flash动画,让学生认识到一种物质可以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里面,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让他们初步了解溶液.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设计实验证明,两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面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吗?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当实验方案确认可行后,动手操作和完成实验,使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描述溶液的形成过程,真正认识溶解现象.

猜你喜欢
现象化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