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

2022-03-16 07:22:00杜月花
读写算(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游戏

杜月花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城北幼儿园,江苏 昆山 215300)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幼儿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当前教育部门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学前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江苏省有关部门提出了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的新思路。对此,各地幼儿园积极实践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深刻领会课程教育游戏化的精髓,大力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要求幼教工作者能够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教育游戏化。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概述

(一)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课程教学以口述为主,不注重被教育者的心灵体验,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龄前儿童学习的需求。推动课程游戏化,可以增加幼儿园课程的趣味性,在满足儿童爱玩天性的同时,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游戏教学过程当中,受教育者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尊重,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与幼师、其他儿童的互动当中,在互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提升自身学习效率。同时,将课程教学内容转化为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游戏,满足现阶段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要求,对于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影响课程游戏化的因素

环境因素与教师专业素养都会影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进展。游戏化教学对幼儿园的教学场地、教学用具均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园内未为儿童开设合适的游戏区域,会直接影响游戏化教学的效果。同时,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囿于传统,无法深入挖掘日常教学课程中的游戏因素,不能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游戏,会导致游戏无法正常开展。此外,如果家长不理解游戏化教学,幼儿园将无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这样无疑也会对课程游戏化的推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具体策略

(一)更新教师执教理念,奠定课程游戏化基础

教师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推动游戏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现阶段,很多教师的专业素养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并在教学理念、教学实践过程中仍有不足。这就导致了他们无法客观意识到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意义,以至于影响了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效率。对此,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通过多种措施,不断激励广大教师进行自我提升,从而提高游戏化教学能力与专业教学素养。同时,幼儿园领导要注重对教师的指导、督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阶段性课程游戏化实践效果,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为一线教师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幼儿园领导要积极开展相关教科研活动,深入探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组织全园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此外,幼儿园领导还要积极为教师传达教育部门新出台的教学政策、教学要求。在幼儿园官网(或官方公众号)发布学前教育专家提出的专业教学指导性建议,引导广大教师学习相关内容,革新教学理念,为进一步推动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加大支持投入力度,创设多样化游戏环境

园方要重视课程游戏化的物质建设工作,通过为儿童创设出多样化的游戏环境增强其游戏体验与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果。一方面,要为儿童创设出理想的物质游戏环境。根据课程教学需求对园内旧有的游戏环境进行调整,通过改变活动场地范围、增设儿童玩具等优化原有游戏区域,满足儿童的玩乐需求。同时,根据学前教育教学需求,在园内增设艺术游戏区域、阅读游戏区域、数学游戏区域、体育游戏区域、音乐游戏区域、实践劳动游戏区域。根据各类型游戏区域的主题教学内容购买相关辅助教学工具,比如儿童绘本、儿童琴、积木、机械玩具、跳绳、毽子等等,为儿童提供广阔的游戏空间,使其能够自由地选择课程游戏内容,提升其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为儿童创设出良好的精神游戏环境。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十分脆弱,他人的嘲讽、嬉笑、辱骂都会为儿童的心灵蒙上一层不可磨灭的阴影。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园方要重视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游戏活动区域张贴文明标语,为儿童们编写顺口溜,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规范儿童的行为。比如为儿童们编写“玩游戏,要礼让。讲文明,懂礼貌。不争吵,不打闹”的顺口溜,渗透情感教育与集体教育,使其能够意识到“争抢推搡是不好的行为”,自觉维护良好的精神游戏环境。

(三)结合幼儿心理需求,科学设计课程游戏

1.设计趣味型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课程的趣味性元素。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设计趣味化的教学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培养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养成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新课导入期间,可以在课前组织一些充满趣味的小游戏。通过游戏活动以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接着进行课程教学。例如,在进行《10 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老鹰抓小鸡”游戏。游戏中,教师扮演老鹰,孩子们扮演小鸡。在“老鹰”抓捕“小鸡”过程中,每抓获1 只“小鸡”,教师引导孩子们数数。在抓到第10 只“小鸡”时,组织他们学习1~10 的数字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围绕着游戏展开教学:“鸡妈妈发现老鹰把她的孩子抓走了,偷偷救回去了两只,现在老鹰还有多少只小鸡?”在游戏活动作用下,孩子们通过查数得出答案:“现在老鹰还有8 只小鸡。”这时教师引出“减法”这一概念,让孩子们学习10-2 与8 的关系,在游戏活动中无形渗透了数学减法教学。

2.设计益智型游戏,发散学习思维

3~6 岁的学龄前小朋友他们认知能力尚未发育完全,智商还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注意为其设计益智型的教学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发散其学习思维。需要注意的是,益智型游戏的设计需要符合实际情况,教师应根据班内幼儿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设计课堂游戏,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组织益智型游戏时,教师要注意积极与幼儿们进行师幼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启迪其想法,引导其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师在绘本阅读课上组织“吹泡泡”游戏,让大家吸管蘸着泡沫水吹泡泡。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看这个泡泡像什么啊?”彩色的泡泡在光的照耀下发出五彩斑斓的光,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展开想象力:“像是弯弯的彩虹。”“像天上的大太阳。”“像是妈妈做衣服的纽扣。”“好像我们玩的彩色皮球。”在孩子们回答问题后,教师示范吹出多个黏在一起的泡泡并继续提问:“这次的泡泡像什么?”有的孩子观察泡泡的前后左右,最终得出答案:“像是堆在一起的大山。”“像是一块彩色的大西瓜。”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吹泡泡”益智游戏,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得以有效发散,其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3.设计主题游戏活动,提升学习能力

课程教育游戏化是幼儿教育最主要的教学途径与手段,它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们增强体能、积累知识、形成基本生活技能。游戏教学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与途径难以替代的。而主题游戏活动则是以某种基本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具有整合性、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特点的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一切游戏机制和游戏情节都围绕着、突显着游戏主题,并促进着它们彼此相互作用。主题游戏要从幼儿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要精心选择贴近孩子们生活经验的主题内容,以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基础,以游戏形式贯穿于活动之中,通过幼儿的操作实践、切身感知、合作探究等在游戏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借此,教师可以结合教育阶段内的课程教学具体内容、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原点,设计主题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锻炼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完成阶段性的语言教学、绘画教学、数学教学等课程教育后,教师可以在班内组织孩子们开展“美丽的云”这一主题游戏活动,引导孩子们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大家展现出“你心中最美的云”。在活动中,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喜欢玩绘本阅读游戏的孩子挑选出了《云娃娃》《看云的孩子》等绘本,并在教师与小伙伴的帮助下扮演“云娃娃”;喜欢积木游戏的孩子,则在积木游戏区域选择了一套蓝白相间的积木,通过拼积木为大家展示了美丽的云;喜欢玩沙土游戏的孩子,就运用游戏区域中现有的工具,如塑料铲、小水桶等等,在地面上用砂石垒出了地上的云。在主题游戏活动期间,大家回顾了阶段内所学的语言知识、几何知识和劳动知识,并用相关知识制作出了形式各异的云朵。孩子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提升。

4.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组织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对于提高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处于生长发育的起始阶段,他们对客观外界的新鲜事物具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度与求知欲。喜欢玩耍、喜欢游戏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加强角色游戏活动的科学研究与探讨,利用角色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不断提升。

幼儿园传统的社会能力教育的养成往往都是基于教师的说教方式开展的。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采取这种单一的、枯燥无味的教育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难免会对此产生厌倦疲劳感,有效提升幼儿的社会能力便无从谈起。在这一教育模式之下,孩子们一旦放学离开幼儿园回到自己的家中,就会立马脱离了幼儿园固有的行为教育环境。在幼儿园教师长期严格的管理之下,孩子们渐渐会产生一种迷惘的心态,认为教师的教育要求只适用于幼儿园环境下,回到家里就可以自以为是了。特别是有些时候,在幼儿园外开展一些社区活动时,许多孩子依然会表现出一些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来往等行为。

那么,怎样才能在真正社会生活中有效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呢?首先,教师应该仔细认真地观察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在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落实孩子的游戏活动的主体地位,要积极鼓励孩子们依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相应的角色游戏活动。而不是单纯由教师主导整个角色游戏的内容及其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既不能对有效激发小朋友们参与游戏活动积极性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孩子们自主发挥的游戏空间,限制了孩子们角色游戏的想象力的开发。

幼儿园教师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幼儿,因为幼儿之间性格的不同,一定会有相对善于表达和交流的幼儿在其中。对于此类表现突出的幼儿,幼儿园教师可以指派其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担任较重要的角色,从而让其在整个活动中充当分配人物和调和游戏中出现各种问题的关键人物。

例如,“商场购物”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以四个人为活动小组,其中三个人饰演顾客,另外一名饰演售货员角色。一般情况下,孩子们都喜欢饰演自己生活中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角色。即希望自己能够当“商场售货员”这一角色。对此,教师不宜自己安排角色。而可以指派该小组内性格开朗活泼、能力较强的孩子当小组长,让小组长决定小组内四个角色的分配。在这一时候,被教师指派的小组长,会因为感觉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平息小组的争议,往往会自己主动退出“售货员”角色的饰演。这时再由他指定其他三名小组成员中的一名饰演售货员的角色。在角色游戏活动开始后,孩子们可能会因为对于此类商场售货的情景的记忆并不是非常深刻,经常在游戏表演过程中出现脱节加卡壳的情况。而作为小组长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出面干预适时加以指导。比如,有位顾客在商场某柜台徘徊了较长一段时间后,商场售货员这时应该怎么进行导购,更好为顾客服务。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时,作为商场售货员角色的幼儿就会积极地思考,尽快提出解决的方法。如果过了一会,这位幼儿依然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接待方案,就可以向其他几位组员发出征询。谁的接待方案最好就置换角色,让这位孩子当售货员。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学前教育需要教师将游戏化教学作为主要课堂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授课期间,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心理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科学设计课程游戏,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过程中发散幼儿的学习思维,提升其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通过多种手段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和谐、友爱的游戏环境,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园儿童游戏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小学科学(2015年7期)2015-07-29 22: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