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建构下幼儿自主游戏指导对策

2022-03-16 07:22:00陈晓玲
读写算(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建构游戏活动

陈晓玲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渊泉第二幼儿园,甘肃 酒泉 736100)

伴随国内经济逐步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也取得了逐步创新。由此可知,教师们也重在强化对孩子自主性建构游戏的指导,同时更加深化地掌握孩子心理特征与年龄特点,促使孩子各方面素养获得提高及综合发展。

一、建立高效区域环境促使孩子自主参与游戏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应该对活动区域实施整体性考量。在教室中应创设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区域活动空间,还应根据孩子实际所需投放丰富的活动必需品。故此,教师在具体规划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从整体层面出发,如此一来便会较好地对综合活动区域实施科学划分与布局,让教室切实成为孩子互动的重要场所。另外,教师还应该科学地安排孩子作息时间,从平日活动状况观看,孩子每天大约有八个小时时间是在园内度过的,而区域游戏互动时间就占有5 个小时左右。所以,合理规划活动时间至关重要,不但要安排部分集体性活动,还需要安排一些个人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自由活动状况下进入到各活动区域内,踊跃探索与学习。比如,教师可在室内某个区域设置游戏角,并将其命名为“演艺区”“朗读比赛区”“科学探索区”“艺术画廊”等。而“科学自然角”便可成为孩子获得知识、发现新事物的核心区域;“朗读比赛区”能为孩子阅读的培养与阅读素养的提升提供一定信心,让孩子们在此区内活动可以更专注;“艺术画廊”能够全面加强孩子自信心,让其可以变得更加专注于做某件事情;“演艺区”可以展现各类脸谱的制作成品,让孩子能全面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特色。一个高效的活动区域,不但能给孩子教育提供一种保证,也可让孩子在自主建立的游戏活动中掌握、感悟及学习到诸多知识。

二、适宜指导让孩子成为游戏的真正主人

自主发展是孩子发展权与生命权的核心体现,但在实际活动中,大多数人以为,孩子所做的活动均需有一定规则加以制约。比如,在实施体育类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在让孩子们一起玩跳绳时在指定区域根据具体口令做相对跳绳游戏,教师指挥得不亦乐乎,但多数孩子不喜欢此项体育活动,继而只能充当游戏的旁观者。这样一来,不但失去了孩子游戏的切实意义,同时也扼杀了孩子们创造力的发挥。基于新课程构建下,为了把孩子从枯燥的学习气氛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自由呼吸,赋予他们自主游戏的权力,是现今学前教育应尽的义务与职责。所以,教师在实施体育游戏时,应向他们讲述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自我保护的办法。而后让孩子们自主游戏,这时只见孩子们像撒欢的小马一般,有的在平衡木上跳来跳去;有的在攀爬墙上用力攀爬;有的在叠起的轮胎上做跳马游戏;有的在秋千上开心地荡来荡去。看着他们满脸灿烂的笑容,听着他们开心的笑声,笔者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更能感受到自主游戏的必要性。

三、走进孩子中间成为孩子亲密的伙伴

游戏对孩子而言,是如生命一般。幼儿阶段的孩子在用其特有模式探索事物,教师不可过于苛求其根据设定的思维去做,而应该支持孩子自主游戏,同时教师需要踊跃融入他们的游戏中,让自己也成为游戏的带动者与参与者。比如,在进行泥工活动“苹果”中,毛毛小朋友捏完一个苹果后,又问笔者要橡皮泥,这时笔者一边给一边问道:“你要那么多橡皮泥要做什么呢?”毛毛害羞地一笑,没有回答。一会传来了叫卖声:“卖苹果喽,各种各样的苹果。”笔者上前问道:“苹果是怎么卖的呢?”“一元一个,想要几个呢?”“你的苹果颜色怎么有这么多呢?”“这些苹果都是什么品种呢?”“这些苹果有富士苹果、黄元帅苹果等等”,毛毛用纸给笔者包起了苹果。在无形中,有的孩子便融入买卖苹果的游戏中来,继而全面调了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应用到了游戏中来。孩子构建了游戏,教师的参与强化了游戏的趣味性,如果没有该游戏,此次泥工活动便与平常活动一般无二。“自由”是游戏的重中之重,孩子在该活动中不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还能收获到一些生活经验知识,教师需要全面给予其支持与鼓励。

四、激发活动兴趣强化孩子游戏积极性

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其教育目标并非完全放任孩子,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观察孩子们是如何玩耍的、与谁一起玩耍、玩得实际活动等。教师应该按照各类活动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自主游戏过程中不难发现,孩子在自主活动中会呈现出对常见玩具不感兴趣,更容易呈现出胡乱丢弃的状况。比如,在某次晨间活动过程时,有两个小朋友在玩拼搭积木玩具,一会拼出个小汽车、一会构建个小房子,看到他们聚精会神地玩着拼接游戏让人很欣慰。不一会儿过去了,他们便把积木块“哗啦”一下推倒了并哈哈大笑起来,嘴里叨着:“大怪兽来也!”此时,另一个小朋友故意在他们面前把一片雪花片旋转了起来,他们顿时激起了兴致并呼喊道:“陀螺、陀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以自身创造性将雪花片插出了摩天轮、小花朵、自行车等新型拼插法。活动区域的气氛又活跃起来。当他们拓展出新鲜玩法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邀请其他伙伴一同参加到游戏中,进而促使孩子的自信心获得显著提升。

五、走进孩子内心掌握孩子游戏需求

幼儿教育阶段,孩子均处于发展期间,一般会对身边事物产生浓厚兴趣,但时常会遭到其他因素影响,以至于使该种兴趣得不到满足,这时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全面走进幼儿内心,掌握他们心理状况。比如,在园内实施跨班级活动,在美工活动区放置各样木工材料,如螺丝刀、刨子等。但是鉴于美工活动区的孩子大多数均是小女孩,女孩对木料的兴趣并不高,所以在游戏活动实施十分钟后,除了个别孩子试着在木头上钉了一颗钉子外,其他孩子都在玩其他材料。基于此,教师应该全面融入孩子在做钉钉子游戏活动中,同时巧妙地饰演“木匠”,而后让该孩子饰演“学徒”。教师开始与孩子共同用刨子打磨木头,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呈现的声音会不断吸引到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十多分钟过后,其他孩子也试着学习做起木料的操作,随后看到此种场景后,教师可慢慢退去,把游戏活动场地与主动权交给孩子们。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融合了以往经验,随时激励孩子敢于尝试,同时走进他们的内心,对孩子游戏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六、教师指导提升孩子游戏自主性

基于新课程建构下,教师在孩子实施自主游戏时,诸如把观察对象锁定在了一名五岁大的女孩身上,同时设定观察目的“孩子在面对教学工具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在此流程中,教师发现孩子从盒子中取出有关教学数字卡片,卡片上带有糖果、西瓜、蝴蝶等图案,同时将其贴在黑板上,但该观察对象和其他孩子不同,尽管身边的孩子全都把卡片随意地贴在黑板上,但该名孩子仿佛有了自己的处事风格及规律。此风格及规律同以前教师实施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联系,该孩子首先把带有西瓜图的卡片放在数字3 的附近,之后试着用不同模式呈现出数字8,但在此期间碰到困难时,该孩子采用小木棍方式进行点数,但最后无法把8 个贴纸正确放在数字8 的附近。由此教师得出结论:数字8 的应用针对孩子而言附有一定难度,班内大多数孩子均不能正确做到。那么,就被观察孩子的学习状况而言,教师可在后续教育教学获得中适度地对其实施较大个位数的点数教学。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其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都会获得显著提升。在该自主游戏活动中,孩子均会有意识地对教师行为加以效仿,教师可利用观察后察觉出这一状况,同时按照此种状况能够有效地制定后期教育的相关决策,以此全面促使孩子呈现出在某个学习领域的持续发展。

七、变废为宝促使孩子自主游戏

教师在培养孩子应用废弃物品进行创作时,可让他们投身到寻找废弃材料的环节中去,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时,让他们以小组模式进行,去室外自主找寻材料。比如,一些孩子寻找到废弃的木板与一些塑料水瓶,便可让他们进一步思考这些材料可以做出哪些东西,而后就让他们投身于实践中。孩子们便会将瓶子变为穿着裙子的小女孩,将木板变为能够挂在家里的装饰品。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提升孩子主观能动性与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提升自身的创新性。另外,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可自主地提供一些触手可及的物品,而后让孩子将这些物品做成能够获得实际应用的适用东西。例如,教师可提供一些室外较多见的玉米芯以及玉米须、木头屑,此类能够获得再次应用的“常见物品”,让孩子们通过这些物品做出自身脑海中想象的建构游戏用品,让此类“常见物品”发挥价值,改头换面。但是,在建构这些物品时,只让孩子亲手操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们很难独立完成。即使现今社会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具有惊人的创新性,但一些实质性的生活常识对于他们而言还不是十分了解。此时,教师可让家长参加到建构活动中,共同制作孩子想做的东西。比如,将吃橘子时剥下来的橘子皮、榴莲果皮等拿来举办亲子类游戏活动,让孩子亲手动脑动手,将原本需要放进垃圾箱中的橘子皮与榴莲果皮变成各样的物件,如茶壶、小鳄鱼摆件等,或是把橘子皮做成黄色小玩偶。此类将废物变成宝的创新体验,不但能够在一定响度上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还会缩短孩子、教师及家长之间的距离。

八、融合课题实施田园式的自主游戏

在幼儿阶段教育中,教师根据季节特点,组织幼儿在园内的种植区,开展田园自主游戏活动。在种植区中,孩子和教师一起自由选组,一同择取种子、种植容器、种植园地,实施观察、管理及采摘等活动。教师也可通过绿色生态园内的种植棚资源,组织孩子进行实地参观。在活动前,教师可先向孩子讲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而后组织孩子们实施讨论,让孩子们自主择取想要观察的植物及想要开展的活动。在活动期间孩子们无比兴奋,他们脸上挂着阳光般的笑容,会时不时地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活动后,一些孩子提出了想在建构活动区搭建“室内大棚”的想法。孩子们在美工区,把自己在活动中观看到的一些水果蔬菜绘制出来,而后用彩泥制作出类似的造型,并提出进行售卖活动的想法。教师应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需要在适当时候给予支持。教师通过孩子已有的经验,利用田园自主游戏活动,可全面激起孩子的游戏活动兴趣,促使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综合发展。另外,教师应该掌握孩子在自主游戏中的收获。对教师而言,让孩子们实施自主游戏活动,可以较好地帮助孩子强化自身探索意识,同时教师也能够积累观察孩子特性、掌握幼儿习惯、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在组织孩子实施活动与设计游戏时,教师应当适度了解一些介入孩子游戏的办法。孩子在自主游戏活动中,不但能够显著提升其观察思考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操能力及协商合作能力,还能全面发挥着他们的自主性与踊跃性。

九、实施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困惑

孩子在实施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会察觉到一些孩子会呈现出一定的问题。例如,孩子不能在没有教师干预状况下,自主感受丰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中,一些孩子呈现出兴趣持续时间过短的状况。在某一游戏活动区出现人数过多时,倘若教师不加以指导,孩子们极易慌成一团。在孩子自主建构游戏中,也会呈现出材料玩法简单化的状况,教师对多元化材料应用的指导层面依旧存在不足,不同教师的指导水准也不同。在混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难以有序地自主完成游戏活动。在进行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对未来怎样较好地进行孩子自主游戏活动,也形成了一定困惑。诸如,怎样规制孩子自主游戏的指导要点与综合目标;孩子在游戏期间,教师怎样掌握高效的介入办法与介入时机;当孩子自主设定目标与建构游戏呈现一定偏差时,教师怎样介入其中;在实施部分自主游戏活动后,教师怎样深化评价游戏流程,又当怎样指导孩子作出自我评价等。由此,教师需要在日后进行孩子自主游戏活动前做好准备工作,可听取专家的专业点评,强化实践反思,归纳总结提高自身工作经验,也可利用观摩优秀园的自主游戏活动流程,以此提升自身指导能力与组织能力,革新自主游戏办法。

十、结语

总之,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每个孩子均有其独到的成长规律。作为教师应该全面尊重这一规律,需要予以孩子全面自由发展的空间。唯有如此,方能够全面激起孩子深化探知的踊跃性与自主性,促使孩子健康良性成长。若孩子自主性发展成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爱好后,教师需要全面发扬孩子的特长,指导他们在自主游戏中克服各种困惑及改变自身弱点。自主性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力求教师能够全面保护、培养及呵护孩子。同时,也期望在自主游戏中,让孩子弱小的心灵得以开放。

猜你喜欢
建构游戏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建构游戏玩不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