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复兴
最近,广东江门一所学校火了,学校在教室后排设置两个专门的隔间,供正副班主任办公。班主任可以在那里读书、备课、批改作业,同时也便于了解班级课堂的动态,管理学生。每个学生开小差,搞小动作,班主任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样的管理方式迅速遭到不少网友的吐槽。有人说,这是管犯人吗?学生在全天候“监控”下学习生活,必然会导致自我管理能力弱化,扼杀个性创新。有人说,这在无形中又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成为压垮这个“芝麻主任”的最后一根稻草。
应该说,任何教育改革和创新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功成名就助推学校教育良性发展的可能,也完全有功亏一篑阻碍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风险。作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当事者,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只有在正本清源、梳理沉淀的基础上尽力规避伴随改革而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才能以切实的举措和显著的成效来回应社会的高度关切。
说起 “入班办公”,影响最大的当数著名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管理经验。魏书生说:“我当班主任时经常在教室里办公,前面摆满了学生的课桌椅,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排,最后一张,也就是学生的课桌,往那儿一放,就成了魏书生的办公桌。我长年累月就在那里办公,让学生感受到与老师在一起的快乐。我做了11年半省重点中学的书记兼校长,直到离开那天,在学校我既没有办公室,也没有办公桌。……我也没想过要通过这些做法产生什么大的作用,我就是觉得这样比较舒服。”言语之间,反复强调这是他的个人习惯,也没想这些做法能产生多大的作用。
有老师认为: “现在我越来越理解魏书生为什么要把办公桌安排在教室里,因为这样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轨迹,更深切地感受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还能更方便地教育学生,对学生的破坏性行为有一定的震慑作用,有时还能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作为实验,魏书生中学的班主任各有两个办公桌,一张在教室对面的办公室里(就近四个班的班主任一个小集体办公室),另一张就在教室后面门对面的角落里。这里的班主任实行坐班制,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办公,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管理学生,实现对学生管理的无缝对接。
受魏书生的影响,不少地方都借鉴了这一办学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著名特级教师、“青春语文”首倡者王君就在学校没有任何规定的情况下 “入班办公”,从重庆到北京到广东“痴心不改”。她说: “来到新学校,发现班主任的办公室在教室里。心里头便欢喜得很。”在她的心目中,班主任首先是一个陪伴者,其次才是一个管理者, “班主任最好的办公位置,一定是在教室里,一定是在学生群中。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感受学生的感受,体验学生的体验,经历学生的经历……有了这些感受、体验和经历,我们才有可能找到工作的起点。”后来,学生们对老师最深切的印象就是老师真正融入他们生活的那些瞬间,如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批改学生的每日随笔、天天和王老师一起长跑……
但也有不少失败的例子。如湖南某市,听了魏书生老师推介了班主任入班办公的经验后十分赞赏,马上在全县推广。结果不到一个学期就销声匿迹了,因为从班主任、科任老师到学生均不满意。班主任说,教室里办公尽管能保证课堂纪律,但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比如找家长和学生谈话、找科任老师和学校各处室负责人联系工作、拟订班级工作方案、开展备课、批改作业等。科任老师说,上课时班主任坐在教室后面,有一种被偷窥的感觉,原有的那种轻松自如、热情四溢立马会荡然无存。学生说,有班主任在,他们课堂上不敢自由发挥,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沉闷,情绪压抑。结果是,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班主任却从此失去了自由,科任老师上课也很不自在。其他移植这种模式失败的地方,大多存在类似情况。
梳理班主任“入班办公”的源与流,我们可以发现, “入班办公”既可以发挥很好的效用,如魏书生、王君等成功的案例;也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那么,在实施班主任“入班办公”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才有可能更好地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学生的健康成长呢?
从 “入班办公”的成功案例看,尝试者均是自主作为,无论是魏书生还是王君,都没有学校的行政命令要求。魏书生更是用 “喝酒”与“喝白开水”的区别来形容“入班办公”与否的区别。他自己在教室里办公,却从来不要求其他班主任也“入班办公”;自己任校长时不要办公室,却支持学校教师、领导要办公室。魏书生说:“我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但是我不能要求老师们、主任们、副校长们、校长们:你们都要办公室干吗?一人搬一张桌子都到教室里办公去得了。不对,对人家来说,要办公室很好;对我来说,不要办公室很好。”
这也昭示了“入班办公”必须遵循的原则:让志愿者先行,倡导而不强制,先试点后推广。不遵循志愿者先行原则,搞一刀切、大跃进,是很多“入班办公”尝试功亏一篑、折戟沉沙的根本原因。
俗话说: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入班办公”要收到良好成效,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作为基础。因为一切优质的班级管理均源自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科任老师之间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好关系锻造好团队,好团队铸就好班风,好班风起着明方向、促学习、增团结、激活力、挖潜能等方面的作用。在这样的班级中,班主任 “入班办公”,学生就会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交”的亲切感,科任老师就好像朋友来造访一样,哪里会有监控感和拘束感呢?王君老师说: “如果我们觉得在孩子群中还有局促,还有烦躁的话,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彻底被成人世界绑架了。如果我们觉得在教室里心灵不安静,不能做其他的事情的话,不是因为孩子太闹,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太闹。”
在“入班办公”之前,班主任最好扪心自问:我与学生、科任老师有足够信任了吗?我们之间是否已真正做到了亲密无间的心灵契合?
班主任在 “入班办公”之前,首先要思考,我的角色是什么,我在班级的课堂起着怎样的作用,是否要现场介入。像那种班主任“在科任老师上完课后再出五道当时课堂讲的题,所有学生必须答对四道才能下课”的做法是否合理,值得商榷。魏书生说: “我没有监督学生和老师的想法,就是想和学生们在一起,他们上课我忙我的,这不,我两本书都是在教室里写成的。”
班主任 “入班办公”,面对科任老师,最好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理性旁观;面对学生,则是“一笑一颦常自在,一枝一叶总关情”,亲密陪伴。这样,入班办公就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补台而不拆台”,甚至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的理想境界。
俗话说: “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在入班办公的过程中,班主任绝不能做甩手掌柜,最好能够像发掘文物一样去发现科任老师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进行表彰;至于其中发现的不足,则采用成长型思维, “轻轻耳语在你需要的时候”。
魏书生说: “我的舞台就是教室,一走进教室我精神头就来了,我喜欢驾驭课堂和学生交流知识,我偏爱教书就像别人偏爱打麻将一样。”王君也认为,教师的深度幸福,一定是在和孩子们的深度交往中产生的。她还创造性地采用了“播报点评”这一载体,即学生每天写现场播报,她每天点评,几乎把每个班,都带到了幸福的高潮。“每一天不听听孩子们的播报,不为孩子们,不为我的班级写点儿什么,我就觉得,这一天,白过了。”“优秀不优秀,是别人说的;但幸福不幸福,孩子们说了算。”
班主任入班办公本质上是一种变“长臂管辖”为“现场办公”的尝试,要避免对班主任提过多苛刻的要求,否则很可能好心办了坏事。班主任的作业本、备课本等办公物品放在那里,而且他们也抽空去办公了,无论他什么时候在与不在,都已经起到了现场管理的作用。学校只需要对参与度不够的班主任进行“耳语式提醒”即可,千万不能以入班的次数和时长之类进行机械管理,否则学校将“一着不慎、全盘皆输”,陷入 “怨声载道”的尴尬境地。那是谁也不乐见的局面。
魏书生中学的班主任之所以设有两个办公桌,就是为了兼顾独立办公和入班办公的需求。试行“入班办公”的学校也可以从中得到启迪,多一些人本化的考量,少用僵化的教条来考核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