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视角下看中美高校教育的差异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与美国督优维尔学院为例

2022-03-16 01:34:12郭占京蒋拓黄宏妙蒋基昌张笮晦
科学咨询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学院文化

郭占京,蒋拓,黄宏妙,蒋基昌,张笮晦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

随着近现代通讯、交通技术的迅猛发展,地域不再构成沟通交流的限制,经过多年的孕育,中国高等教育开始逐渐走出国门,并在全球高等教育的市场中与美国等众多教育强国同台竞技。在“平眼看世界”的时代背景下,广西中医药大学不仅早就开始与东南亚国家共同培养高等人才,而且自2015年开始与美国督优维尔学院联合办学,以“3+2”的形式共同培养护理学学士,该项目学生在广西中医药大学读3年护理学本科,然后到美国督优维尔学院读2年护理学专业,即可考取美国护士资格证。两校不仅在学生联合培养进行合作,同时在师资培训、学生短期交流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由于两国的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受训教师或学生均感觉到文化冲击。故本文尝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中美两国高校教育的差异。

一、中美不同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中文的“文化”一词由“人文化成”缩写而来。此语出于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英文中“culture”一词来源于古罗马拉丁文中的动词“Colere”,原意为“培养、种植”。17世纪出现的形容词“cultive”已经摆脱了“种植”的本义,而含有“受过教育的、有教养的”之意。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及智力。

高等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一般认为起源于隋唐的科举制度。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始终主导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礼之用,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内核,最终引导“整体至上”的价值取向形成中国社会的集体主义,并在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制度自产生开始,就以培养“明人伦”“止于至善”的善人为目标[1]。近现代“三民主义”教育原则亦提出“高等教育养成德智体群美兼备之人格”,延续了中国“重德”的传统[2]。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身的理想主义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统治阶级一直重儒轻商,例如,早在《书·周官》中就已经将平民分为四类,分别是士、农、工、商,且在四民中以士为首等,商为末等,导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社会风气,且教育只传授儒家经典,极少涉及农、工、商的讲解,使得中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以儒为主的单一化教育体系。在两千多年的文化熏陶下,中国人习惯于集体主义、理想主义、单一化的教育体系。

美国高等教育出现的标志一般认为是1636年哈佛学院的前身坎布里奇学院的成立。美国高等教育始于美国建国之前,其传统根植于到美洲开拓新家园的欧洲清教徒。从历史渊源上看,斯克卢比清教徒为了追求个人宗教信仰自由,躲避英国政府的迫害和谋求富足的生活[3],才有了1620年的英国清教徒弥撒团“北美之行”的壮举。为了将荒芜的北美大陆建设成教徒心中的“山巅之城”,北美移民们逐渐形成了求真务实和讲究实用的传统,“讲究实用的观念……是一般美国人都奉行的准则”[4]。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广阔的土地、丰富的物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劳工移民至美国,并在这里接触、交流、竞争、融合,移民造就了当今美国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三四百年的美国发展史,形成了以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多元化为核心的美国文化,并与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相互影响。

二、中美文化差异在高校教学中的体现

(一)课堂教学上,中国表现为集体主义,美国表现为个人主义

在中国,受儒家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支配,中央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也延续到了高等教育领域。儒家认为“师”是“天地君亲”的代言者;是儒学经典的传授者;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故不断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教师作为教学过程权威者的观念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直到现在,教师仍然是大部分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角。在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入学率的背景下,广西中医药大学大部分课堂不得不采用大班教学、讲授式的教育方式,致使每班学生超过50人,甚至达到100人。在课堂上,学生习惯于聆听教师讲授,被动接受授课内容,极少主动提问。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传承,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但这种对知识的静态接受,不利于“处理外界的各种信息以及扩展大脑层面”[5]。换言之,中国高等教育在课堂教学上,表现出强烈的集体主义,学生集体接受教师的讲授,统一授课进度,单向输出的教师与被动接受的学生集体完成授课任务,学生个人很难在课堂上获得独立思考的过程。

在美国,“个人主义是遗留给后代的清教主义的核心”[6]。美国广阔的土地和人口的频繁流动性,强化了个人主义的人格独立性和选择的自由性[7]。美国的个人主义在学校课堂上特别是高校课堂上表现得更为明显,高校教师一般认为自己是学生的朋友,是先行者,而不是权威者。教师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甚至鼓励学生对学术权威提出挑战。受益于多渠道筹措到的教育基金,督优维尔学院可以按照自己的办学思路聘请相关的教师并组织教学活动。在督优维尔学院,教师与学生的比例高达1∶9,学校有69.5%的班级学生人数少于20人,最多亦不超过40人。故教师有精力进行引导式、讨论式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某个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而不必担心教学进度的问题。教师在课上讲解的内容需要学生课下用2-3倍的时间去查询更多的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学习完成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再带回到课堂上进行讨论,观点无关对错,但需根据资料自行归纳总结并言之有理。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中,美国学生一般都会积极响应,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己。在这种渗透式教育下,虽然学生有时会表现出基础不足,讨论不深等问题,但同时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更在乎自己发现的过程和在发现过程中的体会,更善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8]。

(二)课程设置上,中国表现出理想主义,美国表现出实用主义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在1999年扩招前,大中专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录取率甚至不足10%,该阶段为精英教育阶段。政府、教师、学生均注重研究型学位,在专业设置的理念与思路上表现为理想主义,如传承书本知识,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师生的一致目标;侧重学术性、学科性本科专业,对于职业应用型专业的发展较少考虑[9]。导致专业设置趋同化,学校不能以市场需求、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越过50%这一关键节点,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历史性“转段”。同时中国开始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明确职业教育是大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广西中医药大学现有本科专业27个,本科在校生15000多人,这些专业均偏重研究型。但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大力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亦重视职业教育,故附设有广西中医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教育机构。

从拓疆经验和清教教义中孕育而来的实用主义,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美国著名的康奈尔大学的创始人康奈尔就曾经指出:“这所学院将使科学直接服务于农业和其他生产行业”[10],他的办学理念强调世俗性、职业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使美国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渐频繁,产学研合作以追求教育的实用功利为出发点,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促进产业部门的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产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素质,使教育为现实的利益需求,特别是社会经济产业的需要服务[11]。督优维尔学院认为,读书是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因而,课程设置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社会生存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他们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能力。鉴于这样的教学目的,学校鼓励和帮助在校学生抓住各种机会去探索各种各样的学科,去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帮他们找到愿意奉献其一生的东西。

(三)教学层次上,中国表现出单一化,美国表现出多元化

中国高校教学层次上单一化。现阶段我国高校一般指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该类大学都是由国家独立投资,政府拥有对高校的审批权、专业设置权、招生决定权等诸多权力。职业技术学院不受政府及群众的重视,同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不同高校同一专业进行标准化建设,按照建设规范,各高校同一专业需配备相同的教师、实验室、教室等(认证最低标准)。该做法虽然有助于形成规模效益,但专业认证建设也容易导致单一僵化的共性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学校的特色和学科特色的彰显。中国政府重视综合性大学建设,对技能型学院建设投入不足,导致社会高层次技术型人才不足。社会各大企业招聘岗位一般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进一步加剧了本科层次以下教育的萎缩。广西中医药大学原名广西中医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亦是中国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2015年以来,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专业认证,中医学专业认证获得教育部专家组的“完全认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为6年。广西中医药大学是中国高校的一个典型代表,高校定位即为本科院校,本科教育为主要教学层次,研究生教育日益壮大,但成人继续教育只占其中一小部分,教学层次单一化严重。

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美国高等教育表现出多元化。美国高等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是社区学院;中间层次是州立学院和州立大学;最高层次是有博士授予权的研究性大学。社区学院是全美覆盖面最广,在校就读学生人数最多的一种主导类型。社区学院的宗旨是满足全民的教育需求,为美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学院学制最长两年。中间层次的州立学院或州立大学,学制一般四年,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最高层次是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实力雄厚,设备先进,具有高水平的研究能力,担负着向高校和社会输送教学和研究人才的使命。督优维尔学院是一所拥有博硕士授予权的私立学院,该学院不仅进行本科教育,同时进行硕士生教育、博士生教育,以及持续教育。该校现拥有在校学生共3045名。其中大于30岁的有660人(含40岁以上的244人,甚至还有2名大于65岁的学生),该部分学生一般为就业后发现自己的兴趣,进而入校接受教育,故教育过程中学习目标更为明确。

三、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始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更多的国人开始平视世界,并尝试走出国门,提升自我。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如何正确评价不同文化下的高等教育,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美国作为教育强国,其高等教育理念一直被世界各国所认同,故成为许多国人向往的地方,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高等教育理念存在不同之处。如中国高校校训常用“团结”(集体主义),“善”(理想主义),“勤奋”;美国高校校训常突出“个人主义”,“宗教精神”[12],这些高等教育的理念均受本国的传统文化影响。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必将在全球教育市场上与各国竞争,在瞬息万变、互联互通的当代世界,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同时又吸取、融合他国的优秀文化,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国门必然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担,同时亦担负着文化输出的任务。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学院文化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初等教育学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江西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5-24 06:57:54
谁远谁近?
学院掠影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38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