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艳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坚定信仰、增强意识、自强不息、鼓舞人心的功能。它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肩负着培养技术精湛、开拓进取、精湛的人才的重要任务,并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它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显著效果,培育红色、专业和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扬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著名文化城市,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基因的热土之乡,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把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融合方式,并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制作计划外的教育节目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实现国家振兴、追求幸福生活的伟大历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族人民在实现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意识形态,主要以静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远大的理想目标,顽强的意志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1.物质文化资源
物质文化主要分为名人故居、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革命遗迹遗址。扬州的名人故居有3处,分别是朱自清故居、曹起溍故居和许晓轩故居。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有11处,分别是扬州、仪征、江都、宝应、高邮等5处革命烈士陵园,还有曾玉良烈士陵园、宝应曹甸四烈士墓、三垛河伏击战纪念碑、万福桥大屠杀纪念碑以及郭村保卫战纪念馆、邵伯保卫战和红枫园纪念馆。革命遗迹遗址有5处,分别是恽代英来扬传播革命思想的下榻处(绿杨旅社)、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高邮新四军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旧址、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江都塘头姊妹楼)、苏中公学旧址等。
2.非物质文化资源
根据扬州红色革命事迹和英雄人物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文艺工作通过艺术加工者创作了一批催人奋进的红色小说、红色歌曲和红色影视作品。《红岩》主人公许云峰的原型是来自于我们江都的英雄许晓轩;《东进序曲》反映的新四军东进抗日起始地在江都郭村;《柳堡的故事》发生在宝应,其插曲《九九艳阳天》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是传唱半个世纪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经典音乐作品;另外扬州也是著名爱国主义者朱自清的故乡,这些都是全国著名,不可多得的红色文化资源。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扬州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点多、面广、线长,基本涵盖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一整段历史时期。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名人故居、烈士陵园(墓)、革命纪念场馆、革命遗迹遗址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不体现了革命先辈们胸怀大志、敢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品格,是扬州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每一个扬州人骄傲和学习的瑰宝,也是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2.具有教育性
在扬州这一片革命热土上,每一位革命英雄人物的背后都有着生动的、富有感染性的革命事迹,这些革命事迹无不蕴含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革命精神。例如,陈毅同志在江都开展统战工作时机智勇敢、服从大局,他所表现出的听党指挥、服务人民、服从大局、维护团结、不怕牺牲、冲锋在前、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新四军精神仍对我们具有教育作用。
3.具有时代性
扬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建党初期革命思想的传播。对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扬州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也吸收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首先,扬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不能常态化,运用较少。高职教师很难兼顾到扬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有时为了讲解某个知识点时选一两个扬州红色革命故事点缀一下。其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扬州红色文化资源缺乏连续性。部分教师反映:应开设专门的红色文化相关课程,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目前,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对扬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的。
不管是教师还是高职院校大学生都不希望用以老师讲授为主这一种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通过笔者与部分学生和教师访谈中得到的事实情况是:高职教师很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用扬州红色文化资源,部分教师仅仅是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布局严密,教材丰富。红色文化的泛滥往往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缺乏深入探索,不利于对此类课程的真正理解。教育中的精神意义,形式非常单一,很难在根源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学形式单一。就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问题,高职教师普遍只注重学生的就业率,而忽视了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与弘扬。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时简单粗糙,运用肤浅,仅仅流于形式,未能进一步挖掘其真正内涵,缺乏探究性。一方面,表现在老师不能深层次了解扬州红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表现在老师们简单粗糙地将扬州红色文化资源简单嫁接到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中,但对怎样把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贯穿于思想工作教学的全过程,怎样更好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弘扬优秀红色文化探究很少涉及。
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选择产生动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失去自信,对红色文化蕴含的崇高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认同感不高。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依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贫富差距、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社会问题与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存在反差。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人情淡薄等社会问题的出现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对高尚品德的传承产生动摇。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逐渐失去自我,过于看重个人利益,集体主义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些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时首先考虑是否对自己发展有利,对与自身利益无关的事情持漠视态度。对于社会丑恶现象,持明哲保身的心态,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一,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较少融入红色元素,缺少红色内涵,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认识不足。校园布局、校园景观、校园建筑等,都能够表现校园传达的精神内涵,但有的高职院校相关负责人容易忽视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规划建设中。
其二,有些高职院校对红色文化的宣传缺乏重视。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只注重形式,缺少对红色内涵的挖掘和提炼。校园主题活动缺乏组织规划,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较少,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校园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其三,部分高职院校对红色文化融入社团建设不够重视。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活动、拓展综合素质、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但有的高职院校社团管理松散,缺少长远规划,活动形式单一枯燥,活动内容更偏重娱乐性、消遣性,活动内容缺乏思想深度,活动质量不高。
有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资源匮乏,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在教学中对红色文化的引用缺乏创新甚至较少提及红色文化。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理论化或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选用的红色素材与课程融合度不高,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对红色内容理解困难,甚至产生抵制情绪。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只侧重教材知识内容,只是简单讲述历史事件或人物,教学内容太过浅显,对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和拓展,缺乏必要的逻辑梳理和学理论证。在弘扬红色文化时忽视其蕴含的时代意义,与新时代结合不够紧密,红色文化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呈现。还有个别教师一味迎合学生兴趣,依赖视频、图画等形式对红色内容娱乐化,忽视理论深度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理解。
目前我校已有扬州红色文化研究推广中心,通过设立研究中心,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精准阐释,对地域红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开设红色精品课程。同时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融合。在全面推进我校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红色文化教育要素可以有机地融入教学中专业课程,对学员能潜移默化地思想引导,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而行。把红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纳入专业课程,是学生最易接受的方法,例如,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有文创工作室、数媒工作室、非遗大师工作室,在专业课教学中,将扬州红色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二次加工和创作,如结合扬州剪纸、雕版等传统非遗,依托扬州红色爱国人物,设计出扬州红色人物系列文创;利用数字媒体网络虚拟技术还原历史事件与历史情境,将红色历史遗址、名人故居、纪念馆等素材以音视频等方式搬回课堂,使学生沉浸其中,更深入地领会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进而丰富了我校红色教育资源。
校园文化是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立足地域特色,将优秀的红色文化注入校园文化中,不断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底蕴。例如,学校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学校实际和专业特色开展红色文化宣传,特别是在重大红色历史事件纪念日,如建党100周年、五四运动纪念日等,通过阅读《红岩》等红色著作、观看《柳堡的故事》等影视作品,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讲红色故事、书画等多种形式进行红色主题艺术展演,使学生在传颂红色故事、阐释红色精神中,自觉接受红色文化、信仰红色文、热爱红色文化,不断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度;学校还可以设立图书馆红色文化专区展出一系列反映扬州革命精神的红色图片,学校广播站播放红色革命歌曲以形成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另外,学校还可以联系当地的党史研究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净化学生的心灵,达到更好的文化育人效果。
实践是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将理论与社会现实衔接的桥梁,要通过实践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统一起来,可以有效巩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学校可将红色教育纳入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着力打造红色第二课堂。与名人故居、革命纪念场馆、革命遗迹遗址等一批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达成合作协议,利用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节点、党员活动日、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参观、走访、体验课程、红色拓展活动领悟、感知红色文化的内涵、精髓,使师生近距离接受红色教育洗礼,传承革命信仰。通过这样的教育过程,把爱国主义教育最终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进而形成行为习惯,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现代教育背景下,互联网的出现为教书育人提供了更多可能,将红色文化融入网络育人建设当中已经成为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新媒体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宣传红色文化,强化“互联网+”思想引领,扩大红色文化教育覆盖范围。打造生动互动的网络红色教育生态系统,实现创新驱动,在尊重红色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系统地、主题地传播红色文化。同时,与哔哩哔哩、抖音等活跃的年轻一代平台完全相连,以微视频为主题或通过网络平台传承红色基因,测验和其他流行的互动形式,激励着最高管理层。具有娱乐性的职业学院学校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的主观能动性,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红色情感,从而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在教师备课、上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扬州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和扬州人民在这片热土上共同创造的,是宝贵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将扬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修养,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励高职院校大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朝着人生目标努力拼搏奋进,书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