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

2022-03-16 01:34:12孟凡镇
科学咨询 2022年20期
关键词:校企育人思政

孟凡镇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68)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具有历史性的重大跨越。2021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办学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并要求在职业教育办学发展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优化对职业教育不同类型的专业定位,进一步着力深化相关产业的教学研融合、校企交流互助,深入推进育人方式,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但随着现代学徒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利用现代学徒制校企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实效性,进一步扩大协同式育人的教育优势,成为当前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中的紧要议题。

一、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的价值

(一)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充分继承原有的传统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建立形成的。对传统教学的关键教学方法进行良好的保留,即师徒式传授教学。再加入以企业合作为基础,产教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因此“所谓‘现代学徒制度’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式的职业教育制度’”。[1]我国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教学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融合学校和社会企业两方面的教育优势,将传统的学徒岗位实训与现代高职院校的规模优势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专业特性,向学生传授实用性更强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从而培养出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专业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这种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中,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可以说现代学徒制综合了学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在职培训等各种模式教育的优点,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中比较理想的一种教育模式。”[2]

(二)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的价值

新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2020—2023)》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我国新阶段职业教育的重点任务和教学要求。对此,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在对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程思政改革和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试点工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和创新的同时,也实现了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合一’的要求。”[3]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把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是确保“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知与行”的重要方式。

运用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多课程协同教学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是一种特色鲜明的类型化教育,培养能力的实践型教育,以及面向市场需求的就业型教育。所以,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课程思政协同教学模式更适合新时代职业高校的教育改革发展需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润物细无声”的多学科协同式教学,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和专业理论知识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从而达到入脑入心的育人效果。不断增强和切实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思想素质,培育进步的思想理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的优势

(一)教育资源优势

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离不开优势且充足的教育资源。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及教学改革所试行的现代学徒制多课程协同教学模式,使以校企合作培养为基础,利用企业资本、技术、知识、设施等各种要素共同参与的协同教学,共同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这是其他教学模式不具备的教育资源优势。所以,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及社会企业的教育和课程资源,从学校和企业中挑选出优秀的专业课程理论人才和实践型人才,组成合理的教师团队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以此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既能将先进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又能从反复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理论知识,同时去指导教学实践”。[4]两类教师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共同构建管理科学功能合理、善于创新的高职教师团队。同时,通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企业师傅的实际社会经验的协同培育,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得以保证,为社会稳定输送高素质专业性技能人才。

(二)课程体系优势

教学课程系统化始终都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和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转变了传统高职院校教育重理论基础的课程体系,删减了繁复的教学课程,因材施教、分类教学,满足不同类型的学习需要,使专业课程设计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单一理论教学更为系统与多元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育培养计划,直接推动了不同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的创新优化与衔接贯通,扩展了职业学校的专业布局。实行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多方面深入交流,帮助学校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国外最新技术和科技前沿,便于学校开设高含金量专业,从而培养社会稀缺性技术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协同式育人教学机制把德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促进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专业实践等课程协同教学的有机融合,缓解传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课程思政协同式教学,在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内在修养,从而实现“文化素质+职业技能”针对性、多维度、全方位培养的目的。

(三)实践培育优势

在现代学徒制的推动下,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更多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合作的企业之中建立开放、共享、智慧型实习和实训基地,而企业也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建共管共育的良好循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以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企业的专业技术实践教育为支撑,形成了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学习与研发为中心任务的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专业化教育机制。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和产业技术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使高等职业院校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加得心应手。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同建设的人才数据平台,实现了对产业稀缺人才的针对性培养,改变了以前理论与实际、知识技能与操作能力并不对等的情况,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发展现状

自教育部颁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以来,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课程思政改革和试点工作。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人才培育与课程思政协同式的教学模式,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思路,具有教学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等优点,有效弥补了传统原有教学中灵活性不足的缺陷,提升了职业教育现代化育人的水平。目前在试点的职业院校中,所取得的实际教育教学成果十分显著。但是作为一个处于不断发展中的教学模式,还存在某些不足,这给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和多课程协同教学带来了新挑战。

在实际教学育人方面,因为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案,高职院校的教学主体与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且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育人模式与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存在诸多差异,不能直接套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基于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的独特教学方法,若不加以优化创新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降低。在教师队伍方面,职业高校的专职教师可能会出现实际操作技能缺乏,不了解最新技术与科技前沿,不清楚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等,而企业兼职教师缺乏教学能力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因此不能有效地进行协同配合教学,导致专业知识不能得到有效的实践,实践课程中思政元素缺乏、教学效率降低等问题。

四、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发展建议

(一)增进协同育人意识

在学徒制中增进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作为一种正在探索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势必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且在各专业授课中添加思政因素,也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这要求高职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并提升与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协同意识,掌握多种学科内容,在拓展专业知识框架的同时具备相应的思政知识,让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内在修养共同发展。同时,高职院校也应正视协同式教学的重要性,真正认识到课程资源协同的价值,形成长期的校企教学资源协同机制。只有协同式育人机制得到优化,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领域的实践和教学融合,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只有现代学徒制与课程思政协同教育的培养建立了相辅相成的教学关系,才能够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和现代学徒制完善与发展。

(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企业师傅缺乏教学经验两个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继续深化教育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产教融合、校企互助办学机制,进而推动建设校企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再利用校企共育、引企入校、引校进企、送教上门等手段,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理论优势,主动与优质企业开展多方面的技术合作。构建高职教师与企业师傅互通交流平台,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延伸学校办学空间。例如,让企业师傅介绍生产流程、行业规范等,让高职教师下企业进行实际实习,学习最新的企业生产方式,及时地进行专业课程创新改革,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其次应积极开展教师及企业老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评估办法,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关键一环,最终打造成一支具有丰富经验阅历、身正为范、广受学生青睐的专业教师教育工作团队。

(三)创新优化教学内容

与现代学徒制相互融合,构建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思政体系,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衔接,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注重培养职业高校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将其劳动教育纳入教育必修科目,注重强化实践实习课程和艺术人文等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引导学生精进技艺、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例如,运用多课堂教学方式拆解教学内容,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内讲授基本的行为品德、爱国思想等思政内容;专业课堂学习基本专业技能知识,并穿插思想政治元素培养学生职业品德;在企业见习课程中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职业道德的践行。形成现代化学徒制下的课程思政协同式、全方位、多领域育人,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四)优化学生评价体系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下,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用,特别是目前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互相协同教学的大趋势下,就需要在传统笔试试卷的评价体系上进行改革创新。我国目前在试点的职业院校是由学校负责校内理论知识的考核,企业负责学生校外实习实践的考查,这难免会出现因评价标准不同、考查不全面、通过率过高等情况。所以为了能够体现现代学徒制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育优势,就需要在传统的考核之上,添加综合思想素质、实践能力等综合性考查项目。虽然目前有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测试,但大多是流于形式,老师和学生也没有充分重视。高职院校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若只具备知识技能而缺乏道德素养,那么将会对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在企业实习阶段的评价体系,也不能只包含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技能实践能力,需要增加学生在整个企业实习阶段的日常表现、人际交往、沟通交流,进行多方面的考查和评定,才能有效地避免评价不真实过于片面,才能实现现代学徒制下课程思政协同教学评价体系的客观性、有效性、真实性。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下的课程思政协同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系统性的工程。高职院校要从本校的具体实际出发,着眼于社会需求,紧盯产业技术前沿,提高技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并进一步优化课程构建与教育方法改革,探索学徒制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完善的学校企业共同体,实现高质量的“三全育人”,并将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效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协同教学和人才培育模式。

猜你喜欢
校企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