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课程思政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2022-03-16 01:34:12管河山
科学咨询 2022年20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思政

管河山

(南华大学,湖南衡阳 42100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一重要思想为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指明了方向。高校需加强对在校师生的价值观引领,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育的全过程,这涵盖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学风建设等多个环节[1-2]。

然而,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实践中也未能很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现象表明高校思政教学内容和方式仍存在短板。若高校只注重对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或淡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如此一来是无法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本质上而言,这种教育方式是不成功的。因此,高校教育不仅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深刻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转换成个人的实际行动,切实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水平 。

二、投资学课程中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挖掘

投资学作为金融方向的核心课程,在高校的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等专业都有开设,也是公选课中很受欢迎的课程。高校大学生多喜爱投资学,不仅体现在其作为资本市场实践的重要参与者,在校学生参与投资已经较为普遍;放眼未来,高校毕业生更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扮演着金融市场投资者的角色,而且未来更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企业管理层或者我国资本市场管理部门成员。因此,高校课程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长远的意义。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学生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在投资实践过程中,投资者应信守承诺、遵守约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遵守诚信原则进行理性投资,杜绝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扰乱金融市场,摒弃非法获取内幕信息加剧市场的波动。作为企业管理层更应诚信经营,通过合法经营提高企业业绩,摒弃通过虚假信息传播操作企业价值水平,更不能唯利是图通过财务舞弊等手段欺骗投资者。

敬业价值观培育涵盖爱岗、尽责、钻研和奉献等系列内容。作为投资者而言,在进行资产配置时,既要考虑收益也不能忽视风险,然而日常投资实践中,收益更多的是个人关注焦点,然而,个人忽视风险的投资行为可能会加剧整个市场的风险,这就需要用到资产组合选择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理论知识合理分析资产风险和预期收益,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配置资产并进行风险控制,提高专业投资水平,做到真正爱岗敬业。对企业层面来说,敬业要求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切实维护股东利益,同时也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平等是国内资本市场投资者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包括参与资本市场和投资过程的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利平等。市场主体在进行投资交易时,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这是我国证券行业管理的基本准则,杜绝唯利是图的内幕交易,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的平等知情权和财产权益,才能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再者,资本市场也应给予企业和个人平等的融资政策和途径,切实推进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在证券市场中,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进行交易时均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坚决抵制违法违纪的行为。

除此以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他要素在我国金融市场和投资实践中也都有渗透,为此,在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和挖掘出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观内容,做到教学过程润物无色,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3]。

三、投资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一)投资学课程特点

投资学是一门跟钱打交道的课程,即如何合理配置资产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在投资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性投资的理念。在教授该课程时,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会很容易形成只顾追求利益而罔顾法治和诚信的价值观;甚至会利用所学金融知识,进行违法交易,获取不正当收益。纵观国内外的资本市场,违法事件也是层出不穷,并未从根源上得到杜绝。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更应在求学期间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和熏陶,因此,在投资学课程中要格外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投资学具有客观性。证券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是客观的,一份风险一份收益,个人投资决策的主观行为影响有限。在投资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率、市场整体行情和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经营状况、个人资产配置都会影响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的收益率。风险防范的方法也是客观的,投资时可通过各种方法防范风险,比如分散投资,也可以通过对冲、掉期等策略防范和减低风险。例如,企业出口商品的时候,为了防止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购买远期汇率的方法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将远期汇率固定在某一水平上。但是,也需要注意,通过远期汇率规避风险的时候,也限制了收益。总体而言,在投资的过程中,风险和收益都是客观的,且相伴相生。

投资学具有主观性。根据同一条消息,不同的人会从中得到不同的消息,从而做出不同的投资决策。即使面对同样的宏观情况,不同的人也会做出不同预判继而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这也是行为金融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外,投资学的一些理论是根据一些假设条件提出来的,这些假设条件也具有主观性,对不同国家的市场有具体不同的适用性。例如,FAMA(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其假设条件并不能完全反映客观实际情况,他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但实则投资者由于种种原因会在投资中做出一些冲动的决策。

正是投资学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我们更应该发展一个充满平等、公正、法制和诚信等核心价值观念的社会主义资本市场,这也对投资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充分挖掘出课程教学的核心价值观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实践。

(二)投资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投资学课程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强化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我国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时,需要高校培育出更多的能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应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投资学课程教学要将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其中,使大学生不仅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中都勇于承担责任,具有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未来成为证券从业人员时,更应具备高尚的工作责任心。所以在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光大银行乌龙指事件等工作人员疏忽引起的损失案例也可以纳入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从业的敬业意识。

投资学课程教学在传授学生投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培养其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较高的专业素养。通过相关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国家前途、公司前景和个人投资收益的思考和认识;培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心理承受力,以适应证券投资工作的激烈竞争环境,鼓励学生阅读著名投资人的传记或访谈类书籍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切实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为其未来的就业提供帮助。

四、投资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理论认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想基础,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本质要求[4]。投资学课程应把上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各种思政元素融入授课内容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自然融入,提高学生理论认识水平和价值认同度。为此,我们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探索投资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核心价值观融入途径。

授课前的课程设计需要结合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元素的内容。上课前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向学生提出一些体现“核心价值观”元素的主观问题,以此来考查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例如,在讲解财务舞弊这个知识点时,可以结合一个案例考查学生对财务舞弊的看法,并引导学生在思考财务舞弊出现的原因及防范方法时,向学生提出对我国金融市场出现的诚信问题和政府针对财务舞弊所实施的相关管制等法治问题进行思考,将金融市场的诚信问题与财务舞弊相结合,让学生在知道财务舞弊时也清楚地了解到这是一种诚信缺失的问题,在国家法制越来越完善的今天,这种为自己的利益而造假的行为对中国的整个金融市场而言是不可取的。学生将诚信、法治融入财务舞弊这个知识点。

授课中采取互动的方式将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能够及时关注并了解国际贸易发展形势,是身为一名合格经济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师在分析投资案例或是投资时政时,向“核心价值观”方向进行选择。可以先让学生对课前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案例中体现的以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思政元素,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这样既可以教导学生如何从案例中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投资信息,也可以让学生感受金融市场中所体现出的“核心价值观”元素。

政府及时、精准的政策稳定了中国的金融市场,这些都体现证券投资中的和谐、敬业等核心价值观元素,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将其融入基本面分析的知识点中,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授课后以及课程成绩评价方式。平时分加期末考核的方式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教师评定平时成绩时通常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期末进行课程评价的时候,可以实行多角度、多途径、全过程的立体评价机制。

首先,将评价主体范围扩大至所有学生,将教师评价与同学在线互评相结合实现多角度评价。

其次,在考核评价依据方面,将随堂测验、案例分析报告、课堂发言、小组任务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等都作为依据,尽量细化考核的标准,实现精细化、多途径考核。

最后,借助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实现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中参与情况、课后任务完成情况等全过程覆盖的闭环考核。更重要的是,在上述课程考核环节中应融合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学习和实践的考查,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

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量借鉴了西方理论和实践体系,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更应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环节中,做到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其道德素质修养,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时代新人。

五、结束语

自2015年年末以来,我国高校陆续开展以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课程思政”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案是将专业课程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分开的,这就使得专业知识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联系不起来,造成教育的“孤岛效应”。然而,以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主体的“课程思政”设想的提出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成为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方式。这不仅能够丰富投资学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有效提高了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课堂实效性。

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基本责任与义务,值得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响应、协同共建、努力探索。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实现专业课程与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不仅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投资学专业知识,对生命、价值、存在等方面形成正面积极的感悟,而且投资学等课程建设向着更为特色化、人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推进。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