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锋 王龙斋 王杰琼/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农业农村局 453300
畜牧业养殖具有规模化的特点,有些养殖户为了扩大养殖利益而随意的扩大饲养的规模,导致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开始认识到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规模化的畜牧养殖中,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加之在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污,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该明确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提出积极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
1.1 生产方式和饲养规模的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分散性,而且养殖数量不多,牲畜的粪便量也少,许多牲畜的粪污经过处理之后能够被吸收和利用,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是随着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导致规模和数量明显增多,排泄物也会增加,养殖地区无法自身吸收掉粪便和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的粪污经过排放之后会污染水资源、土壤资源等,会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此外,在畜牧养殖中,养殖户没有配备专业的粪污处理设施,加之生态环保意识比较淡薄,从而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1.2 养殖场建设在城市边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畜禽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许多养殖地区开始接近城市,目的是减少肉制品运输的距离。此外,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粪便和废料没有经过处理之后就会排放到周围的田地中,或者倾倒在其他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肥料积累过多就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
1.3 有机肥料的利用率不高随着农业的发展,种植户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而大量的使用化学肥料,其具有便捷和便宜的特点,在农业种植中广泛应用,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就会减少有机肥料的应用。粪污经过处理之后会生产出有机肥料,但是有些地区对有机肥料的利用率低,也间接的造成粪污的处理利用效率不高,造成粪便的大量堆积,导致空气污染,增加疫病传播的概率,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2.1 对水资源的污染规模化养殖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如果不能有效的对粪污进行处理的话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有些养殖户将没有处理过的粪物直接排放到水资源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养殖业中产生的废水和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和其它的寄生虫,随意排放会造成土壤污染,直接渗透到地下水源中造成地下水污染,也会威胁人类的健康。
2.2 土壤污染传统的畜牧养殖业中产生的粪便的数量有限,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之后可以作为农作物生产的重要肥料,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因为粪便和尿液中除了还有大量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之外,里面还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是有些土壤中原有的肥力比较高,如果在没有了解土壤缺少某种微量元素的前提条件下就不科学的使用经过处理的粪污,也会造成土壤的负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此外,没有经过处理的粪便直接排放到农田中会造成土壤的硬化或者盐碱化,导致土壤中的养分下降,破坏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粪便中还有大量的虫卵和细菌,长期使用会破坏土壤的质量,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3 污染空气随着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多,就畜牧养殖来看,一些大型的养殖场没有购买先进的空气净化设备,在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难闻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之中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养殖过程中的粪便、尿液、皮毛等数量到达一定的程度之后会增加空气中的颗粒浓度,并且会产生大量的恶臭味道,造成周围的空气质量下降。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甲烷等物质,尤其是一些反刍类的大型动物,养殖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进入到空气之后会造成空气污染。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养殖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尤其是在夏季的养殖业发展中,对空气的质量的影响最为严重。需要注意的是,对空气的污染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人们的健康以及经济的发展都会构成威胁。
3.1 加强养殖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模化养殖场地生态环境问题与养殖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部分养殖管理人员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自己没有关系。为此,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可以定期的到养殖场宣传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更好的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此外,引导养殖户加强对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从整体上提高养殖户的素质。加强对先进的养殖设备的更新和管理,有条件的大型规模化养殖场,要购买粪污处理设备,能够自行的处理粪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2 加强资源净化在规模化养殖场中,应该做好空气资源的净化工作,做好粪污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工作,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废料集中的堆放和处理,或者聘请专业的机构联合处理,禁止将废物和废料随意的排放到大自然中,提高废料的二次利用效率。针对水污染问题,可以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集中的收集和处理,防止排放到自然环境中,避免造成水体污染。在大型的养殖场,做好畜禽粪便和尿液的处理工作,将排出的污水经过净化处理之后可以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同时还能够减少环境问题。将污水经过处理之后可以生产出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气是重要的燃料,沼气渣经过处理之后可用于鱼类的养殖。
3.3 加强环境的监督管理在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相应的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的措施,如成立了专业的环境监督小组,划分负责的区域和范围,对本地区养殖业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并且及时的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加大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的处理力度。在环境监督管理中,应该定期的对土地样本和水源样本进行监测,采集完成之后做好实验室的检查,掌握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以便调整本地区内的养殖规模,改变传统的养殖管理方式,养殖户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通过环境监督管理的方式还能够了解养殖地区的粪便排泄情况,不同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存在差异性,通过对排泄物的分析可以了解规模化养殖场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3.4 科学的饲养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并且减少疫病的出现概率,在养殖过程中大量的使用抗生素,导致动物体内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之后直接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资源。为此,在饲料管理方面,不仅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同时应该科学的搭配饲料的比例,为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建立长效的监督检测机制,定期对动物的粪便和尿液进行抽查,对土壤的质量进行定时的监控,了解数据的变化情况,从而对环境正确的评估,之后有针对性的改良。
3.5 完善法规在规模化畜牧养殖中,通过完善畜牧业污染法规也能够减少粪污的排放量。结合我国当前畜牧养殖的实际情况完善畜牧业污染法规,保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严格的把控饲料的配比关,提高饲料的生产标准。第二,在研究动物排泄物和饲料之间的关系,在改变饲料配方的前提条件下能够让排泄物更好的为土壤吸收,同时不会破坏土壤资源和水资源。第三,减少饲料中添加剂的使用量,可以添加一些生物制剂。
3.6 严格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在养殖方式上,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污染物排放少的饲养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的粪便清理方式,可以采取干清粪的处理方式,替代原有的水冲粪或者水泡粪,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及时的清理和单独的堆放,不能和污水以及尿液混合。
3.7 对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第一,可以利用沼气工程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经过化粪池发酵之后能够转化为重要的沼气,是重要的燃料,不仅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燃气费用。第二,堆肥处理。动物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同时也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将粪便直接转化为有机肥,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如果处理不当会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为此,可以采用堆肥发酵的方法,具有成本低廉并且能够消灭病原菌和除臭的优点。第三,严格规范养殖准入条件。严格规范养殖户随意的扩大养殖规模,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的准入条件,在适量的增加养殖数量的前提条件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强对养殖场污染物处理效率的监督,对不符合处理规定的养殖场需要有计划的强制治理。
在畜牧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养殖数量和养殖规模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渐的凸显,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来源主要是粪污,为此,应该加大对粪污的处理力度,集中收集粪污后科学的处理和综合的利用,减少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