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形势下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2022-03-16 05:00黄志文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农业农村局341800
兽医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种猪养猪场猪瘟

黄志文/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农业农村局 341800

自2018年8 月以来,随着非洲猪瘟的暴发,给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这种烈性传染疾病一旦患病,治愈率基本为0,在这种严峻形势之下,提高生物安全的管理迫在眉睫。生物安全就是防止传染性疾病在固定区域、固定畜群之间传播而采取的相关措施。生物安全管理是防控非洲猪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所采取的生物安全管理办法不外乎两个方面:第一是防止外部生物、人员携带病毒进入养殖场;第二是通过严格控制和相关措施,防止和降低场内病毒的传播。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化和对环境的强适应性,与之相对应的生物安全措施也要日新月异、不断更新。

1 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

非洲猪瘟具有高传染性,发病迅速凶猛,病的症状大多体现为呼吸困难和发热,有些病猪会出现咳嗽、口鼻分泌出脓性分泌物的症状。非洲猪瘟病与普通的猪瘟病在临床症状上有很大的相似性,若想确诊非洲猪瘟病只有通过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判断。这种病一旦暴发,便会极大的打击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导致许多生猪养殖户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需求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非洲猪瘟病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1)生猪与患非洲猪瘟病的猪、运输车辆,甚至是运输人员直接接触便极有可能感染非洲猪瘟病。在生猪的运输过程当中,运输车辆和运输人员由于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大量接触不同的养殖场和生猪,有可能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如果在交接过程当中没有对其进行彻底的消毒,那么非洲猪瘟病毒可能会被带入生猪养殖场内,造成非洲猪瘟疾病的暴发。(2)通过对生猪投喂餐厨余物导致生猪感染疫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的生猪养殖过程当中都存在投喂餐厨余物的习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生猪的养殖成本,同时也能对部分餐厨余物进行回收利用,可是餐厨余物中非常有可能携带非洲猪瘟病毒,一旦暴发非洲猪瘟,后果不堪设想,千万不能为了一些小利而得不偿失。(3)不同地区之间调运生猪或生猪产品也会导致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我国有关于动物疫病管理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生猪或生猪制品在调离本区域之前,一定要经过检验检疫部门的检疫。但是在实际的调运过程当中,某些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工作散漫,玩忽职守,没有认真进行检疫甚至是根本没有检疫。更有甚者,有些人员竟然伪造合格证明,这便给非洲猪瘟的流行和暴发以可乘之机。

2 生猪养殖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2.1 引种不合理引种的渠道不规范不统一,从不同的猪场引进不同批次的种猪,使得猪场环境复杂化,会导致猪场当中呼吸道综合症、继发性及混合感染的疾病增多;对于种猪的引进一定要重点观注引进猪场的疾病状况,其中比较直观有效的方法是对免疫程序和药物保健程序进行分析。当药物保健程序过密,施用药量过大,药物种类繁多时,说明此养殖场环境复杂、病原耐药性强,不适宜引种。

2.2 公共安全措施缺位生产管理松散,没有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度。对外来人员及车辆把控不严格、消毒不彻底,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人员培训管理不规范,饲养员工作不到位、责任感不强,遇到突发情况不会处理,甚至有些饲养员有串猪舍的现象,对猪舍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隐患。

2.3 用药不科学技术员能力欠缺、疏于管理,不能够做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平时预防不重视,不全面,一旦出现猪发病时,就大量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物,还有的使用未经批准的疫苗,造成应激和免疫性麻痹,导致耐药性。经过调查,有相当比例的猪场存在盲目性的乱用药及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消毒药,增加病毒产生耐药性,应当予以重视。

3 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入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是所有疫病传播的基础条件,同时这也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控制措施。尤其是面对我国当前猪猪疫情反复肆虐的大背景下,大力加强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正规化建设,控制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控制和消除非洲猪瘟疫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养猪场生物安全是指能够甄别危害养猪场生产的风险点,通过科学全面的手段和管理方法,防止病毒的侵扰、阻断病毒的传播,从而能够确保养猪场健康稳定的发展。生物安全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维护生猪的健康、防止病菌的侵袭和传播、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增加养猪场的收益、降低日常管理经营成本等。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涉及到多个方面,如场址的选择、周边环境的控制、种群的健康管理、饲养员的培训和教育、卫生防疫消毒措施、药物管理、污染物处理、及免疫检测等等。

3.1 养猪场地址的选择场址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当地的发展和规划要求。要尽量远离车站、公路、机场、园区等正在规划或即将规划的重要项目地点,以免受到征地政策的影响。养猪场周边的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的自然环境和交通人文环境,要在选址之前考虑到周边环境对养猪场的影响,尽量保持周边环境清新健康。养猪场在选址时应选择距离水源地、人民居住区、农贸市场、交通主道、河流、其他养殖场、生猪屠宰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1km 以上,周围环境最适宜为树林或者是田地,这种环境可以有效的消化养猪场的粪污,并且地势平坦。应每年对养猪场周边的环境进行评估检测,时刻了解周边的生物环境风险,并且根据查找到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制定合理的措施。

3.2 猪场建设前的规划养猪场的规划是关系到整个养殖场能否健康运行的基础所在,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国外多数先进的生猪养殖场在建设之前就已经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规划,对周边环境及后续的环境发展进行了全面评估,这样在猪舍建成之后就可以按照计划顺利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避免了许多因为场地环境和人员等因素难以协调,甚至造成浪费的现象发生。而反观我国国内的猪舍建造之前往往忽略了周密细致规划的这一过程,导致在养殖过程当中发现种种问题,甚至有可能推倒重重建,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健康运行。

3.3 加强人员的管理首先要强化管理组织的建设。最好能够成立生物安全体系管理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且能够定期召开会议和培训,及时的检查督导,确保生物安全规程落实到位。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猪场,如特殊情况需进入场内的,必须经过隔离、淋浴、更换工作服、进行全面的杀菌消毒的过程,并且要贯彻执行外来人员参观猪舍进行3d 以上隔离的要求。内部的饲养人员和管理人员也不能随意出入其他猪场,不能将外部的猪或者是猪类产品带入猪场。要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区和饲养区严格分开,在生活区进入饲养区之前要经过严格的淋浴、换装和消毒程序。同时生产区人员在工作时要做到先健康猪群然后发病猪群,先小龄猪群后成年猪群,先清洁区后污染区的顺序进行。

3.4 规范污物的处理猪场内产生的污物一般包括粪便、废水、餐厨余垃圾、医疗废物以及患病死猪等。

3.4.1 病死猪的处理方法猪场内产生的死猪、死胎以及胎盘严禁出售和随意丢弃,来及时的集中消毒处理并在指定位置深埋,或者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引进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

3.4.2 粪污处理方法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的相关处理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符合国家环保相关规范,对于水泡粪或者是干清粪可以选择使用干湿分离机进行处理。干粪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也可以在堆粪场通过生物发酵的方式发酵处理。废液应该在沉淀池沉淀之后,达到相关排放标准之后才可排放。

3.4.3 餐厨余垃圾以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有5~15d,并且可以通过未完全煮熟或加工不充分的猪肉制品进行传播,所以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餐厨余垃圾有可能会产生二次传播。因此要严格防止餐厨余垃圾和外来食物进入猪场养殖区。禁止投喂餐厨泔水或者含有血清、血液的猪饲料。医疗废弃物和其他的生活垃圾应该集中在固定位置进行存放,并且要尽快清理并进行场所的彻底消毒。

3.5 重视引进猪的隔离工作最好能够实现自繁自养,如果必须引进优良种猪,首先要对种猪的猪场进行考察调研,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并且引进的种猪应该提供《动物防疫合格证》。引进的种猪必须隔离饲养45d 以上,如健康无发病症状才可引入猪舍进行混群饲养。在隔离期饲养时,专人进行管理,并且人员以及隔离养过程当中产生的废弃物严禁进入正常饲养区。如种猪在隔离期发病,要及时的向当地兽医防疫部门进行报告,同时,要立即做好控制污染源、阻隔传播渠道的工作,并配合主管部门进行疫情的溯源和消杀处理工作。

3.6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消毒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是控制病毒传播的非常有效的方法。第一要明确消毒的对象,然后才能根据不同的对象选用不同的消毒药剂和消毒方法,同时也要注意是否能够有效的杀灭常见的病原菌,能否和清洁剂同时使用,最佳的使用配比、最佳的使用温度是多少,当地的水质是否影响杀毒剂使用效果等问题。主场外围最少每两个月消毒一次,消毒后换下来的服装和鞋靴要在指定位置经过臭氧或熏蒸处理后才能再次使用。出厂内部应根据养殖情况在转群后进行及时的彻底消毒。

猜你喜欢
种猪养猪场猪瘟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