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春季池塘开冰后养殖环节的误区及应对措施

2022-03-16 08:35
科学养鱼 2022年2期
关键词:清塘池底鱼体

付 鹏

(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尚志 150600)

春季,北方地区天气转暖,冰雪消融,水产养殖开始进入关键的春放生产阶段。春放各环节管理精心、科学,可为全年的生产打下良好的开端,确保高产和增收。笔者在技术指导实践中,将春季养殖各环节存在的误区及应对措施进行总结,供大家在养殖生产中参考。

一、清塘环节

1.多年不清淤或清淤不彻底

池塘经上一年养殖,残饵、排泄物、动植物残骸等有机物沉入池底形成淤泥,积累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春季池塘开冰、越冬鱼出池后,应将池水排干,用机械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仅留10~15厘米即可。清淤后再进行15~20天的晒塘,使池底有机物被充分氧化分解,并疏松底泥,增强透气性,使底质得到改善。同时清除池中杂草、杂物,对池塘进行修整和加固。清淤后,池塘容积增加,池塘载鱼量提升。此外,大量有机质随淤泥被清除,减少了耗氧因素。

2.多年不清塘消毒或清塘消毒不彻底

除池底淤泥外,池中各类病原体、野杂鱼、敌害生物也会对养殖生产形成危害,应在每年春放前进行清塘消毒,杀灭病原体、野杂鱼和敌害生物,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常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药物清塘。

生石灰干法清塘:池中注水5~10厘米,生石灰用量60~75千克/亩,化浆趁热泼洒到池底及池壁,第2天再将底泥耙动1遍。生石灰带水清塘:水深1米,生石灰用量100~150千克/亩,化浆趁热全池泼洒。生石灰清塘15~20天后可进行鱼种放养。

漂白粉干法清塘:池中注水5~10厘米,漂白粉用量4~5千克/亩,加水溶解稀释后泼洒到池底及池壁,第2天再将底泥耙动1遍。漂白粉带水清塘:水深1米,漂白粉用量15千克/亩,加水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漂白粉清塘5~7天后可进行鱼种放养。

二、放养环节

1.苗种放养缺乏计划性

有的养殖户未做好全年养殖规划,往往放养比较易于购得的品种和规格,或跟随周边场户进行放养,苗种投入存在随意性,应结合自身池塘条件、养殖技术水平、生产成本投入能力、生产物资的配备以及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制订全年养殖生产计划。综合生产条件良好的精养塘,全程投喂人工膨化饲料或颗粒饲料、完善增氧设备等,预计亩产可按1 500~2 000千克进行设计,并按照计划亩产和计划出池规格设计放养量和放养规格。主养和套养品种按80∶20进行搭配,并按不同水层和食性进行科学混养,经济合理地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资源,发挥种间互利作用。北方地区主养品种多为鲤、鲫,也可根据饵料或水质情况主养肉食性的鳜鱼、翘嘴鲌、乌鳢等,草食性的草鱼、团头鲂等,杂食性的黄颡鱼、斑点叉尾鮰、泥鳅、丁■等,冷水性的虹鳟、金鳟、细鳞鱼、柳根鱼等特色品种。套养品种可选择常规“调水鱼”鲢、鳙,也可搭配经济价值较高且兼具调水作用的细鳞斜颌鲴、匙吻鲟等特色品种。

选购的苗种应体质健壮、体色正常、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游动敏捷。尽量放养大规格优质良种,购买的苗种应来源于具备苗种生产销售许可的养殖单位。水温15℃以上的晴朗天气可进行苗种放养,在池塘上风处投入苗种,装运苗种的水温与池塘水温差不得超过2℃,温差较大时,应进行调节,再经“缓苗”后方可入池。苗种尽量一次放足,避免出池规格不齐。

2.未提前培肥水质

个别养殖场户放养苗种时比较仓促,未做到肥水下塘。春季新注入的池水一般较瘦,尤其是新开挖的池塘,浮游植物量少。按照肥水下塘要求,应在苗种放养前施用生物肥作基肥,培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天然饵料生物,并根据水质情况、水体透明度等适当追施生物肥。

缺少藻类的瘦水塘应肥水培藻,可引入邻近塘有益藻类丰富的池水,或投施小球藻种加以定向培养,并根据水质的肥瘦情况施用培藻生物肥,以增加池塘初级生产力和产氧因素,提高苗种下塘成活率;培养小球藻成为优势种群,还可通过生物竞争机制抑制青苔、蓝藻等有害藻类的滋生。

3.放养前准备不充分

要提前准备好与放养相关的各类工具和渔需物资,以免临时措手不及。运鱼工具要求光滑,带水运输,避免鱼体受伤。

三、防病环节

1.入池前未进行鱼体消毒

如果苗种本身带有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不进行鱼体消毒即放养,就会将病原体带入池中,可能引发疾病;或是苗种经运输、搬运等操作,可能会出现一些黏液脱落、鳞片缺损的现象,会给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提供可乘之机,所以苗种下塘前鱼体消毒不能省。鱼种放养前用1%~4%食盐水浸泡1~1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可杀灭鱼体表及鳃上的一些细菌和原虫(形成孢囊的孢子虫除外)。消毒浸洗时要密切观察,发现有乱跳、浮头、翻转等异常情况应马上将苗种捞出轻缓放入池中。

2.未形成生态调水防病的观念

水温达到20℃以上时,根据水质情况定期使用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根据水质情况,选择适宜微生态制剂种类,每20~30天使用1次。微生态制剂不可与消毒杀菌药物同时使用,前后应间隔5~7天,否则活菌会被消毒杀菌药物杀灭。使用微生态制剂还需注意所用的是好氧性细菌还是厌氧性细菌,避免使用后缺氧泛塘。

3.综合防病措施不到位

春季开冰后气温回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生物开始活跃。春季经越冬后的鱼种抵抗力较弱,若防病不及时或综合防治方法不当,则易患病。春季除彻底清塘和放养前进行鱼体消毒外,还要加强以下综合预防措施:投放健壮良种,合理放养密度;保持优良水质,加强饲养管理;在捕捞、运输、分池、放养等过程中防止野蛮操作,避免鱼体受伤;病死鱼及时捞除;保证饲料质量和供应充足;进水口要设滤网,防止病原体和中间寄主进入池中;发病池用过的工具避免在其他池塘使用,如果工具缺乏,必须经消毒后再用于其他池塘。

发病后要及时对症治疗,为保护养殖生态环境,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提倡尽量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如防治细菌性烂鳃、赤皮病,可用五倍子2~4毫克/升全池泼洒;防治小瓜虫,每亩水深1米可用鲜辣味粉250克、干姜片100克混合加水煮沸,全池泼洒。

四、管理环节

1.未及时关注天气变化

春季气温转暖,但常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也可能有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出现,引发“倒藻”使水质败坏,或出现“倒春寒”情况。应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遇连绵阴雨、低温天气应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注换水,开动增氧机。

2.未科学投喂饵料

为使下塘苗种尽早恢复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成活率,延长生长期,苗种放养后要尽量做到早开食。水温达到10℃以上时,选择晴天中午,隔天投喂1次;水温达到15℃以上时,日投喂两次,投饵率按存塘鱼体重的1%~3%计算。春放后若未及时投喂或投喂量不足,水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也匮乏的情况下,苗种会频繁活动到处“拱底”“拱边”觅食,使池水多处呈小面积浑浊。鱼苗、夏花阶段可因饥饿患“跑马”病、萎瘪病,或出现其他营养不良的症状。应投喂优质饲料,以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饲料利用率。投喂应本着“四定”“四看”原则,切忌过量投喂,防止发生肠道疾病或因残饵污染水质引发泛塘和鱼病。

3.不重视水质管理

春季池塘水位初期保持1米即可,浅水易于升温。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和池鱼的不断生长,逐渐加高水位,一般每半个月注水1次,注水量10~15厘米。发现水质败坏,应及时注换新水,每次注换量占池水总量的20%~30%为宜,注换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因1次大量注换水使池鱼发生应激反应。可每月施用1次10~20千克/亩的生石灰调节水质和底质,保持水体透明度25~35厘米,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具备水质指标检测条件的场户应定期对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进行测定,便于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水质调节。

4.日常管理松懈

春季虽刚刚进行放养,池塘已消毒,苗种也进行了鱼体消毒,池水也是注入的新水,但也不可大意。春季池塘水位较浅,天气的变化、藻相的变化、残饵的累积等都可能会引起水质的变化,所以一定要进行精心管理。每天坚持早、中、晚3次巡塘,清早观察鱼有无浮头现象,中午观察鱼的摄食、活动及水色等情况,晚上检查有无残饵,观察鱼有无异常。连绵阴雨或低温天气应增加巡塘次数,及时捞除死鱼、杂草、杂物。保证饵料新鲜、清洁,禁止投喂变质饵料,保证良好的饵料贮存条件。及时捕除敌害生物,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补氧曝气,做好防逃、防盗工作。

猜你喜欢
清塘池底鱼体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卢华
春山闲话
雨下多了,没有颜色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提高水花鱼苗成活率的四措施
游白沙坡温泉
鱼塘补漏七法